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安全生产》2021,(3):38-38
珠海市自然灾害多发,特别是台风、风暴潮、暴雨、地灾、洪涝等自然灾害较为突出。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提升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能力支撑,珠海市应急管理局采取“业务牵头+技术支撑”的模式,打造了联合一体化应急指挥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3月10日,应急管理部发布《“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规划方案》立足有效防范危险化学品系统性安全风险,提出优先解决安全责任、隐患排查、预防控制、本质安全、员工培训、基础支撑保障等突出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系统科学、政企协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企业重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既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任务,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企业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整体规划和建设之中,坚持“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基本原则,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五项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责任十分重大。”2月17日召开的全省春节假期安全防范工作总结视频调度会上,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王中丙指出,要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应急管理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江苏劳动保护》2020,(2):12-12
2019年,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治理和综合考核为抓手,完善城市安全运行保障机制。提升信息化水平构建风险防控网格化机制加快引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学技术,建成南京应急管理“181”(一平台八系统一终端)信息化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以来,南安市应急管理局以预防事故为目标、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创新推行“三四五”工作措施,纵深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有效防范遏制危化品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突出三防结合提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安防》2006,(2):34-35
科技部已将公安部申报的“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列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按照“统一目标、分类实施、交叉促进、突出优势”的原则,共设置了七个课题,即: 社会治安风险、动态预警综合防控体系效能评估研究; 典型社会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 社会治安动态监测、预警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的视频数据采集应用技术研究; 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的信息传输、交换应用技术研究; 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视频图像的智能分析处理应用技术研究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6月以来,福建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统一部署,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上下联动促安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主题,持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大力宣传安全知识,聚焦专项排查整治,多领域组织应急演练,增强社会公众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树牢安全理念,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以来,福州市应急管理局不断突出应急管理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通过建设“数字应急”平台和打造快速应急响应救援圈等举措,强化应急能力建设;通过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和强化安全隐患治理攻坚等措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相似文献   

10.
2月26日,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元宵节和节后复工复产安全防范工作。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抓好安全生产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进一步细化实化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烟花爆竹燃放和有关大型活动安全监管,深入研判应对重大安全风险,进一步抓紧抓实各项安全责任措施,全力服务保障复工复产,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形势稳定。  相似文献   

11.
新书推荐     
正NEW!《中国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汇编》16开697页定价:168.00元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应急管理部的职责定位是: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的主管部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牵头部门,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的组织部门,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支撑部门,承担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组建应急管理部,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全新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2020年3月9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召开进一步加强当前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安排部署当前重点工作。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强调,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批示要求,深刻吸取福建泉州“3·7”坍塌事故教训,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加强安全防范,严守安全底线,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2019年3月6日,南宁市应急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围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三大职能任务,南宁市应急管理局以落实强首府战略、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大应急”工作格局为目标要求,抓稳抓牢安全生产基本盘,加快推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主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16开697页定价:168.00元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应急管理部的职责定位是: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的主管部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牵头部门,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的组织部门,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支撑部门,承担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组建应急管理部,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全新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组建以来,贵港市应急管理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要求,从机构改革组建应急管理大格局,到边磨合、边应急、边提升;从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到安全生产事故总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下降”;从厘清部门职责分工,到有序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守住了安全生产基本盘,防住了自然灾害重大风险。  相似文献   

16.
《广东安全生产》2021,(2):16-16
2020年,河源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贯彻省应急管理厅的工作部署要求,以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主线,统筹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防御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防范应对18次强降雨。  相似文献   

17.
正16开697页定价:168.00元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应急管理部的职责定位是: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的主管部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牵头部门,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的组织部门,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支撑部门,承担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组建应急管理部,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全新的事业。为了深入把握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规律和趋势,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满足应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及其有关实施意见的要求,以提高应急能力为中心,以建设更加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为重点,以7个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建没为先导,强化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全面提升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作出更大贡献,为“十二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相似文献   

19.
2019年3月15日,梧州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开启新的征程。组建以来,梧州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围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探索创新“1+2+3+4”模式,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全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0.
3月11日,广东召开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动员会议强调,应急救援是守护出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致死率。惠州市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起了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四位一体”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打造出“警保医绿色通道”、新型创伤急救中心等“惠州品牌”„通过畅通应急救援绿色通道,惠州市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交通事故中的生命救援打开了另“一扇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