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因素对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社会因素,为政府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妇幼卫生监测中心1996~2001年全国农村地区(共68个监测点)孕产妇死亡数据,及采用现况调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相同地区的社会因素的资料,进行孕产妇死亡与社会因素之间关系的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996~2001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86.4/10万下降到61.9/10万,下降幅度为28.4%;农村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为主,产科出血死亡率由1996年的48.3/10万下降到2001年的33.0/10万;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卫生技术人员数、妇幼卫生人员数、总床位数、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农村人均收入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孕产妇死亡除受孕产妇自身因素影响外,还与卫生资源、妇幼卫生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减低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应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对卫技人员的培训;加强交通通讯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2005—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产前检查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43.70/10万下降至2014年14.80/10万,系统管理率和高危产妇比重分别从2005年85.30%和19.10%上升至2014年97.00%和28.80%。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系统管理率、高危产妇比重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2005—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是高危孕产妇比重持续上升,应积极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降低高危孕产妇比重。  相似文献   

3.
雷静  武雅俐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612-1614
目的:分析宝鸡市妇幼卫生"两纲"中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找出存在问题,为制定"十二五"规划目标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2000~2010年妇幼卫生年报及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资料。结果:"两纲"妇幼卫生目标中,宝鸡市除婚前医学检查率未达标外,其余均达到目标要求。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00年的44.97/10万、30.31‰、26.52‰下降至2010年的23.49/10万、11.73‰、10.48‰,低于全国及全省同期水平。结论: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是保障各项工作规范运行的法律依据;建立健全基层妇幼保健网络体系是保障各项指标顺利完成的基础;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妇幼保健业务管理是确保两纲各项工作质量的前提;实施妇幼保健业务规范化创建活动是保障两纲指标顺利完成的重要举措;强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确保"两纲"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做好妇幼卫生项目工作是促进整体妇幼工作质量提升的抓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了解"西班牙"项目实施对我国民族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方法通过听取报告、访谈、现场查看以及文档资料查阅等调查研究方法,了解项目实施对当地妇幼卫生工作指标的影响。结果项目实施后,从江县住院分娩率从2009年的61.2%上升至2011年的94.8%,提高了33.6%;孕产妇死亡率由2009年的87.7/10万下降至2011年的21.5/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9年的39.3‰波动下降至2011年的10.98‰,降低了28.32‰;5岁以下死亡率从2009年的31.8‰下降至2011年的15.1‰,降低了16.7‰。妇幼卫生服务指标明显改善。同时发现三级妇幼保健网薄弱,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有待提高等问题。结论通过"西班牙"项目实施,有效推动了民族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建议在政府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以项目活动为抓手,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妇幼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都市妇幼卫生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孕产妇死亡率一度出现反弹趋势.为了确保母婴安全,成都市妇幼卫生机构通过加强保健网底建设、完善孕产妇系统管理、健全产科"绿色"通道建设、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措施,着力解决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1.94/10万下降至2009年的12.78/10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沈阳市2000~2010年妇幼卫生保健的实际状况,评估2010年"两纲"指标完成情况,为制定卫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沈阳市2000~2010年妇幼卫生年报常住人口主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常住人口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6.7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6.57%,新生儿访视率为96.90%,4~6月母乳喂养率为93.42%;新生儿死亡率为4.11‰,婴儿死亡率为5.7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97‰;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72%,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7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6.36%,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00%,孕产妇死亡率为16.11/10万;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为0.77%;婚前医学检查率为27.83%,疾病总检出率为6.84%。结论:沈阳市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成绩显著,除婚检率之外全面完成2010年沈阳市"两纲"目标。  相似文献   

7.
吴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31-2733
目的:了解乐山市妇幼卫生年报与监测相关指标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卫生部《全国妇幼卫生调查制度》统一制定的妇幼卫生年报6张报表和《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要求,由县妇幼保健院收集汇总上报。结果:婴儿死亡率从19.15‰下降至7.3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5.18‰下降至10.01‰;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由1.87%下降至0.77%;孕产妇死亡率由79.08/10万下降至15.70/10万;婚前医学检查率由0.33%上升至57.51%;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由21.02%上升至86.49%。结论:2001~2010年乐山市儿童死亡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保健与出生人口素质指标得到改善,妇女病检查是"两癌"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赵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897-3899
目的:分析新疆兵团农六师妇幼保健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方法: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妇幼卫生年报6张表和《妇幼卫生监测方案》要求,采用妇幼卫生数据上报“3+1”模式,由师级妇幼保健中心汇总下属14个团场上报的年报数据形成总体年报.统计分析2008 ~ 2012年该地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等指标.结果:5年来全师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从73.58%上升至76.75%,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从83.64%上升至93.91%,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98.10%上升至99.88%,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00%,但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4.95‰上升至7.84‰.结论: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产前检查率及高危筛查率.针对儿童“四病”进行有效的防治,提高儿童身体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州实施“综合妇幼卫生”项目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丽  罗云支  王嵘  王南屏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45-2046
目的:探讨综合妇幼卫生项目在西双版纳州实施的成果及重要性。方法:引入国际国内资金及妇幼卫生先进管理理念及科技资讯、培养具有国际妇幼卫生管理知识的骨干队伍。开展健康教育,推行贫困救助、限价接产、驻县专家、危急转诊救治等方法提供综合妇幼卫生服务。结果:西双版纳州综合妇幼卫生项目的实施使西双版纳州妇女、儿童健康指标逐年下降。妇幼卫生服务指标逐年上升。2004年与1992年相比,全州孕产妇死亡率由251.47/10万下降至75.83/10万,婴儿死亡率由107.35‰下降至35.6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29.69‰下降至42.16‰,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由7.59‰下降至0.75‰,孕产妇保健覆盖率由26.07%上升至83.41%,0~6岁儿童保健院覆盖率由14.97%上升至73.00%,住院分娩率由20.22%上升至46.98%,新法接生率由35.49%上升至89.84%。实现了项目预期目标。结论:西双版纳州"综合妇幼卫生"项目的实施,强化了社会对妇女、儿童的关注,健全了3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引进和实践了国际妇幼卫生管理新理念,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妇幼卫生管理知识骨干队伍。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了落后地区妇幼卫生向着科学化、规范、国际化迈进,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县的妇幼保健保偿 (原名母婴系列保健保偿 )工作 ,于 1990年在郭猛镇试点 ,1992年全面展开。经过10多年的运作 ,全县的妇幼保健保偿工作目前已作为日常妇幼卫生工作的内容之一 ,列入正常管理的轨道 ,入保率一直稳定在 95 %以上 ,有力促进了孕产妇和婴幼儿两个系统管理质量的提高。 2 0 0 2年全县孕产妇和婴幼儿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 74 .2 8%和 93.6 5 % ,产妇住院分娩率达 99.92 % ,孕产妇、婴儿和围产儿死亡率分别由 1991年的 4 7.85 / 10万、2 7.74‰和 2 5 .6 2‰下降至 2 0 0 2年的 31.4 2 / 10万、14 .6 7‰和 8.5 9‰。1 实行保健保…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2001-2016年兰州市城关区的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和保健服务指标,了解兰州市城关区孕产妇死亡和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为孕产妇保健工作方针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01-2016年兰州市城关区《孕产妇保健和健康年度报表》,对孕产妇死亡和保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16年兰州市城关区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28. 32/10万下降到2016年的13. 33/10万,降幅为52. 91%,平均下降速度为4. 90%;孕产妇死因居首位的是产科出血(45. 00%),其次为内科合并症和羊水栓塞(30. 00%、15. 00%);建卡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均呈增加趋势,而系统管理率较低,且变化不明显,波动较大,建卡率、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均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P<0. 05)。结论兰州市城关区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度逐年提高,产科出血和妊娠合病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故今后加强孕产妇保健宣传,做好围生期保健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南疆,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00多万,有12个民族,14个地级市,109个县(市、区),其中49个是贫困县,妇幼卫生工作基础差。1995年全区农村住院分娩率仅8%,孕产妇死亡率高达96/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6‰。我们抓住实施“降消”项目机遇,以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为切入点,突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难点指标,促进了妇幼卫生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区平均住院分娩率已提高至84%,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37.25/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18.63‰,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1~9月份,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又进一步下降至26.14/10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009—2013年四平市妇幼卫生保健服务数据整理、审核、汇总和分析,掌握全市妇幼卫生工作数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间,四平市所辖7个县(市)区上报的妇幼卫生信息年报表、孕产妇、儿童死亡报告卡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四平市儿童保健服务指标总体连续5年都有不同程度上升。2013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90.1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9.83%。孕产妇保健服务各项指标均有上升,2013年系统管理率89.60%、住院分娩率100%。结论四平市近5年来儿童保健与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孕产妇死亡率前3年逐年下降,2013年出现波动,上升幅度很大。提示妇幼卫生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要重点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工作,特别是高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降低孕产妇死亡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近10年深圳市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对降低孕产妇死亡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妇幼卫生监测系统提取2001~2010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采取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深圳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77.4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4.95/10万,比10年前下降80.7%;随着产科质量的提高,住院分娩产妇死亡率从25.64/10万下降为4.72/10万。结论:"降消"项目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大力宣传"降消"项目,拓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了产科质量和服务水平;设立了危重孕产妇绿色通道,加强危重孕产妇救助,确保了孕产妇住院安全;建立对地下接生的举报及处罚机制,打击非法接生等各项有力措施,使10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怀柔区妇女健康状况,掌握妇女健康发展趋势,总结经验,为制定今后妇女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北京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指南》、《怀柔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方案》,对怀柔区16个医疗保健机构1995年10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上报数字进行监测、评估。结果孕产妇死亡人数由"九五"时期的5例减少到"十五"时期的2例。围生儿死亡率由1996年的13.12‰下降到2005年的7.57‰。出生缺陷发生率2005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下降了21.67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为91.42%。孕产妇产前医学检查率、住院分娩率、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均在99%以上。妇科疾病普查率逐年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2005年为1.38%。结论孕产妇系统管理模式的建立,产科结构的优化,急诊急救网络的建立,贫困孕产妇救助资金的启动等围绕"两纲"采取的措施对保障妇女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1-2010年广西妇幼卫生保健的实际状况,评估2010年“两纲”指标完成情况,为制定卫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西省2001-2010年妇幼卫生年报主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广西常住人口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79.51%,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78.2%;婴儿死亡率为6.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28‰;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61%,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8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0.41%,住院分娩率为98.99%;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77%;孕产妇死亡率为18.88/10万;婚前医学检查率为68.49%.结论 广西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工作成绩显著,除婚前医学检查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之外全面完成2010年广西“两个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7.
海原县妇幼保健工作在各级党委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关怀下,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围绕新时期两个《纲要》目标,分别从依法管理、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死亡监测、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年度工作目标,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工作职责,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的较快发展。2000年与2002年相比,全县农村住院分娩率由26.3%提高到41.18%,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87.5%提高到96.2%,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22.46‰和166.04/10万下降到19.47‰和75.46/10万。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固原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秉海  肖海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789-1790
目的:了解固原市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确保"两纲"指标如期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2000年1月~2005年12月死亡的123例孕产妇个案调查进行统计,提出危险因素。结果:6年间活产数156814例,孕产妇死亡123例,年平均死亡率78.62/10万。死亡率从2000年112.30/10万下降到2005年的32.22/10万。死因占前4位的是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产褥感染、妊高征。结论:控制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是各级政府重视妇幼卫生工作,健全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强化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监护,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19.
朱建玲  崔占顺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906-1908
目的:了解和掌握酒泉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利用酒泉市妇幼卫生监测网络收集2007~2011年酒泉市4县1区2市妇幼卫生主要指标年度报表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卡,并对上报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核实后,汇总、统计并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7年的19.72‰下降至2011年9.00‰,其中新生儿死亡率从2007年的13.54‰下降至2011年5.67‰;婴儿死亡率从2007年的16.22‰下降至2011年7.89‰。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以早产及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天异常、意外伤害为主。结论: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及儿童系统管理率;大力推广新生儿死亡评审,减少新生儿死亡与婴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可秀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30-1431
目的:承德市利用“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促进了全市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方法:主要采取人员培训、设备配备、贫困孕产妇救助、卫生科普知识宣传等措施。结果:使基层妇幼卫生工作落实到实处,住院分娩率由项目执行前的90.18%提高到2005年的94.47%,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得到下降。结论:以项目为契机,促进贫困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