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非常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其综合利用途径十分广泛。对安徽省秸秆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简要概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技术,并以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为立足点,浅析秸秆综合利用的限制因素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丁黄达  杨倩 《广东化工》2016,(24):112-113
在当下高速发展经济时期,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把各类农作物秸秆转化增值,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文章通过探讨秸秆焚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减少秸秆焚烧、加快秸秆资源的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农作物秸秆焚烧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建议加大秸秆生物质炭化产业支持,综合利用秸秆,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将秸秆炭化还田循环利用方案体现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战略中。二是加大秸秆炭化还田补贴力度,提高项目所需工业用地选址、项目立项审批等效率,支持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快速推广。三是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秸秆炭化还田-土  相似文献   

4.
无污染秸秆汽爆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基于秸秆与木材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的差异,提出对秸秆不加任何化学药品的低压爆破技术。在研究秸秆无污染汽爆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无污染汽爆技术清洁制浆、大麻清洁脱胶、秸秆制备腐植酸和活性低聚木糖等一系列创新方法。该技术不仅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得到应用,而且还可应用于烟草加工、造纸工业、中草药提取和麻纤维清洁脱胶等行业。  相似文献   

5.
汤丽洁  王涛  郑俐 《安徽化工》2017,43(6):26-28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研究了安徽省桐城市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和主要经验做法,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桐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秸秆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是不充分利用会造成极大浪费和严重环境问题,秸秆资源的高效转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国内外已发展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秸秆资源转化策略,本文根据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技术核心问题以及行业进展情况,对典型的秸秆资源转化策略做了阐述,并着重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探讨,期望为秸秆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贵州化工》2007,32(2):44
鹤壁市泰新秸秆科技公司从2003年开始进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开发研究,先后投入研究经费1300多万元,通过科技创新,在生产工艺技术和关键生产设备研制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他们将玉米秸秆的叶制成青贮饲料,秸秆通过高能爆碎、膜分离等工艺,可制成低聚木糖、无碱纸浆和木质素。并研制成功4项关键设备:①玉米秸秆叶、皮、芯分离机;②选择性植物糖苷键高能半自动爆碎机;③选择性膜分离低聚木糖组织系统;④玉米秸秆无碱清洁纸浆机。从而为秸秆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综合信息     
《现代化工》2013,(2):27+37+42+45+82+85+88+98+103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攻克难题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主办的"十二五"循环型农业发展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研讨会上,两项关于秸秆处理应用的新技术引起了到场专家的高度关注。由北京五星腾达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  相似文献   

9.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如生物质气化,燃料制备,生物蛋白制备,以及其它成分的综合利用等,指出秸秆资源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秸秆大规模综合利用的关键瓶颈是体系化建设不足,不能提供系统、长期、有效的引导和支撑。体系建设的首要工作是要创新体制机制,使之能够有效地引导科研、人才和资金等资源要素汇聚融合,以建立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破解制约体系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而稳步、有效和快速地推进全省秸秆高效综合利用体系的构建,并为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基于江苏省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和规划,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科技发展趋势,提出了构建江苏省秸秆高效综合利用体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1农作物秸秆处理现状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农村秸秆资源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弃置或者进行焚烧,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据调查,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2.6%。因此,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  相似文献   

12.
商丘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多年来,公司秉承"利国、利民、利子孙"的企业宗旨,连续研制发明了池式秸秆综合利用热解炭化装置、炭化分解气体回收利用、锅炉用秸秆成型炭和秸秆炭低温低灰双级燃烧器、秸秆燃气发电、秸秆炭发电等一系列关键性技术,在一条生产线上,将秸秆限氧热解为秸秆炭、燃气、木焦油、木醋酸三种形态四种产品的再生能源,实现了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应用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固废资源化教学过程中,根据固体废弃物利用的技术与原则设置互动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资源化利用的思考,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资源化原则的理解。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为例,对秸秆的存在特点与当前的利用技术设置教学情境,根据废弃物处理原则对秸秆的综合利用提出可能的处理方案,对当前秸秆资源化利用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经过一年来的工艺及装置优化,由玉米秸秆制取生物农药的中试过程于日前在该院顺利完成,产品达到了植物杀菌、去除农药残留和增产的预期目标。这不仅意味着此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已经基本具备了产业化条件,而且为我国生物农药制备及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并为生物农药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扬工院项目负责人田连生对此项技术的产业化推广使用充满信心和期待。秸秆生物农药不但  相似文献   

15.
郭歌 《河南化工》2010,27(3):1-3
商丘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多年来,公司秉承"利国、利民、利子孙"的企业宗旨,连续研制发明了池式秸秆综合利用热解炭化装置、炭化分解气体回收利用、锅炉用秸秆成型炭和秸秆炭低温低灰双级燃烧器、秸秆燃气发电、秸秆炭发电等一系列关键性技术,在一条生产线上,将秸秆限氧热解为秸秆炭、燃气、木焦油、木醋酸三种形态四种产品的再生能源,实现了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应用创新。究竟是什么使商丘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内有了如此巨大的创新与跨越,实现了中国生物质能源的迈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引领中华民族复兴?带着这一问题,笔者来到商丘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与董事长林振衡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业生产中小麦秸秆废弃或焚烧引起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将小麦秸秆集中并采用静态高温发酵处理的方式生产堆肥。介绍了小麦秸秆静态堆肥的工艺过程、堆制方法、堆肥效果与指标、秸秆腐熟的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腐熟快,仅需30~45 d。该项技术的推广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避免环境污染及实现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避免徐州市秸秆生物质能项目的盲目发展,需要对秸秆资源进行评估和全面规划。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徐州市秸秆生物质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指标评价,得到各层次的排序,得出徐州市在未来几年应该重点发展秸秆发电和秸秆还田项目;最后根据徐州市秸秆生物质能利用方案的评价结果,从政策扶持、技术研发和统筹规划三个方面提出了秸秆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11日19日,记者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经过一年来的工艺及装置优化,由玉米秸秆制取生物农药的中试过程于日前在该院顺利完成,产品达到了植物杀菌、去除农药残留和增产的预期目标。这不仅意味着此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已经基本具备了产业化条件,而且为我国生物农药制备及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并为生物农药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日益受到关注。秸秆是我国生物质资源的主体。本文主要介绍国内秸秆直燃发电主要技术,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产业发展前景。秸秆炉排炉燃烧技术和秸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国内主要秸秆直燃发电技术。但是由于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燃烧设备、燃料系统以及政策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自主开发是解决生物质发电产业问题和生物质发电产业不断前进的关键。总体来说,生物质发电产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作物秸秆能源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作物秸秆生产可再生能源是解决秸秆环境污染和开辟新的能量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作物秸秆能源转化技术主要有热解气化、厌氧消化、液化、乙醇化、直接燃烧和固化等。简要介绍了我国作物秸秆的资源量及利用现状,着重对国内外作物秸秆能源转化技术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工业化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对各技术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建议加强作物秸秆液化与乙醇化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以及工艺过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