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水电厂水轮机顶盖排水故障经常困绕着水电厂的安全运行,由此引发的水淹水导事故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应引起电站设计、运行各方的足够重视。在总结二滩电厂顶盖排水故障的处理过程和成功改造实例的基础上,对类似机组的顶盖排水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六甲水电站1#、2#机组原主轴密封均采用橡胶平板式密封方式,设备运行期间顶盖漏水量大,时常因抽水泵故障导致水淹水导轴承,针对这一问题对水轮机主轴密封型式和排水方式进行改造。改造后,节省排水能耗和检修费用,运行3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幼发拉底水电站在厂房基础中采用了由排水廊道、排水竖井和排水带组成的排水系统。经过25a的运行,排水系统的埋设钢管发生了腐蚀,因此实施了全部更换排水系统腐蚀损坏部件的技术改造方案。改造工程结果表明,系统的排水能力得到了恢复,消除了下游排水廊道被淹没的危险,并保持了水电站基础的设计渗流工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控制排水、灌溉-排水-湿地系统、排水再利用、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在减缓农田水环境污染方面的农田排水研究新进展,介绍了控制排水等各项研究的技术方法、减轻化学物质流失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提出控制水位对农田化学物质流失的影响及对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适应于农田排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及处理效果、排水再利用的灌溉模式及相应的控制结构形式、农田非点源污染的综合调控措施等应成为今后减少农田排水对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前后盐分匀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碱化一直是制约河套灌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土卤碱化是否会进一步恶化?灌区合理的排灌比应该是多少?一直是人们所担心的问题。内陆干旱区干排水(或非耕地天然垂直排水)是灌区重排水方式,根据这一客观事实,对灌区宏观的盐分均匀衡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灌区土壤盐碱化近些年有所改善这一事实,并提出节水改造实施后灌区合理的排灌比。  相似文献   

6.
周璟  王欢 《人民珠江》2023,(5):26-32
为了分析研究上海动物园排水系统达标建设后仍然发生内涝的原因、探索最佳治理实践,根据资料分析和现场调研初步判断导致园区内涝的原因与园区水系排水不畅和排水泵站规模不足有关。采用MIKE 21有针对性地构建园区水系水动力模型,模拟并研究现状排涝工况下水系的水文特征值变化,得出园区内涝根本原因在于排水路径不通畅、排水泵站规模不足和布局不合理。基于排水除涝目标提出水系优化和排涝设施改造方案,模拟各方案工程效果,通过排水速率、排水时间、不同区域最大排水时差等指标比选确定各方案的工程对于排水除涝的改善效果,并结合工程经济性确定治理方案为涵管改河和涵管扩建相结合、调整排水格局,以实现控制投资下的最佳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查干湖是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单位,试点工作以水利科技创新为决策和工作的基础,利用大型水利工程对查干湖进行生态补水;结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减少入湖的农业面源污染水总量,从源头减少入湖的农业面源污染物,对排水沟渠进行生态化改造,抚育排水干渠两侧湿地,沿程削减入湖污染物;科学调控水位、水量,扩大芦苇湿地面积。提高削减污染物能力;研发应用新型生态水岸技术,使查干湖水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获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南通节制闸在液压启闭系统改造过程中如何保证水闸不间断运行、保证引排水工作正常进行所采取的改造方案,重点阐述了系统改造的内容、时间节点的控制、改造阶段的划分、改造施工的工序、改造中闸门运行的方法等,为类似水闸液压启闭系统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居住区水环境系统规划及其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居住区水系统出发,指出居住区水系统已从传统的给水、排水两大系统,发展到生态居住区中由建筑给水、废污水、中水、景观水体、雨水等组成的水环境系统。在对生态居住区水环境系统的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以常州金色新城居住区为案例,结合其社会、自然等条件,对其水环境系统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宜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片遇暴雨即发生严重内涝的现象,结合内涝水来源及现状排水设施情况,按照"高水高排、分区分片、逐步实施"的总体原则,提出了修建土质明渠将内涝主要来水截断并导入上游温汤河内及把现状排水设施改造为结构安全、运行管理及检修方便的砖砌明沟加盖板型式的排水沟的排水总体规划及分步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掖盆地东段“三水”转化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传统手段与环境同位素技术结合的方法,以水源地建设为例,分析研究了张掖盆地东段地下水资源的可更新性,揭示了水源地及其外围地下水含水层系统之间的补、径、排条件,初步分析了地下水水流系统,由此得出结论:深层承压水越流补给浅层水,同时也是泉水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在建溪洛渡高拱坝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河床深基坑出现涌水的成因分析,采取了减渗帷幕封闭渗水、截排地表水、降水等施工措施,达到控制河床深基坑涌水的目的.通过其效果分析,提出减渗帷幕的厚度和减渗帷幕深入相对隔水层最小深度,应当满足渗流稳定的要求;对强透水性基岩,要确定好幕体的防渗标准,即幕体的渗透系数与岩体渗透系数的比值,其值不大于0.1 ,渗透流量就明显减少;对先期导水通道灌浆封堵并进行坝基固结灌浆,不仅是坝体地基加固的需要,同时也是施工期加强基坑底部抵抗承压水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水源热泵项目,介绍了某水源热泵项目概况及取退水方案,计算了夏季工况、冬季正常工况及冬季极端工况的取水量;建立了取退水部分三维模型图,采用CFX软件对3个工况下取退水对河流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水源热泵项目的节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个工况下退水水流均不会对河流A上游取水口周边温度场产生影响;河流B汇入河流A之前平均水温与河流A基础温度相比较,温升(降)低于1℃,退水不会对河流A产生影响;项目节能效果显著。通过研究水源热泵取退水对河流温度场的影响以及项目的节能效果,对水源热泵项目的设计与优化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桥涵泄水孔出流理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水力学基本理论对涵洞泄水孔出流特性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自由出流条件下,出口水流为临界流;泄水流态取决于泄水孔下游水深(ht)与泄水孔临界水深(hlk)的比值,hl/hlk>1.3为淹没出流,ht/hlk=1.3为临界出流,ht/hlk<1.3为自由出流.该结论对小桥涵泄水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止泥沙的严重淤积,小浪底水力发电厂检修排水系统摒弃了常规检修排水廊道加集水井的设计模式,采用检修排水干管,经检修排水泵直接排至4、6号机组尾水管,将机组排水中的大部分泥沙直接排出厂外。5年来的运行、检修情况表明,该系统设计思想基本是符合实际的,确实能大量减少泥沙淤积。排水干管使用寿命结束时,更换钢管也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6.
生态型管理--一种新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巧生  李世祥 《中国水利》2005,(13):118-120,145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而水资源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度设计的方向性、科学性、合理性.起源于森林等自然资源管理的生态型管理同样可以运用于水资源管理,而且优于其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按照生态型管理的基本原理,首先将水资源管理过程分解为水资源开发行为、工程行为、供水行为、排水行为、废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行为等管理单元,再运用生态学规律将这些管理单元以生态产业链的形式联结起来,进行循环经济闭合方式运作,在此基础上以立法的形式将节水与防污确立为每一环节运行的基本原则,并将其纳入相关部门政绩考核的范畴,从而推动水资源的产业化管理、资源化管理以及节水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针对隧道衬砌外水压力折减系数选取、衬砌结构选型等问题,在阐述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衬砌类型进行系统分类,对不同衬砌型式外水作用规律与外水压力折减系数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其中,全封堵型衬砌折减系数为1,全排型衬砌折减系数为0,而排堵结合型衬砌折减系数则与整个衬砌系统的设计参数有关。同时,指出相应衬砌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并由此引申出隧道工程在外水压力应对处理方面应该关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应对外水压力问题的地下隧道衬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浊漳河上选取6处水质监测断面,以2010年、2011年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阐述浊漳河支流和干流连续2年的水质变化情况,分析污染原因,分段查找,分段治理,保证浊漳河干流水质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浊漳河水质污染主要是支流污染以及沿途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远远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浊漳河水质污染治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沙仔岛在开发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内涝问题,以及满足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该文提出低影响开发建设(LID)模式的设想。通过分析沙仔岛的排涝需求与土地开发利用格局,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原则,采用雨水湿地、调蓄池、植草沟、新开挖河涌等措施,对沙仔岛排涝系统进行布局。从而减缓内涝,使雨水资源化,改善局部水循环与水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三条红线"为切入点,以源头取水和谐、过程用水和谐、末端排水和谐三大量化准则为框架,构建了基于"三条红线"约束的人水和谐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人水和谐量化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新密市的人水和谐程度进行评价,确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背景下影响新密市人水和谐的关键性因素,可指导当地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