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明珍  郝岩军 《安装》2003,(6):35-35
文章详细介绍了220t/h锅炉旋风分离器不按照常规作法,改用钢模板制作的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
旋风分离器内部进行的是两相流运动,是气相和固体颗粒相的分离过程,而固体颗粒的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离器内湍流的运动.对湍流及其模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综述旋风分离器内湍流模型和数值模拟相关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k-ε双方程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在旋风分离器流场预测方面的进步和不足,并展望今后湍流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灰斗抽气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模拟气相流场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应用随机轨道模型模拟湍流流场中颗粒的运动轨迹,同时给出了不同抽气率下旋风分离器的速度、压力分布,计算出旋风器分级效率,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灰斗抽气可以提高锥体内旋转气流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减少能够降低气流携带颗粒返混能力,并减小排气芯管下口短路流,提高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对于给定的旋风分离器,抽气率应有一最优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聚丙烯装置在用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将改造前和改造后两种结构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旋风分离器不设计灰斗时分离空间内最大切向速度减小,轴向速度中心上行流速度增大,旋转气流延伸到收料罐,大大降低了分离旋风分离器效率。  相似文献   

5.
催化裂化用多管式旋风分离器的现代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旋风管的导向叶片、排气与排尘结构等3部分的重大改进与创新,开发了国产EPVC系列旋风管和最新的PDC型旋风管,同时还开发了具有独特防返混排尘结构的PIM型卧管式多管旋风分离器,目前这两项技术已在全国40多个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上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巍 《中国科技博览》2014,(20):134-134
旋风分离器在净化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耐高温的净化设备,本文对旋风分离器的构造原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圆形径向进口、筒体段扩径的拱顶旋风分离器新结构;并与PV型分离器进行了流场和分离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气量下,新型分离器外旋流区切向速度显著大于PV型,中心涡核区轴向速度小于PV型;用中位粒径为9μm的滑石粉进行冷模试验,新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比PV型高约1%;新型旋风分离器结构强度和分离性能优良,适合高温、高压的工况下应用。  相似文献   

8.
旋风分离器的模型试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有关旋风分离器放大规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提出了模型实验的条件和操作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给出一个模试试验实例  相似文献   

9.
催化裂化用多管式旋风分离器的现代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有海  毛羽 《粉体技术》1997,3(3):37-42
通过对旋风管的导向叶片,排气与排尘结构等3部分的重大改进与创新,开发了国产EPVC系列旋风管和最新的PDC型旋风管,学开发了具有独特防返混排尘结构的PIM型卧管式多管旋风分离器,目前这两项技术已在全国40多个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上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工程力学》2005,22(5):83-88
针对旋风分离器内强旋流动的数值模拟,改进了雷诺应力方程压力应变项的IPCM+wall模型,加入到FLUENT6.0软件平台上。分别用修正的和标准的IPCM+wall模型、IPCM模型以及SSG模型,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三维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分离空间和灰斗内的时平均速度和雷诺应力分量的分布,并用LDV测量结果加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修正的IPCM+wall模型对切向和轴向速度、切向和轴向正应力以及轴-切剪应力的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吻合比其他压力应变项模型的好得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提高新型多效旋风分离器对粒径为0.1~3μm颗粒的分离效率,获取该设备的阻力性能,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该新型多效旋风分离器压降与进口气速的关系,并与Lapple型旋风分离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进口风速为5~30m/s时,主体直径为0.25m的多效旋风分离器总阻力系数为7.29,其中,一级和二级预分离螺旋管的阻力系数分别为1.04和1.73;主体的阻力系数为4.52。直径为0.25m的Lapple型旋风分离器的阻力系数为7.21。  相似文献   

12.
用高频感应加热法在Ar气氛中制备了Zn超细颗粒,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X-电子能谱议、红外谱仪及差示扫描术研究了颗粒的形态、晶体结构、表面组成、光吸收及颗粒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颗粒形状大部分为六边形,也有少量立方形,晶体结构与块材Zn相同,在紫外及可见光部分有很强的先吸收,而在红外吸收谱上的一个吸收峰可能是表面氧化层表面声子吸收所致。在室温下,颗粒是稳定的,但在高温下,由于表面吸附的氧而发生了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郑光忠 《安装》2006,(8):29-31
文章以工程实例介绍了利用桅杆进行大型人造纤维板厂中干燥旋风分离器吊装的方法、安装顺序以及桅杆强度的核算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旋风除尘器的一种新的改进方法,即在旋风除尘器的排气管处加二次流,通过控制二次流的大小及进风方向,可以改变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从而减少上灰环和短路流的产生,提高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尤其是提高其对微细粉尘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撞击流粉碎制备超细颗粒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小宁  徐更光 《功能材料》1999,30(6):657-659
撞击流粉碎技术是一种新颖的超细颗粒制技术,它利用了撞击流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超声波及高压冲击力作用,可制 出粒度小且分布窄的超细颗粒。本文工作以硝胺化合物颗粒为例,用ζ电位实验研究了奥克托金和黑索今颗粒悬浮体系的分散性,加载压力以及循环碰撞次数对颗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并利用激光粒度仪对所得亚微米级超细硝胺颗粒进行了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发现旋风分离器减阻杆的基础上,研究了减阻杆对流场的影响,发现了减阻杆使切向速度分布趋于平缓、轴向速度上升峰值内移、径向上压力梯度减小、轴向上中心区从逆压梯度变为顺压梯度等重要规律,从而为分析旋风分离器减阻杆的减阻机理提供了依据。同时本文还首次发现旋风分离器入口附近有近24%的短路流量,提出设法减小这部分短路流量是提高分离效率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结合水煤浆流化-悬浮燃烧的特点,通过全面测定循环流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在不同操作参数下的分离效率,研究了入口气速、入口颗粒浓度、入口颗粒物性等对旋风分离器的压降和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主要物性参数是颗粒的中位粒径、密度,在入口颗粒的中位粒径相差较大时分离性能主要受粒径的影响,而当入口颗粒粒径相差较小时密度对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则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运动阻力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运动阻力的特性,计算了某些工况下的颗粒雷诺数,进而分析说明了在旋风分离器内固体颗粒运动的的阻力不仅有粘性力的作用,而且有体形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微乳液的结构及其在制备超细颗粒中的应用   总被引:78,自引:3,他引:75  
施利毅  华彬 《功能材料》1998,29(2):136-139
本文对微乳液的结构及特征作了概括的论述,着重对W/O微乳液制备超细颗粒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包括超细催化剂粒子、半导体粒子、磁性材料、陶瓷材料、感光材料等,分析了微乳液滴中超细颗粒的形成机理,讨论了用该法制备超细颗粒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粉体技术》2019,(5):72-77
设计了一种新型旋风分离器。相对于PV型旋风分离器,新型旋风分离器采用弧形导流板分隔进气的入口结构、分流型排气的出口结构、加长型的筒体和锥体的结构,有锥顶过渡段的灰斗结构,并匹配了合理的尺寸。为了验证新型分离器的性能,设计并搭建新型结构和基准PV型旋风分离器的冷模对比实验装置,在入口气速为14. 4~26. 1 m/s、入口含尘质量浓度为0. 01 kg/m~3时,同时测量2种分离器的效率和压降。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PV型分离器,新型旋风分离器能够减小压降约32. 36%,同时保证新型分离器的效率与基准效率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