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8例.随访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并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脊柱稳定性及术后是否放疗等进行探讨.结果手术全切除7例,手术近全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好转6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结论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沿着正确的瘤-髓界面分离、切除肿瘤是其全切的基本保证,采用椎板成型术可提高术后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本单位5年中57例髓内室管膜瘤病例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对肿瘤切除范围、术后椎板复位固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随访对比研究。结果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并减少脊髓的功能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显著改善;室管膜瘤的复发与肿瘤的切除程度相关,尤其肿瘤上下极囊腔需妥善的处理;术后椎板复位固定的应用减少了脊柱畸形的发生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术中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减少对脊髓的损伤,以及椎板复位固定等措施提高了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理念及操作技巧在切除超长节段(≥5节)颈髓髓内室管膜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超长节段颈髓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脊髓原位原则、沿肿瘤界面分离、避免热损伤等微创理念及操作技巧切除肿瘤。统计肿瘤全切除率,并比较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状况。结果 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1例;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Mc Cormick分级:术前Ⅰ级9例,Ⅱ级15例;术后1周Ⅰ级8例,Ⅱ级14例,Ⅲ级2例;术后半年Ⅰ级18例,Ⅱ级5例,Ⅲ级1例。术后1周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变差(P 0.05),术后半年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提示手术对脊髓功能有一定影响,但经康复治疗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微创理念及操作技巧切除颈段超长节段髓内室管膜瘤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4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椎管成形术。结果 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2例,全部椎板予以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3年,改善10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根据McCormick脊髓神经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4例,Ⅲ级2例。结论 显微手术+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节段(≥3节)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多节段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行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采用McCormick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病人脊髓功能状态。结果肿瘤全切除37例(80.4%),次全切除7例(15.2%),部分切除2例(4.3%)。术后3 d病人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26例(56.5%),改善8例(17.4%),加重12例(26.1%)。术后1周根据McCormick分级,肿瘤全切除病人的脊髓功能损害加重率(32.4%)高于未全切除病人(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McCormick分级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显著改善(P 0.05),而术后1个月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微创理念及操作技巧显微手术切除多节段髓内室管膜瘤可取得较好效果,显著改善远期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高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位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特点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高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5例,无死亡病例。随访个6月~12年,复发2例;根据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26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高位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显微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是目前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外科治疗策略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10例髓内室管膜瘤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与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肿瘤显微切除术,椎板复位13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95例,次全及大部切除15例。术后行气管切开8例,均为延髓及高颈髓部位的巨大肿瘤病人。术后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130例,随访时间3个月~9年;神经功能改善95例(73%),明显加重21例(16%),无变化14例(11%);术后复发5例,其中肿瘤位于圆锥部分3例,胸髓1例,延颈髓1例。结论大多数髓内室管膜瘤通过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可获得肿瘤全切除,预后良好。对于严重黏连的肿瘤不应勉强追求全切除。术前功能分级差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易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管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椎管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髓内25例,髓外硬脊膜下6例;颈段10例,颈胸段5例,胸段3例,胸腰段5例,腰段8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6例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均全切除;23例髓内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除1例髓内肿瘤病人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稍差,其余病人神经功能障碍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3~36个月,行颈,胸,腰椎MRI及X线或CT复查,除2例椎板未复位,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外,其余脊柱稳定性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室管膜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显微手术切除加椎管重建治疗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总结我科7例采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复位椎板复合体行椎管重建治疗髓内室管膜瘤临床资料。结果 6例肿瘤手术完全切除,症状好转4例,随访未见复发及脊柱生理弯曲变形。结论微手术切除加椎管重建治疗髓内室管膜瘤效果令人满意,且能够防止脊柱生理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10.
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预后分析(附4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对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制定的脊髓功能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的状况进行评分。结果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显著的改变脊髓的功能状况,尤其是躯体感觉和膀胱功能。预后与年龄、性别、肿瘤长度等均无显著性相关,而与术前的脊髓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有效的治疗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早期发现、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必然选择。全切肿瘤、术中使用超声检测和电生理监测、椎板切除术后的椎板重建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58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临床与预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诊疗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58例经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MRI可以明确诊断,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使得大多数的脊髓室管膜瘤可以被全切。力弱,麻木、感觉迟钝和过敏,疼痛,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是临床主要表现,而术后这四项症状都相应改善。结论 早期手术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最有效的方法,术中超声波和电生理监测,椎板复位能够提高手术疗效。放疗、化疗则作为不能全切肿瘤时的辅助治疗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程1个月至10年,平均(17.73±23.99)个月。首发症状为疼痛25例,感觉障碍14例。肿瘤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4例。26例出院后随访1年,未发现肿瘤复发;末次随访McCormick分级Ⅰ级13例,Ⅱ级11例,Ⅲ级1例,Ⅳ级1例。结论 髓内室管膜瘤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障碍;绝大部分肿瘤均可以通过显微手术实现肿瘤全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微型钛板-钛钉内固定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胸交界区髓内室管膜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收治的14例颈胸交界区多节段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1例。14例患者均以微型钛板-钛钉行椎板复位,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肌力改善10例,无变化3例,1例患者术前McCormick分级Ⅳ级,术后略有加重。术后随访未发现脊柱不稳病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肿瘤是髓内室管膜瘤治疗的最佳选择;利用微型钛板-钛钉固定,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抬起的椎板获得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脊髓圆锥和马尾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与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圆锥和马尾部肿瘤的鉴别诊断及显微手术切除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圆锥及马尾部肿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结果5例髓内肿瘤,1例室管膜瘤全切除,另4例均大部或部分切除。17例髓外肿瘤中,全切除3例,近全或大部切除14例。结论脊髓圆锥和马尾部肿瘤,手术全切除比较困难。对大部分圆锥星形细胞瘤和恶性肿瘤,手术只能做到活检、减压的作用。对表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等先天性肿瘤,争取手术全切除是治愈和阻止肿瘤继续生长,增进神经功能康复的惟一方法。采用术中脊髓肌电监测括约肌和神经功能,对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保护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脊髓髓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病例,对其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手术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 1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6例症状改善,4例加重.随访时间为1-8年,肿瘤全切和近全切除患者均没有复发.结论 磁共振上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手段,病灶全切除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髓内室管膜瘤的MRI影像特征,帮助提高正确诊断率及定位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髓内室管膜瘤平扫及增强影像表现分析肿瘤形态大小、部位、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无囊变、出血及"戴帽征",结果全部髓内室管膜瘤呈腊肠状纵行、中心性生长,累及多个椎体,其中颈髓5例,胸髓1例,腰骶段脊髓4例,10例病灶均有囊变,在平扫MRI,T1WI上大部分肿瘤呈混杂低信号,在T2WI上所有肿瘤均呈不均高信号,10例肿瘤头、尾端均有囊变,其中2例瘤内囊变,1例肿瘤灶内出血,在T2WI上5例肿瘤可见"戴帽征",肿瘤两侧的蛛网膜下腔对称性狭窄或闭塞。增强后,10例肿瘤实质部分均表现为不均显著强化,囊变无强化,其中8例肿瘤与正常脊髓分界清楚。结论髓内室管膜瘤在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能有助于提高髓内室管膜瘤准确诊断及术前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该病多见于中年人,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显示:T2WI多呈高信号,T1WI上多表现为低、等信号,增强扫描大多无明显强化.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死于并发症1例.对12例随访0.5~1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术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颈段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高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均行显微外科切除,术中均采用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辅助肿瘤切除.结果 手术全切除肿瘤17例,近全切或大部分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22例,随访3个月至6年,神经功能改善16例(73%),稳定无变化4例(18%),加重2例(9%),随访期间无复发;术中诱发电位结果:真阴性18例(18/19),假阴性1例,真阳性2例(2/3).结论 尽早显微手术切除是高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术中联合SEP和MEP监测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最大程度地稳定和改善神经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ieroneurosurgcial management for intmmedullary spinal ependymomas in the superior cervical spinal cord.MethodsClinical data of 23 patients with intramedullary ependymoma in the superior cervical spinal cord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microsurgery assisted with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Results Total removal was achieved in 17 cases,subtotal removal in 5 cases and partial resection in 1 case.No patients died.A follow up of 3 months to 6 years by out-patient review and telephone interview were performed in 22 cases: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improved in 16 cases(73%),no changes occurred in 4(18%),deteriorated in 2(9%)and none was recurrence.Results of introperative monitoring:18 patients presented true negative findings,while 2 patient presented true positive findings,1 false positive findings.Conclusions Early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 for intramedullary ependymoma in the superior cervical spinal cord.The combined applications of intraoperative SEP and MEP monitoring can increase removal rate,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40例,随访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并对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脊柱稳定性及术后是否放疗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全切除率75%,其中室管膜瘤全切除率94.8%,星形细胞瘤全切除率14%。出院时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4例,改善或稳定26例。结论及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提高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胸椎腹侧脊膜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胸段脊髓腹侧脊膜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所有手术均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结果肿瘤全切62例(91.2%),大部分切除6例(8.8%)。术后1周神经功能障碍改善46例,无变化10例,加重8例。术后64例(94.2%)随访4个月。2年,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其中完全正常者55例;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胸段脊段腹侧脊膜瘤是治疗该病有效的方法,术中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