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患者中约20%~30%为难治性癫痫,手术是控制发作最有效的方法,常常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行为学能力和生命质量。手术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准确定位致痫灶。目前有多种术前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分别从临床、神经电生理、影像学角度等提供致痫灶定位信息。目前定位致痫灶的金标准是颅内电极脑电图。建立多模式检测体系,最大程度综合各评估方法的优势,可提高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近红外线波谱技术在癫痫中的应用以及致痫灶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将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2.
癫痫患者经长期、系统用抗癫痫药物治疗2年以上无效,或发作频繁,每月至少发作4次以上,称为难治性癫痫。颞叶癫痫长期服药效果不好,最易发展为难治性癫痫,在难治性癫痫中颞叶癫痫的比例可达34%[1],部分难治性癫痫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疗效[2]。手术的前提是准确定位致痫灶  相似文献   

3.
<正>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尽管目前癫痫的药物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20%~30%的患者对癫痫药物治疗反应差,部分癫痫发作难以有效控制,即所谓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癫痫病灶切除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均能找到确切病灶,而且部分患者手术后效果不佳。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无需对致痫灶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可使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对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疾患,是脑内神经元过度放电所引起的阵发性脑功能障碍,小儿癫痫的发病率大约为3%~6%,其中1/3使用药物难以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对正规抗癫痫药治疗效果不佳,且进行性加重的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准确定位是决定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的关键,颅内电极植入术已成为癫痫外科的一项"金标准"技术,在临床得到普遍应  相似文献   

5.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癫痫发病率为0.5%~1.0%,其中20%~30%通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2年以上不能控制临床发作症状者,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在于致痫灶的准确定位[1].  相似文献   

6.
李明英  倪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11,(10):1517-1520
目的探讨用视频脑电图和MRI诊断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2月一2010年5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38例。其中,海马硬化25例,颞叶萎缩伴脑发育不良2例,脑灰质移位及巨脑回4例,血管畸形3例,胶质瘤2例,脑内囊肿1例,外伤性癫痫1例。用视频脑电图监测癫痫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来源部位及脑电活动特点,用MRI扫描显示痫灶区的表现特征,并与手术、病理改变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频脑电图对癫痫发作期的致痫灶来源定位准确率为100%(38/38),发作间期定位准确率为53%(20/38)。MRI对发作间期的致痫灶及相关病变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9%(34/38),病变定性准确率为79%(30/38)。结论视频脑电图和MRI检查有机结合,对药物难治性癫痫,能更有效检出致痫灶的部位及性质,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的多学科团队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策略。方法:介绍1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头皮脑电图监测示患者双侧颞区不同步放电,常规磁共振序列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评估为患者病灶位置和侧向性不明。进行MDT讨论和后续进一步术前评估,明确患者致痫灶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为右内侧颞叶癫痫,接受右侧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致痫灶为节细胞胶质瘤合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Ⅲb型)。术后1年余患者无癫痫发作。结论:MDT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的致痫灶部位,为患者的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精准定位和手术切除范围参考,促使患者术后达到无发作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癫痫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期间,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在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通过ECoG进一步精确定位致痫灶.结果 对30例患者手术前后ECoG进行了比较.手术前ECoG在致痫灶表面及其周围,均记录到分散的或密集的棘波、尖波、多棘波或棘慢综合波;致痫灶切除后,癫痫波消失者20例,有10例致痫灶周围仍有残余棘波发放,加用皮层热灼后,6例癫痫波消失;4例仍可见有少量棘波发放.随访12~18个月,28例癫痫得到有效控制,癫痫控制有效率达93.33%.结论 应用术中ECoG监测下手术切除致痫灶是一种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曲文  廖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124-2125
近几年,随着医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癫痫外科学的迅猛发展使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致痫灶、治疗并控制癫痫成为现实。在接受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50%以上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0.
我国癫痫的患病率在3.5‰-4.8‰,估计约20%的癫痫患者不能用药物控制发作,其中至少有50%的患者适宜手术治疗。随着视频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更为精确,越来越多药物难以控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通过手术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前颞叶及杏仁、海马切除术对癫痫治疗的疗效肯定。我科2003年3月-2006年5月共对1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了前颞叶及杏仁海马切除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6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18F-FDG PET显像与EEG在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上的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颞叶癫痫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发作间期PET-CT脑显像检查和长程/视频EEG检查,细致分析图像,并将所得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二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F-FDG PET显像准确定位42例癫痫患者病灶位置,头皮EEG准确定位致痫灶30例,准确率分别为67.7%及48.4%,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18F-FDG PET显像结果表现较多样,影像分析应细致、审慎。结论:发作间期PET-CT脑显像检查定位颞叶癫痫致痫灶优于长程/视频EEG检查,但因其价格较昂贵,临床可首选EEG定位癫痫,EEG定位困难时选择PET显像可明显提高致痫灶定位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癫痫是一组由脑部和全身疾病等原因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短暂性、脑功能障碍的综合征[1].WHO流行病学调查[2]表明,即使最有效的保守治疗,仍有30%~40%的癫痫发作难以控制,变为难治性癫痫.部分患者致痫灶定位困难,或者存在多个致病灶,切除手术难以奏效.迷走神经刺激术( 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无需对致痫灶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可使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对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全控制,为不能进行切除手术或切除术后复发的顽固性癫痫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且此手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3].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完成VNS手术32例,本文对术中护理配合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颅内电极埋藏监测致痫灶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痫是一种常见病,人群患病率约为0.4‰,特别是难治性癫痫患者,约占癫痫患者总数的20.0%~25.0%[1],对这类患者药物控制难以奏效,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手术治疗。我院2004年1-10月国内首家采用国际著名癫痫外科中心术前评估方法与手术方法,率先应用颅内电极精确监测技术,并建立多学科密切协同,科学正规治疗难治性癫痫1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颅内电极埋藏监测致痫灶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手术配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6.0~49.0岁,平均年龄23.5岁,病程2.5~20.0a,平均病程6.5a。发作类型:单纯部分发作6例…  相似文献   

14.
脑电监测中癫痫发作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癫痫患者提供在脑电监测癫痫发作过程的安全护理 ,保证脑电监测质量 ,确定致痫灶 ,为手术提供准确定位。方法 :脑电监测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对患者应用抗癫痫药物进行干预 ,做好脑电监测过程中癫痫发作时各种抢救工作及护理安全措施。结果 :4 8例癫痫患者脑电监测癫痫发作、美解眠诱发癫痫发作 ,抢救工作准备充分 ,护理措施得当 ,监测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 ,既描记到致痫灶波形 ,又安全度过癫痫发作过程 ,无一例意外发生。结论 :脑电监测癫痫波形是确定致痫灶一种主要检查项目 ,是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主要手段。在脑电监测患者癫痫发作期间 ,监测医生与护士进行密切配合 ,做好各项抢救及护理措施准备 ,是患者平安度过脑电监测癫痫发作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脑磁图(MEG)的合成孔径磁场测定(SAM)技术对中央沟附近病变进行运动功能区和致痫灶定位研究,评估SAM技术在脑功能区病变和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明确MEG的空间定位优势。方法对12例中央沟附近病变(其中6例合并癫痫)的患者术前进行Karnofsky生活状态评分(KPS),采用SAM技术确定颅内病变、运动功能区和致痫灶的位置关系,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术中通过诱发电位监测和皮质及深部脑电监测,术后通过随访复测KPS评分和癫痫发作情况,明确SAM技术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的12例患者运动诱发磁源成像均定位于中央前回附近,6例合并癫痫的患者致痫灶定位结果均与术中脑电图监测一致,所有患者根据SAM定位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和指导手术进行。8例患者KPS评分改善,运动功能有所恢复;所有患者均没有额外的功能损害发生。6例癫痫患者中有5例癫痫控制良好,1例患者癫痫控制不佳。结论SAM技术可以对功能区和致痫灶进行精确定位,同时可以明确颅内病灶与功能区和致痫灶的位置关系,指导手术治疗方案,控制癫痫,减少术后残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孙艳杰 《护理研究》2008,22(9):2399-2399
癫痫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作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与反复性,我国癫痫的患病率在0.7%,20%~25%的癫痫病人不能用药物控制发作,其中至少有50%的病人适宜手术治疗。我院2005年12月~2007年6月采用影像、脑电偶极子及术中皮层电图定位,在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致痫灶切除治疗难治性癫痫病人8j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1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脑电记录等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经颅骨钻孔、埋置颅内深部和/或皮层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并分析发作初始期脑电的异常放电节律和范围,对比术后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发作初期脑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记录到了47次临床发作。发作初期异常放电可分为4种形式:低幅快节律、尖波节律、高幅棘波节律和棘慢波节律。按异常放电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放电、区域性放电和广泛性放电。11例(78.5%)患者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术后癫痫发作消失(64.3%)或极少发作(14.2%),2例(14.2%)发作减少90%以上,1例(7.1%)术后无改善。结论颅内埋置电极脑电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形式、部位和异常放电范围是定位致痫灶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癫痫的患病率高,癫痫手术治疗已有100年历史。近10年来,由于新诊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特别是对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的提高,越来越多药物难以控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通过手术得到有效治疗,同时也给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自2006年—2009年共对1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了前颞叶、杏仁及海马切除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郭连梅  沈钱 《天津护理》2011,19(6):358-359
癫痫是一组由于短暂大脑功能失常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其发作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与反复性,患病率为0.35%~0.48%[1].难治性癫痫又称顽固性癫痫,指无中枢神经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或占位性疾病,但临床迁延,经2年以上正规抗癫痫治疗,单独或合用主要抗癫痫药,并达到病人能耐受最大剂量,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仍不能控制,且影响日常生活的癫痫发作[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难治性癫痫的治疗逐渐发展为皮层脑电图监测下的手术治疗.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是指在手术中应用皮层电极监测大脑一定区域的异常癫痫放电活动,用以辅助定位致痫灶从而指导手术切除的方法[3],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以往的癫痫手术治疗由于致痫灶的定位准确度较低造成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从而加大了术后护理的难度与力度.如今致痫灶的准确定位切除,降低了手术后护理的难度与风险.现将其临床应用与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癫痫发病率为0.5%~1.0%,其中20%~30%通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2年以上不能控制临床发作症状者,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在于致痫灶的准确定位。脑磁图是一种新的癫痫灶定位方法,与传统脑电图不同的是,它可以探测来自神经细胞内树突电流产生的电磁信号,不受颅骨等传导介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