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申婷 《妇幼护理》2023,3(6):1379-1381
目的 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应用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78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9 例。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的 满意度、急救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乙酰胆碱酯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 依从性、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急救时间、惊厥消失时 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的乙酰胆碱酯酶水平、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高热惊厥实施基于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促进临床 症状的消退,加快其康复进程,对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儿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孟慧心 《妇幼护理》2024,4(2):319-321
目的 分析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接受针对性急救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高热惊厥消失时间、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高热惊厥患儿退热、惊厥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率与呼吸频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乙酰胆碱酯酶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王敏 《妇幼护理》2023,3(15):3572-3575
目的 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应用于小儿急诊高热惊厥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退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复发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问诊分诊时间、等候时间、转运时间、总急救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惊厥发作次数, 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模 式能够提高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抢救效率,缩短退热时间,减少惊厥发作次数和复发,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热惊厥患儿开展针对性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收入诊疗的高热惊厥患儿 80 例,以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 体温、心率、体温恢复时间、实验室指标回归正常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家长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护理前体温及心 率水平均较高且接近(P>0.05),护理后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体温恢复、实验室 指标回归正常及惊厥控制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热 惊厥患儿严格开展针对性急救护理,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杭佳 《妇幼护理》2023,3(15):3582-3584
目的 探究急诊高热惊厥患儿行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我院 92 例急 诊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6 例)应用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46 例)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 比两组急救指标、家属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体温。结果 实验组惊厥抽搐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80.43%)(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34%)明显低于对照组 (19.57%)(P<0.05)。实验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开展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急救 质量,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6.
霍晓  乔斐  魏丽丽 《妇幼护理》2023,3(7):1640-1642
目的 探讨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 120 例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表方式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60 例。 对照组患儿给予急诊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儿则予以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高热消退时间和惊厥持续时间、住 院时间,惊厥复发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高热消退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0.16±2.66)h、(36.42±4.14) s、(6.36±0.73)d,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惊厥复发次数(1.97±0.62)次,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 研究组治疗期间惊厥复发间隔时间为(110.93±1.14)h,长于对照组患儿(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护理体满意度(96.67%) 高于(81.67%)(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急诊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能够有效改善患儿高热惊厥症状,缩短患儿住 院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隆青秀 《妇幼护理》2022,2(13):3041-3043
目的 分析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治疗系统化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本院收 治的 87 例高热惊厥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 41 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组 46 例实施系统化联合 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的惊厥消失时间、 退热时间、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知识掌握程 度均提高,但联合组干预后的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 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4.34%和 19.51%(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治疗中系统化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能够促进 患儿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明海宁 《妇幼护理》2022,2(13):3038-3040
目的 分析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效果、症状恢复时间及体温水平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100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 例)应用常规通道 护理路径干预,研究组(50 例)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急诊结果、症状恢复时间及体温水平分析。结果 研 究组患者的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高热持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急救 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 6h 体温水平、护理后 12h 体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缩短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状况和体温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黄茜 《妇幼护理》2023,3(13):3206-3208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间 104 例小儿高 热惊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 分析比较两组的复发率、护理满意度、依从性、疾病恢复情况、后遗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高热、惊厥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误吸、颅内压增高等后遗症或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 护理中,可促进高热、惊厥恢复,减少复发,降低后遗症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敬星操 《妇幼护理》2022,2(5):1128-1130
目的 探讨针对性急救护理的实施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间 收治的 76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 急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依从性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苏醒钙结合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 儿的惊厥症状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 护理后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苏醒钙结合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接受针对性 急救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效果,降低疾病的危害性,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吴林 《妇幼护理》2022,2(21):4988-4990
目的 探究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时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84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急救护理,研究组给予 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相关指标、护理满意情况与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退热及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 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依从性和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能够 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马榆  王树静 《妇幼护理》2022,2(7):1601-1603
目的 分析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在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急诊 50 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联合分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检出时间、症状持续及抢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95.67%) 好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各级与对照组相比较检出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惊厥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 间和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5.67%)高于较对照组(73.33%)(P<0.05)。结论 改 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对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刘洁 《妇幼护理》2022,2(11):2542-2544
目的 分析高热惊厥患者在急诊过程中,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9 年 6 月 至 2022 年 4 月收治的 90 例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组给予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模式。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发症率、预后和体温。结果 观察组退热、急救、惊厥消失及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 4.44%低于对照组的 17.78%(P<0.05)。观察组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 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 1 小时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高热惊厥患儿采用全程绿色通道 护理模式,可改善预后,缩短其急救、退热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董宜花 《妇幼护理》2022,2(16):3752-3754
目的 分析予以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29例)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效果、临床指标、急救效率、家属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儿并发症、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疾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问诊分诊、等候、转运、总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救治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过程中,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效率,确保急救效果,获得家属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疾病治疗中常规护理路径模式和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中进行高热惊厥治疗的小儿共82例,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路径模式,观察组给予患儿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观察两组患儿急救前后体温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急救后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疾病治疗中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路径模式,有助于降低患儿体温,优化患儿的临床指标,患儿及其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均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沈佳佳 《全科护理》2020,18(22):2850-2851
[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惊厥持续时间、发病次数、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统计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病次数少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7.
胡晓倩 《妇幼护理》2022,2(3):646-648
目的 探讨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急救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 院急诊科收治的 72 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 3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 预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症状缓解情况、护理满意度、惊厥发作时间及血氧饱和度、血糖、血钾及血钠水平。 结果 干预组高热退热及止痉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惊 厥发作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发作时血氧饱和度、5min 后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护理前,两 组血糖、血钾及血钠水平差异不明显。经护理后,两组的血糖、血钾及血钠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且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中,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和相关生化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黄美玲 《妇幼护理》2021,1(1):180-182
目的 探究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护理方案,明确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 126 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双盲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 组各 6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以急救情况、并发症 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判定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惊厥持续时间、急救时间、高 热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儿家属预检分诊、基础护理、照护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 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4.76%)率低于对照组(15.87%)(P<0.05)。结论 急诊高 热惊厥患儿予以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孟雅  吴晓青 《妇幼护理》2022,2(4):953-955
目的 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预防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 我院的 88 例急诊高热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 例)实施常规的急诊预检分诊流程,观察组(44 例) 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热性惊厥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 对照组等待时间、确诊时间、 退热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热性惊厥发生率(20.45%)高于观察组(4.55%)(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6.36%) 低于观察组(100.00%)(P<0.05)。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可以优化急诊高热患儿的就诊流程,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热 性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顾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4):3552-3554
目的:探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路径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急救结果、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情稳定所占比例为8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10.91%、1.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55%、1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急救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结果,减少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