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姚丽超 《科技咨询导报》2009,(9):221-221,223
服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它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极为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装造型的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这就需要服装设计师恰当合理的运用服装的造型线来体现服装的美感与协调。本文首先对服装的造型线进行了分类,然后具体分析了服装造型中线的作用,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在设计服装造型时运用线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服装的结构线、装饰线、外型轮廓线三方面论述了服装在三维空间中,最能扣住人们视线的首先是轮廓线,而轮廓线与人体结合,显示出肩、腰、臀的各自差别与变化,这些变化基于人体的比例,‘同时也可改变人体的比例而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说明了完美的造型,适当的比例,往往是依靠分割线来进行的.轮廓结、结构线和装饰线,它们三者是相互联系而形成服装美感的.  相似文献   

3.
王忠 《科技资讯》2013,(5):235-235
服装分割线设计是服装造型结构设计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表现服装的造型结构风格,也能体现时代的流行特点和趋势。本文从分割线线的意义和分割方法、分割原则等方面论述分割线在女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服装设计离不开造型,造型变化在服装设计中处于首要地位.造型的变化在服装设计中主要体现了服饰美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满足了穿衣人不断追求变化的需求.正确处理好服装外造型与内造型的关系,巧妙的运用省道、分割、褶裥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服装风貌,从而达到造型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杨延勇 《科技资讯》2011,(13):225-225
形式美是以事物的外形因素及其组合关系使人产生美感,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审美意识。形式美法则是人们在创造美的活动中,以人的心理、生理需要为基础,经过长期探索而归纳总结出来的,且为人们所公认的基本规律。在造型设计中,应该遵守和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根据汽车的不同用途和性能进行创造性的外形设计。  相似文献   

6.
薛伟 《科技咨询导报》2010,(32):253-254,256
服装是以人体为基础的立体造型艺术,服装的立体造型构成是服装空间感的重要表现,通过对服装立体造型构成的概念特点的论述,特别是服装的内外空间构成的表现,从服装空间的角度来全方位的审视和思考服装的构成形式,对其空间感造型构成方式方法所作的系统分析,可以非常有效地让我们认识服装的立体空间状态,并围绕着这空间状态进行设计,从而使我们的设计更具内涵,更具雕塑美感。  相似文献   

7.
影响衣领造型结构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子作为服装的零部件之一,它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当人们审视一件服装的时候,它的领占据了最醒目的位置。如果说人们对某件服装产生的第一总体印象是它的衣身造型,那么对服装的第一局部造型则是领型。因为它处在距离观察者眼睛最近的地方,接近平视的视角。往往人们通过领型对整个服装的效果做出评价,可见衣领造型在服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曲线美属于形式美中感性材料中的形体和各组成规律.即曲线美是形式美中的曲线形体运用形式规律(整齐纯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相宜、节奏韵律、和谐)所形成的一种美感,这种形式美感被称为曲线美.衣领是服装部件中最引人注意且造型多变的部件. 颈部的形状决定了衣领的基本结构.因此,在领子制图中也运用了曲线美.服装的领部设计要与服装风格意境一致,即不同的领子所塑造的风格意境必须符合服装整体.本文除对此做了简单介绍还分别从曲线美与精美,曲线美与韵秀,曲线美与圆美,曲线美与含蓄,曲线美与清旷,曲线美与趣味等六方面讨论如何在女衬衫领子中运用曲线美塑造不同意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服装消费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基于新形势下,服装设计师要想设计出符合现代大众心理需求的服装,除了要注重服装的舒适美观性,还必须丰富服装的服务功能。设计师通过将科技材料运用在服装设计中,能够促使服装产生新的美感,并且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性功能,最大化满足人们对于服装设计推陈出新的要求。本文将进一步对科技材料与服装设计之间的联系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色彩在服装上具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力,服装色彩与服装造型、服装质料共同构成了服装的整体美。三者相互衬托、相互呼应,构成服装美的统一整体。其中,色彩起到最为“先声夺人”的作用。因为,人们对服装的认知,首先观察到的是它的色彩,其后,才是它的造型和质料。正如  相似文献   

11.
探讨我国古代体育服饰的发展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服饰的影响.从文化分析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古代体育服饰文化的基本特性,揭示了中国古代体育服饰文化兼具实用和审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纪实性电视节目的大量涌现,让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干预生活,这是纪实电视令人瞩目的重要原因。纪实是一种创作风格,不是创作的目的。纪实电视不仅具有社会文化价值,更具有艺术审美价值。探究纪实电视的美学特征,发掘纪实电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和艺术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人的心理和谐内涵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之中,它既具有工具价值,更具有目的价值.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路径,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基本利益,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关注人的发展潜能,提升人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图案不仅能装饰、点缀服饰,而且能够及时、鲜明地反映人们的时尚风貌、审美情趣及心理需求。在服饰图案的应用中,超越审美范畴,把服饰图案作为一种象征,作为一种体现文化精神或人文观念的载体,作为品牌标识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通过图案,人们将服装变成了宣泄情绪、表达情感的工具,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了"流行"的反映。可以说,装饰图案已成为当今服装设计师们表达个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就有两个炎帝,一个是作为历史人物的炎帝,一个是作为信仰符号的炎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对待炎帝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科学的态度,一种是神化的态度。前者导致科学主义的炎帝观,后者导致信仰主义的炎帝观。科学主义炎帝观,既重视民间传说和历史文献酊价值,更重视考古资料的实证价值。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信仰需要是导致炎帝信仰化的重要原因。当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进一步推动着炎帝信仰的普及。我们应该以尊重历史、尊重群众和尊重信仰的态度对待民间信仰中的炎帝崇拜。  相似文献   

16.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然而唐代人所选的十种唐诗选集对李杜诗歌的取舍却与后人对二人的推崇大相径庭.李白被选入的诗歌数量有限,被选入中唐以后的“唐人选唐诗”很少,而选录杜诗则少之又少,且被后世所推崇的代表作也不多,由此可以看出李杜的诗歌在唐代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除了受选诗时间上的限制外,其根本在于李杜诗歌与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不相符,或许这恰恰反映了唐人对诗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Among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on brand value,few of them focused on the demands of the companies in the clothing industry to brand value. There were three innovation points as follows: first of all,two key demands of apparel companies to existing brand value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then,the concept of rapid brand value evalu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factors( MDFs) was presented; final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arel corporate brand value and the sales revenue in apparel market with the sales revenue was proven by empirical research.During the process of empirical study,the sales revenue data of 66 apparel enterprises domestic and abroad were collected,an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has been don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porate brand value and the apparel market sales revenue of apparel enterprise. The empirical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y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each other. This conclusion presented a method of judging brand value development trend quickly by single indicator.  相似文献   

18.
序跋文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散文文体的一个分支,从侧面丰富、深化了对周氏散文文体创造力与风格特征的认知,是解读周作人的一个重要向度。表述方式、文体风格、文学语言三位一体,相生相成,共同呈现了周作人序跋文体独特的审美创造,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亚类型体式,具备鲜明的文体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已愈来愈深入的融入到人们的大众生活中,"审美泛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文化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从消费时代下的审美泛化谈起,详细阐述了审美泛化的积极面与消极面,并从艺术与生活的维度方面对审美泛化进行范围上的探究,指出审美泛化存在着两方面的现象,即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揭示了审美泛化的深层次含义。  相似文献   

20.
从艺术生产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审美变形活动发生。通俗艺术只与人的生理感觉发生联系,它是作为人的各种本能欲望的表现媒介而存在的。审美变形超越了直接的感官冲动,从中可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爱与欣赏。从艺术消费的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后者本质上更近似于一种生活消费品。真正的艺术的消费对象是审美幻象本身,对于审美幻象消费得越多,人的审美本质力量也就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是丰富与提高人性的重要精神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