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笔者医院126例玫瑰痤疮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给予盐酸多西环素片口服同时采用阿达帕林凝胶局部外涂治疗,观察组患者另加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皮肤屏障功能、角质层分析结果和炎症反应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6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角质层含水量和表皮油脂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和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角质层含水量和表皮油脂含量高于对照组,TEWL和E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皮肤粘脱蛋白质含量、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及血清抗菌肽LL-37、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皮肤屏障及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0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及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研究组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单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ECC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同时选择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红斑指数(EI)和黑素指数(MI)进行检测,评价两组治疗对皮肤屏障的影响。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屏障指标比较:两组TEWL、EI、MI均出现明显上升,角质层含水量则明显下降,研究组TEWL、EI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MI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ECCA权重评分比较:两组均随着治疗次数的叠加ECCA下降趋势更加明显,但是每个时间节点上两组之间ECCA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分别有6例(7.5%)和17例(21.2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可明显降低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皮肤ECCA,且随着治疗次数增加改善效果愈加明显,治疗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TEWL、EI水平均有明显上升,联用胶原敷贴料可保护皮肤屏障并降低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对MI和ECCA的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双波长强脉冲光(IPL)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皮肤科接诊的60例面部寻常痤疮病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双波长IPL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波长IPL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皮肤屏障功能[皮肤经皮水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pH值]、不良反应、痤疮瘢痕情况以及皮肤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AGS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EWL、pH值低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痤疮瘢痕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毛孔、红斑、紫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波长IPL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显著,可促进皮损消退,改善皮肤屏障,减轻痤疮瘢痕,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接诊的95例太田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咪喹莫特软膏涂抹治疗,观察组采用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黑色素代谢指标,术后进行满意度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2%,总满意度为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酪氨酸酶、α-黑素细胞刺激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褪黑素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M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黑色素代谢、减轻患者疼痛,患者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注射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玫瑰痤疮患者,并随机分成IPL组(n=30,IPL治疗)和联合组(n=30,IPL联合PRP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量化评定,同时检测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损失量(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油脂等皮肤屏障功能,评估两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各症状评分、总分及TEW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IPL组(P<0.05);两组角质层含水量、油脂含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均明显高于IPL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IPL组的63.33%(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IPL组的26.67%(P<0.05)。结论:IPL联合PRP注射治疗玫瑰痤疮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合酸辅助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85例玫瑰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2),对照组采用IPL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合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改善情况、皮肤状态、皮肤屏障功能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皮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12周,两组经表皮水分流失量(TWEL)较治疗前逐渐降低,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较治疗前逐渐增加(P<0.05);同时间段研究组TWEL均低于对照组,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瘙痒、刺痛、潮红及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酸辅助IPL能减少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炎性皮损,改善患者皮肤状态,提高皮肤屏障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Q1064nm激光和调Q755nm激光治疗婴幼儿太田痣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太田痣婴幼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调Q翠绿宝石755nm激光治疗,研究组应用调Q1 064nm激光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婴幼儿太田痣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次数以及不同皮损颜色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蓝色、褐色皮损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太田痣的治疗过程中,调Q1 064nm激光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电协同(Electro-opticalsynergy,ELOS)技术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9月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79例ET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9)给予局部治疗+口服药物,研究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ELOS技术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比较两组皮损临床症状评分、皮肤无创生理指标检测结果、生活质量、炎性因子、安全性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皮损相关指标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表皮皮脂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经皮水分丢失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表皮皮脂含量高于对照组,经皮水分丢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DLQ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果酸换肤联合外用主含马齿苋提取物和青刺果油护肤品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果酸换肤治疗)、观察组(果酸换肤治疗联合外用主含马齿苋提取物和青刺果油护肤品),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角质层含水量和经表皮水分流失量(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P<0.05)。治疗6周、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质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周、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质含水量均升高(P<0.05)。治疗6周、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EWL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在治疗6周、12周后TEWL均降低(P<0.05)。结论:果酸换肤联合主含马齿苋提取物和青刺果油护肤品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疗效显著,同时可增加皮肤含水量,降低经表皮水分流失量,使用安全感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及面部围刺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治疗组在Q开关激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及面部围刺,Q开关激光治疗每月1次,穴位埋线每2周1次,面部围刺每5天治疗1次,共治疗5个月后观察患者MASI评分、中医症候总积分及细则积分,计算皮损消退率和中医症候改善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M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总积分及细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在中医细则积分中仅面部色斑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皮损消退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症候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3.0%、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及面部围...  相似文献   

11.
罗颖  晏洪波  孔生生  杨斌  徐凯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808-1809
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太田痣、雀斑、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调Q开关Nd:YAG激光美容仪,治疗时根据不同的病变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参数。色素性病变患者180例,其中雀斑60例,太田痣60例,脂溢性角化60例。三个病种分别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雀斑、脂溢性角化病治疗组采用532nm激光治疗,太田痣治疗组采用1064nm治疗,各对照组均采用1064nm和532nm两种激光组合治疗;各组分别治疗4次后,每次间隔1~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雀斑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太田痣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5),脂溢性角化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结论:Q开关Nd:YAG激光仪治疗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个性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对痤疮萎缩性瘢痕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痤疮萎缩性瘢痕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自体脂肪移植进行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痂时间、结痂脱落时间、愈合时间、皮肤生理指标[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loss,TEWL)、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角质层含水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35%(41/43) vs 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时间、结痂脱落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EWL、EI明显低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对痤疮萎缩性瘢痕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明显改善皮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果酸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1年2月-2021年11月间收治的98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9)给予果酸治疗,观察组(n=49)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红蓝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肤症状评分、皮肤屏障功能及血清炎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瘙痒、红肿、刺痛感、糠样脱屑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皮肤含水量均升高(P<0.05),皮脂分泌率、油脂含量、皮肤经皮水分流失量(TEWL)水平均降低(P<0.05),IFN-γ、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果酸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临床症状和皮肤屏障改善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1岁以内婴幼儿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IPL和Q开关倍频Nd:YAG激光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IPL治疗,每3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析疗效及安全性,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皮损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未见明显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结论:IPL联合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优于单独IPL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pulsed?light,LPL)联合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Facial?hormone?dependent?dermatitis,FHDD)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FHDD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IPL及其他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加涂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对照组加涂安慰剂(酵母重组胶原蛋白模拟状凝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皮肤生理参数、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life?quality?index,DLQ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2.00%(P<0.05)。治疗后,两组经皮水分散失(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 E、Ig A、Ig M)水平、DLQ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表皮皮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1 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和2 940 nm铒像素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20例皮肤光老化就医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点阵激光组(n=59)和像素激光组(n=61),其中点阵激光组接受1 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像素激光组接受2 940 nm铒像素激光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就医者皮肤红斑及黑色素、表皮角质层含水量和经表皮水分丢失量、皱纹和斑点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皮肤红斑及黑色素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点阵激光组低于像素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就医者表皮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经表皮水分丢失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就医者皱纹和斑点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点阵激光组显著低于像素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阵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5.08%)低于像素激光组(9.8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波长Q开关激光治疗太田痣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中、后太田痣真皮黑素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对300例太田痣浅在型、深在型及弥漫型患者,采用1064nm(A组)和755nm(B组)两种波长治疗。并对其中9例太田痣患者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不同波长激光治疗不同类型太田痣6次后治愈率为:浅在型,A组100%,B组98%;深在型,A组84%,B组36%;弥漫型,A组70%,B组16%。电镜下太田痣真皮黑素细胞内含有体积较大圆形或椭圆形Ⅲ、Ⅳ期黑素小体。激光照射中可见黑素小体崩解,呈细颗粒状。色素消退后真皮黑素细胞内仍可见少量Ⅱ期黑素小体。结论不同波长Q开关激光治疗太田痣安全、有效,同一波长激光对不同类型太田痣的疗效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病变类型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治疗太田痣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1 064 nm联合532 nm双波长交替治疗太田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91例太田痣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激光治疗方案分为长波组(n=287,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和交替组(n=304,Q开关Nd∶YAG激光1 064 nm联合532 nm双波长交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次数,总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scarscale,VSS)比较两组皮损情况,使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和自尊量表(Self-esteemscale,SES)比较两组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结果:交替组和长波组患者美容总有效率分别为97.70%和96.17%(P>0.05)。两组总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替组总治疗时间短于长波组(P<0.05);治疗后两组V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交替组不同时间点VSS评分均低于长波组,存在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分子水杨酸对于痤疮的疗效及皮肤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选取痤疮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给予30%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治疗,1周1次并配合外用特护霜,共治疗4次;对照组:仅每日给予特护霜外用。疗程结束4周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及随访时使用CK无创皮肤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面部皮肤生理指标,计数面部皮损。使用VISIA皮肤分析仪拍照留存。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红斑值、角质层含水量及p H值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TEWL、角质层含水量及p H值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痤疮疗效确切,同时具有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甘草酸苷面膜对面部敏感性肌肤高反应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10月 于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08例面部敏感性肌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透明质酸修复贴敷料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组给予甘草酸苷面膜进行 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敏感指数、临床疗效、皮肤无创定量检测指标、综合使用感。结果 两组治疗后敏 感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 37.74%(P <0.05);两组治疗后TEWL低于治疗前,角质层含水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TEWL低 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面膜的贴合度、吸收度、滋润感、方便性、接 受度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甘草酸苷面膜可有效改善面部敏感肌患者皮肤的高反 应状态,修复敏感肌,且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