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其功能的改变.方法 入选对象60例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密度梯度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培养7天后,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贴壁细胞为内皮祖细胞.采用吉姆萨染色法计算细胞个数、集落数目,MTT比色法、改良Boyden小室及黏附能力实验测定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较对照组(27.2±3.6:52.6±5.9,细胞/×200倍视野,P<0.05)减少,集落个数较对照组(16.6±4.8:22.3±4.9,集落/×40倍视野,P<0.05)也减少,而且增殖能力 (0.193±0.064:0.243±0.078,P<0.05)、迁移能力(12.1±2.7:17.8±4.2,细胞/×200倍视野,P<0.05)、黏附能力(47.3±4.3:51.9±3.7,细胞/×200倍视野,P<0.05)受损.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生物学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CHD患者和非CHD患者各 2 0例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血素Ⅰ和DiI 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 结果 :CHD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 [(31.8± 7.7)∶(5 9.5± 10 .6 )EPC/视野 (× 2 0 0 ) ,P <0 .0 5 ],且CHD患者外周血EPC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 :CHD患者外周血EPC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活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并分析细胞形态和形成集落的数量,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分析和计数。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和KDR;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3.1±1.8个/200倍比56.7±2.4个/200倍,P<0.05),形成细胞集落数(14.7±2.5个/40倍比24.2±1.7个/40倍,P<0.05)、细胞增殖能力和生长曲线也明显降低。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早期内皮祖细胞和晚期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与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对象60例,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术分成颈动脉狭窄组40例(其中轻度狭窄组20例,中重度狭窄组20例),对照组20例。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抽取患者股动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培养至7天和21天鉴定为早期内皮祖细胞、晚期内皮祖细胞,计数细胞集落数量并分别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法和HFN培养板测定早期内皮祖细胞、晚期内皮祖细胞的增值、迁移、黏附功能。结果颈动脉狭窄组患者吸烟、高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而年龄、性别、血糖、总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狭窄组外周血早期内皮祖细胞、晚期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均下降(P<0.05),晚期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功能改变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外周血晚期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受损,其数量与功能变化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检测晚期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可间接预测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数量的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内膜球囊损伤血管修复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EGM-2培养基培养7天,获得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高细胞数量移植组(5×105个细胞)和低细胞数量移植组(2×105个细胞),将相应数量的内皮祖细胞重悬于100μL生理盐水中移植至兔内膜球囊损伤血管局部,对照组仅注入100μL生理盐水。同时用CM-DiI标记内皮祖细胞移植,进行细胞示踪。4周后,处死动物,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M-DiI标记细胞的分布,并测量各组内膜损伤血管再生内皮覆盖率和新生内膜增生程度。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发现荧光标记的内皮祖细胞分布在血管的中膜层、新生内膜层和内膜表面。内皮祖细胞移植可显著促进内膜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以高细胞数量移植组为著,同时内皮祖细胞移植也大大减少了新生内膜的形成。结论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修复内膜球囊损伤血管,高细胞数量移植有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形态、数量、集落数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并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不同范围和程度与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后进行细胞分析和计数。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的不同范围和程度,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和成集落数量的区别,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23.1±1.8比56.7±2.4)和细胞集落数(14.7±2.5比24.2±1.7)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随着冠状动脉狭窄范围的扩大和狭窄程度的加重,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成集落的数量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损伤后大鼠骨髓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背部皮肤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制造心肌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组[5、10、20、40及80mg/(kg.d)]。4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CD34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双阳性细胞数。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于M199培养基培养,FITC标记的异凝集素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染色双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计数3个随机高倍视野数。阿托伐他汀灌胃3天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各剂量组骨髓培养内皮祖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其中40mg/(kg.d)组内皮祖细胞数量最多,较对照组增加了2.4倍(P<0.05),80mg/(kg.d)组与40mg/(kg.d)组比较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阿托伐他汀组外周血培养内皮祖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0mg/(kg.d)组增加最明显(P<0.05);心肌损伤后外周血CD3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细胞较损伤前增加(P<0.05),其中80mg/(kg.d)组最明显,较对照组增加了4.18倍(P<0.05),40mg/(kg.d)组与80mg/(kg.d)组无统计学差异;阿托伐他汀各剂量组血清一氧化氮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其中80mg/(kg.d)组增加最明显,并随剂量增加一氧化氮浓度增加。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骨髓动员、促进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迁移、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早晚期集落数目及功能的变化。方法: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74例,分成3组:AMI组28例、稳定性心绞痛组(心绞痛组)26例、非冠心病组(对照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EGM-2MV培养液培养扩增。第7天和21天后通过形态学、双荧光染色及细胞表面分子标志鉴定内皮祖细胞,分别计数早期、晚期内皮祖细胞集落数目,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浓度。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AMI组早期内皮祖细胞集落数目显著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但SDF-1水平显著低于心绞痛组(P0.05)和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早期内皮祖细胞集落数目和SD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AMI组晚期内皮祖细胞集落数目,增殖、迁移细胞和贴壁细胞显著低于心绞痛组(P0.05)和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患者急性期早期内皮祖细胞集落数目增加,但其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晚期内皮祖细胞集落数目减少,增殖、迁移和黏附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动员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缺血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水平,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是否存在障碍,以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动员通路是否存在异常。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1、3、5、7、14和28天)外周血CD45-/low /CD34 /CD133 /KDR 早期内皮祖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高峰(第7天)较急性心肌梗死非糖尿病患者(第5天)延迟且显著减少[(140±48)/106比(246±100)/106,P<0.05]。糖尿病组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第5天:277±95ng/L比168±35ng/L,P<0.05)、基质细胞衍生因子(第5天:3835±402ng/L比3287±384ng/L,P<0.05)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第3天:55.55±14.88mg/L比36.92±14.83mg/L,P<0.05)在高峰点的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后组织缺血程度较重,但组织缺血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动员通路存在障碍,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缺血后血管新生功能障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预后较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内皮祖细胞制备组织工程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 itor cells,EPCs)在去细胞血管段上的再内皮化效果,探讨其组织工程学应用前景。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血EPCs,VEGF扩增分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细胞CD34、VE-Cadherin的表达,D iI-ac-LDL吞噬试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及细胞形态观察证实培养细胞的内皮属性。采用球囊损伤法制备去内膜兔腹主动脉段,去内皮兔腹主动脉段体外培养3周使之去细胞,与人外周血EPCs共孵育制备再内皮化异种去细胞血管段。结果:体外成功培养出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与去细胞血管段共培育使之再内皮化,形成新内膜。结论:体外培养EPCs可制备再内皮化的异种去细胞血管段,提供了一种制备组织工程血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