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人类憧憬宇宙,在科幻的世界中尤其如此。几乎大部分科幻作品都与宇宙有关:在宇宙中冒险,在宇宙中打仗,在宇宙中拯救世界……不过,科幻创作者与开展太空探索的科学家一样,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一宇宙太大了,大得超乎人们的想象,大得常常引发尴尬,比如,对《星球大战》的主角们而言——达斯·维德:投降吧,卢克·天行者!你不是我的对手!卢克·天行者:哼,地球上的伙伴一定会来救我的!达斯·维德:地球距这里有20光年远,以地球人现在的科技到这里来,黄花菜都成化石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分析曹禺剧作《雷雨》中侍萍人物形象中心,主要论述其作为一个母亲,从默默地付出母爱和对灾难的承受两个方面,分析了她身上所蕴含的悲剧意蕴和道德内涵,探讨了她的形象塑造的艺术价值在《雷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蘩漪是一个复杂的人格形象 ,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4.
赵明华  姜宁 《科技信息》2009,(26):I0258-I0258
本文是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雷雨》的一种尝试。该剧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在于它交错采用了多种原型批评的方法。本文主从雷雨意象、原始情绪、母题原型三方面来探讨《雷雨》的原型世界。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和中国现代悲剧《雷雨》在故事情节的设置、母题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本着重于两部作品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方面的比较研究,借以阐述两在审美意识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大雷雨》与《原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点:凶狠的婆婆、懦弱的丈夫、敢于寻觅的媳妇以及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等,它引起了高校师生无数次在表层和深层上的追问.本文以两名剧剧名的象征义作为切入口,剖析了它们自开始演出至今国内外评论界有关评论的成因,重新解读了这两个分别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世界名剧,进而确立一个与目前评论界的定评不同的结论:《大雷雨》与《原野》都是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雷雨》中的繁漪就是一个最复杂,最有"雷雨的性格"的悲剧性人物。她困守在无爱的婚姻牢笼中,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虽然努力抗争过,但在情人虚伪、苍白的爱情表白下不能自拔而最终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从个性解放与社会现实、情欲与个人以及个人在社会与情欲之间的尖锐冲突,探寻其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8.
幻灭感是人生难以避免的悲剧之一,《雷雨》中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梦想的幻灭从而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其中又以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幻灭最为深刻和复杂。从这一视角审视这部悲剧经典,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丰满性,在巧合背后悲剧的必然性以及作家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话剧史上,曹禺的《雷雨》和《日出》是两颗不可多得的明珠,珠联壁合,相得益彰。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为这两个剧本下过种种“注脚”,可是就戏剧结构而言,大多数褒扬《雷雨》,贬责《日出》;更有甚者,有人主张用笔斧将《日出》的第三幕砍掉。对于这种“不肯多体贴作者执笔的苦心”的作法,曹禺曾一再声明:“比较说,我是喜欢《日出》,因为它最令我痛苦”,况且又是“试探一次新路,哪怕仅仅是一次呢。”然而作者的这种表白,真正能体贴领会者甚微。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中的鬼形象作为中国文学中一种特异的文化思存,表征着人对自然、人际关系的严格审视。蒲松龄通过神话的具象符号来联缀类比推理,表现出士人面对人生失途与死亡的畏惧,以恻隐关怀的人文情韵打通人生宇宙的阻隔,进而彰显以道德拯救为旨归的文化语法。  相似文献   

11.
读来编往     
《科学世界》2011,(1):94-94
读编对话读《科学世界》已经9年了,我一直认为《科学世界》是非常好的科普期刊,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很有益,所以我一直坚持购买。之所以要写这封信,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潜入大脑》一文。读完此文,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可谓收获颇丰。人类的大脑是宇宙中最神奇的,人类之所以能创造文字、研究科学、思考各种问题,全部都归功于大脑的神奇功能。因此,我一直  相似文献   

12.
对琴对棋对书对画对诗对酒对花,余极夫乐也?尤其是诗。——《志摩的诗》我喜欢《志摩的诗》,等同喜欢志摩的情怀!是缘分的撮合,还是我对他的诗的不变的憧憬?逛了不少书店。终于开始我与《志摩的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围城》是一部用喜剧手法表现的有深刻蕴含的哲学悲剧.其喜剧格调表现为讽刺性的人物群象;近于闹剧的情节;诙谐戏谑的议论类比和幽默调侃的语言.悲剧意蕴则表现在人物生存方式的深刻寓意和对人生终极目的的探讨上,作品表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感受和宇宙意识,其思想意蕴升华到了形而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出入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奥尼尔与曹禺悲剧观念比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尼尔与曹禺剧作多有相似之处,这不仅在两人的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的表层显性形态如主题、人物、技巧、文化内蕴等诸方面表现出来,也在其深层隐性形态,如他们对生命、社会、对人的共同理解上表现出来.这些因素的整合,构成了两人各自的、同时也是相似或相近的悲剧观念.  相似文献   

15.
《雷雨》是新文化启蒙时期的产物 ,在全剧的矛盾冲突中 ,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关键冲突 (即 :主题冲突 ,借此冲突提示该剧主题 ) ,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为线索冲突 (即结构冲突 ) ,以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为背景冲突 ,以周萍与四凤的冲突为命运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宗法思想对人性的戕害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亲爱的好朋友《西游记》:与你相识快10年了,在我不断壮大的书籍朋友队伍中,我和你的感情无疑是最深的。我对你,就像那首歌所唱:"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初识你,我是快乐的。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我,尽管看不懂你,但对从里到外都穿着"彩色衣服"的你充满浓厚兴趣。柔和的灯光下,我靠在妈妈的怀里,一页一页地翻看着你,听着妈妈温柔的声音娓娓道来,开始了遐想、憧憬。  相似文献   

17.
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曹禺完成他的处女作《雷雨),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并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和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雷雨》最初发表在郑振铎与章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1935年首次在东京演出,并被译成日文在东京出版,以后又两次被改拍为电影。郭沫若在1936年为《雷雨》日译本写的序文中高度评价了该剧,认为它“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雷雨》为什么久演不衰、长期吸引读者和观众呢?它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迷离的星际     
刘茜 《科技智囊》2014,(7):72-78
<正>夏夜的星空是那样的遥不可测,却总让人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在那里,有着儿时的憧憬,有着大胆的探问,有着不懈的追寻……然而,真实的星空到底是怎样?哪里才是人类幻想栖居的所在?在宇宙深处,有这么一颗恒星正在死亡。它曾经是宇宙中最明亮的恒星之一,以惊人的高速燃烧着自己的生命。质量越大的恒星,核心内的氢聚变反应越剧烈,对燃料的消耗也越快。现在,它  相似文献   

19.
将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公墓》、《内疚》、《女娲氏之遗孽》、《叶罗提之墓》、《姊嫁之花》和《雷雨》进行比较后认为:前几篇小说限于对心理分析理论的形象化图解,未能充分展开俄狄浦斯情结的内涵;《雷雨》由于设置了周朴园专制冷酷的形象为背景、表现周萍和繁漪的乱伦关系以及周萍对四凤的爱而将这一情结表现得惊心动魄。《雷雨》成功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因在于:西方戏剧的命运观和曹禺对命运的思考的相互融合、曹禺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及作为艺术家对集体无意识的幻想创作。  相似文献   

20.
王冰 《世界知识》2022,(7):17-19
<正>元宇宙概念最初源于科幻小说,后来被电影和游戏行业广泛接受和推广,比如电影《头号玩家》《阿凡达》以及游戏《我的世界》《魔兽世界》等都有元宇宙概念的影子。目前元宇宙尚无清晰完整的定义,主要是指一个用户可以通过替身(avatar)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