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住院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孕产妇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年龄≥35岁(OR=2.22,95%CI:1.07~2.98)、孕前体质指数(BMI)≥28 kg/m2(OR=1.66,95%CI:1.23~2.65)、流产次数≥2次(OR=1.71,95%CI:1.24~2.71)和高血压家族史(OR=1.88,95%CI:1.22~3.31)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35岁(OR=2.224,95%CI:1.356~3.237)、流产次数(OR=1.308,95%CI:1.025~1.914)、高血压家族史(OR=1.774,95%CI:1.312~3.669)和孕前BMI≥28 kg/m2(OR=1.698,95%CI:1.234~2.564)为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孕期超重、高血压家族史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重点人群应该加强控制,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女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分布情况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保健门诊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产妇100例为病例组,以糖代谢正常及孕周相同的孕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遗传史( OR=2.398,95%, CI:1.042~5.012)、年龄>28岁( OR=1.413,95%,CI:1.322~4.352)、体质指数>24( OR=6.543,95%, CI:0.782~2.320)、流产史( OR=0.212,95%,CI:0.025~2.256)、吸烟史( OR=0.246,95%,CI:0.045~3.452)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8岁、体质指数>24、糖尿病遗传史、流产史、吸烟史的孕妇应在妊娠早期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次妊娠妇女待孕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群组研究方法,对2000—2006年间,在牡丹江中医院产前门诊就诊并在其院部分娩单胎的839名初次妊娠的育龄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妇女按体重指数分成五组:偏轻组(BMI〈18.5kg/m^2)、正常组(BMI=18.5—23.9kg/m^2)、超重组(BMI=24~27.9kg/m^2)、肥胖组(BMI=28~31.9kg/m^2)、和病态肥胖组(BMI≥32kg/m^2)。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比各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和正常组妇女相比,病态肥胖组妇女患妊娠高血压疾病{0114.37(95%CI1.32,14.41)}和妊娠期糖尿病{OR6.01(95%CI1.95,18.52)}的风险极高,而体重偏轻组妇女的患病风险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引产几率最高{OR2.94(95%CI1.02,8.48)},体重偏轻组妇女引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高{OR3.22(95%CI1.13,9.22)},体重偏轻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更容易患产后出血症{OR4.05(95%CI1.08,15.20)}和早产{OR5.55(95%CI1.14,27.15)}。病态肥胖组妇女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最高{OR5.55(95%CI1.14,27.15)},而体重偏轻组妇女风险最低。体重偏轻组妇女分娩低体重儿的风险最高{OR5.14(95%CI1.26,20.92)}。结论:孕妇体重指数的增加相应带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起儿、引产、剖腹产发生率的增加。与拥有正常体重指数的妇女相比,体重偏轻的妇女有比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LBW)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以后预防LBW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出生体重〈2.5 kg的活产婴儿98例作为实验组,匹配同期出生、同性别、体重≥2.5 kg的正常新生儿9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孕产妇的围生期保健资料及产房分娩记录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发生LBW的相关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母亲身高、居住地、经济收入、孕检次、不良孕史、胎盘胎膜因素、双胎妊娠、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慢性病病史与LBW的发生相关联(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6.473)、胎盘胎膜因素(OR=2.834)、孕检次数(OR=0.161)和孕周(OR=0.402)入选以LBW为结果变量的回归模型(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胎膜因素是LB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检次数和孕周是LBW的保护因素。增强孕期保健意识,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护管理,发现问题及早治疗,是降低LBW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部分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国内1995-2008年间关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分析性研究文献6篇,累计妊高征3 034例,正常对照6 861例。结果各危险因素合并比值比分别为:年龄OR=2.29(1.08-4.86),BMI OR=1.82(1.11-3.00),家族高血压OR=3.83(3.13-4.70),基础舒张压OR=1.12(1.02-1.24),文化程度OR=0.78(0.66-0.81)。结论孕妇年龄、BMI、家族高血压史及基础舒张压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孕妇文化程度为妊高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孙丽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3,(27):130-131,134
目的研究影响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结肠癌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住院的8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研究影响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低(OR=3.43,95%CI:1.81~6.50)、体育锻炼少(OR=2.14,95%CI:1.17~3.94)、食用新鲜蔬菜少(OR=3.67,95%CI:1.95—6.90)、恶性肿瘤家族史(OR=2.58,95%CI:1.03~6.50)、阑尾炎史(OR=4.61,95%CI:1.74~12.16)是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低(OR=1.548,95%CI:1.397~6.492)、食用新鲜蔬菜少(OR=I.731,95%CI:1.306—5.439)、阑尾炎史(OR=I.489,95%CI:1.197~3.972)是结肠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文化程度、食用新鲜蔬菜少、有阑尾炎史的人群是结肠癌高发的人群,针对这类重点人群需要加强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腰围(WC)、腰臀比(WHR)及高血压与发生子宫肌瘤(uL)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选择612例35。65岁女性,患者均经超声诊断或手术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为因患其他疾病同期人住与病例相同医院的患者。采用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既往史等,同时对身高、体重、WE及臀围进行测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e回归模型对患者WE、WHR及高血压与UL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CI进行估计。结果WC和WHR升高使发生UL的危险性增加(OR:1.504,95%CI:1.068-2.119,P=0.019;OR=1.524,95%CI:1.107—2.097,P=0.010);罹患高血压的女性与UL呈正相关(OR=1.505,95%CI:1.046~2.165,P=0.028)。与收缩压为最低四分位数的对照相比,第3个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UL的危险性较高(OR=I.675,95%CI:1.053~2.663,P=0.029)。当调整了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WE、WHR及高血压与UL关系的结果并未发生改变。结论向心性肥胖和高血压可能是发生UL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孕前低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孕妇,单胎、≥26周、活产,按孕前BMI分为极低体重组(BMI<16.5kg/m2,n=104)、低体重组(BMI为16.5~18.4kg/m2,n=969)、正常组(BMI为18.5~23.9kg/m2,n=5885)、超重组(BMI为24~27.9kg/m2,n=1081)、肥胖组(BMI≥28kg/m2,n=237),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小于孕龄儿、大于孕龄儿定义为不良妊娠结局,分析比较不同孕前体重指数组别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和发生风险。结果低体重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4% vs 3.62%,AOR=0.28,95%CI 0.15~0.52,P<0.01)、妊娠期糖尿病(6.40% vs 8.73%,AOR=0.75,95%CI 0.57~0.99,P<0.05)、大于孕龄儿(2.58% vs 5.68%,AOR=0.45,95%CI 0.30~0.69,P<0.01)的风险均低于正常组,发生小于孕龄儿(7.12% vs 4.45%,AOR=1.55,95%CI 1.17~2.05,P<0.01)的风险高于正常组,发生综合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并不高于正常组(18.78% vs 22.92%,AOR=0.74,95%CI 0.62~0.89,P<0.01)。结论孕前低体重指数不影响综合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的发病状况,分析母体自身因素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进行孕前保健、分娩的5421名孕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可能导致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通过卡方检验筛选子痫前期可能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偏相关分析,从而确定各因素对子痫前期发病的作用强度。结果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孕妇高血压史、双胎妊娠、妊娠糖尿病、孕前BMI≥24 kg/m~2和孕妇年龄≥35岁。孕妇高血压史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最大(β=3.177,P0.001),孕妇年龄≥35岁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最小(β=0.046,P=0.008)。结论子痫前期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孕妇高血压史、双胎妊娠、妊娠糖尿病、孕前BMI≥24 kg/m~2和孕妇年龄≥35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危重孕产妇剖官产术后机械通气的临床特点,探讨机械通气时间延长(≥12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剖宫产术后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孕产妇。记录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治疗干预措施、机械通气的原因和最终结局。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危重孕产妇剖宫产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年问共收集61例危重孕产妇,其中21例(34.43%)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与孕次、孕周、转入ICU时的血压、心率、体温、白蛋白水平、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APACHEⅡ评分、是否存在肺部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转入ICU时的体温(OR=16.387,95%CI3.710—72.374,P=0.000)、APACHEⅡ评分(OR=1.564,95%CI 1.023~2.458,P=0.043)、白蛋白水平(OR=0.437,95%CI 0.296—0.787,P=0.034)和孕周(OR=0.763,95%CI 0.620—0.939,P=0.011)是危重孕产妇剖宫产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ICU时的体温、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水平和孕周是导致危重孕产妇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的冠心病患者171例,根据患者入院时HDL-C水平的中位数值(1.32mmol/L,n=82)将患者分为HDL—C高水平组(HDL—C≥1.32mmol/L,n=89)和HDL—C低水平组(HDL—C〈1.32mmol/L),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高水平HDL-C组患者在随访1年内共发生14例不良心血管事件,低水平HDL—C组患者在随访1年内共发生29例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5,P=0.020);年龄≥50岁(OR=1.619,95%CI1.119~2.342)、吸烟史(OR=1.652,95%CI1.214~2.248)、男性(OR=1.447,95%CI1.023~2.046)、糖尿病(OR=1.536,95%CI1.118~2.110)、BMI≥25kg/m0(OR=1.372,95%CI1.012~1.945)是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HDL—C≥1.32mmol/L(OR=0.423,95%C10.227~0.788)是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结论高水平HDL—C可以降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74例为观察组,以同期正常孕产妇7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身高、分娩前和妊娠前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以及不良孕产史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孕产妇身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29.5±2.3岁)、孕前BMI(23.4±2.5kg/m2)、分娩前BMI(30.8±3.3kg/m2)、糖尿病家族史比例(44.59%)、不良孕产史比例(41.89%)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产妇年龄、孕前BMI、分娩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及不良孕产史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格外重视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孕妇的管理,严格实施孕24~28周的糖筛查试验,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使孕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降低胎儿与孕妇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门诊随诊并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2 748例,通过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GDM,评估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2 748例孕妇中GDM 540例,非GDM 2 208例,GDM发病率19.65%;②GDM组年龄?孕前BMI?产前BMI?孕期体重增加值?新生儿体重较非GDM组均有升高(P < 0.05);③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OR=1.868,P < 0.001)?自然流产史(OR=1.673,P < 0.001)?高血压病史(OR=2.509,P=0.017)?糖尿病家族史(OR=5.776,P < 0.001)?孕前BMI≥24(OR=2.981,P < 0.001)?孕期体重增长情况(OR=1.923,P < 0.001)均是GD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30岁(OR=1.406,P=0.006)?自然流产史(OR=1.462,P=0.003)?糖尿病家族史(OR=4.969,P < 0.001)?孕前BMI≥24(OR=1.475,P=0.035)?孕期体重增长幅度≥16.0 kg(OR=1.846,P < 0.001)与GDM发生有关;而妊娠期贫血孕妇GDM的发生率为无贫血孕妇的0.518倍(OR=0.518,P < 0.001);④无高危因素组GDM发病率11.95%,当高危因素≥4个,GDM发病率达65.00%(χ2=144.182,P < 0.001)?结论:孕前BMI≥24?年龄≥30岁?自然流产病史?DM家族史?孕期体重增加≥16 kg等因素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贫血可降低GDM发生?加强孕前?孕期高危因素筛查?干预,有利于减少GDM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黄翠丽  徐欢  李林  黄喜英 《安徽医学》2021,42(9):1008-1011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PROM孕妇97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按照,否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分为观察组59例(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和对照组38例(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对象的体质量指数(BMI)、产次、分娩方式、破膜孕周、破膜至分娩时间、人工流产史、血红蛋白及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体温、白细胞计数(WBC)和羊水过少情况的差异,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BMI、破膜孕周、破膜至分娩时间、人工流产史、血红蛋白、羊水过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6 kg/m2的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BMI<26 kg/m2患者的3.745倍(OR=3.745,95%CI:1.200~11.765),破膜孕周≥32周的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破膜孕周32周患者的0.157倍(OR=0.157,95%CI:0.049~0.499),破膜至分娩时间≥48 h的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破膜至分娩时间<48 h患者的7.246倍(OR=7.246,95%CI:2.309~23.256),有人工流产史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无人流患者的6.626倍(OR=6.626,95%CI:1.913~22.957),血红蛋白≥110 g/L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血红蛋白<110 g/L患者的0.638倍(OR=0.638,95%CI:0.171~0.946),羊水过少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羊水充足患者的8.509倍(OR=8.509,95%CI:2.392~30.271).结论 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与BMI、破膜孕周、破膜至分娩时间、人工流产史、血红蛋白水平、羊水量密切相关,BMI≥26 kg/m2、破膜至分娩时间≥48 h、有人工流产史、羊水过少,其危险因素,血红蛋白≥110 g/L、破膜孕周≥32周,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杨晓文 《当代医学》2016,(30):73-74
目的:观察分析高危妊娠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可能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产检的4280例孕产妇资料,其中高危产妇1253例,正常孕妇3027例,对高危妊娠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并探讨高危风险因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比较2组产妇组的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及阴道助产分娩率的差异。结果高危妊娠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与妊娠结局相关性强弱依次为不良孕产史(其中孕产史≥2次条件下OR=6.868)、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糖尿病OR=3.101,妊高症OR=6.451,贫血OR=5.221,先心病OR=3.353)、胎盘及羊水因素(OR=7.189)、孕产妇年龄状况(年龄18~34岁OR=3.413,年龄≥35岁OR=3.759)、营养因素(OR=11.532)、其他(OR=0.789);高危产妇的剖宫产率(52.83%)、围产儿死亡率(2.23%)、阴道助产分娩率(4.79%)较正常孕妇组要高(分别为17.31%、0.26%和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并在妊娠期跟踪、干预及控制,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James  A.  H.  Bushnell  C.  D.  Jamison  M.  G.  Myers  E.R.  石玉华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8-59
目的:评价美国妊娠相关卒巾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全国性住院患者样本取自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的医疗保健价格和利用计划,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方法第9次修正版中有关卒中的标准,调查了2000--2001年间所有与妊娠相关的出院患者。结果:共有2850例与妊娠相关的出院患者发生卒中,即发生率为34.2/10万次妊娠。其中117例死亡,即死亡率为1.4,/万次妊娠。幸存者中22%转入其他医院。卒中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35岁时。非裔美国妇女风险更高,0R1.5(95%CI1.2-1.9)。与卒中密切相关的疾病包括:偏头痛(OR16,9,95%CI9.7~29.5)、血栓形成倾向(OR16.0,95%CI9.4—27.2)、系统性红斑狼疮(OR15.2,95%CI7.4~31.2)、心脏病(OR13.2,95%CI10.2~17.0)、镰状红细胞病(0R9.1,95%CI3.7-22.2)、高血压(OR6.1,95%CI4.5~8.1)、血小板减少(OR6.0,95%CI1.5—24.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产后出血产妇159例为出血组,按1:2匹配同月份分娩无产后出血的产妇318例为对照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流产次数多、产次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孕史、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多胎、新生儿体重≥4000g、第二产程〉90rain、第三产程〉10min及阴道手术助产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②胎盘粘连或植入(OR=4.943)、前置胎盘(OR=3.758)、新生儿体重(OR=2.78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328)、流产次数(OR=1.885)入选以产后出血为结果变量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避免产前非意愿妊娠以减少胎盘粘连、植入或前置,孕期规范保健及早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预防巨大儿的发生是降低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74例早产儿为病例,382例足月儿为对照,收集孕妇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最后一次体重、孕周、家族史、疾病史以及孕期并发症等信息,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分析孕前BMI等因素与早产的关系,并估计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通过对早产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为2.461(95% CI:1.174~5.159, P=0.017),未发现孕前超重或孕前偏瘦与早产的关联;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儿家族史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1.781(95% CI:1.025~3.095, P=0.040)、3.831(95% CI:2.044~7.180, P<0.001)和3.675(95% CI:1.358~9.942, P=0.010)。结论: 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为了降低早产的发病率,孕妇需要加强孕前保健,在备孕期应控制孕前BMI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体重指数(BMI)对不孕女性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20 年6 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施行IUI 治疗的3 707 例患者的周期资料,按照BMI 分为3 组,A 组(正常 体质量组18.5 kg/m2≤BMI<23.0 kg/m2)、B 组(超重组23.0 kg/m2≤BMI<25.0 kg/m2)、C 组(肥胖组BMI≥25.0 kg/m2),比较各组间 一般资料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方案中,3 组间自然周期方案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药物联合肌注促排药物 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 与活产率无关,B 组(OR=1.161,95% CI:0.861~1.565,P=0.328)以及C 组(OR=1.003, 95% CI=0.761~1.322,P=0.948)与A 组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注促排药物(OR=1.425,95% CI:1.026~1.980,P=0.035) 以及口服药物联合肌注促排药物(OR=1.366,95% CI:1.038~1.796,P=0.026)是影响活产率的独立因素。肥胖(OR=2.784,95% CI:1.471~5.267,P=0.002)以及继发性不孕(OR=3.048,95% CI=1.454~6.389,P=0.003)是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以及继 发性不孕为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促排药物可提高不孕患者IUI 活产率。  相似文献   

20.
口服避孕药及妊娠情况与女性脑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服孕药及妊娠情况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45例经颅脑CT确诊的女性脑出血病例均配以医院对照,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口服避孕药对女性脑出血的OR为:2.50(95%CI:1.49-8.20),按高血压病史调整后为3.56(95%CI:1.04-17.82),单因素分析,妊娠高血压史可增加患脑出血的危险性,OR为3.15(95%CI:1.75-5.65),按高血压病史调整后其作用失去显著意义。结论:口服避孕药很可能是女性脑出血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提示妊娠高血压可能是借助于影响血压间接地增加了患脑出血的危险性。未发生妊娠次数,初未产年龄及月经初潮年龄与女性脑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