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归纳中文掠夺性期刊的特征要素,为科研工作者和科研评价机构识别中文掠夺性期刊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扎根理论和半结构化访谈调查,选择12名投稿经历丰富的科研人员进行访谈,分析访谈的质性资料,并归类和确定关系,总结中文掠夺性期刊特征要素的结构体系。【结果】 中文掠夺性期刊具有编校质量低、印刷质量低、审稿时间短、发文量大等15个特征。【结论】 科研工作者和科研评价部门应结合期刊的量化特征和质化特征,全面判断其是否为掠夺性期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投稿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机制,依此以面向投稿者的视角为科技期刊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通过访谈16位有投稿经历的投稿者获取资料,借鉴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内在逻辑,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式编码,确认投稿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 投稿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投稿主观规范、投稿知觉行为控制和投稿行为态度三类,其产生影响的逻辑分别表现为投稿者的遵从、评估和感知,并依此构建形成投稿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结论】 从投稿主观规范、投稿知觉行为控制、投稿行为态度三个层面对科技期刊建设提出建议,以提升投稿者的投稿意愿,促使其完成投稿行为。  相似文献   

3.
张敏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5):535-334
【目的】 了解作者对生态学核心期刊的评价和投稿意愿,以便更加高效、精准地开展期刊工作。【方法】 根据中国知网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遴选出9种生态学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获取样本期刊近5年(2014—2018年)的载文信息,提取发文量排名前20的作者为主要作者群,以主要作者群和期刊编委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邮件、微信等通讯工具发放和回收问卷。【结果】 我国生态学核心期刊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引导学科发展及先进技术方法传播方面还有很大不足。人才评价体系、期刊学术影响力、审稿速度以及期刊定位等是影响作者投稿意愿的重要因素。【结论】 科技期刊未来应注重绩效考评体系改革、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审稿速度和加强期刊选题策划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科研人员选刊投稿动机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端正作者发文动机的有效措施。【方法】 运用扎根理论对19位科研人员的访谈资料以及网络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出科研人员选刊投稿动机解释模型。【结果】 作者的选刊投稿动机很少是单一向度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被解构为现实压力、学术理想、自我预期、环境诱因、期刊管理、作者感知六大主范畴。其中,现实压力、学术理想、自我预期是研究者发文的驱动力,型塑出“被动消极型”“积极进取型”与“中庸获取型”三种动机,影响着期刊选择行为。同时,科研人员在期刊选择时对环境诱因、期刊管理以及作者感知进行考量,最终作出投稿决定。【结论】 为进一步端正科研人员选刊投稿动机,营造良好学术生态,未来应从科研人员、期刊管理、考评制度三方面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5.
张兰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12):1417-523
【目的】 试图找出高校教师在学术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学术期刊规避高校教师作者的不端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深度访谈并编码高校教师、期刊编辑、审稿专家对学术不端影响因素的看法,构建高校教师论文发表中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模型。【结果】 学术素养、制度政策、把关服务和学术环境4个主类属是影响高校教师在论文发表中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因素。【结论】 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和治理需要学术共同体的共同努力。提升高校教师的学术素养是规避学术不端行为的前提。此外,高校应创新学术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学术监督惩处机制,编辑和审稿专家要认真履行把关职责,社会、高校和学术期刊应创设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6.
刘莹  刘莉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2):196-676
【目的】 在优秀稿源大量外流的情况下,深入了解地学科技工作者投稿行为的倾向性,探索地学类非SCI收录中文期刊争取优秀稿件、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途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地学科技工作者的投稿习惯,分析不同作者群体的需求,结合《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的办刊实践进行讨论,提出获取高质量论文的方法。【结果】 作者投稿时普遍注重期刊的品牌、数据库收录状况、期刊影响因子,以及稿件评审、出版周期等因素。不同作者群体发表文章的目的明显不同,因此在选择发文期刊上有明显的倾向性。科技工作者普遍期待期刊的数字化,尤以微信等移动传播方式最为广泛接受。【结论】 地学类非SCI收录的中文期刊特别需要加强约稿、组稿的力度,选择合适的组稿负责人是关键;学术共同体的资源和平台优势有助于期刊获得优质稿源。提高数字化程度、缩短出版周期和提高审稿质量,有利于期刊获得优质稿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案例分析出发,探讨中文科技期刊应对学术不端来稿的有效对策。【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2020—2021年《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编辑部发现的7篇涉嫌学术不端的典型来稿,分析其类型、特征和原因,并针对期刊审编校出版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推出相应的整改举措,以探索建立单刊学术诚信体系的实践对策。【结果】 7篇来稿涉嫌学术不端的类型主要是代写代投、抄袭剽窃、数据造假等。通过回溯这7篇来稿的投稿及审稿过程,发现存在投稿时作者信息及证明材料不全、外审环节的同行评议质量不高、查证学术不端后的处理及宣教措施不明等情况。对此,编辑部推出相应的整改举措,包括提高投稿要求、加强审稿控制、注重档案管理、加快制度建设、重视宣传教育和提升服务能力等;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些策略对学术不端来稿的防范效果显著。【结论】 中文科技期刊应从自身做起,通过严格落实三审制度、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注重刊风学风建设,建立起期刊自己的学术诚信体系,从而保障期刊内容质量,树立中文期刊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英文医学期刊学术影响力与审稿人学术及审稿表现的关系,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通过网络遴选国际审稿人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集Publons 医学领域1000种官方合作期刊及其审稿人数据,包括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发文量、在SCI期刊的发文量、经验证审稿次数、所在地等。期刊按影响因子平均百分位(Average 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 AIFP)分组,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各层次期刊审稿人的被引频次、论文产出和审稿表现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结果】 总体而言,期刊AIFP越大、排名越靠前,其审稿人被引频次越多、h指数越高、发文量越多且质量更优、总审稿次数也越多。非SCI期刊审稿人的被引频次、h指数、发文量及总审稿次数比排名靠前的SCI期刊审稿人差,但与排名靠后的SCI期刊审稿人相比,多项指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学领域期刊学术影响力与审稿人学术水平及审稿表现呈正相关。期刊学术影响力越大,其审稿人的发文量、被引频次等计量学指标越高,审稿表现越好,编辑应利用网络检索工具在全球广泛寻找适合期刊水平的审稿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主流学术群体关注度与期刊学术地位的关系,验证群体关注度指标在监测期刊影响力变化方面的有效性,为期刊自我诊断、规划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基于学术授信评价理论,提出一种根据期刊所获学术授信情况衡量其影响力的方法,设计相关指标来考察主流学术群体关注度变化对期刊学术地位的影响,然后以2种图情边缘核心期刊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主流学术群体对特定期刊的关注度与期刊的学术地位正向相关,主流学术群体人均发文量、年度发文量、年度发文人数、人均施引量、年度施引量、年度施引人数等群体关注度指标可有效表征期刊的学术地位。【结论】学术授信评价理论可为期刊影响力监测与评价提供新的视角,识别主流学术群体并与其保持学术联系有助于稳固期刊的学术地位,监测主流学术群体的关注度变化可有效预测期刊影响力及学术地位的升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选择投稿期刊、阅读文献等维度调查物理学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期刊服务的需求,为国内物理类期刊进一步优化工作重点提供帮助。【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以《物理学报》采编系统人员库中7000多位活跃作者、专家为主要调查对象,对研究人员投稿和阅读的习惯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物理学报》的办刊实践,总结物理类期刊吸引优质稿源、扩大影响力的有效措施。【结果】 期刊声誉、收录情况、出版周期、评价政策、审稿质量和影响因子是物理类研究人员选择期刊的重要参考因素;文献检索和电子版阅读是研究人员获取学术信息、学习科研成果的主要方式;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同行邮件推送和评选封面文章、优秀论文是论文宣传的有效途径。【结论】 物理类期刊应努力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审稿质量;应密切关注检索技术和数字出版的相关动态,积极提升文章显示度和读者阅读体验;需要重视对已发表论文进行分类、遴选和再加工,为研究人员提供精准和个性化的学术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提出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策略,为一流农业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中外期刊对比分析、文献查阅、专家访谈等方法,统计分析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提出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策略。 【结果】 目前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稿源流失、编辑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本领域英文期刊数量较少等问题。 【结论】 通过切实做好约稿和审稿工作、刊发方法类论文,组织出版期刊专辑、创新论文表现形式、打造专业化编辑队伍、适时创办中国特色英文期刊等方法,可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科研人员投稿选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提升学术期刊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及作者访谈资料,设计包含外部因素、主体因素及期刊因素3个层面的共33个影响因素的问卷,并对收回的46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影响科研人员投稿选刊行为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毕业或考核、职称评聘等要求。主要的理性主体因素是对文章质量的感知和对期刊偏好的感知,主要的感性主体因素是既往投稿体验。科研人员最为关心和关注的期刊因素是期刊级别、期刊声誉和稿件处理时效。自然科学科研人员偏重期刊影响因子,投稿行为受师友影响较多;人文社科科研人员较易受到期刊活动影响,非常在意期刊评审的公平性。越是高级职称人员越不惧发表难度,且高级职称人员比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员和无职称人员更在意投稿系统的便捷性及编辑人员的态度。【结论】 提升学术质量和稿件处理时效是学术期刊吸引优质稿源的主要策略,同时期刊可从突出办刊特色以加强作者认知程度、树立公平品格和精准提升服务质量3个方面来提升期刊对高水平原创论文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COVID-19疫情期间高质量儿科学期刊COVID-19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为引导我国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高质量学术期刊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9年9月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首批临床医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中,儿科学领域T1级的10种期刊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5日发表的314篇COVID-19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对第一作者为中国作者的论文所占比例及其在国内外SCI收录期刊、国内中文期刊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在314篇COVID-19论文中,我国学者对COVID-19患儿进行研究的论文为50篇,78.0%(39/50)发表在国内高质量儿科学期刊上。其中,13篇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29篇发表在SCI收录期刊。18篇(62.1%,18/29)发表在国内SCI收录期刊。 【结论】 我国高质量儿科学期刊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吸引高质量COVID-19研究成果的作用,而且这些研究论文发表较早,被引频次较高,这可能与疫情期间国内期刊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关。引导我国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高质量学术期刊的策略包括:提高国内科技期刊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加强选题策划;坚持高质量同行评议,保障论文质量;优化编辑出版流程,缩短发表周期;构建数字化、集群化、市场化期刊出版运营模式,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建立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体系,吸引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我国的SCI期刊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路径。方法 以2012年JCR收录且有指标值的127种我国科技期刊为数据源,从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排序、总被引频次、总被引频次排序等四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通过指标比较,发现相对于我国的SCI发文量,我国的SCI期刊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待提高。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可从提高认识、加强监管、完善审稿、扩大开放、提高期刊学术水平、打造中国顶尖学术论文展示平台等几个方面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近4年(2017—2020年)的多维度指标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InCites数据库收集领军期刊的载文量、国际化程度、学术影响力相关指标,使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领军期刊的发展趋势。【结果】 领军期刊载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国际合作论文占比没有显著变化,但是收录的中国作者稿件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在期刊学术影响力方面,顶尖论文(被引频次前0.1%)数量和拥有顶尖论文的期刊数量都呈上升趋势,中高质量论文数量也有所提升但占比下降,大部分领军期刊的CNCI值高于1,近4年没有显著变化;领军期刊影响力与被引频次前30%论文占比呈正相关性,与影响因子Top100的国际期刊影响力仍有差距。【结论】 为促进“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高速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重塑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科技评价体系,助力一流期刊发展;基于学科空白创办高起点新刊,进一步提高领军期刊国际化程度;利用社交媒体、提高高质量论文占比,以及建立期刊品牌来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识别一流学术期刊品牌经营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我国出版机构制定期刊品牌经营管理框架和实施路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活动理论及文献整理、案例分析、专家调查等方法,从6个维度对学术期刊品牌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集成萃取,利用DEMATEL方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识别原因、结果、基础和关键影响因素。【结果】 期刊品牌政策、期刊品牌战略、评价体系、价值共创者角色、品牌化意识、主编领导作用、人员合作、机构合作、营销素养、编辑素养为学术期刊品牌经营的10个关键影响因素。【结论】 起源型、转换型和传递型等不同类型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学术期刊品牌经营水平的提升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地终审会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效果。【方法】2015年4–6月,在总结《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8年来异地终审会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既往文献,比较异地终审会与本地终审会的差异,以及异地终审会在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及影响力方面的优势。【结果】与本地终审会相比,异地终审会专家学科知识涵盖更全面,可减小审稿的地域局限性;减轻本地编委终审压力,调动异地编委审稿积极性;更加强了编辑部与编委的沟通和联系;扩大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高了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结论】异地终审会可以达到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现有条件下我国建设化学专业刊群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我国专业期刊集群建设和期刊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 以中国化学会期刊集群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在我国期刊发展现有环境下化学专业刊群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启示。【结果】 中国化学会通过专业期刊集群建设、数据整合,为我国化学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为国产优质化学期刊提供一个重要的展示、合作平台,但在规模、学术质量、运营方面仍有很大差距,还需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结论】 专业刊群建设应勇于突破固有观念屏障,以优质数据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集群优势,构建期刊协同发展格局,为我国相关专业学科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