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包横窦封闭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4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作为A组;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1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同期行心包横窦封闭作为B组,所有病例都选自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手术方式为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根部手术时,A组病例采用升主动脉替换+瘤壁包裹右心耳分流手术,B组病例行升主动脉替换+瘤壁包裹右心耳分流手术同时联合行心包横窦封闭。对比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输红细胞量、再次开胸手术止血例数、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输红细胞量、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注红细胞量、再次开胸手术止血例数、术后24 h总引流量、术后输红细胞量、监护室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次开胸止血例数、术后病死率均低于A组。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心包横窦封闭可以减少手术出血,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实施主动脉弓置换术的麻醉经验,探讨其手术指征、术式、心功能维护和有效的脑、脊髓和血液保护方法。方法14例患者在常温非体外循环全身麻醉下实施主动脉全弓或部分弓置换术,其中男12例女2例,主动脉弓降部假性动脉瘤12例,先天性弓部动脉瘤2例。其中5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6例行部分弓置换术,3例行全弓置换、胸降主动脉替换、象鼻支架术。5例采用血泵法血液回收输入技术。结果1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28±1.23)h,降主动脉阻断时间(16.33±7.25)min,术后清醒拔除气管插管时间(17.11±10.59)h,血制品用量:血浆(872.72±586.67)ml,血小板(1.7±0.48)IU,红细胞(630.00±298.32)ml,自体血(1573.84±1584.78)ml。1例因术后引流多行二次手术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五天有一过性头晕,短暂意识消失。12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在非体外循环全身麻醉下实施主动脉弓置换术是可行的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保持脑灌注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夏瑜  何仁良  刘志芳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2):106-107,113
目的总结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的方法并分析发生的原因。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本院收治的11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2例,慢性夹层9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手术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术)及全弓替换+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手术8例。结果全组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2)分钟,体外循环时间(159±34)分钟,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6±12)分钟。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早期并发症有:2次开胸止血2例,意识障碍2例(1周后恢复),低氧血症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结论出血、意识障碍以及低氧血症是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DHCA造成的凝血机制破坏、脑组织缺氧和肺组织水肿。术中严格的止血操作、选择性脑灌注的使用,术后控制合适的血压水平以及积极的肺部护理是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患者的脏器保护作用。方法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于我 中心收治拟行全弓置换术治疗的66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围术期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的36例患者设置为乌司他丁(UTI) 组,未使用乌司他丁的3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CTL)组。UTI组入院至术后3 d使用乌司他丁300 000 U静脉滴入,每8 h/次,手术 中体外循环每2 h使用乌司他丁300 000 U。观察UTI组和CTL组手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选择性顺行脑灌 注(ACP)时间、心脏停搏时间、最低直肠温度,以及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BACP)、单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UACP)例数;两组 患者术后第1、3、5 天血液指标:包括UTI 组和CTL组患者动脉血乳酸、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氧合指数以及 S-100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包括再次开胸止血、ICU时间、长期机械通气、术后肾功能不全血滤治 疗例数、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PND)和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TND)例数,院内死亡例数。结果UTI组和 CTL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ACP时间、BACP和UACP方式选择、术中最低直肠温度上无明显差异 (P>0.05)。与CTL组比较,UTI组术后第1天血乳酸较低,第1、3、5天氧合指数较高,第1天S-100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较 低(P<0.05);UTI组和CTL组患者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再次开胸止血、术后肾功能不全 血滤治疗例数、气管切开、PND和TND例数,院内死亡例数无明显差异。与CTL组比较,UTI组患者ICU滞留时间较短,长期机 械通气、肺部感染例数较少(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肺脏保护作用明显,有临床 意义,并能降低脑损伤特异指标表达,但脑保护作用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在体外循环停机后即时和延时输注剩余机血对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128例,根据体外循环停机后剩余机血输注时间分为即时组和延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术中液体管理和手术止血时间。结果:共收集128例患者,即时组60例,延时组68例。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1),但是延时组降幅较即时组明显减轻(P <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延时组患者术中血制品使用减少(P < 0.05),出血减少(P < 0.01),止血、手术和麻醉时长均缩短(P < 0.01)。结论: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停机后,延时输注剩余机血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并缩短手术止血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胸骨上段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与常规开胸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对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4例(观察组),并收集同期进行常规正中开胸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0例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输血量、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无院内死亡病例,无低心排,无切口感染病例,观察组手术切口明显缩短(P<0.001),术中无延长切口。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及心肌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患者少( P=0.044),术后输血量明显减少(P=0.006),术后ICU监护时间(P=0.034)及住院时间缩短(P=0.041)。观察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低(P=0.036)。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渗出较观察组明显(P=0.049)。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轻。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能够减轻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及肺部渗出、减少患者术后输血量;术后患者切口疼痛较轻,心房颤动发生率较低。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去氨加压素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术后出血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  唐妮娜 《当代医学》2009,15(2):141-141
目的观察去氨加压素(DDAVP,海南中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和宜)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术后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手术的非紫绀性先心病病人,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用药组(n=20),II组为对照组(n=20),在停体外循环,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5分钟,ACT〈150秒后,用药组DDAVP0.3ug/kg加入生理盐水50ml稀释后静脉15分钟内滴注完毕;对照组予生理盐水50ml静滴。测定两组病人术前和用药1h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记录术后24小时出血量。结果用药组用药1h后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24小时出血量用药组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病例PT和Fig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DAVP可改善体外循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造成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减退,并且造成凝血机制紊乱,造成术中、术后出血量多。作者术前、术中、术后分别应用氨甲苯酸和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抑肽酶(Trasylol,特斯乐)减少出血,就其止血效果加以比较。 资料与方法 选择首次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人60例,其年龄、体重及灌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前查肝、肾功能,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两组,A组(氨甲苯酸组)分别于开胸前、转流停止时静脉滴注氨甲苯酸 4mg/kg,预充液中预充氨甲苯酸 4…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该院188例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观察,探讨微创个体化小切口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375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个体化右胸微创小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88例作为治疗组,传统正中开胸心脏病手术1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长度、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胸腔引流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个体化右胸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手术方式,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氨甲苯酸及抑肽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方法:选择45例风心病,随机均分成氨甲苯酸组,抑肽酶组及对照组。对别观察各组体外循环术中,术后t-PA,PAI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结果:氨甲苯酸组与抑肽酶组t-PA,PAI活性改变相似,而对照组则不同(P<0.05);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氨甲苯酸组与抑肽酶组低于对照组(P<0.05),氨甲苯酸组与抑肽酶组引流量相接近(P>0.05)。结论:初步证明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氨甲苯酸具有与抑肽相似的抗纤溶止血功效。  相似文献   

11.
经济欠发达地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大限度降低手术费用(接近常规开胸手术费用)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同时期内相同或类似种类的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VATS组)和对照组(开胸手术组),比较VATS组与开胸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差异。结果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胸管引流量、住院天数、手术后并发症对比差异显著,住院总费用对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通过改进常规VATS手术技术,不使用一次性器械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宋冀东  闫继东 《重庆医学》2015,(23):3221-3223
目的:比较外科开胸修补和介入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儿童膜周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室间隔缺损(VSD)患儿384例,行外科开胸修补202例(开胸组),行介入封堵182例(介入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成功率、术中及术后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术后 ICU 监护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心包引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介入组无需输血、ICU 监护、心包引流、机械通气等。而开胸组输血量为(372.45±200.88)mL,术后 ICU 监护时间为(3.21±2.17)d,CPB 时间为(71.09±34.92)min,心包引流时间为(3.52±1.22)d,机械通气时间为(67.09±43.83)min。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上,介入组的时间明显少于开胸组(P <0.05)。介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P <0.05)。结论在相同的适应证情况下,介入治疗更有利于患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收集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吻合器组(观察组,n=45)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n=35),分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血压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②两组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配合吻合器应用,微创,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再出血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的43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中19例行腹腔镜手术,24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略长于开腹组。结论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尤其在右斜位下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37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并对比分析机器人二尖瓣置换和常规开胸二尖瓣置换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的生活质量、伤口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时长。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07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我院47例接受 da Vinci 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的资料,并以此47例患者作为机器人组。2002 年3 月~2014 年6 月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共286 例,依据7 个指标从正中开胸患者中抽取 47 例作为开胸组进行1∶1配对。通过收集围术期相关资料,随访患者出院后临床资料,使用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12)调查术30 d、半年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和对手术切口的满意度。结果 机器人组和开胸组的患者均成功完成二尖瓣置换手术,术中未见患者死亡。机器人组术后并发症仅有 1 例为胸腔积液。开胸组患者中1 例因术后引流过多接受二次开胸止血,1 例患者术后死于感染性休克。在手术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机器人组均优于正中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术后30 d生活质量调查(SF-12)显示机器人组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半年后两组趋于一致。术后患者对于切口的满意程度,机器人组明显优于开胸组(P<0.001)。术后半年随访患者工作生活恢复情况,机器人组明显快于开胸组。结论 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可靠,机器人组对比开胸组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对于生活质量及伤口恢复更满意,是可供选择的良好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杨金华  赵天增 《安徽医学》2018,39(8):951-954
目的 探讨单孔与多孔胸腔镜术式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单孔或多孔胸腔镜治疗的109例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多孔胸腔镜术组(对照组)58例和单孔胸腔镜术组(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站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总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满意评分,术后随访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站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总时间及中转开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7.14±0.70)分vs(8.69±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和第30天随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多孔胸腔镜术式,单孔胸腔镜术式对周围型NSCLC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疼痛水平;但两者在操作用时、术后康复进程、中转开胸风险及并发症风险方面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张丽  林毅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3):50-53
目的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电凝术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本院住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患者1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1例)与对照组(83例),两组患者均于经期结束行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组宫颈创面采用电凝止血后应用湿润烧伤膏;对照组采用缝合止血。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宫颈创面上皮化情况以及随访HPV-DNA阴性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宫颈上皮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HPV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电凝术应用于宫颈冷刀锥切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及宫颈愈合效果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开胸术和视频协助胸腔镜手术(VATS)两种手术方式在早期肺癌中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该院回顾了从2005年1月1日—2012年10月1日,总共实施了147例实施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病例,其中对照组88例,采用常传统的开放性开胸手术切除肺癌病灶,观察组59例,采用电视辅助下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对比,VATS组患者术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发病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TS组患者在ICU监护和对照组相比,时间更短(P=0.02)。VATS组术后患肺炎率更低(P=0.00),胸管放置时间更短,总住院时间更长。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房颤、呼吸机使用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存率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开胸组(7.9年)、VATS组(4.6年)。结论对于早期肺癌患者,VATS术与开胸术术后生存率相似,但是VATS减少手术出血量同时减少术后ICU住院时间,手术创伤小,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术后肺炎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