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使用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给予70例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标准化的低分子肝素抗凝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基础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替罗非班,观察在住院2周内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两组心电图的改善和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缓解高危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有助于压低的ST段及T波倒置恢复,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出血倾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联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住院2周内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善情况和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心电图明显改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地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及改善心电图,治疗期间无严重的出血倾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通心络口服,疗程1月,观察口服通心络胶囊对心绞痛患者症状(发作次数、时间)、心电图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2.9%,优于对照组,观察期间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心肌梗塞,对照组2例发生心肌梗塞(5.7%),无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每日2次,连续7天;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周后评定疗效。住院至少7天,随访至治疗后30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率27.2%,总有效率63.6%,两组比较显效及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轻度出血发生率为6%。治疗后30天,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治疗组为3%,对照组为24.2%,两组比较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30天后死亡和复合心脏事件的发生,无需常规监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使用简便、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与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服用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以及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加灯盏花素注射液40mg,每天1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2次,连续10天。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与心电图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10天后评定疗效。住院至少10天,随访至治疗后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治疗组为4.76%,对照组为26.19%;两组比较发生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可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3个月后死亡和复合心脏事件的发生,且无出血副作用出现。结论 灯盏花素与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使用简便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李汉成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96-1596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收6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天1次,连用10d,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缺血性ST—T段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心电图缺血性ST—T段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临床运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0.6ml腹部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d,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长期服用。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对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3.3%和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和改善心电图变化。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用阿斯匹林和联合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斯匹林)及治疗组(阿斯匹林 法安明)疗程为一周。观察治疗前后:(1)临床疗效;(2)凝血指标的变化;(3)治疗后30天心绞痛再发率,急性心肌梗死(ANI)发生率。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58.3%(P<O.05)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30天内心绞痛再发率及AMI发生率;治疗组12%和O,对照组39%和6.1%(P<O.05)。结论在常规阿斯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法安明,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丽  那丽 《医学文选》2006,25(2):215-217
目的 探讨合贝爽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按常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观察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合贝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时间明显缩短(P之0.05),心电图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时间缩短和心电图改善均不显著(P〉0.05)。结论 合贝爽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吉派啉)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吉派啉(治疗组),疗程7天。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凝血指标及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 一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0.00%(P<0.01);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2例发生(6.66%);治疗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P<0.0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UAP急性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且安全便利。  相似文献   

12.
赵玉霞 《中原医刊》2007,34(6):80-8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75mg/(次·d),连续14d。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临床症状,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有效率94%,对照组2例进展为AMI,有效率71%,而主要副作用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许白生 《西部医学》2010,22(1):90-9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6例。均在常规治疗(包括硝酸盐、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口服,5%葡萄糖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用法、疗程同前。分别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心电图sT-T改变情况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89.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用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及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丹参川芎注射有效改善心肌供血功能及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且疗效可靠,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4.
陶洪夏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5):703-703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0.4g静滴,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静息心电图等变化。结果:葛根素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葛根素400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天。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优于对照组(67%),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有2例发生心肌梗死,观察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合贝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梗死、死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期间,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卧位型心绞痛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关系以及临床干预呼吸睡眠对卧位型心绞痛合并阻塞性OSAS的影响。方法将卧位型心绞痛合并阻塞性OSAS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呼吸睡眠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和心电图改善、恶化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症状改善、血压控制满意率、夜间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发生率、心电图改变、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作频率、射血分数(LVEF)、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干预呼吸睡眠可改善卧位型心绞痛合并阻塞性OSAS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54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仅采用随机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系统性心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理干预后观察组住院时间、心绞痛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用肠溶阿司匹林和联合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溶阿司匹林)及治疗组(肠溶阿司匹林+法安明),疗程为一周。结果一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79%(P〈0.05);观察4周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3例(1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安明,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将7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相匹配。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心绞痛缓解34例,有效率87.18%;对照组心绞痛缓解25例,有效率71.43%。治疗组患者4周内无1例发生急性心梗,而对照组4周内4例进展为急性心梗,发生率11%,P〈0.045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减少血小板聚集,阻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