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统计分析1995 年~1998 年我院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资料。结果,外地孕妇、未产前检查、早产、双胎或多胎、有胆瘀和妊高征、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组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上述因素的对照组(P< 0.05) ;羊水Ⅲ°,有脐带绕颈、打结、脐带脱垂组与非上述因素的对照组比较,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 P>0 .05)。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儿与孕妇来源、产前检查、早产、双( 多) 胎、妊娠合并胆瘀和妊高征,并发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等因素有关,控制上述环节,可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低出生体重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艳  熊庆 《四川医学》2006,27(2):123-124
目的研究与低出生体重有关的孕母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0例低出生体重儿和124例非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胎数、晚孕期异常、产检次数均是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围生保健,减少早产,积极诊治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宫内生长受限等情况,可有效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龚衍  杜晓红  肖兵  赵梓琳  秦娟  陈旭 《当代医学》2011,17(35):26-28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及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9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加体重、并发症、早产率、剖宫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孕产妇的居住地、产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龄、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与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生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并发症、早产、剖宫产、低体重儿发生率增加.应针对有危险因素的孕妇加强孕期保健,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对1986年10月 ̄1993年10月青岛地区低出生体重儿2724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45%,早产是低出生体重的重要原因(占54.85%);其它原因是孕龄≤20岁(发生率8.42%)及〉35岁(7.83%),母亲职业为农民(发生率5.34%)及个体经商者(8.80%),母亲疾病、胎儿畸形(发生率107.6‰)。低出生体重儿围产期死亡率为252.2‰,探讨了预防低体重儿发生  相似文献   

5.
沂蒙山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沂蒙山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调查了2001年6月~2003年6月临沂市2所医院分娩的低出生体重儿的产科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产妇孕前及孕期因素与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关系。结果沂蒙山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2.277%,产妇的年龄、孕次、流产次数、产次的增多、多胎、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可以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性增加;而产前检查次数、分娩孕周与之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沂蒙山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低于1998年全国抽样调查水平,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1986年10月~1993年10月青岛地区低出生体重儿2724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45%,早产是低出生体重的重要原因(占54.85%);其它原因是孕龄≤20岁(发生率8.42%)及>35岁(7.83%),母亲职业为农民(发生率5.34%)及个体经商者(8.80%),母亲疾病、胎儿畸形(发生率107.6‰)。低出生体重儿围产期死亡率为252.2‰.探讨了预防低体重儿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重现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孕期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45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按照标准进行孕前体重指数分组,孕期增重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457名孕妇孕前超重与肥胖有177人(38.73%),孕期增重过多120人(26.26%);平均年龄(26.99±5.89)岁,平均孕周为(39.27±1.43)周,不同孕前体重指数分组的孕妇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15.79%)、巨大儿发生率(14.04%)最高,体重过低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8.33%)最高,不同孕前BMI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重过多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16.28%)、巨大儿发生率(10.85%)、剖宫产发生率(20.16%)最高,增重不足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最高(6.20%),不同孕期增重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期体重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控制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重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减少不良妊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瑞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19-1420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管理。方法将78例低出生体重儿分为2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因素有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双胎、母亲贫血、子宫因素、胎盘早剥、原因不明。足月小样儿组的并发症主要是感染、病理性黄疸;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组的并发症主要是呼吸困难、感染、病理性黄疸和早产儿脑损伤。结论低出生体重儿中的足月小样儿和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和转归有很大的不同,管理上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及早发现并发症,对症处理,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孕期提高产检率,及时发现并治疗母亲原发病是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梅  张凤仙  李敏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238-1239
目的 研究妊娠期龈炎的早期防治能否降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法 选择妇科进行孕前检查时接受了口腔卫生宣教后在口腔科建立了牙周档案的妇女,有必要的做牙周治疗,定期复诊,记录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与同期选出未接受口腔卫生宣教的产妇比较,统计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4.33%,实验组发生率2.28%,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干预性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妊娠期龈炎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及与孕晚期孕母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帮带西藏安多县(平均海拔5200 m)人民医院在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分娩的活产儿340例,分析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情况,以及不同因素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差异,同时分析发生和未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组孕母孕晚期血清钙(Ca)、铁(Fe)、镁(Mg)、锌(Zn)和铜(Cu)差异。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8.24%。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7.93%,明显高于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0.05);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2.11%,明显高于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P<0.05);孕母合并贫血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1.73%,明显高于无贫血组(P<0.05);有胎膜早破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0.61%,明显高于无胎膜早破组(P<0.05);早产组低体重发生率为96.15%,明显高于无早产组(P<0.05);羊水过少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4.21%,明显高于无羊水过少组(P<0.05);低出生体重组孕母孕晚期血清Ca、Fe、Mg、Zn和Cu分别为(1.30±0.26)mmol/L、(5.40±1.01)mmol/L、(1.22±0.25)mmol/L、(87.93±10.02)mmol/L和(20.03±6.45)mmol/L,明显低于非低出生体重组(P<0.05);孕母孕晚期血清Ca、Zn和Cu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05),Fe、M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Ca、Zn和Cu是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与孕母孕晚期血清Ca、Zn和Cu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继续妊娠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1例早期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无早期流产症状妊娠妇女340例为对照组,对围生儿结局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孕酮水平;妊娠并发症对比;记录分娩方式、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孕酮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所占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活产儿、新生儿身长、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及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胎儿窘迫及围生儿畸形发生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药可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妊娠期单纯低T4血症对孕妇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方法:256例妊娠期单纯低T4血症孕妇为低T4血症干预组,134例妊娠期单纯低T4血症孕妇为低T4血症未干预组,并以158例甲状腺激素检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三组妊娠糖尿病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低T4血症未干预组妊娠糖尿病(23.88%)及胎儿窘迫发生率(20.90%)高于低T4血症干预组及对照组,低T4血症干预组及对照组妊娠糖尿病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时间干预低T4血症患者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比较,妊娠早期妊娠糖尿病(0)及胎儿窘迫发生率(0)低于妊娠中期、妊娠晚期;三组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水平T4与妊娠糖尿病及胎儿窘迫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妊娠早期对单纯低T4血症进行干预对预防妊娠糖尿病及胎儿窘迫的发生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0例按医嘱接受规范的左甲状腺素钠片补充治疗(甲减治疗组),60例未系统接受治疗(甲减未治疗组);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180例健康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比较三组孕妇母体及围生儿情况的差异。结果母体各种并发症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未治疗组贫血(15.00%)、胎盘早剥(11.67%)、前置胎盘(13.33%)、先兆流产及流产(15.00%)、早产(13.33%)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245.89±40.67)mL]高于正常妊娠组[3.33%、1.11%、1.67%、1.67%、1.11%、(169.32±32.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情况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未治疗组胎儿窘迫(10.00%)、低体重儿(30.00%)、胎儿生长受限(16.67%)、新生儿患病率(20.00%)高于正常妊娠组(1.11%、5.00%、1.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甲减治疗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具有不良影响,及时进行替代治疗能够改善预后,提倡妊娠早期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对有甲减的孕妇使用甲状腺素治疗应贯穿整个妊娠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母亲,胎儿、分娩因素及治疗过程来筛选极低出生体重几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与母亲因素如前置胎盘,妊高征,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患儿性别及生后是否呼吸暂停无关,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及生后机械通气明显相关。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窒息及机械通气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单胎妊娠女性围产期母婴结局与自然妊娠女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34例ART单胎妊娠女性(ART组)和20 906名自然妊娠单胎女性(自然妊娠组)围产期妊娠结局,分别比较两组间母婴 围产期并发症差异,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前置胎盘、早产、产后出血、分娩方式等,新生 儿结局如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性别比。结果:ART组较自然妊娠组GDM(χ2=67.978,P=0.000)、前置胎盘(χ2 =27.565,P=0.000)、早产(χ2=11.874,P=0.001)、剖宫产分娩(χ2=92.042,P=0.000)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 加。ART组较自然妊娠组低出生体重儿(χ2=13.534,P=0.000)、巨大儿(χ2=8.328,P=0.004)、新生儿转入 NICU(χ2=5.763,P=0.016)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与自然妊娠女性相比,ART单胎妊娠女性母婴不良围产 结局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且存活出院的胎龄≤32周早产儿资料。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标低于校正年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P10)诊断EUGR,分为EUGR组61例和对照组118例。分析EUGR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EUGR的高危因素。结果 ①179例小胎龄早产儿中,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为4.5%(8/179),EUGR发生率为34.1%(61/179)。②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I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7.313)和IUGR(χ^2=7.083)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15.819)和IUGR(χ^2=37.16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E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早产儿严重EUGR(χ^2=10.265)和EUGR(χ^2=7.320)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早产儿严重EUGR(χ^2=22.959)和EUGR(χ^2=50.264)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生Z评分、住院天数、首次胃肠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达最大静脉营养时间、女性、感染、IUGR、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插管机械通气和重度贫血等单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出生体重、低胎龄、NRDS和女性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小胎龄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和NRDS和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相关产科因素,以降低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分娩的486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和42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儿占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总数的89.51%,胎龄主要集中在28~32周(62.35%)。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比例(84.16%)远远大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15.84%)。孕妇剖宫产率为68.15%,初产妇占孕妇总数的77.75%。造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常见产科因素为子痫前期重度、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宫颈机能不全、羊水量异常等。结论28~32周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产儿科医师工作的重点对象。存在子痫前期重度、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宫颈机能不全、羊水量异常等产科因素的初产妇生产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源性早产的不同构成因素、不同孕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I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98例医源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医源性早产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0.60%),其次是羊水过少(18.46%)、妊娠期糖尿病(10.07%)、前置胎盘(9.73%),而引起新生儿窒息率最高的为胎盘早剥(57.14%)。(2)医源性早产孕54周后新生儿平均体重(255±0.59)kg明显升高,而新生儿窒息率(10.91%)降低。结论应坚持孕期产检、及时发现疾病和治疗,积极避免医源性早产的发生,对于医源性早产应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大于34周患者应根据医源性早产的不同原因,综合评估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种前置胎盘类型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方法将10年间的159例前置胎盘按类型分为边缘性(80例)、部分性(32例)、完全性(47例)三组,并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1.98%,其中边缘性0.99%,部分性0.4%,完全性0.58%。高龄、多产、流产、剖宫产均为发生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三组前置胎盘患者产前出血、输血、诊断孕周、分娩孕周、阴道分娩、早产、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切除子宫、急诊剖宫产、择期剖宫产、新生儿体重、窒息及围产儿死亡比较,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新生儿体重平均只有2470.2g。结论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妊娠结局与其类型有关,完全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临床症状较重,母儿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扩大(VD)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11-2009-11在NICU病房住院的313例于生后3-7d进行头颅B超检查的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诊断VD患儿为病例组,289例脑室正常患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进行早产儿V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早产儿VD发生率7.67%,其中胎龄<28、28-30及≥30周的早产儿VD发生率分别为33.33%、23.29%和1.73%,出生体重<1500、1500-2000及≥2000g的早产儿VD发生率分别为26.53%、9.00%和2.15%。病例组病死率为4.17%,对照组为2.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折结果显示,早产儿VD的相关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血糖、血pH值、贫血、呼吸机治疗;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折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呼吸机治疗是早产儿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应用呼吸机治疗是早产儿VD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开展相关因素预防措施的研究是降低早产儿VD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