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分别用单纯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前方入路骨盆前后环钢板内固定及经皮骨盆前后环螺钉内固定3种手术方式治疗。结果20例中复位满意18例,复位不满意2例;开放手术中2例伤口感染,损伤股静脉1例;随访6-24个月,均骨折愈合,无下肢不等长。结论手术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不同的TileC型骨盆骨折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经皮闭合骨盆环固定是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分别用单纯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前方入路骨盆前后环钢板内固定及经皮骨盆前后环螺钉内固定3种手术方式治疗。结果20例中复位满意18例,复位不满意2例;开放手术中2例伤口感染,损伤股静脉1例;随访6~24个月,均骨折愈合,无下肢不等长。结论手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不同的Tile C型骨盆骨折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经皮闭合骨盆环固定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化交通业和建筑业的发展,骨盆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骨盆前环是骨盆环中较薄弱的地方,因此在临床上骨盆前环损伤较为多见,骨盆前环损伤常常导致骨盆旋转不稳定,需要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Pfannenstie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以及改良的Stoppa入路,笔者对近年来有关骨盆前环损伤手术入路的文献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骶髂拉力螺钉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带来和建筑业的发展,临床上骨盆骨折的患者日渐增多。对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多数学者提倡手术治疗。从2001年6月,我院开展了骶髂拉力螺钉技术用于治疗骨盆后环骶髂复合结构损伤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随着社会发展,交通事故和工伤等意外伤害的增加,高能量损伤致骨盆骨折发生率显著增高,其中不稳定骨盆骨折约占5%~20% [1].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积极复苏治疗和及时早期骨折复位固定是控制出血、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院从2005年~2007年对68例骨盆环遭受严重破坏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采用改良三维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珑  崔宏勋 《中医正骨》2011,23(6):67-68
随着现代交通业和建筑业的日益发展,高能量损伤日益增多,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其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常合并耻骨骨折或耻骨联合分离,严重破坏了骨盆环的完整,是骨盆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今后的工作和生活。2004年  相似文献   

7.
正耻骨联合属于微动关节,参与整个骨盆的构成,对稳定骨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耻骨联合损伤约占骨盆损伤的13%~16%~[1],占骨盆骨折的4.6%~[2],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耻骨上下支骨折、骨盆后环损伤等出现。其损伤主要分为2种,一是暴力造成耻骨联合的分离~[3],分离往往2.5cm以上。二是孕妇分娩时,因孕激素和松弛素水平上升导致生理上的骨盆韧带松弛使产道扩大~[4]。正常孕妇妊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髂腹股沟微创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采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8~63岁,中位数42. 5岁。单纯骨盆前环骨折24例,骨盆前环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4例,骨盆前环骨折合并后环骨折8例。按照骨盆骨折的Tile分型,A2型10例、B1型4例、B2型14例、B3型2例、C1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1 d,中位数7 d。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Matta骨盆骨折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0. 5±8. 1) min,术中出血量(92. 0±23. 1)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4. 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7周,中位数10. 5周。均未出现神经或血管损伤、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周根据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4例、良好复位10例、复位不良2例。术后6个月Majeed评分(95. 2±5. 2)分,优28例、良8例。结论:髂腹股沟微创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率高、复位效果好、骨盆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儿童骨盆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骨盆与髋臼骨折的发生率远低于成人。多由于高能损伤所致。儿童骨盆有很强的再塑型能力。通常非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满意,但是复杂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发生率增加,该类损伤常需要手术治疗。2003-2005年本院收治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儿,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区同时进行了骨盆X线和螺旋CT检查的137例骨盆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中骨盆X线片显示后环正常或疑似损伤而螺旋CT检查显示存在骨盆后环损伤的34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结果:①X线检查结果。骨盆前环损伤者29例,其中耻骨支骨折20例,单侧骨折6例、双侧骨折14例,4例耻骨支骨折累及同侧髋臼前柱;耻骨联合分离2例;耻骨体骨折2例;坐骨支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5例。26例未见明显骨盆后环损伤征象,8例疑似损伤。②螺旋CT检查结果。34例患者均有骨盆后环损伤,其中骶骨骨折25例、髂骨翼骨折2例、单纯骶髂关节脱位2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5例患者中骶骨和髂骨翼后部骨折2例,骶骨骨折伴骶髂关节半脱位1例,骶髂关节骶骨侧和髂骨侧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2例。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Ⅰ型骨折17例,Ⅱ型6例,Ⅲ型2例。采用CT横断面图像诊断时遗漏了4例骨折线平行于扫描基线的下位骶骨横形骨折、5例无移位的骶骨边缘裂缝骨折、2例髂骨后唇裂纹骨折及1例骶髂关节垂直脱位,经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容积漫游处理后确诊。结论:骨盆后环解剖结构复杂,解剖影像重叠多,X线片检查提供的信息有限;而多层螺旋CT可进行快速容积扫描,图像质量高,后处理功能强大,通过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容积漫游技术可以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骨盆后环的细微损伤,并能对损伤类型和骨盆后环的稳定性作出正确评价,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医生要充分认识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的隐蔽性,在X线片诊断不明或无法确定是否存在骨盆后环损伤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5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盆骨折是常见的损伤,仅次于四肢和脊柱骨折,并常伴有休克及脏器损伤,有较高的伤残率和致死率。由于骨盆的解剖复杂,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创伤大、难度大、时间长,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做好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的手术后护理,对降低伤残率,促进早日康复,恢复劳动力十分重要。我院对5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实施了内固定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骨盆骨外固定器的改进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满足骨盆骨折脱位的救治需要,为临床提供使用简便、力学合理的骨盆骨外固定器。方法:基于国内孙锡孚骨盆支架,对其不合理因素进行了改进,研制出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并在8个模造耻骨联合分离及经骶骨纵形骨折模型的成人骨盆标本上,对改良骨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检测。结果: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对聘骨联合分离的固定刚度与孙氏骨盆支架相当,但对经骶骨纵形骨折的固定作用明显强于孙氏骨盆支架;改良后梯形架的摆放位置对其固定刚度影响甚小。结论:①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能较好地将来自梯形架的压力传递给骨盆后环。可用于治疗骨盆前后环破裂。②针夹上设置的三个不同承接点便于临床根据骨折不同类型灵活选用。③改良后梯形架的摆放位置对其固定刚度影响不大,有利于临床腹、盆腔损伤手术。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在临床治疗应用中比孙氏骨盆支架更为简便,力学上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儿童骨盆骨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儿童骨盆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6月—2003年6月本院收治的27例儿童骨盆骨折患者,其中23例行严格的保守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1例髋臼骨折和3例撕脱骨折)。结果1例儿童死于骨盆骨折有关的出血和严重的脑外伤,17例有23处伴发性损伤。临床平均随访了3.3 a(8个月-15 a),其中1例残留有骨盆畸形和双下肢的不等长,1例外伤性髋脱位的患儿在伤后第3年发生了患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其余24例对治疗感觉满意。结论应重视伤后儿童的临床表现和伴发伤,尤要重视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儿童骨盆骨折更具挑战的问题是诊断,而非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骨盆后环骨折是高能量损伤,采取非手术疗法治疗,文献报道并发症较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在临床上成为共识。但传统骨盆后环骨折内固定手术存在手术创伤大、出血多等不可避免的缺点。随着影像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对骨盆解剖学特点、生物力学特性及其骨折机制的进一步了解,骨盆微创技术逐渐成为骨盆创伤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骨盆骨折多是高能量暴力所致的复杂性损伤.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骨盆的解剖位置,尽可能恢复功能.我院自1997年2月~2004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盆固定止血兜在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对104例骨盆骨折患者早期使用骨盆固定止血兜固定及时进行急救护理。结果抢救成功率96.4%,患者疼痛减轻有效率79.4%。结论早期使用骨盆固定止血兜可有效控制出血性休克,防止骨盆骨折继发性损伤,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正>骨盆骨折多由强大的外力所致,也可通过骨盆环传达暴力而发生他处骨折。骨盆骨折一般病情较重,发展迅速,加之常合并腹腔盆腔重要脏器及生殖泌尿系统损伤,患者易出现休克,因此,致死率及伤残率高,预后差。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是挽救患  相似文献   

18.
许建文  韦贵康 《中医正骨》1999,11(12):17-17
骨盆环断裂合并骰骼夫节脱位属严重的骨盆环移位骨折,临床上除少数开放性脱位采用加压螺钉、钢板等固定外,大多数采用手法复位、骨盆悬吊配合双下肢牵引疗法。但若复位不及时,或牵引方法欠妥则可引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笔者自1993~1997年.收治骨盆环断裂并发骰骼关节脱位18例.疗效较好。现分析讨论如下。if$床资料1.1一级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7~48岁;车祸伤8例,挤压伤4例,坠伤4例,砸伤2例。伤后就诊时间为1小时~30天。1.2骨折类型带骨盆骨折中损伤后骨稳定性三型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能量损伤增多,复杂骨盆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TileC型骨盆骨折属于垂直旋转不稳定骨折,为复杂的骨盆骨折,骨折常合并失血性休克、脂肪栓塞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有盆腔脏器、腹腔脏器损伤,病人死亡率高,远期致残率高,预后不良。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常规治疗费时费力,临床效果差,对临床治疗护理提出了挑战。我院自2005年2月-2010年2月采取多科协作、早期积极处理并发症和合并症来治疗复杂骨盆骨折36例,护理积极积极配合,多科协作,减少了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骨盆功能,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病人的住院费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引起,往往伴有严重的合并症,并导致骨盆移位变形,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自1994~2003年,作者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并作粗浅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