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资源整合后的某露天矿采空区进行电性特征试验,确定了瞬变电磁法主要参数,包括发射边框大小、发射频率高低、发射电流强弱、积分时间及采集增益等。基于采空区及其积水区与围岩的电性特征呈现明显电性差异,分析了瞬变电磁测线断面图及视电阻率顺层切片平面图,发现采空区视电阻率等值线形态略向下弯曲或闭合圈异常、电阻率值有高有低的特点,同时配合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最终圈定该露天矿采空区及其积水面积,为后期采空区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电法在原理上属于电法勘探中电阻率法范畴,是在常规电法勘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新的勘探方法,在工程勘探中,高密度电阻率法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于一体,既可以观测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横向电性变化情况,又可以观测垂向电性的变化特征,与其它电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防空洞的探测,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用一种PAN炭纤维进行常规和催化石墨化,然后用电化学插层的方法制成石墨纤维残余层间化合物,插层物为硝酸和硫酸。电化学插层后,石墨纤维的电阻率下降。硝酸石墨纤维残余层间化合物的电阻率ρ为1.0×10~(-6)Ω·m(原石墨纤维的电阻率ρ为5.38×10~(-6)Ω·m),并且在室温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裸露区地表起伏及切割剧烈、出露地层、岩性及产状多变,溶洞、天坑发育,含水性差、变化大,近地表结构复杂且横向变化大,严重影响激发、接收效果;加上地下构造非常复杂,断裂极为发育,不同构造单元成像效果差异极大,导致剖面成像效果差。如何改善地面激发、接收效果,提高单炮品质,从而改善剖面成像效果,成为灰岩区地震勘探的关键。而含水性、激发岩性及碳酸盐岩泥质含量是影响单炮品质的主要原因。高密度电法能够根据不同的电阻率响应特征,结合地表岩性露头和钻井资料,区分不同岩性、不同含水性,还能根据电阻率变化规律识别垮塌破碎带、溶洞发育段等。通过高密度电法成果,对激发点位进行优选,避免垮塌破碎带、溶洞地段激发,改善激发条件,提高单炮品质。从应用效果来看,高密度电法在岩性和含水性识别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单炮资料品质获得较大提高,但由于碳酸盐岩出露区,含水性总体较差,优选炮井对剖面成像效果改善有限,应用效果无法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5.
取密度分别为1.215、1.218、1.221 g/cm3的一里坪盐湖晶间卤水分别在-5、-10、-15、-20 ℃进行冷冻除硫酸根实验,得到卤水冷冻除硫酸根最佳条件:卤水密度为1.215 g/cm3、冷冻温度为-15 ℃;当冷冻卤水中硫酸根质量浓度降低到原卤水中硫酸根质量浓度的1/3左右时进行固液分离。将盐湖卤水在选定条件下冷冻除硫酸根,固液分离后的卤水在实验室模拟自然蒸发。从卤水特征系数分析,冷冻后的卤水也应归入硫酸镁亚型盐湖卤水,但在自然蒸发过程中液相点的变化趋势符合25 ℃下Na+、K+、Mg2+∥Cl-—H2O四元体系相图。同时,将未经冷冻的原始卤水在实验室模拟自然蒸发时,液相点的变化趋势与Na+、K+、Mg2+∥Cl-、SO42-—H2O五元体系25 ℃介稳相图吻合。所以,从相图应用的角度看,硫酸镁亚型盐湖卤水通过冷冻脱硝实现了由五元体系向四元体系转化的可行性,从而可为一里坪盐湖卤水的开采利用提供工艺参考,并为硫酸盐型盐湖卤水的转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杨德敬 《山西化工》2023,(11):122-123+128
为探索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土壤污染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在概述受污染土壤电阻率影响因素、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原理、操作流程及数据处理过程展开分析,并以一石油化工厂为例,应用此方法对厂内受石油烃类污染的土壤展开监测。分析过程及结果可为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土壤、地下水、环境等受污染程度监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广东省廉江大垌矿区的地层覆盖层厚度和岩溶、破碎带发育等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和大地电磁法对该矿区进行了调查研究,获得了调查区的电阻率二维成像图,对其异常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与大地电磁法对于确定土层的厚度、区分土层和岩石的分界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根据电阻率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可以较好地圈定岩溶、溶洞的分布范围、大小和埋深,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人为排除干扰点。经钻探资料验证,高密度电法和大地电磁法的综合推断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8.
《浙江化工》2013,(11):I0001-I0001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研发的锂离子筛吸附法在青海盐湖卤水的锂离子分离中成功应用,基本将盐湖卤水中的锂“吃干榨尽”,为盐湖提锂技术带来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采用无还原剂的一步水热法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改性涤纶无纺布,研究了改性涤纶无纺布的导电性、耐水洗性、疏水性、导热性和耐磨性,并与传统浸渍法处理后用水合肼还原氧化石墨烯改性的涤纶无纺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一步水热法在水热反应温度为180℃、反应5 h时的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涤纶无纺布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其电阻率为52.6Ω·m;一步水热法制得的rGO改性涤纶无纺布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经过10次水洗涤处理后,其电阻率从52.6Ω·m增加到193.4Ω·m,而传统浸渍法制得的rGO改性涤纶无纺布的电阻率从213.1Ω·m增加到8.1×10~5Ω·m;一步水热法制得的rGO改性涤纶无纺布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导热性和耐磨性,其水接触角由改性前的47.42°增加到160.85°;经过1 000次磨损实验之后,其电阻率由磨损前的52.6Ω·m增加到1 226.8Ω·m。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连续离子交换技术用于盐湖卤水的吸附法提锂。针对青海一里坪盐湖老卤体系,开发了连续离子交换吸附提锂工艺,研究了操作参数对连续离子交换系统提锂性能的影响,并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长周期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转动步进周期为20 min、卤水进料量为3.2 BV/h、淋洗水量为2.9 BV/h、解吸水量为9.3 BV/h、解吸温度为15~25 ℃时,连续离子交换系统可以稳定获得镁锂质量浓度比(简称镁锂比)在3左右、锂质量浓度接近1.1 g/L的合格液,锂回收率为9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蒙古国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水源地开展电阻率测深和电测井,通过电测深曲线类型的对比,分析出较富水区、裂隙水区和贫水区。根据视电阻率断面图和平面图上等值线的不连贯特征,分辨断层构造位置。由物探成果所圈定的含水地段,为勘探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黔(西)织(金)高速公路某岩溶发育区勘察为例,将高密度电法用于查明岩溶发育区的发育位置、空间几何形态及其充填状态。通过反演分析,视电阻率等值线图清晰地反映出岩溶发育区的发育位置、空间几何形态,充填状态。钻孔验证说明高密度电法是一种有效的岩溶勘探方法,尤其在勘探充填溶洞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重庆市巫山县桃花山管护站及摩天岭森林小镇配套设施工程勘察中,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探测法,建立了岩溶体地质特征-电性特征解释模型,查明了岩溶体的空间特征,结合地表多处地裂缝及地表地貌变形带,推断了岩溶体位置,认为测区南部区域溶蚀较为明显,为该区域施工建设提供一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永安地区火成岩广泛分布,对已形成的油气藏起到了破坏和重新分配的作用。通过研究测井特征、地震剖面特征,确定永安地区火成岩纵向、平面上分布范围和发育规律。永安地区火成岩常规测井响应表现为“两高三低”,即高密度、高电阻率、低声波时差、低中子孔隙度、低伽马值火,成其岩中对自油然气伽成马藏值的为影20响~,5为0油AP气I,分电布阻规率律值研大究于提30供Ω依·据m。,声波时差为170~190μs/m。通过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硝化棉和导电填料为原料,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抗静电硝化棉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积表面电阻测定仪、非接触式静电压测试仪、热分析仪表征了抗静电硝化棉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抗静电性能及热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导电填料质量分数为0.6%的抗静电硝化棉复合材料内部导电网络分布均匀、完整,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分别为1.02×109Ω·m和4.66×1010Ω,较硝化棉分别降低5个数量级和3个数量级,达到GJB2527-1995弹药防静电要求,且制备过程中静电电位为0.20kV,较硝化棉降低77.8%,显示了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其表观分解热为259.4J/g,较硝化棉提高81.4J/g。  相似文献   

16.
宋光升 《河北化工》2014,(2):122-124
基于煤层底板隐伏构造导水,底板火成岩富水等情况,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为了提升对煤矿水危害的进一步认识,以探测亨健煤矿二级轨道下山底板富水性为例,简述了井下高密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井下高密度电法在煤矿巷道探测底板富水性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位吸附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废弃丁羟黏合剂导电复合材料,考察了苯胺单体质量分数、掺杂质子酸浓度、氧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复合产物导电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仪对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佳反应条件为苯胺单体质量分数为20%,掺杂质子酸对甲苯磺酸浓度为0.1 mol/L,氧化剂浓度为0.16 mol/L,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10℃。在此条件下处理废弃丁羟黏合剂可使体积电阻率由原来的1011Ω·m降低到105Ω·m。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电法在覆盖层厚度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岩、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下稳定电场的分布规律来解决矿产资源、环境和工程地质问题。通过探测场的参数变化获得电性局部差异,从而认识被测目标的一种勘探手段。本文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测定覆盖层厚度的工作原理、方法及其数据的处理分析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对测定覆盖层的厚度具有较好效果,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测试简便等优点,因此其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查48区块葡萄花油层经历了复杂的沉积和成岩作用,具备低孔低渗特点。利用测井、录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分析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出了该区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孔隙度为10.2%,渗透率为0.14 mD;电性下限电阻率为5.5Ω·m,声波时差为250μs/m,含水饱和度小于63%。从而为查48区块进一步储层评价和增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吸附法提锂快洗除镁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吸附法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的快洗除镁工艺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质量浓度为187 g/L的氯化钠溶液作为冲洗剂,在常温下对饱和吸附剂在淋洗前进行快速冲洗除镁,通过控制接触时间为2 min以及 2个床体积的快洗体积,可以有效地除去吸附剂间夹杂的卤水,达到良好的除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