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雄盆地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古大陆裂谷的发生和发展造就了楚雄盆地,沉积了煤、铜、盐旋回与含矿建造,形成了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矿床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表生的或地层中的或深部的铜、盐、有机质以微量遍布于楚雄盆地中生代各地层中,在适宜的古气候、岩相古地理环境则富集成矿,三者在诸矿床中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三类矿床都经历了沉积-成岩-改造生成过程并受同步热演化。矿床组合遵循“金属-盐-有机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鲁西隆起区岩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包括白云岩、石灰岩及其过渡类型,其次为蒸发岩和膏溶角砾岩。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次、多类型的成岩作用。储层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晶间孔、粒间和粒内溶孔、残余粒内孔和粒间孔、铸模孔、溶洞和裂缝。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分析,将该区成岩环境划分为海水成岩环境、表生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其中:表生成岩环境中发育的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海水成岩环境和中埋藏成岩环境中发育的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埋藏成岩环境中发育的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黔北金沙县岩孔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多种不同类型的成岩作用以及成岩演化序列。在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开展岩石薄片显微鉴定、储集岩物性分析、阴极发光以及原位激光微区痕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储集岩类型为藻砂屑白云岩、葡萄花边状白云岩、藻粘结白云岩、残余藻砂屑粉晶白云岩和残余砂屑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孔、粒内溶孔、藻格架(溶)孔为主;储层成岩作用具有多类型、多期次改造和叠加的特征,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硅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根据成岩作用的先后顺序,结合成岩环境演化特征,确定岩孔地区灯影组储层的成岩过程经历了(准)同生成岩、早成岩、表生成岩、中-晚成岩4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北望崮山组鲕粒灰岩的成岩作用,基于野外剖面与薄片观,对鲕粒灰岩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根据沉积环境演化特征,结合鲕粒多样性的分析成岩作用类型及阶段的划分,总结出崮山组发育的五种典型成岩环境。结果表明:崮山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化作用、去白云化作用、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等;成岩作用经历准同生成岩阶段,早期成岩阶段,中期成岩阶段和表生成岩阶段;在中缓坡的灰泥沉积至潮下高能浅滩鲕粒灰岩沉积环境重复发育且构成向上变浅序列的沉积背景下,崮山组经历了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混合水成岩环境、埋藏成岩环境以及表生成岩环境。  相似文献   

5.
川东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成岩作用的类型和过程复杂。薄片镜下鉴定显示该区碳酸盐岩内发育泥晶化作用、溶解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溶作用和破裂作用5种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去白云化作用、硅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和充填作用6种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成岩作用特征和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研究区存在海底、大气淡水、埋藏和表生4种主要的成岩环境和准同生-同生期、早期、中期、晚期成岩阶段及表生成岩阶段,不同的成岩环境和成岩阶段分别发育不同的成岩作用。在成岩作用的影响下发育较高的孔隙度,主要集中在长兴组的生物礁灰岩内及白云岩内,孔隙连通性也较好,是油气生成、运移和储集的有利通道和场所。  相似文献   

6.
齐东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959-2963
通过大量的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岩心描述,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元素测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的成岩演化阶段分为同生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以及交代作用、充填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类型。冷凝收缩作用、挥发逸散作用、溶解作用、风化作用和构造作用是使储层物性变好的主要成岩作用;熔结作用、压实作用、交代作用、充填作用是使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7.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成岩环境对次生孔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川东石炭系埋藏史、碳酸盐岩矿物形态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成岩阶段进行了划分。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同生、准同生、浅埋藏、深埋藏及表生等成岩环境的演变,其各成岩环境发生的成岩作用差别较大,对次生孔隙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云南运动使已固结的石炭系抬升至表生成岩环境,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岩溶角砾白云岩,而印支期深埋藏成岩环境有机质成熟产生大量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使工区内形成了有效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8.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成岩环境对次生孔隙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川东石炭系埋藏史,碳酸盐岩矿物形态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成岩阶段进行了划分。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同生,准同生,浅埋藏,深埋藏及表生等成岩环境的演变,其各成岩环境发生的成岩作用差别较大,对次生孔隙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云南运动使已固结的石炭系抬升至表生成岩环境,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岩溶角砾白云岩,而印支期深埋藏成岩环境有机质成熟产生大量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使工区内形成了有效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9.
雷口坡组地层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目前对雷口坡组地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川东北、川中地区。为了明确川西南峨眉龙门硐地区雷口坡组地层的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类型,通过实地踏勘考察和光学显微镜岩石薄片鉴定,对龙门硐地区雷口坡组地层的优质储层发育段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一段以泥晶碳酸盐岩为主,储集性能差;雷二段的颗粒滩相碳酸盐岩、雷三段的灰质泻湖相灰岩和颗粒滩相碳酸盐岩,雷四段的岩溶角砾岩为优质储集层;不同的有利储集层段所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不同。研究认为:雷口坡组二段、三段的有利储集层段所经历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为埋藏期溶蚀作用、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和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为后期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破坏性成岩作用为埋藏期胶结作用。雷口坡组四段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为表生期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等,研究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埋藏史、热史和烃类充注史等,确定地质演化背景下的火山岩成岩和孔隙演化动态过程。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由次生溶蚀孔隙和构造裂缝构成,总体属于中孔低渗。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和次火山岩物性较好,火山-沉积碎屑岩物性较差。火山岩孔隙结构分为3类,其空间分布受构造、不整合面和岩性控制。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7种成岩作用,其成岩演化经历了同生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3个阶段,火山岩储集性能与表生成岩阶段风化淋滤作用密切相关,埋藏成岩阶段深埋溶蚀作用进一步增大了火山岩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11.
川东南地区灯影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南地区灯影组是一套以潮坪相白云岩为主的地层,其储层主要分布在中、上部。通过对灯影组储层薄片观察及物性资料分析发现,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洞、缝,储层类型为低孔低渗的裂缝-孔洞型储层。储层发育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成岩作用则决定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好坏;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硅化作用是破坏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蚀作用(特别是表生期古喀斯特作用)、破裂作用是发育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芯宏观观察、显微镜下铸体薄片精细观察,讨论了三塘湖盆地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分析了成岩作用类型与孔洞形成机制。结合火山岩岩石化学分析,并依据火山岩成岩变化特征和过程与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形成的相互关系,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成岩作用归纳为9种类型、4个成岩期或阶段。冷凝结晶固结成岩作用期和埋藏-热液成岩作用期沸石类杏仁体和充填缝是风化壳储层形成的关键物质基础,早期和晚期表生成岩作用期在各类缝的沟通系统内易溶组分的强烈溶蚀作用是风化壳储层形成的关键作用,并由此形成喷发间期风化壳储层和区域构造抬升剥蚀风化壳储层两类风化壳储层。  相似文献   

13.
第四纪沉积物常用测年方法及其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沉积环境与成因的不同,第四纪地层的岩性、成分、结构和厚度在短尺度空间范围内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地表松散沉积物在自然营力的作用下容易受到剥蚀、搬运和再沉积;在气候变化、生物活动、特别是水的作用下,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第四纪地层不仅在空间上复杂多变,而且其组成、岩性等也随时间变化。本文讨论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测年问题,对各种测年方法适用的测定对象与测年范围作了分析和对比,力求获得最接近于地层沉积年龄或地质事件发生年龄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介绍一下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环境、成岩序列,以及孔隙发育史。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泥晶化作用、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重结晶作用等;碳酸盐岩的成岩环境,可分为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混合水成岩环境,埋藏成岩环境以及表生成岩环境五种。  相似文献   

15.
在滇西锡矿床的远景研究中,滇西锡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类似石油成矿的地质作用,原始分散的锡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经历了变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和重熔混染及岩浆分异作用,使锡元素从基底岩系(相当于寒武系公养河群或更老地层)中活化转移出来富集成矿。这一  相似文献   

16.
对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围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区基底片岩∑REE平均值与火山岩系岩石∑REE平均值大致相当,自围岩、普通矿石到富矿石,∑REE不断增高。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火山岩系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彼此平行一致,火山岩系具同源性,是同一岩浆房脉动事件的产物。火山岩系围岩及矿石Eu亏损明显,结合稀土组分比值特征及岩、矿石轻、中、重稀土三角图解和LREE/HREE-(Eu/∑REE)×100图解特征,表明火山岩浆在通向地表途中受到高度分馏结晶作用,U及REE富集于岩浆期后热液,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矿区火山岩系成岩事件与铀成矿事件均是受制于火山岩浆活动的地质事件。成矿流体富含F,Cl,CO2等挥发分,在还原环境下成矿物质卸载,成矿温度可能不大于250℃,富矿石成因更为复杂,可能经历了多期次成矿叠加。  相似文献   

17.
矾山杂岩体为环状中心型侵入体。由三期侵入岩组成。其中含磷矿及铁矿的第一期岩石为一套层状超镁铁岩系,包括辉石岩、黑云母辉石岩、伟晶状正长黑云母辉石岩、磁铁磷灰石岩、磷灰石岩及正长辉石岩等。层状岩系具良好的韵律层构造,每一分层具有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这种现象可能是岩浆侵入后由于冷凝作用,特别是分离结晶作用造成的。笔者试图用“火成堆积”的某些术语和观点,描述和解释层状岩系成岩成矿的若干现象。本文讨论的层状岩系位于杂岩体东南部(图1)。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量碳、氧稳定同位素(δ13C,δ18O)数据,利用岩心分析、岩石薄片单偏光、阴极发光以及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结合玉北地区成岩环境特点,研究了该区奥陶系各类成岩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都是在稳定的海相环境中形成的,且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环境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其成岩埋藏深度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沉积地层由鹰山期至良里塔格期,对应着海平面的上升。用Z值作为定量指标来解释古盐度的相对变化精确度较低。三大类成岩环境中,近地表成岩环境的δ13C和δ18O普遍较高,表生淡水成岩环境的δ13C和δ18O普遍较低,中—深埋藏和热液成岩环境的δ13C和δ18O介于前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探讨天府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群的成岩作用特征,本区主要有:泥晶化作用、填积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溶解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根据生物礁群成岩历史过程中的成岩作用特征,可以识别出四种主要成岩环境,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渗流和潜流成岩环境,浅埋藏和深埋藏成岩环境,表生成岩环境。 结合四川盆地的地质发展史与碳酸盐岩的成岩特征讨论了孔隙的演化。  相似文献   

20.
分形理论可以洞察隐藏于混沌现象中的精细。本文利用多重分维以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定量、半定量地描述辽南金伯利岩岩田断裂构造与岩 (矿 )管 (脉 )分布的分维特征及其空间分维关系。从而有效地揭示并证实了各断裂构造在成岩成矿中相应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对指导找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