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实现小尺寸直升机旋翼模型在风洞内进行测力试验研究,并得到可靠的数据,研制了用于Ф2米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台进行测力试验的旋翼天平,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天平结构特点与研制计算,并给出了静校结果和几次悬停、前飞试验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宏 《民航科技》2005,(5):90-92
旋翼是直升机的主要噪声源,为进行直升机噪声合格审定,必须对直升机和旋翼的噪声进行预估和最终的飞行试验验证。本文按照ESDU介绍的方法,对Z9A、H425和SA365N3直升机相同状态的旋翼噪声进行了计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为对新型直升机主旋翼系统进行充分地面验证,本文提出一种直升机旋翼塔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输入、总体方案、塔体设计、驱动系统、测试系统、标定工装、试验厂房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与研究,制订了直升机旋翼塔总体设计方案,并开展了旋翼塔CAE建模和分析。CAE分析结果表明,旋翼塔模态等关键参数符合直升机主旋翼系统地面验证要求,证明了该直升机旋翼塔总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本研究可为各类型直升机主旋翼系统的产品研发、地面验证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旋翼系统故障诊断在直升机故障诊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采用试验方法及BP神经网络完成了旋翼故障识别和程度识别,为我国直升机旋翼诊断和神经网络在直升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直升机旋翼阵风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秋庭 《飞行力学》1994,12(4):8-13
简要综述了当前直升机旋翼阵风响应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对比研究的成果及发展方向,事实表明,旋翼的阵风响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现象,它是研究旋翼在遭遇到一定形式的阵风后,旋翼由阵风诱导的响应参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它不仅影响直升机的驾驶品质,而且影响直升机的疲劳载荷和强度,其研究目的不仅在于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对比研究,而且还在于研究阵风减缓的机理和装置,阵风响应的研究对于具有较高动应力与振动水平的无铰旋翼的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一座直升机旋翼试验塔的研制概况,主要包括旋翼试验塔在直升机行业中的地位、对旋翼研制的作用、试验塔的总体方案、各主要系统组成与特点、关键参数的确定、解决的关键技术等。由于该试验塔在总体和各系统设计方案的合理优化配置,使得它成为世界上试验能力领先的旋翼研制关键设备,使我国的旋翼研发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神经网络在旋翼/机身气动干扰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直升机自身的特点,旋翼/机身气动干扰呈现非线性,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神经网络来解决这一非线性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将旋翼/机身气动干扰试验数据构造的学习样本,对网络参数进行学习,可以得到旋翼/机身气动干扰神经网络模型,进而可以用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直升机机身受旋翼气流干扰时的空气动力特性。参数训练好的旋翼/机身气动干扰神经网络模型可直接用于直升机气动设计和实时仿真。笔者在对旋翼/机身气动干扰神  相似文献   

8.
Φ5m立式风洞直升机垂直升降试验台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制的Φ5m立式风洞直升机垂直升降试验台具有旋翼转速、旋翼轴倾角、旋翼总距、旋翼周期变距等远程实时控制功能,可开展直径2~3m量级旋翼模型的桨尖马赫数相似试验。获得的试验数据表明,试验台性能优良,已经形成了旋翼模型垂直升降试验能力,具备了承担直升机垂直升降性能试验及机理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飞行状态下旋翼与大气湍流的干扰噪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一种直升机旋翼与大气湍流相干扰产生的噪声预估方法。这一方法考虑了桨叶上非定常载荷的弦向及展向非紧致性,桨叶-桨叶载荷之间的相关,通过结合大气液流能量谱模型与快速畸变湍流收缩模型来确定旋翼平面处非均匀、各向异性湍流场的特性,使得这种方法可用于直升机在真实飞行状态下的旋翼与湍流场干扰噪声计算,利用文献中模型旋翼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并计算了某型直升机在六种飞行状态下的流场畸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电控旋翼直升机配平及操纵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洋  王浩文  高正 《飞行力学》2005,23(2):43-46
对采用电控旋翼直升机的配平及操纵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电控旋翼的刚体桨叶变距运动方程,推导了襟翼操纵量与桨叶桨距的显式关系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电控旋翼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以WZ-1直升机为样例直升机,对比分析了电控旋翼直升机与常规直升机的配平特性和操纵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电控旋翼直升机具有与常规直升机类似的配平和操纵特性,桨叶预安装角和桨根扭簧刚度这两个参数对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直升机旋翼挥舞力矩测量飞行试验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直-11主旋翼浆叶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旋翼布局对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气动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的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全机气动干扰分析方法。通过某模型旋翼进行计算并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然后,针对旋翼间距、旋翼轴前倾角和桨毂中心相对直升机重心位置对共轴旋翼与旋翼/机身的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旋翼布局改变对共轴旋翼及旋翼/机身气动影响。结果表明:3个旋翼布局参数改变对悬停及前飞状态的气动特性均存在一定影响,其中旋翼轴前倾角影响明显;随旋翼轴前倾程度增加,悬停状态下轴向速度峰值与机身上表面相对压力峰值出现前移情况,前飞状态下桨毂中心后侧的轴向速度和机身上表面相对压力数值均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剪刀式旋翼的气动特征,在2m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采用了新型研制的高精度旋翼天平和扭矩天平测量系统以及动态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作为对比,笔者首先针对普遍行浆进行了试验,给出了旋翼拉力和扭矩随总跷有变化的试验结果,然后,着重进行了剪刀式旋翼的试验,测量了旋翼的拉力和扭矩随不同的剪刀角的变化,并对不同旋翼间距对旋翼拉力和扭矩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剪刀式旋翼的剪刀角和旋翼间距影响尾浆拉力大小,但对扭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旋翼与舰船复合流场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维义 《飞行力学》2007,25(2):72-74,77
直升机旋翼诱导流与舰船空气尾流叠加后形成复合流场,对直升机舰上起降时的操纵响应及飞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介绍了复合流场的风洞试验方法,包括试验的基本原则、旋翼及舰船模型的设计方法和参数、模型的安装方案及试验状态,并给出了部分试验结果及其分析。结果表明,旋翼诱导速度改变了舰船尾流分布,打开机库门可减弱旋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直升机旋翼试验塔综合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针对旋翼试验塔综合管理复杂的应用要求,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综合采用了面向对象和Web编程等多种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6.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与单旋翼直升机操稳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与传统单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特性的差异,分别针对两种构型的直升机建立了飞行动力学模型。根据全机平衡方程进行了不同飞行速度下两种构型直升机的配平特性验证计算;依据“小扰动”假设建立了线化运动方程组,对悬停及前飞状态下的样例直升机进行了操稳特性的对比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构型样例直升机在操稳特性总体表现较为相似。在稳定性表现上,单旋翼构型直升机的非周期模态、螺旋模态及前飞时的操纵性能均优于共轴刚性旋翼构型直升机;不同于单旋翼构型,悬停及前飞状态下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滚转与偏航操纵性能均变差。  相似文献   

17.
直升机涡环区域边界包线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旋臂式模型旋翼试验机上模拟直升机的垂直下降和斜下降飞行,试验中首次发现了旋翼进入涡环区域的特征现象--旋翼轴扭矩的异常变化。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确定涡环区域的方法,对美国Peters教授提出的涡环边界判据进行了试验修正,进而建立了一套通用的半经验算法,计算出涡环区域的速度边界包线。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旋翼系统主桨毂是直升机关键部件,在地面运转及首飞前必须进行疲劳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初步疲劳寿命。本文以某型号直升机旋翼系统主桨毂疲劳试验为例,总结出多点协调加载试验台的设计方法及试验调试方法,并按照试验台的组成,从控制系统、泵站、伺服动作器、测量系统及试验台体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设计内容及其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目前国内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的维护需求,简要介绍了该类直升机旋翼锥体的测量方法.针对现有测量方法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采用新型的采用光学传感器测量该类直升机旋翼锥体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外场的实际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刊刊互动     
《国际航空》2011,(11):42-42
《航空世界》从直升机诞生到现在.经过多年发展.单旋翼带尾桨、双旋翼.共轴双桨等常见布局的直升机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为了提高直升机的速度、航程等性能人们开始研究用于直升机的新概念技术.如:前行桨叶概念.倾转旋翼、无尾桨,涵道风扇、鸭翼-旋翼/直翼技术等.本期航空讲堂将带来众多新概念直升机。另外本期还集结了中国首届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