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湿法炼锌净化钴渣新处理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出了氨-硫酸铵体系处理湿法炼锌净化钴渣的新工艺。该工艺首先用铵-氨水溶液浸出烘烤后的钴渣,再用锌粉对浸出液净化除杂并进行锌与镉、钴、铜及铜与钴的分离,在最佳技术条件下,金属浸出率(质量分数)分别为:Zn91.18%,Cu96.98%,Cd99.385,Co89.35%;净化所得的富钴渣含Co3.79%,富集比达8.4,从这种钴渣中可直接提取钴或钴盐;而净化液可直接制取活性锌粉,氨-硫酸铵法具有原料适应性强,设备防腐要求低,能常温操作,能耗低,除杂容易等优点,是处理湿法炼锌废渣、综合利用有价元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工业废渣中金属银的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硫脲浸出-电解沉积法从含银高砷废渣中回收金属银的工艺方法,包括浸取液配方的筛选,最佳浸取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浸取废液的循环利用,结果表明,利用本项工艺,银的浸出率为91.33%,电解回收率为97.23%,总回收率为88.80%(均为质量分数)。为含银废渣的回收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的防治,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正交法,对碱浸提取碲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浸出温度、NaOH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对Te浸出率的影响.同时对最佳浸出工艺下主要杂质元素Si、Se、Cu的浸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出温度、NaOH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对Te的浸出率无显著影响.碱浸提取碲的最佳浸出工艺为:浸出温度95℃,NaOH浓度3moL/L,液固比6∶1,浸出时间3h.此工艺条件下浸出液中Si、Se含量较高,进行后续碲的提取工艺前需除杂.  相似文献   

4.
以提钒尾渣为原料,NaOH为熔盐,NaF为氧化剂,研究熔盐法提取硅的实验过程。以浸取硅酸钠溶液作为硅源,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无定型白炭黑。结果表明:硅浸出率随着碱渣比、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通过正交试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硅浸出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碱渣比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最佳试验条件为碱渣比3∶1、反应温度550℃、反应时间3h,此条件下硅浸出率可达到96%以上。对制备白炭黑样品进行XRD、红外光谱、SEM表征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白炭黑为无定形结构,粒子呈球形,粒径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200nm。.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滕州郭庄煤矿产的无烟煤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腐殖酸.考察空气氧化、硝酸氧化、超声波、超声波-硝酸联合4种预处理方法对腐殖酸提取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抽提剂对腐殖酸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煤中腐殖酸的最佳实验室工艺条件是煤样与硝酸的固液比为1∶3,硝酸浓度为2 mol/L,硝化时间为90 min,超声波预处理时间80 min,采用NaOH做抽提剂,抽提时间80 min,最大抽提率可达28.76%.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磷矿资源日渐枯竭,低品位磷矿的开发利用显得非常迫切.本研究采用硝酸分解低品位磷矿,以磷矿中P2O5的浸取率为指标,考察了硝酸的质量分数、酸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从而确定了硝酸分解低品位磷矿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硝酸质量分数29%、酸比8、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5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对磷矿P2O5的浸取率为98.1%;而且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反应时间下磷矿颗粒表面的形貌特征的变化.实验结果为两步法分解低品位磷矿制取磷酸并联产硫酸钙晶须的研究和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含水复杂含镍废渣的处理,微波干燥较常规工艺的效率能提升9倍左右。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模式对微波干燥含镍废渣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建立微波干燥含镍废渣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探索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干燥过程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微波功率、干燥时间对含镍废渣的脱水率影响更为显著。采用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64W、干燥时间17min、物料量107g,如此水分脱除率可以达到94.87%。  相似文献   

8.
采用玻璃微球法制备胰岛素脂质体,考察单因素制备工艺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及所得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外观形态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胰岛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脂添加量为100 mg,β-谷甾醇与磷脂物质的量比为1:2,吐温-80添加量为80%,胰岛素注射液添加量为4 mL,超声时间为10 min.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包封率可达91.7%,平均粒径为1393.1 nm,Zeta电位为-51.2 mV,稳定性系数为0.8207.  相似文献   

9.
采用酸浸法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金属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盐酸-30%过氧化氢、硫酸-30%过氧化氢和硝酸-30%过氧化氢为浸取液,回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金属钴,研究了浓度、温度、30%过氧化氢的量、反应时间、固-液比等对钴浸取率的影响.经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盐酸-30%过氧化氢最适宜做浸取液,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为4.0 mol/L,盐酸-30%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0.
乌头碱醇质体的制备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乌头碱醇质体的制备工艺和抗炎镇痛作用进行研究,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乌头碱醇质体,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用HPLC测定其包封率,并采取二甲苯致炎法和扭体法研究其抗炎镇痛作用。结果表明,乌头碱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为:乌头碱与卵磷脂质量比1∶15,磷酸盐缓冲溶液pH为7.6,乙醇浓度10%。以优化工艺制得的乌头碱醇质体包封率较高、稳定性好,且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盐酸直接浸取钛铁矿制取人造金红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酸直接浸取钛铁矿制取金红石的方法,探讨了搅拌条件、盐酸浓度、浸取时间、温度、矿粉粒度对浸取效果的影响,利用X-粉末衍射证明所得产物实现了由锐钛型至金红石型的转型,得到了浸取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6.27mol/L;浸取温度110℃;液固比4:1(质量);颗粒粒径300目以下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粉煤灰环境污染和低附加值利用的问题,采用硫酸作为酸浸介质浸取粉煤灰中的Al2O3,共沉淀法合成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以XRD,IR和SEM对2组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在煅烧温度900℃时活化,在浸取温度为110℃,浸取时间为150min,助溶剂与样品质量比为2∶10,硫酸浓度为3mol/L,液固质量比为15∶1时,粉煤灰中Al2O3浸取率为97.20%;共沉淀法制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在Mg与Al物质的量比为2∶1,pH值为10,反应温度为60℃时,得到层间距d(003)为0.781nm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以粉煤灰作为铝源可制备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
以硝酸锶与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利用液相合成法制备六次甲基四胺和锶的配合物。基于正交试验探讨合成反应最佳条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热重-差热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化学分析测试Sr~(2+)、NO_3~-和C_6H_(12)N_4的含量。结果表明:硝酸锶与六次甲基四胺的摩尔比为1∶2,在85℃的水浴中加热,搅拌速度为180r/min,反应60min条件下,目标产物的产率不低于63%。六次甲基四胺合锶配合物在79.25~220.39℃出现三个吸热峰,失重率为-55.7%,此阶段主要是配合物的解离和六次甲基四胺的蒸发过程;在510.6~658.6℃之间的吸热峰为硝酸锶的热分解过程,失重率为-22.9%,残渣量为21.4%,主要为氧化锶。产物成分化学分析的结果是Sr~(2+)17.3%、NO_3~-25.5%、C_6H_(12)N_457.3%。并推测出该配合物产物分子式可能为[Sr(C_6H_(12)N_4)_2](NO_3)_2。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解法浸出软锰矿,考察硫酸铁用量、硫酸用量、浸出时间、电流密度、液固比、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锰物质的量之比为1:2,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浸出时间为2 h,电流密度为400 A/m2,液固比为7:1,反应温度为80℃,搅拌速率为300 r/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锰的浸出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硝硫混酸作催化剂,乙醛酸(乙二醛硝酸氧化法,未分离)和尿素为原料缩合反应合成了尿囊素.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的组成和用量对尿囊素产率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尿素与乙醛酸物质的量比为51,硫酸与硝酸物质的量比为81,混酸与乙醛酸物质的量比为0.51,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3 h.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尿囊素的产率达到59.3%,产品纯度达到98.5%以上.并通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产品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以某1 000MW超临界塔式电站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锅炉燃用高碱煤对炉内燃烧特性和结渣特性的影响。使用CFD模拟软件对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稳态燃烧模拟,并对掺烧不同比例准东煤后的炉内温度场和结焦率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碱煤掺混比例的提高,炉内温度水平逐渐下降,当掺混比例较高时,炉内温度水平已难以匹配正常燃烧的条件。更改煤粉平均粒径的模拟结果表明,粒径和掺混比例都与炉内结渣特性有着较强的关联,这是由不同掺混比例下粒径改变后对于碰壁情况与温度水平的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硝硫酸作催化剂,乙醛酸(乙二醛硝酸氧化法,未分离)和尿素为原料缩合反应合成了尿囊素。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的组成和用量对尿囊素产率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尿素与乙醛酸物质的量比为5:1,硫酸与硝酸物质的量比为8:1,混酸与乙醛酸物质的量比为0.5:1,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3h。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尿囊素的产率达到59.3%,产品纯度达到98.5%以上。并通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产品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棉短绒为原料制取食品级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工艺.通过对棉短绒进行预处理除杂,采用过氧化氢强化的氧碱蒸煮脱除棉短绒中少量的脂类物质和棉籽壳引入的木素,然后通过酸水解制备微晶纤维素.结果表明,试验制取的微晶纤维素符合食品级微晶纤维素的标准,液比、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产品得率的影响较大.棉短绒水解制取微晶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比1:7,水解温度60 ℃,水解时间40 min,5 %稀碱处理温度80~90 ℃,碱处理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9.
鱼鳞酶解前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鱼鱼鳞为原料优化鱼鳞脱钙、脱杂蛋白前处理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别以鱼鳞脱钙率及胶原蛋白含量为指标,研究最佳鱼鳞酶解前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脱钙工艺中HCl浓度0.4mol.L-1、料液比1∶20、脱钙时间6 h可得到较高的脱钙率;最佳除杂蛋白工艺参数为NaOH浓度0.15 mol.L-1、料液比1∶20、脱杂蛋白时间12 h。  相似文献   

20.
以转炉钒渣为原料进行钙化焙烧实验,考察钒渣粒径对钒渣钙化焙烧后钒浸出率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钒渣粒径对钒渣钙化焙烧非等温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钒渣原料最佳粒径范围为48~75μm,相应的钒浸出率为84%,此时钒渣熟料中钒铁尖晶石相完全氧化分解;在非等温氧化过程中,随着钒渣粒径从120~250μm减小至48~75μm,钒渣钙化焙烧的氧化过程由扩散控制转化为化学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