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遥感技术在岸滩演变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一梅  虞娟  罗健 《遥感信息》2005,(1):44-46,49
利用多时相遥感动态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岸线遥感数据获取方法及其精度。在GIS支持下应用地理信息图谱方法,结合闽江竹岐至淮安河段的地质、地貌、水文泥沙、整治工程等信息,对闽江竹岐至淮安河段岸滩形态、演变过程以及整治建筑物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用陆地卫星TM影像获取河流岸线数据平均误差在6m左右;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岸线图谱能很好地反映出河流岸滩变化过程,以及丁坝坝田的冲淤状态,据此可以获取河道演变特征,预测岸滩变化趋势以及整治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库底部淤积泥沙会造成上游河床升高,蓄水量减少.为解决这个问题,延长水电站的寿命,日本通商产业资源能源厅委托电源开发公司研究排沙技术。电源开发公司与在原制作所合作,开发了适用于排沙的遥控水下疏浚机器人,并在天龙川秋叶水库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可在地形、土质复杂的水库底部行走及排沙清淤,并以高浓度泥浆的形式将淤积的泥沙排送到地面上来。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下游多泥沙河流的输沙能力,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泥沙河流系统模型(SRSS)的泥沙调节方法.首先,根据数据分析导出经验公式.然后,研究输沙关系以及泥沙淤积与来沙系数之间的响应关系.最后,对上游水库的运行方式进行了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多泥沙河流下游侵蚀.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优化运行模式可减少河道中5.43亿吨泥沙沉积.  相似文献   

4.
河流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河流、泥沙、河床与河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河流的流量、流速、内摩擦等因素影响着河中泥沙的起动与淤积,泥沙的冲淤也就带来了输沙的不平衡,而河床的演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输沙的不平衡。另外,当河床演变达到一定程度后还会引起河型的改变。本文以黄河为例就泥沙的起动与淤积,河床演变以及河型的改变展开讨论,初步了解一些它们之间的联系。此外,以黄河为例进行了较为具体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6月19日开始实施黄河第10次调水调沙,其目的是人工塑造异重流,提高小浪底水库出库排沙比,扩大下游河道过流能力,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探索黄河水沙运动规律。黄河调水调沙彰显了"数字黄河"的巨大作用,充分展示了水利信息化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的带  相似文献   

6.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每年有4.245×108t的泥沙输向大海,影响着长江口南北海域和东海大陆架水域的水体悬沙浓度。遥感是进行悬浮泥沙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长江口海域,表层悬沙与垂线平均含沙量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利用MODIS数据对长江口及南北海域水体表层泥沙浓度进行了反演和分析,较好地了解了长江口的泥沙分布和运移,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悬移质泥沙在线测量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红外光的测量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和简便的悬沙在线观测方法,对于低含沙量河流应用前景广阔。设计基于红外光传感器的泥沙在线监测系统,介绍系统的测量原理、安装位置选择、防雷设计措施等。从黄桥水文站的大断面和泥沙整编资料对其含沙量横向分布进行分析,确定在线监测位置的代表性,实现悬移质泥沙在线监测。通过 1 个汛期的数据采集,结合人工实测含沙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出该方法在实际水域中应用的可行性。从 2019 年 8 月—2020 年 4 月率定和运行结果看,在一定边界条件下,该方法所测数据基本符合测验有关规范要求,且数据畅通率达到 98.79%,在新仪器新设备推广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汛期前后长江河道河势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河道易发生崩岸险情和河床淤积,河道管理部门为关注河道变化,必须对河道进行监测。传统河道监测采用单波束测量方式,测深精度和效率都较低。为更好地对河道进行管理,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河道进行监测,快捷采集大面积、高精度水下点云数据,对河道水下地形做全覆盖、无遗漏的扫测,方便在CAD中制作各种比例尺的水下地形图,对水下地形数据在GIS软件中进行三维建模,制作固定断面图和冲淤分析图,进行断面对比和冲淤分析。通过监测为河道管理提供大量的基础资料,分析结果能全面反映河道变化规律和趋势,提高河道管理的技术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海岛遥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结合国内外的研完劝态,分别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冲积岛、基岩岛和姗瑚礁岛资源与环境调查中的作用,并以长江河口沙岛和斯里兰卡及乌尔代夫两岛国为例,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海岛冲淤监测、土壤养分评价、海岸工程效益分析土地利用调查、岩岛地质构造与地貌,浅海水深制图及近海初级生产力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1浑河闸概况 浑河是流经辽河平原的主要河流之一,浑河闸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漠家堡村附近的浑河河段上,其主体工程拦河闸及浑蒲进水闸于1959年9月竣工,续建工程浑沙进水闸于1964年10月竣工,拦河闸底板冲沙问及下游海漫于1965年竣工。渠首工程设计为三级建筑物,浑河闸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流量为 4020m3.s-1,相应水位 38.35m。河闸总长235.07m,主闸门为 16孔,每孔净宽 10m。海漫长36.9m。工程1962年前为铁丝石笼,1965年后改为永久性混凝土板海漫。经过多年的运用,尤…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水沙作用下河床调整的方向、速率和过程,是治淮首先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为提高断面资料的管理应用水平,减少河床演变分析中的耗时浪费,采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语言和工具,构建河床演变辅助分析系统。该系统以淮河中游区为研究对象,收集多种来源、不同类型的海量断面资料,通过整理和标准化,建立高质量的河道断面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河流动力学理论,设计和开发一整套描述河床演变特征的数据挖掘工具,能快速、高效地对水文站固定断面及指定河段的滩槽变化,冲淤时空分布进行计算和分析。该系统的研制有效提升河床演变分析的效率,促进科学数据的共享。简要介绍其总体框架和分析功能,以便从事淮河规划、设计的相关学者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三)黄河尾闾摆动及泥沙淤积的研究 1.泥沙输送与三角洲的形成根据研究分析可认为: ①黄河在河口三角地区输沙分配基本上为三角洲陆地、河口、海域成3:4:3的比例。对于不同的年段输沙分配是有变化的。陆地泥沙分配普遍淤高,对于清水沟来说,以清2清3两段面的淤积为最高。滨海泥沙分配,最大泥沙淤积并不在近岸,而在5—10米的水深海区。②黄河三角洲不同岸段的淤进造陆和不同年段时期的淤进造陆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三角洲造陆过程中有淤有蚀、淤蚀同时存在。淤是主流蚀是支流,淤是宏观蚀是微观,淤是整体蚀是局部。总之,淤大于蚀,并在淤蚀交替过程中体现出三角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后汛期3场台风接连北上致使松花江流域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历史罕见。分析流域降雨、河道洪水等雨水情特点,以尼尔基、丰满2座水库2020年汛期调度实践为例,阐述尼尔基、丰满水库调度过程及成效,2座水库削峰率分别达到达30%,77.5%,降低嫩江干流齐齐哈尔江段水位0.44 m,控制第二松花江干流全线不超警,共避免2.25万人转移,减淹466.67 km~2耕地,防洪减灾效益显著。结合2020年汛期调度实践,总结提炼水库依法依规调度、实施预报调度、主汛前预留库容、调度决策果断、及时协调和信息系统支撑等方面水库调度经验,针对水库上游淹没补偿问题未解决、河道实际行洪能力难以掌握、现有信息系统亟需升级改造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水库调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韩震  金亚秋  恽才兴 《遥感信息》2006,598(5):64-66,71,I0005
海岸带及其近海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如何利用多源、多通道、多时相、主被动融合的星载遥感数据获取海岸带及其近海资源环境信息是遥感应用技术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依据国内外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归纳了我们在我国海岸带及其近海资源环境遥感信息研究及其在国家有关工程计划中的应用,包括海岸带典型地物信息提取、淤泥质潮滩水边线信息提取、淤泥质潮滩冲淤变化、悬浮泥沙信息提取、内波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5.
参窝水库发电用水主要有农业灌溉用水、汛期洪水和枯水期径流,由于水库运行受保证防洪安全及工、农业用水为前提和科学技术水平条件的制约,过去水库发电用水利用率很低;本文针对这种情况,以预测预报科学为基础,开发出发电用水科学利用的调度技术,这一技术经过几年实践,证明效益明显。本文还提出了该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对水下地形进行全覆盖扫描测量,精确测得水下地形地貌,可应用于库容计算、冲淤分析、河道勘测等方面。结合Hydro Bat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大浪淀水库库容测量的实例,介绍多波束系统在水库库容测量中的应用,进一步说明多波束测量技术的高精度、全覆盖、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电工程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本就拟建中的锦凌水库水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锦凌水库建成后,小凌河下游锦州河段生态环境将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为此水库下泄流量应充分考虑环境用水需要,以确保最小环境用水流量,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实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8.
沙颖河流域两岸的小工业企业很多,水质指标COD、BOD、NH3-N、NO3-N、DO平均浓度大大超过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是淮河水系污染最为严重的的一级大支流,也是我国水质预报难点之一。该文利用已有的数据和经验,参考 MIKE11-河流和水道模型系统,珠江口三角洲网河与伶仃洋多口门衔接水利计算等模型,根据沙颖河具体的水质特点,提出了一个水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沙颖河段水质预报系统。其目的是通过预报,制定因沙颍河污水突然下泄时下游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为防污决策人员提供科学的数据,以便下游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减轻淮河干流水质污染。实践证明,该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光谱数据和MODIS影像的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寻找悬浮泥沙浓度的MODIS遥感影像估算模型,并利用实测的高光谱数据对其敏感波段和反演模型进行测试和验证。以鄱阳湖为研究区域,利用光谱数据进行分析,为利用遥感影像建模提供依据。进一步利用同步进行的鄱阳湖水质采样分析与MODIS影像中等分辨率各个波段反射率及其组合进行相关分析,寻找反演悬浮泥沙浓度的敏感波段。实验表明,MODIS的第一波段反射率对于悬浮泥沙浓度有很好的匹配(R2 = 0.91; n = 25),进而建立了鄱阳湖地区的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估算模型。利用估算模型和鄱阳湖地区历史MODIS影像,得到了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分布图。基于对汛期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的连续监测,可对长江倒灌入鄱阳湖现象的形态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20.
水利工程的兴建致使河流水域形态发生改变,严重者会破坏河流生态系统,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单一的非工程措施难以充分保护减水河段生态系统的问题,以新疆和田地区某混合式开发水利枢纽工程为基础,将生态修复的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根据目标鱼类适宜的水深、流速,采用生态水力学法计算减水河段非工程措施所需的生态流量,并通过二维水力模拟计算,对研究河段横向、纵向上工程修复措施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枯、丰水期在下泄生态流量基础上,增加纵向修复可使加权可使用面积分别增加55.11%和38.00%。研究表明,将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可以明显改善减水河段的生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