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收集五官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2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包括加强手卫生、严格执行隔离规范、加强清洁工的管理等。结果 29例患者治愈,解除隔离出院。无一例院感发生。结论耳鼻喉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多为社区感染,应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加强主动筛查和病区防控管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护理十分重要,强化医护人员的防范隔离意识,能有效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措施,以预防院内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9例住院的麻痹性痴呆患者进行症状和智能评估,根据麻痹性痴呆的各型症状进行针对性的症状护理及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同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结果:9例麻痹性痴呆患者中8例病情好转出院,1例因智能完全受损长期住院,无出现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结论:通过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安全护理,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例气性坏疽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超高龄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控制感染,实施整体护理。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好转。结论:气性坏疽的护理重点在于严格消毒隔离、重视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患者的隔离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至9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护理措施并且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治疗,101例患者痊愈出院,在院内没有发生交叉感染的不良后果。结论:对MDRO感染患者进行隔离、监测,总结并制定出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操作规则与制度,为临床科室控制感染提高有力保障,将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几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使用最新型广谱抗生素、粒细胞刺激因子、丙种球蛋白、及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结果:使用最新型广谱抗生素能有效的控制或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加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和丙种球蛋白可使白细胞很快升高,预防感染;作好保护性隔离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和医院感染。结论:使用最新型广谱抗生素、粒细胞刺激因子、丙种球蛋白、及严格的消毒隔离等综合措施,可有效的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严士玲 《西部医学》2011,23(7):1369-1369,1371
目的探讨老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的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25例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点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老年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时痰标本中检出率最高,占80.98%,且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结论对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老年患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重视消毒隔离,加强隔离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吴淑君 《吉林医学》2013,(29):6166-6167
目的:分析ICU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专科技能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结果:院内感染、意外脱管、深静脉导管堵塞、皮肤问题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利于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5例老年病人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护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疗和护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方法:一旦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感染,严格按照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对病人予以隔离,严密控制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结果:15例病人未发生一例院内交叉感染。讨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合理应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主要症状的治疗、护理及院内感染的防控。方法总结65例患者的主要症状及护理经验,并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中发热、呼吸困难、补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和自述心理压力大的比率变化及消毒隔离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以及自述心理压力大的比率分别为12.3%、10.8%、4.6%,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的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防控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强护理针对性的干预,能有效加强患者心理健康,减少治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加强对社区输液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避免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生命健康。方法:以社区输液室的工作流程为基点,对布局、环境消毒、培训监督、优化工作流程、正确处置医疗废物等环节实行干预措施,对各环节进行管理。结果:社区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高,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环节管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蒋青  胡发兰 《吉林医学》2010,31(12):1728-1728
目的:控制感染发生、降低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法:通过加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制度,落实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手术操作环节质量控制等,创造合格的手术环境。结果:无菌切口Ⅰ期愈合率99.7%。结论:完善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控制措施,能有效防止医院感染发生,降低无菌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院内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情况并探究合适的护理措施,以预防MRSA传播。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5月间我院内发生MRSA感染的81名患者为感染组,非MRSA感染的81名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诱发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诱发因素探究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感染组中,100%的患者存在基础疾病,83.95%的患者接受过侵入性操作。对照组中,上述比例为39.51%和43.21%。结论:诱发感染的因素有: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为预防MRSA医院感染,必须采取有效护理干预:采取消毒隔离措施,积极宣教医院感染知识,加强重点监测检查等。  相似文献   

13.
张慧琴 《吉林医学》2012,33(23):5103-5104
目的:讨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护理。方法:对1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好转后转科,4例好转后自动出院。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消毒,合理使用抗菌素等方法,可有效防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证医疗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重症医学科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制定预案、加强培训、加强消毒隔离、强调个人防护及相关制度的落实等措施干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结果有效控制了多重耐药感染,避免了交叉感染,保障了患者安全。结论在重症医学科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晶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4):462+51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3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消毒隔离、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83例患儿经过4~14天精心的治疗护理,全部治愈,无院内感染及大流行。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防止大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科4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损伤性操作、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及病程因素。结论:将高危人群作为护理重点、规范使用抗生素、采取科学的隔离监控措施可有效防止院内感染,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邹燕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535-153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ICU3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强化隔离措施,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和多重耐药菌监测,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结果经严密监测和护理,我院ICU未发生交叉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结论采取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强化隔离措施,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和多重耐药菌监测等多种方法,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狂犬病患者隔离防护与护理,预防感染,控制烈性传染病传播。方法:对28例狂犬病患者隔离防护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全部死亡,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结论:密切观察病情与护理,严密消毒隔离,能预防狂犬病的交叉感染,有效控制疾病传播,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隔离措施和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隔离措施控制院内感染发生,通过相关护理措施达到预期效果。讨论:尽快掌握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在儿科病房采取隔离措施收治手足口病,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控制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6例患者因病情严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占气管切开患者总数的15.8%。结论:对神经重症患者落实有效的基础护理,掌握专业的护理操作技能,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可以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