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246-246
江西修水有个双井村,所生产的茶叶叫做双井茶。双井村还诞生一位文学家叫黄庭坚。二者在宋代都享有盛名。双井茶早在唐代就有名气,五代毛文锡《茶谱》就说“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但双井茶名声鹊起却与黄庭坚有很大关系。他经常将双井茶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给京城的师友,结果“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从而名震京师,享誉全国。欧阳修《归田录》记载:“自景(1034-1038年)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当时浙江名茶)上,遂为草茶(即散茶)第一。”这不仅…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与双井茶江苏省丰县文化馆侯杰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他出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人称...  相似文献   

3.
《双井的由来》虚与实湖北大冶市余炳贤中国几乎所有的名茶都伴随一则优美神奇的故事在民间传说。享誉中外的“双井白芽”也有一则传说。传说北宋年间,江西诗派的开山大师黄庭坚,住在江西修水一条山谷里,那地方当时归洪州分宁县管。进士及第后,当了个官,父亲已亡故,...  相似文献   

4.
罗春兰  张志宏 《农业考古》2007,(5):43-46,66
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茶叶贸易活跃。早在东汉之际,就有僧人采茶。《庐山志》载:在晋代,庐山上的“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以自种之茶招待陶渊明,呤诗饮茶,叙事谈经,终日不倦。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曾挥写诗句,描绘“前日浮梁买茶去”的情景。至宋元,公元1162年,江西隆兴府(今南昌)年产茶278万斤,主要品种有双井,西山白露,鹤岭等名茶(1)(引据《茶史》)。元朝时,江西九江已是我国的第一大茶市,当时九江茶商云集,集中售茶买茶者,你来我往,川流不息。此后,江西一直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  相似文献   

5.
八南宋以后的文坛,曾经流传过黄庭坚与苏轼之间,有相互讥诮及争名的一些琐闻。近来,曾枣庄先生写了《评苏黄争名论》一文《见《黄庭坚研究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认为这不过是他俩有时切磋或戏谑而被人误解所致。这篇论文从许多诗文及轶事中,精辟地分析他俩一直相互尊重,而黄庭坚更是虚怀若谷,尊视苏轼为老师的。就在黄庭坚的一些茶诗中,其尊苏崇苏之意,也大有句在。《双井茶送子瞻》是黄庭坚的一首著名茶诗:“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指翰林院)森宝书。想见东坡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鼻祖。他在中年时即有诗千余篇,曾自毁诗稿三分之二。去世前两年,再度陷入党祸,朝廷下诏销毁黄庭坚、秦观等诗文集。因而遗留下来的诗篇为一千八百多首。其中以茶为主题和叙及茶事者,约有百首之多。笔者拜读黄庭坚的茶诗,时而引起联想翩翩。在阅览其他书刊文章有关其茶诗情节及观点时,关注之念油然而生,日积月累,拾掇不止。现不拘一格提供出来,求教于茶文化的爱好者。一黄庭坚59岁的夏天,写了《和凉轩二首》。其一:“打荷着急雨,俗月任行云,夜半蚊雷起,西风为解纷。”有的论著认为这是黄庭坚以急雨打荷、行云吞月、蚊声如雷,而暗喻北宋后期党争  相似文献   

7.
浙江平水绿茶区是国内外闻名的产茶地,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早在唐、宋时期,就产有各种品质独异的名优茶,其中以绍兴日铸茶为最著名。日铸茶又可书作“日注茶”,产于浙江绍兴王化乡日铸岭。据《嘉泰会稽志》云:“日铸岭产茶奇绝,……”,又云:“日铸岭下有寺名资寿,其阳坡名油车,朝暮常有日,产茶绝奇,故谓之日铸。”日铸茶为品质上乘的名茶,有仙茗、绝品等佳誉,在宋代殆始发现。宋代高似孙《剡录》中写道:“越产之擅名者,有会稽山之日铸茶,秦望山之小朵茶,陶晏岭之高坞茶,兰亭之花坞茶,……而日铸茶最著。”《宋史·食货志》中也有记载:“茶产于东南者,川顾渚,生  相似文献   

8.
历代名人喜咏“双井茶”庐山白鹿洞书院闵正国双井,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宋称分宁)杭口乡的修江上游北岸,这里“得胜地一区,长林巨麓,危峰四环,泉甘土肥”。故有“十里秀水,留秀灵钟”的美誉,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家乡。此地盛产的“双井茶”,早在宋代就...  相似文献   

9.
茶令、茶谜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1,(2):348-349
我国的茶文化极为丰富多采 ,如茶令、茶谜即为其内涵之一。茶 令喝酒有酒令 ,饮茶也有茶令。茶令情趣盎然 ,构思巧妙 ,其乐融融。最早流行于茶区 ,一般在逢年过节 ,婚庆喜事宴请宾客时 ,在品茗之余以茶行令而助兴。据《中国风俗辞典》记载 :“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 ,饮茶时以一人为令官 ,饮者皆听其号令 ,令官出难题 ,要求解答或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挨罚多者也会酩酊大醉 ,脸青心跳 ,腹饥脚软 ,此谓“茶醉”。但比起酒醉要好受得多了 ,只消进食一些“茶点” ,就可“解醉”了。南宋时 ,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学写有 :“搜我肺肠著茶令”之…  相似文献   

10.
湾里区地处南昌城郊的西山山脉,境内有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是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现正在申报国家风景名胜区。这里山青水秀,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常年云雾弥漫,四季清泉不绝,气候温和湿润,有适合于茶叶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尤其是海拔841.4米的“西山第一峰”─—洗药湖地区,更是高山产好茶。这里产的“洪州白露”以其“汤色明亮、温香如兰、口感纯正、回味无穷”的特点,在南昌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1994年,“洪州白露”茶在江西省名茶评比中名列全省第二,荣获省优质名茶称号。湾里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  相似文献   

11.
修水县产茶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宁红工夫茶的源产地和主产区。据《修水志》记载,早在公元618年到907年就盛产茶叶.北宋时期双井茶名扬海内、誉满朝纲,有“草茶第一”之称。光绪18年。茶园面积近2.3万公顷,因山口、漫江产品质量尤著,上海、汉口有“山漫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经营行规。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读 1 8辑《中国茶文化专号》 ,见陈文华先生征联“人品即茶品 ,品茶即品人” ,不揣冒昧 ,拟之请审正。国富者民富 富民者富国。          ——— 安徽 李传轼小味犹茗味 味茗犹味水。          ——— 江西 方振川茶道也人道 道人也道茶。          ——— 江西 王广彬回文茶联征对  相似文献   

13.
虎丘白云茶     
从前,虎丘有一种名茶一白云茶,相传最早就是由陆羽栽培而成的。白云茶,又叫“雨前茶”。据文肇祉《虎丘山志》记载:白云茶“僧房皆植,名闻天下。谷雨前摘细芽,焙而烹之,名曰‘雨前茶’。”《吴县志》与《元和县志》均清楚地记载了白云茶的征状与特色,云:“(茶)出虎丘金粟山房,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性不能耐久,宋人呼为‘白云茶’。”卜万祺在《松寮茗政》中对白云茶曾予以高度评价:“其茶色、味、香、韵,无可比拟,茶中王也。”此茶,明代列为贡茶。由于茶叶名贵而独特,而茶树又不多,无法满足朝廷  相似文献   

14.
董淑铎 《农业考古》2003,(2):197-198
茶圣陆羽自唐代上元初 ( 76 0年 )来湖州定居 ,至贞元末 ( 80 4年 )在湖州逝世 ,除中间有 1 0年曾移居江西洪州、上饶等地外 ,在湖州先后居住了 30多年 ,所以湖州是他的第二故乡。在湖州 ,不仅留下了他的茶事和文学业绩 ,特别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而且还留下了他的遗风和遗迹。他的故居青塘别业 ,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茶经》最后成书之所 ,在茶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目前的境况如何 ,更受到中外茶人的普遍关注。据历代《湖州府志》记载 :“陆羽别业 ,在青塘门外。”唐武德四年 ( 6 2 1年 )所筑的湖州府城 ,西北隅的城门就…  相似文献   

15.
李广德 《农业考古》2020,(2):216-218
茶与舞的关联。“御舞”非“舞”而为茶。“乌程之御舞”出于宋·杨伯嵒《臆乘》一书的《茶名》。迄今首次发现文献上记载“乌程”即今之湖州市吴兴区有名茶“御舞”。其他典籍史料均未记载。《臆乘·茶名》将“丹丘之仙茶”与“乌程之御舞”并列,对比突显名茶之优异。“谢氏论茶”疑为皎然《茶诀》内容。  相似文献   

16.
早在唐代,江西就是重要的茶叶产地,江西茶树的种植,当在唐代以前。唐代江西洪州西山的白露是全国的名茶之一,此外袁州、吉州、信州、饶州、江州等都是茶叶的产区。唐陆羽《茶经》中讲到茶的产地时,说:“江南有鄂州、袁州、吉州。”陆羽还在江西信州(上饶)茶山种植茶树。同治《广信府志》载:“(陆羽)寓居城北三里,自号东冈子,性嗜茶,环居多植茶,因号茶山。”饶州浮梁县,岁产茶七百万驮,茶税钱十万余贯。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有长安商人乘船至江州.前往浮梁买茶,白居易在《琵琶行》  相似文献   

17.
茶诗话(续)     
五,苏东坡的“茶癖”在“茶诗话”开篇时,我便许了愿,要专门写一篇东坡与茶的诗话,今天该向各位茶友交卷了。苏东坡的爱茶成癖,是名传八百年而历久不衰的。他的茶诗,数量也许比不上白居易、陆放翁,但是经他吟咏的茶事,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却是千年诗史与茶史所罕见的。他笔下的名茶各具风姿,难分高低:“顾渚茶芽白于齿”(咏顾渚紫笋),“雪芽双井散神仙”(咏双井茶),“拣芽分雀舌,赐名出龙团”(咏龙团茶),“帝规武夷作茶圃”(咏武夷岩茶),“白云峰下两旗新”(咏白云茶)……真是奇香异馥,尽入诗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东坡品  相似文献   

18.
清香醉人的修水茶俗江西修水县林业局卢国平赣北修水是名茶之乡,宁红茶、双井茶久负盛名。近年来,适应人们保健的需要,又研制出屡创国家金牌银牌的宁红系列保健茶、梅山牌神茶和双井绿茶。修水人嗜好饮茶,其历史可上溯到汉唐时期,后唐清泰二年,毛文锡《茶谱》载:“...  相似文献   

19.
陆羽《茶经·七之事》“茗菜”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1,(4):211-213
陆羽《茶经·七之事》是《茶经》一书中内容最为复杂的部分 ,涉及与饮茶有关的历史人物 ,传说人物、神话传说 ,茶叶产地、风俗掌故等 ,以一人一事为单位 ,分条叙述 ,共约 2 5 0 0来字。其中第二大段第三条引《晏子春秋》的记载 :“婴相齐景公时 ,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五卯茗菜而已。”(笔者按 :戈应作弋 ,卯应作卵 )。 2 0 0 0年新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茶人之部”根据陆羽的引文 ,以晏婴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人 ,并加按语说 :“按 :《晏子春秋》内篇作 :“苔菜” ,《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作 :“茗菜” ,同《茶经》。当时茗 (茶 )作为食…  相似文献   

20.
茶诗趣话     
历代诗人多爱品茶,因而津津乐道,留下不少诗赋,其中可考茶品与制作以至茶之习俗。茶入诗人笔下,又丰富了文学领域。晋代杜育《荈赋》中认为茶是“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因而“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荈草即茶,陆羽《茶经·一之源》云:“一曰茶;二曰槚;三日蔎;四曰茗;五曰荈。”此赋写到茶在岗谷间生长之盛,并谈到煮茶之妙状:“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茶沫如雪,茶芽如花,极其美化之能事。茶以嫩芽最为珍贵上品,一芽带一叶或二叶者,雅称旗枪,因芽尖细如枪,叶展开如旗。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诗云:“酒帜风外欹,茶枪露中撷,”言采茶尖也。又黄遵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