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娥  金泽  王玉琳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0):714-715
目的 观察电针金津、玉液穴为主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32例和针刺组32例.主穴均取金津、玉液两穴,电针组留针通电,针刺组速刺不留针.均在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电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电针组在改善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舌体运动及总分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 电针金津、玉液为主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深刺夹脊穴结合等电势电针围刺法与普通针刺加TDP治疗仪照射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后遗痛的疗效。方法以深刺夹脊穴结合等电势电针围刺法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5例的3个疗程的疗效与普通针刺加TDP治疗仪照射方式治疗25例3个疗程的疗效进行随机对比研究。结果深刺夹脊穴结合等电势电针围刺组愈显率96.00%高于普通针刺加TDP治疗仪照射组愈显率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刺夹脊穴结合等电势电针围刺组各疗程的VAS评分均优于普通针刺加TDP治疗仪照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夹脊穴结合等电势电针围刺法对带状疱疹神经后遗痛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加TDP治疗仪照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恢刺结合电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恢刺结合电针,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结果 两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恢刺结合电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采用基于患者报告临床结局的方式观察针刺联合西药抗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8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8例,手针组25例,药物组35例。药物组患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第1、2天每日10mg,每日1次,从第3天开始剂量增加到每日20mg,每日1次,共服用6周。手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主穴:百会、印堂,基本配穴:风府、风池(双侧)、大椎、内关(双侧)、三阴交(双侧);电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选穴同手针组,以百会和印堂、双侧风池连接于电针仪正负极,刺激频率选2/15Hz疏密交替波。手针组和电针组均隔天治疗1次,每次针刺30min,1周治疗3次,疗程6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基于患者报告的症状量表(MYMOP)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电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28%、手针组为92.00%、药物组为85.71%,电针组和手针组优于药物组(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MYMOP各项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电针组和手针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而电针组和手针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西药可以显著降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HAMD-17及MYMOP评分,改善主要症状、总体健康状况和活动情况,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围刺法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褥疮II-III级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围刺组和基础治疗组各31例,每个疗程时间为半个月,通过对照、分析痊显率判断电针围刺法对褥疮的治疗作用。结果:电针围刺组疗效(痊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4例)好于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8例,有效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围刺法治疗褥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林伟容  黄泳  陈俊琦  王升旭 《中国针灸》2012,32(12):1063-1069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赛乐特、电针联合赛乐特与单纯赛乐特治疗焦虑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手针药物组、电针药物组,每组34例.药物组单纯口服赛乐特,每日1次;手针药物组予赛乐特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取穴以百会、印堂为主;电针药物组予赛乐特联合电针治疗,在手针药物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百会和印堂两穴连接电针,针刺均隔日1次,6周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临床总体印象表(CG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定各组患者的情况.结果:①CGI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病情严重程度(SI)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轻(均P<0.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间疗效总评(G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电针药物组GI最佳,手针药物组次之,药物组最差,总进步率分别为100.0%(29/29)、96.9%(31/32)、93.5%(29/31);3组间疗效指数(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药物组、手针药物组、电针药物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数分别是1例(轻度失眠)、1例(中度食欲减退)、2例(轻度失眠、口干).②WHOQOLBREF情况比较:与治疗前比较,电针药物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均P<0.01);手针药物组除生理领域指标,其他指标均有改善(P<0.01,P<0.05);药物组只有生理领域、社会领域的分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P<0.05);治疗后3组间仅有心理领域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电针药物组改善较明显,手针药物组次之,药物组较差.结论:针药联合和单纯口服赛乐特均能改善焦虑性抑郁症患者的总体疗效和生存质量,且针药联合治疗优于单纯口服赛乐特者,电针优于手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改良后浮电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18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浮针组和浮电针组,每组62例。3组均选取疼痛区域边缘的阿是穴采用围刺法治疗,电针组采用单纯电针;浮针组采用扫散手法后留置软管24 h;浮电针组采用改良后的浮针进行扫散手法后接电针仪,治疗结束不留置软管。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0.01),浮电针组与电针组、浮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与浮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镇痛疗效评价,电针组显效率为45.2%,总有效率为82.3%;浮针组显效率为53.2%,总有效率为88.7%;浮电针组显效率为62.9%,总有效率为91.9%;总有效率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显效率与浮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组显效率与浮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显效率与浮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电针疗效优于浮针和电针,具有取穴少,治疗次数少,同时可以避免潜在的医疗风险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排针攒刺松解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常法  张杰  王军茹 《中国针灸》2012,32(11):984-988
目的:观察排针攒刺松解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攒刺组、小针刀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0例.攒刺组在腰臀病变部位直刺或斜刺,将反应较强烈的一针或几针作为主针,在其周围排针攒刺,并多方向提插透刺,取两主针接G6805型低频脉冲治疗仪;小针刀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每次选择3~4部位;常规针刺组穴取肾俞、大肠俞、腰夹脊、秩边等,并接G6805型低频脉冲治疗仪.各组均治疗4周,比较3组治疗2周、4周后疼痛评分改善情况,治疗疗效及综合满意度.结果:各组治疗2周、4周后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治疗2周后小针刀组疼痛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攒刺组和小针刀组疼痛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明显降低(均P<0.05),攒刺组疼痛评分较小针刀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2周后小针刀组显效率为62.5%(25/4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25.0%(10/40,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攒刺组显效率90.0%(36/40)及小针刀组67.5%(27/40)均高于常规针刺组的35.0%(14/40,均P<0.05),攒刺组显效率高于小针刀组(P<0.05).攒刺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排针攒刺松解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肯定,优于小针刀和常规针刺治疗,特别是对于因肌肉、筋膜粘连所致的病变范围广泛、部位不很明确、呈片状分布且面积较大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L  Wang LL 《中国针灸》2011,31(9):779-782
目的:评价针刺及电针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类药物治疗;观察1组(25例)采用针刺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针刺取百会、印堂、神庭、大椎、神道、至阳等,行导气针法;观察2组(20例)采用电针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取穴同观察1组,行常规针刺,百会、印堂等加电针.分别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和治疗1、2、4、6周后汉密尔顿(HAMD)量表总评分情况.结果:观察1组(25/25)、观察2组(20/20)有效率均为100.0%,均优于对照组的73.3%(22/30)(均P<0.05).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呈下降趋势(P<0.01,P<0.05);其中观察1组、观察2组在治疗1、2、4周后HAMD总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01),而在治疗6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HAMD总分观察2组低于观察1组(P<0.05),治疗2、4、6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及电针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好,优于单用药物治疗;而针刺及电针疗效比较无差异,但电针起效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脘穴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和针刺组,每组45例。芒针组芒针针刺中脘穴,针刺组中脘穴直刺0.5~1寸后留针。每日治疗1次,两组均以2星期为1个疗程。以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有效率评价疗效。结果芒针组、针刺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芒针组治疗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积分均较针刺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芒针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部灼烧感症状积分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有效率(95.6%)高于针刺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脘穴芒针速刺与常规针刺均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其中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的改善,芒针速刺优于常规针刺;中脘穴芒针速刺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不同针刺手法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优效方案。方法将9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捻针组、电针组、单留针组,每组30例。3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并分别给予手捻针、电针、单纯留针的不同针刺方案。治疗14 d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烯醇化酶(NSE)水平及总体疗效变化。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N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手捻针组改善最为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治疗后3组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手捻针组下降最为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治疗后手捻针组总有效率(90.0%)高于电针组与单留针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手捻针手法能有效改善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针刺手法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90例患者分为头电针组、体针组和语言组3组,每组均为30例.头电针组给予针刺优势半球头穴线和头部腧穴配合电针治疗,体针组给予针刺穴位体针为主,语言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头电针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体针组及语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体针组与语言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针刺以头皮针为主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方面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齐刺、温针、刺络拔罐和火针疗法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齐刺组、温针组、刺络拔罐组和火针组各30例,分别采用齐刺、温针、刺络拔罐及火针疗法治疗。每2~3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1疗程。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评定4组疗效。结果:温针组脱落1例,余3组均全部完成观察。4组患者治疗后VAS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4种疗法均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4组患者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齐刺组VAS与温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拔罐组VAS分别与齐刺组、温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火针组VAS分别与齐刺组、温针组、刺络拔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火针组疗效优于齐刺组、温针组和刺络拔罐组,刺络拔罐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及温针组。火针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优于齐刺组、温针组和刺络拔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刺络拔罐组总有效率优于齐刺组、温针组(P0.01),愈显率与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刺组总有效率优于温针组(P0.05)。结论:火针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疗效优于齐刺、温针、刺络拔罐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疗效优于齐刺和温针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围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是一种治疗枕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电针治疗胃热炽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电针对胃热炽盛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70例女性胃热炽盛型T2DM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35例,针刺组针刺脾俞(双侧)、胃俞(双侧)、大肠俞(双侧)等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 min;电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使用电针仪用导线分别连接同侧上巨虚—内庭(双侧)、足三里—丰隆(双侧),频率为5Hz,每次治疗30 min.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PG、FINS、Homa-IR、TC、TG、LD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ISI、HDL明显升高(P<0.01),且电针组治疗后Homa-β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电针组FPG、FINS、ISI、Homa-IR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2.86%,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4.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刺与电针对T2DM患者糖、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且电针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参数方面的作用优于针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华佗牌针刺手法针疗仪与电针治疗仪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针疗仪组(33例)和电针组(31例).两组患者均针刺支沟、天枢、足三里和上巨虚,针疗仪组同侧天枢和支沟、足三里和上巨虚接华佗牌SXDZ-100型针刺手法针疗仪,选择捻转补泻波型,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通电30 min;电针组接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4对电极的连接方法同针疗仪组,选择等幅疏密波1 Hz/2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通电30 min.应用综合疗效评价和临床症状积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但针疗仪组近期治愈率为54.6%(18/33),高于电针组的29.0%(9/31) (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且针疗仪组疗效指数高于电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采用华佗牌针刺手法针疗仪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优于SDZ-Ⅱ型电子针疗仪.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短刺夹脊穴配合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60例,联合针刺组60例。传统针刺组予以传统针刺干预;联合针刺组予以短刺夹脊穴配合浮针干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4天,疗程为4周,2个月后进行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2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比临床疗效差异,并对2个月后随访症状对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联合针刺组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较治疗前水平显著增高(P<0.01),联合针刺组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疗效评定方面,传统针刺组和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4%和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刺夹脊穴配合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腰椎疼痛程度,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关键词:短刺 浮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伤愈合时间及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在糖尿病创伤修复中的作用差异。方法: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傍刺组、围刺组和正常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小鼠,利用打孔器在糖尿病小鼠背部切取全层皮肤制备糖尿病皮肤创伤模型。傍刺组在创面中心和边缘各针刺1针,围刺组在创面边缘上、下、左、右各针刺1针,针尖均向伤口方向刺入,针刺后两组均给予微电流刺激,共干预11 d。皮肤创伤造模后第3、5、7、9、11天测量创面面积并监测针刺干预前后创面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创面渗出、炎性反应及瘢痕均较两个针刺组严重,治疗后围刺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颜色及覆盖情况均优于傍刺组。模型组在各时间点的创面收缩率明显小于两针刺组(P0.05);与傍刺组比较,围刺组创面愈合所需时间更短(P0.05)。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第1~9天创面部位血流灌注量显著升高(P0.01);经干预后两针刺组血流灌注量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围刺组在第9天血流灌注量明显高于傍刺组(P0.01),第11天血流灌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傍刺组(P0.01);两针刺组在各时间点针刺后即刻血流灌注量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1,P0.05),且围刺组针刺前后的血流灌注量差值较傍刺组更大(P0.01)。结论:傍刺法和围刺法均可明显缩短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时间,增加创面的血流灌注量,促进皮肤创伤修复,其中围刺法的疗效优于傍刺法。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干预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iu LA  Zhu ZB  Qi QH  Ni SS  Cui CH  Xing D 《中国针灸》2010,30(12):989-992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探讨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更优方法。方法:将131例Bell’s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44例)针刺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等穴;电针组(45例)取穴及针刺方法与针刺组相同,并在地仓、下关、太阳、阳白进行电针治疗;针药组(42例)在急性期内口服强的松、阿昔洛韦,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静止期、恢复期按针刺组方法治疗。以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判定治疗效果并观察随访1、3个月时患者未愈率。结果:针刺组愈显率为79.6%(35/44),电针组为93.4%(42/45),针药组为78.6%(33/42),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和针药组(P0.05)。针刺组病位在鼓索以上者痊愈率为54.2%(13/24),电针组为85.2%(23/27),针药组为48.0%(12/25),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和针药组(P0.01),各组鼓索以下者痊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随访1、3个月未愈率均明显低于针刺组和针药组(均P0.01)。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疗效较好,提示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宜电针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于氏丛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传统针刺组30例和联合针刺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舍曲林,传统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传统针刺干预,联合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揿针结合额区丛刺干预,3组均每日1次,每周7次,连续治疗6周。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时运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以及测定5-HT水平比较3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HAMD评分和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针刺组和联合针刺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3组患者5-HT水平较治疗前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针刺组和联合针刺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评定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65.52%(19/29),传统针刺组和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22/28)和89.66%(26/29)。结论:在舍曲林基础上揿针结合于氏丛刺或传统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比单独应用舍曲林更为有效、安全。揿针联合于氏丛刺较传统针刺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