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颅脑创伤院前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创伤院前救治兰竹樊贵升在各部位创伤中,颅脑伤(CCT)的危害性占据了重要位置.据一组大宗病例报道,CCT伤员的死亡率是同期收治的非CCT伤员死亡率的3倍(JTrauma1994,37962),大约60%~70%的多发伤伤员的预后取决于颅脑伤的严重...  相似文献   

2.
大批量伤员院前和院内急救流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瑜  曾岚  周丹  吴耀建  蔡敏 《人民军医》2002,45(6):317-318
如何组织对大规模爆炸伤、烧伤、挤压伤等危重伤员的院前和院内急救 ,是军队医院平时和战时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 ,我们通过 4年来对 2 1批次2 0 3例各类事故伤员的急救 ,总结了一套院前和院内急救流程 ,不仅使院前、院内急救程序化 ,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和救治质量 ,而且对现代战争中大批量伤员的急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1 院前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主要是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治 ,是挽救生命 ,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 ,我们主要建立了以下流程 ,并强调切实抓好流程的各个环节。1 1 接警与出救 开通“1 2 0”值班电话。值班员接…  相似文献   

3.
创伤评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近 30年来 ,面对创伤日益增多、伤情更为严重复杂的现实 ,创伤工作者在创伤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深入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创伤评分评价创伤严重程度的量化标准 ,已成为研究伤员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和ICU监护治疗必不可少的客观指标。多年来 ,学者们根据现场急救、拣送、院内救治工作决策、预测预后和创伤研究等不同需要建立了多种评分方案[1,2 ] 。已经建立的评分方案可概括为 3个类别 :即用于现场急救和拣送的院前评分 ,用于急诊科和病房的院内评分以及用于ICU伤员的ICU评分。经过实践检验 ,多数学者认为修正的创伤…  相似文献   

4.
院前创伤急救是整个创伤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体系源自于军事医学经验和改进,对于创伤患者的确定性急救自现场就应尽快开始。院前创伤急救成功的关键在"创伤急救ABC":即气道、呼吸、循环,核心是建立并保证气道、通气、液体复苏和快速转运至就近的恰当医院。传统的院前处理面临着新的研究成果的挑战,同时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的应用也使院前创伤急救变得更加容易,创伤患者的救治结局也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创伤院前救治经验,提高院前救治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经院前“120”现场救治后转入我院的严重胸部创伤( AIS)≥3分患者病例资料1162例,其中男性827例,女性335例;年龄13~98岁,平均(45.3±10.8)岁。分析胸部损伤情况,院前、院内救治方法和救治结果等。结果1162例中,院前平均急救反应时间(46.52±17.33)min,平均急救时间(16.73±7.32) min。清除呼吸道异物31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2例,紧急气管切开23例,张力性气胸减压25例,呼吸机正压通气纠正反常呼吸运动43例,纱垫填塞或包扎胸壁开放性伤口151例,呼吸心跳停止者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16例,胸部伤情未进行特殊处理者735例。本组死亡29例。结论院前快速准确判断,熟练正确急救为严重胸部创伤院内进一步救治创造机会和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6.
付兵云  韩艳梅 《武警医学》1994,5(3):172-173
严重创伤急救的护理武警湖南总队医院付兵云,韩艳梅(长沙410006)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能反映整个医院的医疗技术、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我院自1986年1月~1993年10月共收治车祸所致严重创伤伤员2039例,其中男1537例,女502例,年龄1~83...  相似文献   

7.
院前急救工作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外伤,按照受伤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和肢体伤.由于致伤原因的动力作用不同,所导致的伤害不同,所造成的组织器官破坏程度也不同.实际工作中,急救人员应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不同的现场急救方法.如果早期抢救及时方法得当,不但可以挽救伤员生命,也为院内后期治疗赢得时机,因此,院前创伤急救是伤情转归的关键.笔者就常见的几种不同部位严重创伤院前救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人创伤的特点与急救。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救治992例60岁以上创伤伤员的临床特点和急救治疗方法。结果992例老年人创伤伤住院时间〉24小时者619匀占85.8%。单脏器伤493例,AIS〉3者97例。多发伤126例,ISS〉16者44例。治愈580例。死亡39例,结论老年人创伤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交通事故是本组老年人创伤的第一位原因。老年人创伤的治疗应采取  相似文献   

9.
高海拔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299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流行病学特点和救治措施;方法:对本院1996年1月-2001年1月救治的299例创伤失血性休克伤员的病案资料和急诊抢救记录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高海拔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比较困难,病死率较高;结论:要提高高海拔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必须加大医师的培养力度;建立急救网络中心,加强院前急救;加强高原地区创伤失血休克的病理生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火器性颅脑损伤的救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人民军医》1995,(9):11-12
现代战争中因火器世颅脑伤而致死者约占各种单纯伤致死者的一半。如何提高火器性颅脑伤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已成为神经外科重点研究内容之一。1颅脑火器伤的急救颅脑火器伤创伤重、变化快,医务人员必须争分夺秒急救处理,应依据伤情及救治条件进行现场急救,快速有效地为后送创造条件。快速后送是提高火器性颅脑损伤救治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交通工具的改进尤其是救护直升机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后送伤员的时间。据统计,1982~1985年黎以战争期间,113例颅脑火器伤伤员的平均后送时间仅为2h。后送时间的缩短降低了伤员的死亡率。在…  相似文献   

11.
熊家锐  王本瀚 《人民军医》2006,49(11):622-623
对重型颅脑伤员,采用团救护所与专科医院两级救治模式,实现团救护所、医疗后送、专科医院救治“一体化”。根据“早期建立稳定的通气与循环、快速后送、尽早手术”的救治原则,把专科医院院前救治重点前伸至团救护所和后送过程中,完成早期确定性救治:(1)建立由团救护所完成的院前救治方案;(2)专科医院派出救治小分队前伸至团护救所;(3)专科医院在后送卫勤分队中配置机载与车载两个急救单元,在后送过程中继续完成上述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战争的特点是多维、全方位、大纵深,在短时间内伤员量骤增,复合伤、重伤员比例增加,战时一线自救互救任务繁重[1].现代战争对卫勤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时如何最有成效地提高卫勤人员现场急救技能,值得深入思考.为了真实有效地锻炼卫勤人员的现场急救技能,提高救治水平,我院利用与云南省交警总队建立的"军警共建交通伤急救绿色通道"救治平台[2],将卫勤人员分期、分批派驻高速公路急救站跟班实训,参加交通伤伤员的现场救治.此模式运行7年来,救治了大量的车祸伤员,降低了伤员的病死率,并提高了卫勤人员的创伤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13.
李晓雪  姚远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12):881-885
外军在批量伤员救治的军事实践中建立了创伤系统,用于伤亡态势实时感知、医疗决策和战救质量改进等,并尝试在军民融合工作机制下实现创伤的预防,院前、院内救治,康复及教育等功能.我国在严重创伤批量伤员救治具有举国体制优势,而民用创伤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建立一个可用于军事行动的创伤系统并实现军民融合式应用还任重道远.本文结合笔者研究和救援实践体会,借鉴外军创伤系统的经验,总结了外军创伤救治系统的经验和不足,提出相关启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设高效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是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创伤救治工作中存在专科救治能力欠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院前救治能力不足。为此,笔者以郑州中心医院创伤中心为核心救治单位,从空间上构建“1小时创伤急救圈”,并结合所取得的初步成就,以此为模式开展创伤救治工作。笔者从建立郑州市“1小时创伤...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野战条件下运用环甲膜切开器救治4例呼吸道梗阻伤员,效果满意,认为其在脑卒中、外伤、麻醉、战伤急救等条件下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对于医院、院前、急救站、军队战地急救的医疗救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伤评分对伤员创伤严重度的估计、预后判断及评价救治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多以生理参数或解剖参数进行评分。Boyd推出“TRISS法”我们用此法对214例创伤死亡病例做了评价,认为有推广价值。临床资料214例创伤死亡为1988~1992年重庆急救中心及...  相似文献   

17.
问题 1 :基层医院救治多发伤应注意哪些问题 ?(王德才 重庆市大足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4 0 2 36 0 )解答 :首先要区别多发伤与多部位伤 ,多发伤指 2个解剖部位以上损伤 ,并且其中一个部位的损伤危及伤员的生命 ,如果不具备后一个条件 ,则为多部位伤。按此标准 ,多发伤均为严重创伤 ,创伤评分均≥ 1 6分。严重创伤及多发伤伤员最好及时送条件较好的创伤中心及大中型综合性医院救治 ,以保证救治质量和效果。但有时受通讯及交通等多种因素限制 ,部分伤员需就地在基层医院进行早期救治。多发伤救治强调快速、准确、高效。快速即尽量缩短院前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重庆市主城区120院前创伤急救情况。方法从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120指挥系统数据库提取2004年1月~2011年12月(8年)重庆市主城区院前创伤急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年间总共101 496次院前创伤急救,其中交通伤占68.23%,坠落伤占2.52%,刀砍伤占2.21%,其它创伤占26.2%;2007年1月~2011年12月院前创伤急救次数较2004年1月~2006年12月明显增加;(2)创伤发生频率最高依次为9月、5月、7月,最低依次为2月、1月、12月,夏季发生频率高于冬季;(3)不同致伤原因创伤发生高峰/低谷时段分别为:交通伤08~22时/00~06时;坠落伤08~12时与14~16时/00~06时,刀砍伤20~02时/04~08时,自杀10~16时/02~08时,烧烫伤8~10时与16~18时/02~06时;以上各类伤P<0.05。结论创伤发生与当地地理环境、道路与城乡建设、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社会治安、气候和人文等有关,且呈逐年明显增加的趋势,不同致伤原因创伤发生频率、高峰和低谷各有特殊规律,院前急救应根据这些规律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对提高院前创伤急救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卫生问题。在对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院前急救还存在反应时间过长、救治流程不合理、处置措施不恰当等问题。本文就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流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院前创伤急救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严重创伤的伤因、伤情、救治结局及不同地区或医院间的差异.方法:分层抽样回顾前瞻设计,从6省12市县17家医院筛选院前时间≤24小时、mAIS≥3伤员10428例,调查其伤因、伤势、院前过程和院内处理、结局等指标并评分.结果:我国主要伤因3类12种,占伤因的99.5%;创伤部位以头、四肢和多发伤为主,占75.8%;院前时间随地区而异,与伤因和部位无关,时间越短的RTS越低;手术率79.35%;并发症率21.69%;住院时间28.9±31.9天;总病死率9.83%,非预期病死率4.61%.结论:我国15~45岁男性为创伤高危人群;交通、治安和工伤是主要伤因;交通事故伤引起的多发伤伤情最重;头和四肢为创伤高发区,而头、胸、腹为重伤区;院前时间长、中转率高和非预期病死率高说明我国创伤的院前、院内急救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