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动态全天平均脉压将1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40~60mmHg组和〉60mmHg组,采用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管内径及斑块发生率,以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脉压〉60mmHg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为40—60mmHg组(P〈0.01)。患者平均脉压、年龄、平均收缩压、高血压病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平均舒张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P〈0.05)。认为脉压增加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患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重构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经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斑块及两侧颈总动脉内径、扩张性(CD)、顺应性(CC)。EH组分为LVMI正常组及LVMI增高组。所测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H组CCA-IMT高于对照组,LVMI增高组最高;EH组颈总动脉CC和CD较对照组均低;EH组中LVMI增高组斑块检出率及严重程度最高,LVMI正常组次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EH颈动脉重构与LVH存在相关性,颈动脉重构发生早于LVH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104例老年高血压病人颈部动脉CDFI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0~12月,我们采用美国Acuson128型彩色电脑超声诊断仪对104例老年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了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检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6年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4例,男50例,女54例,年龄60~92岁(平均68.5岁)。患高血压病2~20年,收缩期血压21.3~28kPa,舒张期血压12.7~15kPa,从同期体格检查中挑选出100名无心、脑、肾血管疾病及明显颈椎病且血压、血糖、血脂及心电图等均正常的健康老人男女各50例作为对照组。每人均检测左右两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预…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导水动脉管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高血压患者多部位导水动脉管径的变化,观察其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彩色二维超声显像技术观察高血压Ⅰ期、Ⅱ期、Ⅲ期并发脑卒中组、Ⅲ期无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股动脉和肱动脉管径的变化。结果显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管径随着高血压分期级别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股动脉管径除Ⅰ期组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逐渐增大趋势;肱动脉管径仅高血压Ⅲ期伴脑卒中组有统计学差异。彩色二维超声可准确检测高血压对动脉的损害。导水动脉可作为了解高血压对动脉损害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于2014年9月——2016年2月期间到该院就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此研究中,设置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60名,设置为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实行诊断,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受检人员进行检测之后,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斑块发生率经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总动脉内径以及血管阻力指数经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总动脉内膜的中层厚度数据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并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总动脉超声等临床变量与髓过氧化物酶(MPO)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和酶链反应(PCR)检测EH组107例及对照组97例患者MPO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分布频率。同时使用B型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测2组患者的颈总动脉超声及其他临床变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群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7%、40.2%和3.1%,EH病例组分别为70.1%、29.0%和0.9%,EH组MPO基因AA+GA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差异性(P=0.047)。EH患者的颈总动脉内径、内膜厚度等临床变量的变化与MPO不同基因型相关。结论:本研究人群MPO基因多态性与EH遗传易感性相关。EH患者的颈总动脉内径、内膜厚度及各临床变量的变化与MPO基因463G/A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疑似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患者(观察组)为该次实验对象,且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观察组颈内动脉左侧和右侧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球部左侧和右侧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左侧和右侧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5.29%、86.67%、4.71%、13.33%,且对斑块检出率为95.29%,对颈总动脉斑块位置检出率为90.00%,对颈外动脉斑块位置检出率为90.00%,对颈内动脉斑块位置检出率为97.30%,对颈总动脉分叉斑块位置检出率为96.43%。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了解颈动脉病变现象,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 方法采用盐析法提取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法检测AT1R基因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并与10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AC基因型频率22.0%,C等位基因频率18.7%,均比正常健康组高(P<0.05);随高血压分级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逐渐增厚. 结论 AT1R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因素,高血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及其斑块形成对预测高血压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72例高血压患者及60名健康人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分析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272例高血压患者中内膜-中层增厚者267例,占97.3%;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6例,共390处,其中硬斑块159处,软斑块231处;管腔狭窄共计86例,其中轻度管腔狭窄52例,中度狭窄28例,严重狭窄6例.脑卒中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明显多于单纯高血压组,若以IMT>1.0 mm、动脉粥样斑块2处以上及硬斑块1处以上作为预测患者发生高血压脑卒中界定值,其敏感性75%,特异性81%,阳性预测值80%.结论 高频超声能有效检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管壁及管腔的变化,为临床预测高血压脑卒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7例,根据颈动脉硬化情况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观察三组血Hcy,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等。结果与内膜正常组比较,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清Hcy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量均增加,且斑块形成组比内膜增厚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和微量白蛋白尿联合检测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