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热轧轧制力公式做麦克劳林级数展开,建立轧辊表面振纹再生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实际某轧机技术参数为例,应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比了轧辊表面振纹形成前后轧机振动的状态,仿真表明轧辊表面振纹严重影响了带钢表面质量。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振纹深度对轧机振动的影响,得到了振纹深度与振纹激励、辊系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和系统位移响应的分岔图。最后,针对轧辊表面振纹的形成和再生振动,提出两条抑制振纹的措施,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宝钢技术南京分公司精组作业区主要承担着热轧厂轧线所有精轧工作辊的磨削任务,轧辊磨削过程中轧辊表面极易产生振痕,影响轧辊辊面磨削质量,分析轧辊振痕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消除办法,为梅钢热轧板厂1422主轧线选送优质轧辊,对整个轧线的正常运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结晶器振动产生连铸坯表面振痕的生成机理,论述了振痕对连铸坯质量的影响,研究和探讨了减少铸坯表面振痕的途径,提出了减少连铸坯表面振痕,提高连铸坯表面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减少连铸坯表面振痕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结晶器振动产生连铸坯表面振痕的生成机理,论述了振痕对连铸坯质量的影响,研究和探讨了减少铸坯表面振痕的途径,提出了减少连铸坯表面振痕、提高连铸坯表面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304不锈钢连铸板坯振痕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在连铸过程中,结晶器振动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阻止了坯壳与结晶器的粘结。由于结晶器的振动,板坯表面形成振痕。如果振痕质量较差,就可能会在板坯及其最终产品上造成某些缺陷。板坯表面与振痕有关的典型缺陷是微观裂纹、偏析带以及夹渣。特别是中碳钢板坯的角部裂纹,主要是由振痕引起的。由于在重新加热阶段不锈钢表面产生的氧化铁皮远少于碳素钢,  相似文献   

6.
液压衬板技术在宝钢平整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钢表面存在“振痕”是在加工带钢过程中轧机的振动所致。文章分析了造成轧机振动的原因,介绍了减轻“振痕”的液压衬板新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构成。  相似文献   

7.
轧辊磨床磨削过程中轧辊表面经常产生振痕等表面质量缺陷,严重制约生产效率和磨削质量.本文基于磨床双时延动力学模型,以砂轮动不平衡为输入激励,建立了轧辊磨床砂轮动不平衡模型,运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求解,获得了砂轮动不平衡时磨削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对正常工况与不同砂轮动不平衡量工况的仿真,获得了其振动响应,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轧辊磨床砂轮动不平衡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带钢表面振动纹的产生及其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培林  王泽济 《钢铁》2006,41(5):49-52
从振动纹的物理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振动纹与轧机振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轧辊与磨床的振动测试和模态分析研究了轧辊辊系、工作辊轴承、主传动接轴和轧辊磨床对振动纹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纹是由板面振波由于对光的不同反射角度而引起的一种视觉现象;带钢振纹的产生有2种途径,一是轧机(平整机)发生了一定频率的振动,另一个是轧辊表面本身已有了振纹;可通过轧辊直径匹配法、定期监测滚动轴承倍频峰值、对磨床加装阻尼减振器、改变轧制速度和磨削速度、加强设备日常维护等措施对振动纹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武钢第一炼钢厂生产的冷镦钢SWRM8方坯表面振痕情况,通过形貌观察,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造成深振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现行的结晶器振动参数进行分析,提出调整方案.根据计算、分析,并结合结晶器振动参数确定原则,得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CSP轧机振纹振动致振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永涛  臧勇  吴迪平  秦勤 《钢铁》2008,43(2):68-72
对轧机振动性质、致振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连轧机组中发生振动的F2、F3轧机进行的现场测试和分析发现,轧机振动以水平方向为主,轧辊和轧件上的振纹频率和振动频率相同,并且将最终振纹折算到轧制界面上后其长度与接触弧长相等.这说明振纹与接触弧有直接的联系.提出了CSP轧机的辊面振纹扩展致振机理,即轧机振纹是工作辊初始振纹在轧制过程中逐渐在辊面扩展形成,轧辊表面振纹引起并加剧了轧机的非正常振动.该理论对同类轧机振动抑制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1700平整机支持辊表面振纹问题,进行了现场跟踪测试和振动模态分析,发现了平整机振动频率、轧制速度和振纹间距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轧辊表面之间的速差现象,掌握了振纹特征和形成原因,并从速度控制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拉速连铸结晶器振动参数对板坯表面裂纹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祥宁  朱苗勇 《钢铁》2009,44(8):34-0
 结晶器振动导致初凝坯壳受力和变形是产生铸坯表面裂纹的主要原因。通过计算2.0 m/min拉速时弯月面区最大液体摩擦力和最大渣道动态压力,分析了高拉速下结晶器振动参数变化对板坯表面纵裂纹和横裂纹形成的影响,并结合振动参数对结晶器润滑和振动状态的影响,阐明减少表面裂纹的振动参数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振频和振幅均增大铸坯表面裂纹形成的可能,振频影响强于振幅;增大非正弦振动因子降低了坯壳撕裂可能性,且对润滑有利,但使振痕加深,振动冲击加剧;适当降低振频,增大振幅和非正弦振动因子可抑制表面裂纹形成。  相似文献   

13.
轧机的振动会导致钢及轧辊表面产生振动纹,宝钢在国内率先开发了一套平整过程振动态在线监测系统,系统具有显示。监控控,报警,诊断分析和历史数据查询功能,并已成功地投入冷轧厂现场使用。该系统对现场操作,产品质量分析和设备维护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铸态大方坯表层奥氏体晶粒的细化有利于减少钢材的表面裂纹。本研究旨在澄清冷却速率对铸态奥氏体晶粒尺寸及其长大机理的影响。在较小行程和较高频率的振动条件下,振痕的深度和间隔减小,方坯表面的晶粒得到细化。估计奥氏体相温度区的平均冷却速率为6~16K/s,与振痕特性相关。即使当振痕特性改变时,奥氏体晶粒的生长方向也不改变。表层下的奥氏体晶粒尺寸也取决于方坯表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试结晶器的振动位移曲线,分析了非正弦振动的波形失真率,该结构验证了振动装置设计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正弦振动后,能够减少铸坯表面纵裂的发生率,降低铸坯表面的振痕深度,改善铸坯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6.
CSP轧机振动和振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小彬  臧勇  吴迪平  王永涛 《钢铁》2006,41(10):54-58
为了找出珠钢CSP热连轧机组在轧制薄规格集装箱板时出现振动的规律和机理,对该机组中间3架轧机的主传动系统扭振、机座系统垂振、抑振措施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对带钢(轧辊)振纹和工艺参数、轧机振动之间的关系,振纹形成必要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2轧辊振纹频率为14 Hz,是由齿轮座齿轮啮合冲击激起主传动扭振造成的;F3轧辊振纹频率为54 Hz,是由接手弧形齿啮合冲击引发辊系水平振动造成的;F4轧辊振纹频率为78 Hz,是由机座水平系统共振造成的;对F4来说为避免振纹形成,在一定轧速下需谨慎选择工作辊直径.对比试验发现,关闭乳化液和采用高速钢轧辊对振动的抑制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马冬凯  吴继民 《冶金设备》2023,(4):46-50+123
平整轧机振动在冶金企业普遍存在,振动造成支撑辊表面出现振痕而影响带钢表面质量。本文首先对某平整轧机进行了振动在线监测,获得了振动特征及规律;然后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仿真分析,得出轴承间隙可诱发轧机振动的的结论;最后提出抑制平整轧机振动的措施并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抑振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连铸坯表面振痕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洪波 《河北冶金》1995,(5):29-32,37
分析了连铸坯表面振痕的形成及其对铸坯质量的影响,探讨了减小连铸坯表面振痕深度的工艺措施,提出了控制连铸坯表面振痕深度的限度。  相似文献   

19.
主要阐述了梅钢2号高效板坯连铸机非正弦振动参数选择过程以及在减少板坯表面夹渣量、振痕深度等方面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某钢厂轧制CP640线材时,出现的连续翘皮结疤、块状结疤、锯齿状结疤及点状结疤等表面缺陷的宏观形貌;采用电镜和能谱等方法分析了结疤产生的原因。认为结晶器振动异常,连铸坯表面振痕深,导致氧化铁皮挤入振痕,轧制后开裂;以及保护渣润滑、熔化性能不良,黏附在铸坯表面形成黑点,轧制过程中轧入线材等都是导致线材表面结疤的原因。通过加强对结晶器振动装置的维护、优化保护渣性能、提高轧制前期高压水除鳞能力等措施,线材表面结疤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