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锚杆支护理论研究,探索锚杆支护设计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平台开发出锚杆支护设计软件,基于GIS的锚杆支护设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锚杆支护巷道的快速精确设计,不但为煤矿矿井的高效掘进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为煤矿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靠性的锚杆支护动态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当前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清晰的现实, 采用数学与力学相结合、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与工程实测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RFPA2D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软件,对神华集团乌达矿区五虎山煤矿9#煤层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研究了锚杆支护设计方法和合理设计程序问题,建立了基于可靠性的巷道锚杆支护动态设计理论,开发了基于可靠性的巷道锚杆支护动态设计计算机辅助系统,在神华集团五虎山煤矿进行的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企业煤矿掘进的深度与范围不断扩大,增加了煤矿掘进的难度,需要做好巷道支护工作,进而确保煤矿掘进的安全性。锚杆支护技术能够提升巷道的稳固性,对于材料的消耗量较低,普遍在巷道掘进中应用。为探讨煤矿掘进巷道中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介绍了锚杆支护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论述了煤矿掘进巷道中锚杆支护的作用,并对巷道中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进而为企业煤矿开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动压巷道围岩控制问题一直困扰着煤矿生产。以山西省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15101工作面顺槽为研究背景,总结了锚杆支护巷道的维护现状,揭示了锚杆支护巷道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压巷道锚杆支护设计原则,并对15101工作面顺槽的锚杆支护技术和参数进行了优化,为同类条件下的动压巷道锚杆支护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英杰 《煤》2012,(11):46-49
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问题是矿山开采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解决唐公沟煤矿巷道支护难题,以唐公沟煤矿现巷道支护设计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技术,通过对3-2煤层及其巷道围岩支护结构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出,无采动作用下,3-2煤层巷道顶板采用5根锚杆支护时,顶板的下沉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巷道两帮施加锚杆支护对控制巷道变形作用不明显;支护锚杆合理的长度为1.8 m;支护锚杆合理的排距为1.0 m。  相似文献   

6.
葛亚兵 《煤》2011,20(12):33-34
以谢桥煤矿1161(3)工作面回采巷道地质条件为工程背影,分析了大采高综采面回采巷道支护存在的难点,结合锚杆与锚索支护原理的区别及谢桥煤矿近几年的巷道锚杆支护经验,提出了锚网索联合支护方式,确定了合理的支护参数,并对回采巷道超前支护进行设计,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棋盘井煤矿地质条件、采煤工作面的布置方式,用现有巷道支护设计方法对I010905工作面胶运顺槽进行了锚杆锚索联合支护设计,为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煤矿巷道中的锚杆支护技术迅速发展,锚杆的应用范围不断延伸,锚杆支护在巷道中的应用基本普及。但是,直到目前为止,锚杆支护巷道的设计及支护状况评价一直没有一种可靠的理论支撑和评价体系。文章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南冶煤矿1201东下巷道的锚杆支护参数进行研究,发现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巷道支护效果、预测和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邻近采空区一侧回采巷道锚杆支护的应用的实际情况,对煤矿井下回采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设计,锚杆支护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沿空掘巷锚杆支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采煤大国,大多数煤矿以井工开采为主,煤矿巷道掘进和支护的工程量很大,巷道支护钻孔施工需要消耗大量锚杆钻头,锚杆钻头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介绍了锚杆钻头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对我国煤矿现用的锚杆钻头的技术特点、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煤矿巷道支护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施工硬岩和复杂地层时锚杆钻头存在的问题,最后从锚杆钻头设计、加工工艺等方面,阐述了锚杆钻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矿井自燃防治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矿井自燃的特点,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矿井自燃防治的决策领域,设计了用于矿井自燃防治的决策支持系统,阐述了其设计目标及原理,讨论和分析了基于GIS的矿井自燃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模武,给出了其总体设计框架和各模块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是矿山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GIS技术,根据煤矿井下灾害系统特征和分布特点,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矿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矿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作了需求分析,着重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进行论述,最后对应用前景作了说明。指出基于GIS的矿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无缝链接,较大程度提高矿井安全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封闭不良钻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煤矿数据的时空特点,对封闭不良钻孔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的设计,利用MapObjects组件与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C#,实现对封闭不良钻孔的管理,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封闭不良钻孔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进而对钻孔质量做出评价,制定相应防治措施,从而改善了封闭不良钻孔的落后管理方式,推进了煤矿信息化的发展,并能够实时监控钻孔质量,避免由钻孔封闭不良引起的煤矿灾害.  相似文献   

15.
数字矿山技术是矿山企业提高生产管理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数字矿山建设的核心之一。三维井巷GIS系统采用B/S架构,通过3DMAX三维建模技术搭建矿山井巷三维模型,利用SuperMap iDesktop 8C软件调用三维模型,基于SuperMap iServer 8C发布三维场景服务,实现矿山地下井巷的三维可视化效果。系统实现了对矿山信息的查询检索、仿真模拟、三维地图操作和二三维一体化、安全监测、设备管理分析等功能,为矿山管理和安全生产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6.
网壳锚喷支护结构在软岩巷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网壳锚喷支护结构在某矿高应力软岩巷道中的应用,介绍了钢筋网壳锚喷支护结构的特点、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为了解该结构的力学性能,校核网壳支架设计,优化支护参数,进行了围岩位移、巷道收敛与支架变形等三方面的现场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进行了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为其在高应力软岩巷道中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魏家地煤矿运输大巷返修试验段工程为依托,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与实际支护设计相一致的计算模型,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在"锚网喷+锚注"一次支护基础上进行留设柔垫层让压联合支护方案适应三软煤层变形特征。现场试验表明:返修支护方案是可行的,保证了运输大巷围岩的稳定,满足了魏家地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煤矿生产安全、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安全监测监控等问题,提高煤矿事故救援工作效率,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了煤矿在线安全巡检系统。该系统可实现井下人员位置信息的准确定位和安全隐患信息的及时上传,为煤矿安全管理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GIS技术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方案,并利用Mapinfo软件平台实现被测点地理信息、实时测量数据和视频图像信息的集成,实现了矿井安全信息的实时监控与远程管理,提供了GIS技术在安全监控、管理、处理工作中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GIS在矿业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鸣  尹升华 《金属矿山》2015,44(5):122-128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等功能,作为一门融合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在矿业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结合近年来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围绕矿山地质勘查与评价、矿山机械及工作人员定位、矿井通风网络模拟、矿山边坡稳定性与采空区塌陷等灾害的监测与预警、矿区环境监测及矿山复垦等方面对GIS在矿业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大型矿山GIS空间数据库与云GIS的构建,矿区环境与稳定性监测过程中“3S”等多元技术的融合,构建Interoperable GIS以实现矿山数据库共享,以3D/4D GIS为代表的GIS多维化发展,矿山生产管理过程中空间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机结合等方面对GIS在矿业系统中的应用方向进行展望,为矿山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