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疗效,探讨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30例已确诊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中,外来务工人员占122例。其中原发性98例,包括有家族史8例,散发者102例;继发性32例,包括继发于甲亢25例。发病诱因主要为剧烈运动或劳累、情绪激动、上呼吸道感染等。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且以青年为主。心电图正常32例,有典型低血钾改变86例,伴有肢体麻木22例,肌肉酸痛26例。经口服和静脉注射钾后,全部病例均痊愈。结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外来务工人员发病率较高,在饮食方面以素食为主的发病率较高感染,且饱食或剧烈运动均为本病诱发因素。但积极加强预防措施,可明显减少外来工钾型周期性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宝安区外来务工人员异位妊娠发病因素与性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80例在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宝安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外来务工异位妊娠患者,对其发病因素和性健康知识进行调查与分析,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异位妊娠的主要发病因素有对性知识的了解较少、性行为不洁且性伴侣较多。结论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性健康教育及相关知识的普及,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并在性行为中多加注意,从而有效减少宝安区外来务工人员异位妊娠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UD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20例NUD病人按国际分型标准分型,了解其发病诱因、内镜检查和HP感染情况。并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30例,中药组45例,中西药结合治疗组45例,分别采用西药、中药和中西药结合治疗。结果 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引起NUD发作或加重;内镜检查NUD患者92.5%有慢性胃炎,45.8%有十二指肠炎;HP检出率为75.8%。中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NUD临床症状消失率分别达93.3%和88.9%。结论 NUD以运动障碍样型最多,其发病因素可能与饮食、精神、HP有密切关系,治疗以中药及中西药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外来务工人员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患病率及精神因素进行研究。方法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山市南朗镇1695名17~63岁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按罗马标准Ⅲ判断得出有IBS症状的人群检出率,以检出率作为IBS的期间患病率。对检出的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定精神症状程度。结果中山市南朗镇外来务工人员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病率为5.8%;男性患者患病率(5.0%)和女性患者患病率(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患病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症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与心理、精神、个性特质有关,治疗上应该注重心理的疏导,并用药物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UD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NUD病人按国际分型标准分型,了解其发病诱因、内镜检查和HP感染情况;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西药、中药和中西药结合治疗。结果: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引起NUD发作或加重;内镜检查NUD患92.5%有慢性胃炎,45.8%有十二指肠炎;HP检出率为75.8%。中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NUD临床症状消失率分别达93.3%和88.9%。结论:NUD以运动障碍样型最多,其发病因素可能与饮食、精神、HP有密切关系,治疗以中药及中西药结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银屑病的发病特点,探讨高原地区银屑病的诱发因素.方法:对近年来有明显诱因的108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程在1年以上的银屑病患者108例,其中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者34例占31.5%.其次为饮酒、精神、食物(牛、羊肉及海鲜)、外伤、环境(受潮)、药物.结论:高原地区银屑病的发病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饮酒、精神、饮食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哮喘病的发病诱因及其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方法 对哮喘病患者进行分类,大于60岁者为老年组,共60例;14岁至60岁者为非老年组,共60例,对两组哮喘病患者均交替使用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每天4次,每次治疗10至15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老年组除需要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外还需对感染或劳累等诱因进行相关治疗.结果 老年哮喘病患者由上呼吸道感染及劳累引起占86.67%,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16.67 %.结论 老年哮喘病患者因体弱多病,抵抗力及免疫低下,且并发症多,易由上呼吸道感染或劳累后诱发,应引起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老年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年哮喘病的临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潘忠德  周荣山  沈文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90-2591,2550
目的:调查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一般健康问卷(GHQ)及自编问卷对虹梅街道的699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调查。结果:28.6%的外来务工人员可能有心理问题,未婚、月收入1500元以上、文化程度高、初次到上海感到紧张、人际关系欠佳、业余生活不丰富及倾诉对象少等外来务工人员为心理问题高发人群。结论: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今后应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心理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7个区外来务工人员5 855名,年龄18~65岁,居住时间均大于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饮酒行为现状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将平均每月饮酒≥1次定义为饮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行为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 623份。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饮酒率为35.0%,其中男性饮酒率(54.3%)高于女性饮酒率(14.8%)。在不同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饮酒率最高(57.1%)。在不同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中,较高月收入(3 500~4 499元)者饮酒率最高(53.9%)。外来务工人员饮酒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从事行业、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居住情况、是否吸烟和抑郁因子分值。结论 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中饮酒率较高,我们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饮酒的宣教,避免和减少与饮酒相关疾病和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张胜工业园外来务工人员伤害的调查分析,了解工业园外来务工人员伤害状况,旨在加强工人对于伤害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提升在该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做好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东省临沂市张胜工业园350名外来务工人员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运用Excel2003、SPSS 17.0等软件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χ2检验等进行分析,以率、构成比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男性发生伤害比女性高;外来务工人员中10~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高;外来务工人员伤害的发生有时间聚集性,主要集中在2、3、4月份;外来务工人员伤害发生的类型主要是以刀伤/锐器伤为主;外来务工人员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时间、文化程度、工种;外来务工人员伤害的部位主要是上肢部位。  相似文献   

11.
陈人生  蒋韧 《河北医学》2004,10(4):314-316
目的:通过对58例低血钾性瘫痪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3月至2003年6月我们收治的58例低血钾性瘫痪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为外地民工。临床表现为肢体对称性麻木、乏力,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伴有上呼吸道感染1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例。心电图出现U波36例,部分有其他异常心电图表现。经补钾、补镁等治疗肌力恢复正常,结论:低血钾性瘫痪患者大多数是外来民工,错误的生活习惯、恶劣的工作及食宿条件是其主要因素。治疗原发疾病,在补钾的同时补镁,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钩虫蛔虫病患者HP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58例钩虫蛔虫感染患者的胃镜检查,探讨钩虫蛔虫感染患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疾病种类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确诊为钩虫蛔虫感染的158例患者,同时在胃镜下钳取胃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病理检查,所得结果与同期随机选取接受同样检查的非钩蛔虫或感染者158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HP阳性者94例(59.49%,94/158),对照组HP阳性者52例(32.91%,52/158)。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HP检出率高于对照组(Х^2=22.45866,P〈0.01);实验组内钩虫感染者HP阳性68例(64.76%,68/105),阴性37例(35.83%37/105),蛔虫感染者HP阳性26例(49.05%,26/53),阴性27例(50.94%,27/5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HP感染无显著性差异(Х^2-3.6050,P〉0.05)。结论肠道钩虫或蛔虫感染者与HP感染存在共存关联性,其出现消化道症状和合并上消化道疾病可能与合并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院近5年截瘫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截瘫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对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1年12月~2006年12月246例截瘫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31.71%,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手术切口、泌尿道为多;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以G-菌为主。结论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14.
对2117 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 HP) 检测和胃粘膜活检病理学检查,HP 阳性者1428 例,占67 .45 % ,有肠化生者629 例,占29 .71 % 。HP 阳性组肠化生比阴性组更常见,分别为32 .84 % 与23 .22 % ( P < 0 .01) 。这表明肠化生与年龄有关。萎缩性胃炎的HP 感染率及肠化生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提示HP 感染是肠上皮化生的促进因素之一,继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蔡丽君 《当代医学》2009,15(19):102-103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在幼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1例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肌血清酶谱的检测,根据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分为反复上感组与普通上感组(对照组),再根据是否合并高热分为上高热组与上感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上感热组患儿心肌血清酶学指标(AST、LDH、CPK、CK-MB、α-HBDH)相应高于体温在3912以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复上感组患儿心肌血清酶学指标(AST、LDH、OPK、OK—MB、α-HBDH)比普通上感组相应增高,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综合临床资料,5例诊断亚临床心肌炎,3例疑诊心肌炎。结论上感合并高热及反复上感患儿心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规检测其心肌血清酶谱对早期发现亚临床心肌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2006-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分析7篇关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文献。结果7篇纳入的文献中,共有72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的比值比(OR)为3.69,95%可信区间(CI)为(2.66,5.10),试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7,P〈0.01),提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性高。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但是由于中文发表的临床试验质量较低。尚需作进一步的验证,试验的设计及报告应按照国际规范执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道柯萨奇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柯萨奇病毒混合型IgM。干扰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注射液。结果:上呼吸道感染组CV—IgM阳性率25.56%,肺炎组阳性率24.05%。CV—IgM阳性上感患儿:干扰素组热退时间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V—IgM阳性肺炎患儿:干扰素组热退时间及治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柯萨奇病毒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在上感中占25.56%,肺炎中占24.05%。②干扰素对呼吸道柯萨奇病毒感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白春然 《河北医学》2013,19(3):373-374
目的:观察和评价头孢硫脒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头孢硫脒,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较快,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孢硫脒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故临床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液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同时期的5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的末梢血铜(Cu)、锌(Zn)、钙(Ca)、镁(M.g)及铁(Fe)水平,并比较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不同严重程度感染患儿的各微量元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液Cu、Cu/Zn均高于对照组,Zn、Ca及Fe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重度感染患儿的变化大于中度及轻度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血液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之间各微量元素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变化较明显,且不同严重程度者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胞病毒感染状况及中成药辨证方案治疗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月济南、沈阳、南京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辨证分型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治疗,3 d 1个疗程,检测合胞病毒并观察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结果:收集1090例病例,合胞病毒感染率为12.56%,学龄前儿童易感,秋季感染居多,南京和济南较沈阳合胞病毒感染率高,合胞病毒阳性者表寒里热证多见。结论:合胞病毒感染为小儿急性上感的常见病毒,其感染率与季节、地域、年龄相关,与中医辨证有相关性,中成药辨证治疗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