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患者心率减速能力的变化及其预后的评价。方法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住院的115 例确诊为AMI 的患者(AMI 组) 和50 例非AMI 患者( 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14 d 内完善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检测将两组患者按心率减速能力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亚组,比较AMI 组和对照组心率减速能力的差异;同时记录临床信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对AMI 患者平均随访(9.2±1.7) 个月,观察其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发生情况,分析MACE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 组风险分层较高,心率减速能力较弱(P < 0.05)。MACE 事件组与非MACE 事件组比较其心率减速能力高风险比例显著增加(P =0.005),低风险比例显著减少(P =0.032)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减速能力高风险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AMI 患者短期随访期间MACE 发生的危险因素。心率减速能力低风险可能为保护因素。结论 AMI 患者的心率减速能力减弱,心率减速能力显著减弱是MACE 发生的危险因素,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检测在评价患者预后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增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及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记录3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静息心率,分析住院期及随访2~3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378例患者研究期内共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9例次(23.5%),其中不稳定心绞痛组47例次(18.3%),急性心肌梗死组42例次(35.2%)。不管是不稳定型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当静息心率大于81次/m in,特别是大于90次/m in,随着心率的增快,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升高,与静息心率呈正相关。结论:静息心率增加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伴有较多心血管事件,因此早期识别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高危患者以及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性因子能够很好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分层[1];本研究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的CRP水平能否预测直接PCI术后近中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许文波  张慧  孙玲燕  袁洋 《西部医学》2024,36(3):399-40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动态心电图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5 6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n=1 600)和非MACE组(n=4 05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DC对患者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采用受试工作者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果 年龄大、DC低是患者PCI术后MACE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DC每增加1个单位,MACE发生风险降低28%(HR=0.72,95%CI:0.31~0.98),DC<2.6 ms组和DC 2.6~4.5 ms组的MACE事件发生风险分别是DC>4.5 ms组的3.33倍(HR=3.33,95%CI:1.23~10.05)和3.02倍(HR=3.02,95%CI:1.12~8.26)。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良好。结论 DC下降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长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妮妮  李超  邹延新 《当代医学》2021,27(6):105-107
目的探究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108)。比较两组临床结局,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确定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再发心梗、死亡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应激血糖、高血压史、BMI、心功能、病变长度、NT-proBNP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糖尿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会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远期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6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6例,无不良事件10例。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阿司匹林服药史、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风险评估与危险因素控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影响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4月—200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ACS患者568例,根据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ACS合并2型糖尿病组(n=125)与ACS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n=443)。搜集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问卷调查,随访研究终点为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比较分析ACS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ACS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随访时间为7~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7.3年。共有546例(96.13%)患者完成随访,ACS合并糖尿病组MACE发生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44.8%vs.14.3%,x^2=10.876,P=0.035),Cox多元回归分析年龄、空腹血糖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显著危险预测因子(OR=1.003,95%CI1.001~1.031,P=0.038;OR=1.533,95%CI 1.131~2.077,P=0.012)。结论 ACS合并2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年龄和空腹血糖是MACE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张爱兵 《现代医学》2012,40(4):426-42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预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240例STEM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测定hsCRP的水平,随访12个月,观察终点为心肌梗死新发或再发、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年龄>70岁、糖尿病、吸烟、左室射血分数(LVEF)<50%、肌钙蛋白I>0.1μg.L-1、B型钠尿肽>80 ng.L-1、hsCRP>4 mg.L-1都与发生MACE有关(P<0.05)。MACE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hsCRP>4 mg.L-1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hsCRP≤4 mg.L-1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0岁、糖尿病、LVEF<50%、hsCRP>4 mg.L-1是预测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sCRP是STEMI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对患者的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符合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6例,对入院患者均在出入院时检测NT-proBNP,之后随诊1年。观察入院时NT-proBNP正常组(A组)和升高组(B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主要指标包括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猝死等)情况;再观察出院时NT-proBNP正常组(C组)和升高组(D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A组的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可以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指导基层临床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NT-pro 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危险分层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STEMI患者276例,对患者进行12个月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根据是否再次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发生MACE)及非事件组(未发生MACE)。结果:(1)事件组中non-HDL-C (3. 47±0. 77) mmol/L、TC (4. 48±0. 85) mmol/L、LDL-C (2. 45±0. 72) mmol/L、糖尿病病史(52. 38%)显著高于非事件组中non-HDL-C (2. 92±0. 71) mmol/L,TC (3. 98±0. 76) mmol/L、LDL-C (2. 96±0. 75) mmol/L、糖尿病(30. 67%),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2)不同水平non-HDL-C与再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性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 339;(3)Lon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n-HDL-C及糖尿病病史是再次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高水平的non-HDL-C是STE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可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2007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GRACE、TIMI危险评分并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3组,随访患者发病30 d内及出院后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脏呼吸骤停、室速及室颤等高危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死亡等)的情况,计算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比较两种评分方法下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比较GRACE及TIMI危险评分对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预测的准确度.结果 两种评分方法下,低、中、高危三组患者30 d及1年内MACE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RACE危险评分各时间段MACE发生率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结论 两种评分方法均可为临床上的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与TIMI危险评分相比GRACE危险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的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心率减速力(DRs))联合其他预警指标对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猝死的预警分析 方法: 选取2019-2020年在我院住院的CCS患者共98例为观察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DR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QT离散度(QTd)。对DRs危险分层进行比较。对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CCS组较对照组各指标明显异常②CCS组缺血性心肌病(ICM)亚组DRs中高危患者明显增多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回归分析发现LVEF对MACE发生的预警价值更高。结论:CCS患者有猝死的风险,ICM亚组患者猝死风险更高。LVEF对猝死发生有很高的预警价值。对于LVEF正常的患者DRs与QTd对猝死预测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对21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测定入院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随访1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根据ROC曲线选择IMA阈值来判断1年预后,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IMA和NSTEACS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21例在1年的随访中发生MACE事件,其中6例死亡,8例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7例再次血运重建.MACE患者IMA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患者(P<0.01);ROC分析显示IMA预测1年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667,最佳阈值为65.3 kU/L;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MA水平与1年预后密切相关(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引入相关危险因素校正后,IMA不是NSTEACS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2例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61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82例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预后不良21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Killip分级≥Ⅲ级、病变支数≥2支、前壁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4 mg/L、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3600 pmol/L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尿酸血症、Killip分级≥Ⅲ级、病变支数≥2支、血清NT-proBNP水平>3600 pmol/L均为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合并高尿酸血症、Killip分级≥Ⅲ级、病变支数≥2支、血清NT-proBNP水平>3600 pmol/L,因此临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干预,以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左心室球形指数(LVS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就诊DCM患者,给予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并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n=77)和预后不良组(n=154)。收集所有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入院血压、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指标等临床资料,记录随访期间药物服用情况、MACE的发生情况。应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DCM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VSI对DCM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患者病程更长,心率更快,NT-proBNP、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Dd),LVSI均增加;入院收缩压(SB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小(P<0.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衰病程(OR=1.187,95%CI:1.091~1.290,P<0.001)、入院SBP(OR=2.089,95%CI:1.24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评估NLR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430例,出院后对其进行平均10个月的电话随访。将所有患者依据NLR水平的中位数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依据GRACE、TIMI评分分为低、中及高危组;依据随访结果分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组及非MACE组。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并分析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评价NLR联合CRP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高NLR组男性患者比例、血肌酐、CRP、MACE发生率、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低NLR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均P<0.05);危险分层中,高危组NLR水平均较中危、低危组显著升高(均P<0.05),NLR预测GRACE高危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4(P<0.05);MACE组患者NL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CRP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NLR联合CR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AUC为0.832,灵敏度为71%,特异度为87%(P<0.001)。 结论 NLR与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显著相关,NLR联合CRP对ACS患者MACE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苏广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80-2781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AMI123例纳入研究。记录基线时各指标及入院时的血糖值及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数。按血糖水平进行分组,A组3.9~6.9mmol/L、B组7.0~11.09mmoml/L、C组≥11.1mmol/L。比较组间临床情况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住院期间AMI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的变量分别是入院时血糖水平、心肌梗死面积(CK-MB值评估)、心肌梗死范围(MIS)、ST段抬高、再梗死率、心率。各组比较,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糖水平等因素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相关。结论:入院血糖水平与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相关,入院血糖水平升高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6例,根据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DGF、Ang-1水平,比较不同PDGF、Ang-1水平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TEMI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DGF、Ang-1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预后不良组PDGF、Ang-1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PDGF组与高Ang-1组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低PDGF组、低Ang-1组(P<0.05)。多支病变、高PDGF、高Ang-1均是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DGF、Ang-1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较高。 结论高PDGF、Ang-1水平STEMI患者PCI术后更易发生MACE,二者有望作为预测STEMI患者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阳毅  姜伟  鄢涛  杨勇  何顶秀 《重庆医学》2021,50(6):959-962
目的 探讨心脏评分法(HEART)评分及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评分对急性胸痛患者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在该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281例为研究对象,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搜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ART评分和TIMI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MACE组患者TIMI评分、HEART评分、年龄均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HEART评分与急性胸痛患者30 d MACE密切相关(P<0.05).HEART评分预测发生30 d 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TIMI评分预测发生30 d MACE的AUC为0.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危组发生MACE的概率分别为0、19%和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EART评分较TIMI评分更适用于急性胸痛患者30 d MACE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阳毅  姜伟  鄢涛  杨勇  何顶秀 《重庆医学》2021,50(6):959-962
目的 探讨心脏评分法(HEART)评分及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评分对急性胸痛患者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在该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281例为研究对象,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搜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ART评分和TIMI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MACE组患者TIMI评分、HEART评分、年龄均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HEART评分与急性胸痛患者30 d MACE密切相关(P<0.05).HEART评分预测发生30 d 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TIMI评分预测发生30 d MACE的AUC为0.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危组发生MACE的概率分别为0、19%和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EART评分较TIMI评分更适用于急性胸痛患者30 d MACE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