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冷散热是最常见的CPU散热方式,它的工作原理是CPU散热片与CPU表面直接接触,CPU表面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给CPU散热片,散热风扇产生气流,通过热对流将CPU散热片表面的热量带走。散热器与cpu的接触面越平整则吸收cpu的热量越充分,散热性能也越好。本课题主要内容为设计一个通用型的机台,通过非接触式的红外测距来间接计算出散热器表面的平整度,并将测试结果保存入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款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设计,研究了变速器润滑,通过计算得出初步的润滑油路及润滑方式,结合透明壳体与开窗口壳体润滑试验的研究,确定变速器轴承位润滑,离合器润滑与散热,差速器润滑等重要结构的润滑情况。  相似文献   

3.
这里以角接触球轴承25TAC62B为研究对象,采用SKF法计算轴承的发热量,将轴承座外表面分为五个面,基于随机有限元方法对轴承座与轴承的装配体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轴承内外圈及滚动体温度的离散程度变化规律,以及对轴承座五个外表面对流系数的敏感性,并分析轴承座内表面与轴承外圈外表面的径向热变形情况.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轴承温度控制和轴承部件热结构耦合随机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某乘用车手动变速器存在的齿轮啸叫噪声问题,首先通过整车道路试验和变速器台架试验,识别出产生齿轮啸叫噪声的特征阶次及转速,然后建立该手动变速器齿轮传动系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考虑各对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啮合阻尼,仿真获得了轴承动态载荷。利用在二挡工况下获得的变速器各轴承动载荷,采用有限元及边界元法计算了变速器壳体的振动响应及辐射噪声,并利用试验测得的结构表面振动加速度进行了试验验证。仿真获得了变速器壳体主要噪声源位置,为降低齿轮啸叫噪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有限元的结构建模,对变速器壳体强度进行了分析,对网格的划分设计、单元内容的设置以及选材的设计、工况的定义设计、受力分析与工况明确等方面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研究发现:变速器轴承孔所产生的压力会直接造成变形,继而形成更为直观的反应,这样的反应会在齿轮啮合力中产生直接影响,也就会让壳体本身的受力分析与壳体的强度设计作出适当的调整;当汽车的1挡与倒挡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扭工时,变速器的壳体强度会随之降低,而轴承孔附近会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6.
1前言 油气润滑是机器设备的一种润滑方式。它是利用液压泵直接或通过递进式分配器输送与压缩空气混合。在不间断的压缩空气作用下,进入油气管道的润滑油沿管道内壁不断地螺旋状向前推进,并逐渐形成一层连续的油膜,最后以油滴方式喷射到润滑点,起润滑作用。同时压缩空气在排出时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压缩空气在轴承座内形成正压还起密封作用,阻止水、氧化铁皮、粉尘等污染物进入轴承。油气混合物能有效地穿透轴承,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产生的离心力形成的空气涡流,而传统的油雾润滑则无法做到。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得到汽车变速器壳体的振动响应,提出一种在变速工况下获取变速器壳体动态响应的方法。以某前横置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变速器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变速工况下壳体各轴承孔处的动载荷;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态叠加法对变速器壳体结构进行动态响应求解,得到变速器壳体的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试验结果表明,仿真值与试验值十分接近,最大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8.
对某型号变速器壳体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与验证。根据变速器壳体在各挡位条件下的载荷特性建立仿真分析模型,考虑变速器内轴承载荷对壳体受力的影响,确定壳体的应力情况。通过电阻应变测量方法对仿真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仿真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且整体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证明变速器壳体应力的仿真分析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对增压器浮环轴承润滑性能的研究中,大都忽略了转轴-浮环-轴承座之间的传热,这与实际的浮环润滑摩擦状况相去甚远,且没有研究浮环轴承的散热性能。考虑转轴-浮环-轴承座之间的热传递,建立转轴-浮环-轴承座热量传递模型,基于Reynolds方程和浮环平衡方程,建立浮环轴承润滑模型,同时对浮环轴承润滑性能和散热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浮环厚度、外层间隙、内圆宽度和外圆宽度对浮环轴承润滑和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减少浮环厚度可以明显改善浮环的润滑和散热性能;浮环外层间隙增加可以降低浮环温度,改善浮环轴承的散热性能;内圆宽度增加,环速比、内膜温度、浮环摩擦功耗和轴承座散热量增加;外圆宽度增加,环速比减小,轴承座散热量增加;黏压效应对浮环轴承润滑和散热性能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系列中型变速器推式分离系统改进措施。通过改善分离系统润滑性能,减小分离轴承磨损,从而使分离轴承滑动更加顺畅;调整分离拨叉硬度,减少拨叉对轴承座的磨损,变速器装配时,在拨叉曲面涂抹润滑脂,减小拨叉与轴承间滑动磨损。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弹载电子机箱在恶劣环境下的散热问题,开展了密闭式机箱的热设计工作。基于理论与仿真相结合的分析方式,首先合理优化机箱表面翅片参数,增加散热面积;其次改善电子机箱壳体框架,减小壳体间接触热阻;最后引入均温板的模块壳体,提高内部传热效率;通过与储热板的模块壳体对比分析,探索新的弹载电子机箱热设计,来满足弹载环境温升要求,保证内部电路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以某款变速器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轴齿系统动力学模型,求得变速器在某一工况下壳体所承受的动态时域历程和载荷谱。以动态载荷为激励,建立有限元和边界元的仿真模型,计算壳体表面振动加速度以及壳体近声场辐射噪声。其次搭建变速器壳体振动与辐射噪声测试平台,测试相同工况下的壳体表面振动加速度值和近声场1 m位置的噪声频谱图,并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及边界元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对变速器壳体不同局域进行优化,通过仿真计算,结果显示优化后变速器壳体振动幅值及辐射噪声均得到较好抑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变速器工作原理,分析了变速器生热机理。依据新能源两挡变速器润滑试验要求,自主研制了新能源变速器润滑试验系统,并对某款新能源两挡变速器进行不同工况条件的润滑与温升试验。结果表明,变速器各部件润滑和温升情况与驱动转速、俯仰角和侧倾角相关;随着驱动转速增加,输入轴轴承润滑效果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规律,输出轴轴承润滑效果呈现出不断减弱的变化规律;侧倾角相对于俯仰角对变速器的润滑状态影响更加明显。变速器壳体温度、轴承温度以及油液温度随转速增加而升高;随着转速增加,油液温升速率大于壳体和轴承温升速率,且轴承温度略高于壳体温度。  相似文献   

14.
以某轿车手动5挡变速器壳体为研究对象,考虑轴承、齿轮轴刚度的影响,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壳体在所有挡位下的应力分布,并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结合轿车实际使用工况下的变速器工作载荷谱,应用多轴疲劳理论预测整个壳体的损伤分布,获得了壳体寿命;通过比较壳体应力分布与壳体损伤分布可知,重点改善l挡和倒挡时的壳体应力分布对于提高壳体寿命,快速完善壳体局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型电动轮矿用汽车是矿山、钢铁、港口等生产中广泛使用的运输车辆,目前这些矿用汽车电阻栅电机散热系统通过空气经散热风机直接对散热片进行降温;但是使用时电阻栅散热片及散热片接线端子上却堆积了大量的尘土,运转一段时间后大量尘土积攒到电阻栅散热片和散热片固定端子上,造成了散热片和外壳之间绝缘阻值过小,引发矿用电动轮汽车行走时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性能不断提高,并且电子元器件的集成度大幅提高,体积越来越小,电子设备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高热流密度问题。在高功耗密闭式自然散热整机中,热量主要通过热辐射和自然对流,传递至外界环境中,从而达到给整机降温的效果。从固态纳米碳涂层方面,解析了固态纳米碳的优良热力学特性,并对固态纳米碳涂层散热片的工作原理及优势进行叙述。通过对固态纳米碳散热片与传统散热片散热性能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表面喷涂固态纳米碳散热片的散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散热片。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高速电主轴的热形成机理,分别从运动学和电磁学两个角度,对主轴的轴承热和电磁热进行分析,同时考虑润滑和冷却条件对主轴整体热的影响,得出轴承滚动体在高速下所产生的离心力及陀螺力矩等惯性载荷,是造成滚动体与轴承内外沟道产生相对滑动,进而产生大量摩擦热的原因;而轴承的润滑油量需要满足点接触下弹流润滑的最小油膜厚度条件,供气压力需要满足对流换热条件,且润滑油量对轴承热的影响要大于供气压力对轴承热的影响;主轴转速对电磁热铜耗部分的影响不明显,但对铁耗的影响最大;在建立主轴整体热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检测120MD60Y6型高速电主轴关键节点的温升数据,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出润滑、冷却流体带走了主轴大量的热,在主轴壳体上不存在局部热量聚集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星载嵌入式计算机向高性能、高集成、小型化方向发展,系统内热流密度急剧增加,常规星上散热设计已无法满足系统对高效散热的迫切需求。文中以某星上数据处理机热设计需求为例,提出了以石墨散热片为主的全路径高效热传导方法,并开展了整机热仿真分析和试验测试。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均表明热设计满足要求。为进一步验证石墨散热片对导热性能的提升程度,对粘贴石墨散热片和采用常规金属两种散热方法进行了模拟仿真和对比。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金属散热相比,在热源集中的计算模块框架上贴石墨散热片,可使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芯片的节温低4 ℃左右。该结论可为后续以传导为主的星上高性能计算机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承受着上百安培的电流,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去,控制器进行热保护甚至烧坏MOSFET,因此,提高控制器的散热性能至关重要.分析了24 V、250 A调速控制器的MOSFET的最大功率损耗,并根据最大功率损耗以及散热器的热阻确定了铝片散热器的尺寸.通过ANSYS仿真得到散热片动态温度场和热负荷满足控制器的散热要求,从而有效提高了调速控制器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摇摆活塞式无油空气压缩机泵头及主轴承均需进行有效散热之需求,设计了一种能同时兼有轴流风扇功能与径流风扇功能的一体结构复合式冷却风扇,该风扇配置有轴流单元构造与径流单元构造,可根据压缩机的不同散热任务产生并分流出两股冷却风流量,其中一股冷却风被导向压缩机气缸体及气缸盖并对它们实施散热,另一股冷却风则指向压缩机主轴承座和连杆大头轴承而对其进行降温。经实际产品运行证实,复合式冷却风扇能满足压缩机不同目标区域的冷却要求,可使气缸处的温度不超过100℃、气缸端盖处的温度不超过130℃、主轴承座及连杆大头轴承处的温度不高于75℃,籍此有效保障了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