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龙川县妇幼保健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43例,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盆底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子宫脱垂发生率、性生活满意度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及盆底肌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子宫脱垂占比较对照组低,性生活满意度及盆底肌力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治疗中,实施盆底功能训练+盆底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盆底肌力水平,同时可提升患者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产后6~8周产妇262例随机分为2组,131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131例产妇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为观察组,2组产妇均行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检查、子宫脱垂分级、盆底肌力评定、尿垫实验,分析2组护理后的临床指征及护理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子宫脱垂情况、产妇盆底肌力评定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压力性粪尿失禁发生率、产后压力性粪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包括子宫脱垂分级情况、盆底肌力评定情况、粪尿失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不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62例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统计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及性生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后3个月、6个月时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促使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与产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3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70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及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盆底肌肌力、子宫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比较两组盆底肌收缩力、生活质量及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分级升高幅度和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良好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可改善其盆底肌肌力,降低并发症,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8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PHEN IX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及Kegel运动,对照组行普通产后康复治疗宣传教育,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盆底肌肉电生理情况。结果:产后3、6、9个月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盆底肌电活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采用PHEN IX康复治疗仪和Kegel运动能改善盆底功能及盆底肌肉收缩与伸张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疗法用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以便为以后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曲靖市陆良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及市中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改善情况、子宫脱垂改善情况以及尿失禁、性生活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用于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明显,能够增强盆底肌力,改善患者子宫脱垂、性生活、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产后P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疗效及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和性生活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肌电位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均0.05);产后6个月时干预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产后PFD患者盆底功能,降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提高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采取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于该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健康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在产后6周(观察组,50例)与产后3个月(对照组,50例)分别采取康复护理对产妇盆地压力、盆底肌力与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在对两组产妇分别采取了康复护理措施后,在盆底压力与盆底肌力两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尿失禁发生率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在产后6周采取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产妇的盆底压力且可有效增强盆底肌力,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讨将盆底康复护理引入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于大庆油田总医院施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3例施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7例)两组,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盆底肌肉康复状况、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经康复护理6个月后,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盆底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肉全部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术后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盆底康复护理引入宫颈癌术后患者临床中康复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恢复盆底肌肉,防控压力性尿失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再加上此康复护理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在宫颈癌术后康复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