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运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鼻咽癌放疗后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康复疗效,为放疗肌纤维化提供临床诊疗新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受试者,放疗年限1.5~5年,接受3个月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度数据,运用剪切波弹性成像采集胸锁乳突肌厚度、宽度和杨氏模量值进行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前后双侧胸锁乳突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双侧胸锁乳突肌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双侧胸锁乳突肌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颈椎关节活动度的比较,受试者治疗前后颈椎向左旋转、向右旋转和向右侧屈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向左侧屈、颈前屈和颈后伸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胸锁乳突肌的杨氏模量值较治疗前降低,胸锁乳突肌的宽度和厚度较治疗前增加,颈椎向左旋转、向右旋转以及向右侧屈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提高。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和量化放疗后肌纤维化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多模态剪切波弹性成像方法对婴儿早期先天性肌性斜颈(CMT)胸锁乳突肌病变进行诊断及定量分析。 方法选取2012年9至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5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斜颈组)和100名健康婴儿(正常组)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因素(性别、左侧与右侧、短轴切面与长轴切面和不同体位)对正常婴儿胸锁乳突肌超声杨氏模量、剪切波速度、剪切模量、应变比等弹性成像检测结果的影响;与正常组婴儿检测参数对照,分析斜颈组婴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弹性成像参数值的变化。 结果弹性成像显示:正常组男性与女性婴儿(100名)之间左侧与右侧胸锁乳突肌杨氏模量、剪切波速度、剪切模量和应变比等弹性成像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胸锁乳突肌长轴切面的杨氏模量、剪切波速度和剪切模量测值均大于短轴切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应变比及厚度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伸拉仰卧位的纵切面杨氏模量、剪切波速度和剪切模量在长轴切面和短轴切面的测值均大于对称仰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变比及厚度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颈组婴儿(50例)患侧胸锁乳突肌厚度和杨氏模量、剪切波速度、剪切模量、应变比的弹性成像测值(含长轴切面和短轴切面)均大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模态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对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结节型胸锁乳突肌病变进行定量评价,有助于诊断婴儿早期先天性肌性斜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价鼻咽癌(NPC)放疗对胸锁乳突肌(SCM)的影响,观察放疗前、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常规超声表现及其弹性值变化。方法选取病理确诊的NPC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于放疗前(S0)、放疗后4周(S1)、放疗后6周(S2)、放疗结束后3个月(S3)、放疗结束后6个月(S4)分别行超声检查,常规超声观察SCM的肌纤维纹理及内部回声,然后行SWE检查测量其杨氏模量值,比较五组间SCM杨氏模量值的差异。结果 S0、S1、S2、S3、S4五组相比,其肌纤维纹理及内部回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0、S1、S2、S3、S4五组比较杨氏模量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放疗阶段左、右侧SCM杨氏模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E可用来评估放疗前后SCM纤维化程度的变化,为临床判断及随访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胸锁乳突肌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及基质溶解素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纤维连接蛋白胶原在对照组表达极少,在肌肉型组和纤维型组中表达明显增加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7在对照组中有少量的表达,在肌肉型组中表达略有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纤维型组中表达极少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肌肉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程度与纤维连接蛋白增生的量有关,而纤维连接蛋白增生的程度与MMP-7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筋散结膏外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某院接诊的94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进行外敷筋散结膏,并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47例,进行中医小儿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胸锁乳突肌组织病变处的肌肉弹性、肿块厚度和治疗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8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胸锁乳突肌患处肿块情况显著改善,同时明显小于对照组的肿块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胸锁乳突肌患处弹性评级指数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联合外敷筋散结膏,可以有效治愈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并能够改善患病儿童胸锁乳突肌病变处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5例(85个甲状腺结节),均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获得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后,勾画病灶同侧的胸锁乳突肌和病灶区作为感兴趣区(ROI),测量其弹性应变率比值,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确定良、恶性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的临界值。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为0.94±0.22,甲状腺恶性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为2.67±0.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确定良、恶性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的临界点为1.45,其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94%、88.89%、94.03%。结论应用胸锁乳突肌作为对照物测量甲状腺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是可行的,并为临床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超声四分型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67例CMT患儿,根据超声表现分为四型;并进一步研究患儿年龄、胸锁乳突肌厚度比率与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型病变彩色多普勒表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患儿年龄与超声分型之间相关系数为0.758;胸锁乳突肌厚度比率与超声分型之间相关系数为0.411。26例病变肌肉内彩色多普勒探及血流信号,其中Ⅰ型18例(18/32),Ⅱ型8例(8/15),Ⅲ型和Ⅳ型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未测到血流信号。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建立在超声成像基础上的四分型方法能反映疾病的演变过程,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胸锁乳突肌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及基质溶解素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纤维连接蛋白胶原在对照组表达极少,在肌肉型组和纤维型组中表达明显增加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7在对照组中有少量的表达,在肌肉型组中表达略有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纤维型组中表达极少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肌肉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程度与纤维连接蛋白增生的量有关,而纤维连接蛋白增生的程度与MMP-7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SWE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疑似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02例,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并应用SWE技术收集患侧和健侧胸锁乳突肌弹性模量数据。而后对确诊的患儿追踪随访其治疗过程,非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法按摩、超声短波理疗。随访至治疗3月后复查超声,再次收集患儿胸锁乳突肌弹性模量数据。结果:102例患儿中,确诊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76例,SWE技术诊断肌性斜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诊断阈值182 kPa,敏感度84.2%、特异度73.1%、阳性预测值90.1%、阴性预测值61.2%,约登指数0.573。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与健侧胸锁乳突肌弹性模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非手术保守治疗后复查,患侧胸锁乳突肌弹性模量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定量诊断及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颈部抗阻训练治疗青年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NCN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颈部抗阻训练及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冲击波压力设定为2.0~3.0 bar,每次治疗共冲击3000~4000次,每5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进行疗效评定,并采集、对比2组患者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振幅均方根值(RMS)。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1.2)分]、NDI评分[(13.7±7.4)%]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胸锁乳突肌RM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执行颈部不同动作时其双侧胸锁乳突肌RM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冲击波联合颈部抗阻训练治疗青年NCNP患者疗效显著,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肌功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胸锁乳突肌异常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胸锁乳突肌扳机点与老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胸锁乳突肌乳突部的肌筋膜扳机点压痛与年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定量按压法,按乳突前、下、后三部分,对不同年龄段男女健康受试者胸锁乳突肌乳突部的扳机点进行检查,采取VAS压痛量化评分评定压痛程度。结果:中老年组VAS疼痛评分为5.358±2.309,青年组VAS疼痛评分为3.357±1.9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胸锁乳突肌乳突部的肌筋膜扳机点压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与年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中老年组VAS压痛评分及压痛程度明显高于青年组。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细胞外基质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先天性肌性斜颈 (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 胸锁乳突肌细胞外基质胶原及糖胺聚糖 ( glycosaminoglyc ans,GAG) 的含量变化 , 探讨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 . 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方法 Masson三色和严格电解质浓度的 Alcian blue染色 , 对 30例 CMT及 5例非 CMT小儿尸体胸锁乳突肌标本进行胶原和 GAG的检测 . 结果 CMT胸锁乳突肌胶原和 GAG含量比对照组高 , 有极显著性差异 ( P <0.01)。结论 CMT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可能与其胶原及GAG的含量显著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微囊化移植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实验,成为解决甲状旁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热点领域,但最佳移植部位及其移植失效机制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观察微囊化异种甲状旁腺组织移植对Wistar大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最佳移植部位及其失效机制。方法:制备甲状旁腺功能低下Wistar大鼠模型,建模4周后随机分为肾包囊组、胸锁乳突肌组,空囊组,肾包囊组、胸锁乳突肌组分别将微囊包裹兔甲状旁腺移入鼠肾包囊和胸锁乳突肌,空囊组仅于肾包囊移植空囊。移植后每隔2周取血测血钙,移植后第16周取移植物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与结论:肾包囊组、胸锁乳突肌组16周内血钙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6~20周胸锁乳突肌组血钙呈下降趋势。胸锁乳突肌组微囊周围有大量纤维包裹。提示海藻酸-钡交联微囊可对甲状旁腺组织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使甲状旁腺组织较长时间存活并发挥正常功能。肾包囊是较佳移植部位。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手术两种颈浅丛阻滞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颈浅丛阻滞方法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4例,分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一点阻滞法(A组)27,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扇形阻滞法(B组)27例,应用VAS评分法评定麻醉效果并观察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中辅助药用量,并监测术中SBP、DBP、ECG、HR、SpO2及并发症。结果VAS评分、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中辅助药芬太尼使用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一点阻滞法较传统扇形阻滞法操作简便,阻滞完全,更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8月~10月在襄 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治疗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浮针治疗,每2天1次;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悬吊运动治疗,每 天1次。2组均治疗2周,并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观察疗效。观察并且比较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2组 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表面肌电中位频 率(MF)指标。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MF值均较同 组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两个时间点联合治疗组VAS评分、NDI评分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MF值 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随访时VAS评分、NDI评分明显增高,胸锁 乳突肌、斜方肌上部MF值明显降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随访时VAS评分、NDI评分及胸锁乳突肌、斜 方肌上部MF值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与单纯浮针治疗比较,浮针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型 颈椎病,不仅可减轻临床症状,而且加强颈椎稳定性,症状不易反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桡动脉弹性的变化特点.[方法]常规二维超声测量20例尿毒症患者和20例正常受试者桡动脉的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压(BP)、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计算桡动脉内血液与血管壁的应变比值(B/A),并将两组的各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尿毒症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RI和桡动脉的应变比值B/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组Ds、Dd和PI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评价尿毒症患者桡动脉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于1岁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肌肉病变高频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肌肉病变程度信息及手术指征.方法 以健侧胸锁乳突肌作对照,沿胸锁乳突肌走向,用高频超声显示病变肌肉的长轴及短轴观,观察肌纹理回声,测量肌肉厚度及病变累及长度,并与手术及病理作对照.结果 58例大于1岁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声像图表现为:肌瘤型5例、肌肉增粗型34例、肌肉萎缩型19例,>1岁~≤3岁患儿以肌肉增粗型表现为主,>3岁患儿肌肉萎缩型所占比例增高.结论 大于1岁肌性斜颈患儿的肌肉病变声像图明显不同于婴幼儿时期,高频超声可以良好显示肌纹理回声,反映肌肉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滕受带  韦丽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3):1893+1895-1893,189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93例住院部精神科与门诊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按CRP值分为A组(CRP≥3mg/L)33例,B组(CRP〈3mg/L)60例,分析两组患者颅底动脉TC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A组颅底各动脉PI、RI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水平的CRP能降低颅底动脉的弹性,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随着CRP值升高,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度也增加。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往往把鼻咽淋巴瘤、重度鼻咽炎、胸锁乳突肌肌纤维炎误诊为鼻咽癌。现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的22例误诊为鼻咽癌入院的患者,现将有关的病理、诊断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远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494-549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应用价值。方法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一侧胸锁乳肌纤维性挛缩,二维超声对患侧进行连续扫查,观察病变部位的回声及范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了解其血流情况。结果均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局部明显肿大,回声杂乱,部分可见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是肌性斜颈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