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质量分数30%玻璃纤维(GF)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不同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组分制备了不同PBT/PET比例的合金。系统研究了PET含量对合金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熔融结晶行为、力学性能、流动性能及外观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ET引入后,合金的FTIR谱图中出现了PET特征吸收峰(1 341cm-1);由于发生了部分酯交换反应,合金中PBT和PET的结晶能力减弱;PET的加入提高了GF增强PBT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能够提高10.1%和8.9%;相较于GF增强PBT,GF增强PBT/PET合金的流动性有所提高;同时,GF增强PBT/PET合金注塑制品的外观得到显著改善,样品表面浮纤面积占比由GF增强PBT的7.6%降低至GF增强PBT/PET合金(PET质量分数为40%)的0.4%。当PET质量分数为20%~35%时,所得PBT/PET合金同时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外观。  相似文献   

2.
用HAAKE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阻燃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ET)合金的流变行为,测定了流变曲线及黏流活化能。结果表明:阻燃增强PBT/PET合金熔体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  相似文献   

3.
PBT/PET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熔融共混,通过粘度匹配原则, 确定PBT/PET共混体系的熔体温度为275-285℃,在283℃时制得PBT/PET共混切片,并对其共混体系进行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PBT/PET共混体系的理论热焓均小于41.8 mJ,为热力学相容体系;由扫描电镜观察PBT/PET共混体系在PBT和PET交界处发生了相分离,当PBT与PET共混比越接近,相分离程度越明显;DSC分析表明PBT/PET共混体系在非晶区相容,晶区不相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玻纤增强材料表面浮纤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模温是影响材料表面浮纤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不同黏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PBT)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搭配的阻燃增强PBT/PET合金表面浮纤的研究,发现注塑压力和模具温度对合金材料的表面浮纤都有较大的影响,高注塑压力和高模温可以显著地降低合金的表面浮纤。当采用较高的注塑模温后,合金流动性对表面浮纤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5.
成核母粒在PBT/PET合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合金。向 PBT/PET 合金中添加成核母粒 Nu-2,研究了添加成核母粒后 PBT/PET 合金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BT/PET 和 PBT/PET/Nu-2共混体系中均只能观察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共混体系的 T_g 介于两纯组分的 T_g 之间,随 PBT 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成核母粒的加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PBT/PET 合金中 PET 结晶速度慢的问题,特别对 PBT/PET合金结晶温度 T_(mc)的改善十分有效。不同比例的合金 T_(mc)从187.10℃上升到189.91℃,与 PBT 的 T_(mc)(191.9℃)相差无几。同时从升温曲线可以看出熔融峰 T_(m1)和 T_(m2)完全分开,这表明 PBT/PET 合金未发生明显的酯交换反应,即酯交换反应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次循环扫描方法研究了有机硅磷酸酯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ET)酯交换反应的影响,测定了PBT/PET合金的结晶性能、热变形温度、力学性能和相对黏度,并与常规的抑制剂亚磷酸三苯酯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加入有机硅磷酸酯后PBT/PET合金的结晶温度提高了4.5 ℃,相对黏度提高了0.1 dL/g,热变形温度提高了7.0 ℃。而加入亚磷酸三苯酯后PBT/PET合金的结晶温度降低了1.5 ℃。说明有机硅磷酸酯可有效控制PBT/PET合金中端羟基的含量,从而可有效抑制PBT和PET之间的酯交换反应。亚磷酸三苯酯和有机硅磷酸酯的加入对PBT/PET体系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醉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ET)合金的流变特征;并结合PBT/PET合金的特点,研究了干燥工艺、模其设计、注塑设备选择、注塑加工工艺对制品性能的影响,对优化PBT/PET合金材料的注塑工艺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螺杆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研究了PBT与PET不同比例对PBT/PET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成核剂及不同种类的增韧剂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对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及热变形温度有重要作用,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型增韧剂(AX8900)质量分数为0.5%时,不影响共混物的耐热性及拉伸和弯曲强度,而且可以大大提高PBT/PET共混物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9.
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基体材料,通过添加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相容剂、增韧剂和成核剂制得适用于熔融沉积技术的PET丝材。结果表明,当PET∶PBT为7∶3时,熔体流动速率最低;过多相容剂在螺杆进料口架桥,不利于螺杆挤出;当增韧剂含量为15份(质量份,下同)时,材料能够正常打印,样条无翘曲且表面光滑,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较高,分别为25.95 MPa和45.99 MPa,冲击强度为50.4 kJ/m2;添加0.5份滑石粉后材料的力学强度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PBT)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了冷却速率对PET/PBT滑/石粉(Talc)成/核剂(P250)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对其数据分别采用Jeziorny法、Ozawa法和Mo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ET/PBT共混物在加入滑石粉后相对结晶度(Xc)有所下降,但是结晶速率提高;PET/PBT/Talc体系单独引入成核剂体系效果更优;PET/PBT/Talc/P250体系随降温速率的增大,结晶度下降,结晶速率加快;Jeziorny法和Mo法处理非等温结晶过程比较理想,Ozawa法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新一代有机磷阻燃剂CJ1002对20 %玻璃纤维(GF)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CJ1002对PB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CJ1002含量为18 %(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变化不大,冲击强度下降33 %,氧指数达到30.1 %,阻燃级别VO;在以上体系中加入CTI协效剂后,材料力学性能与阻燃性能下降,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值上升.当CTI协效剂含量为2 %时,CTI值最高值为600 V,当CTI协效剂含量为1 %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节能灯用玻璃纤维(GF)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材料,分别探讨了新的阻燃体系,不同丙烯酸酯类增韧剂对其影响和材料的抗黄变问题。结果表明,新的阻燃体系溴代三嗪/三氧化二锑/OMMT阻燃效果较好,增韧剂中丙烯酸酯类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AX8900效果最好,其次为核壳结构丙烯酸酯类2M,最差为接枝MAH的丙烯酸酯类3M,但三者增韧效果差距不明显。抗黄变母粒的添加使得GF增强阻燃PBT材料在氙灯老化试验后颜色基本不变黄。  相似文献   

13.
玻纤增强阻燃PBT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白度化红磷对30%玻纤增强PBT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白度化红磷对PBT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白度化红磷质量分数为21%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达到30%,阻燃级别FV-0;当其质量分数为25%时,氧指数达到最大值31%,之后随用量的增加,氧指数开始下降。白度化红磷与MPP复配体系有着良好的协效阻燃效果。PBT、玻纤、白度化红磷、MPP的质量配比为50/30/15/5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达到28%,阻燃级别FV-0。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弹性体(POE)是体系有效的增韧剂,其质量分数仅5%就使得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值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种三嗪阻燃剂对玻纤增强PET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新型阻燃剂无析出阻燃剂A和十溴联苯醚对玻纤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体系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阻燃剂在体系中的抗析出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阻燃剂对体系性能的贡献几乎一样,但无析出阻燃剂A具有良好的抗析出性。借助扫描电镜(SEM)对体系的微观结构的分析发现无析出阻燃剂A在PET基体中分散均匀,颗粒尺寸小而一致。在不同工程塑料中加入无析出阻燃剂A后发现,PET体系的阻燃性能明显高于而力学性能则大大低于PBT和尼龙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无析出阻燃剂A体系使PET树脂摩尔质量降低所致。此外,还讨论了玻纤对十溴联苯醚阻燃PET的影响。适当提高玻纤的加入量,不仅可以提高体系的力学性能,还可以改善其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熔融共混和模压成型技术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膨胀型阻燃剂(IFR)共混和层状复合材料,其中层状复合材料为3层阻燃结构,内层为非阻燃层(纯PBT),内层外面两层为阻燃层(PBT/IFR)。通过UL94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LOI)以及拉伸和冲击性能测试对比分析了两种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PBT/IFR共混复合材料相比,PBT/IFR层状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提高幅度更大,虽然低IFR含量下其力学性能低于共混复合材料,但随着IFR含量增加,力学性能下降幅度更小。当层状复合材料中的阻燃层/非阻燃层/阻燃层的厚度比为1.5 mm/1 mm/1.5 mm,即IFR质量分数为22.5%时,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与相同IFR用量下的共混复合材料相当,而阻燃性能与IFR质量分数为30%的共混复合材料相当,其UL 94阻燃等级达到V–0级,LOI提高到24.4%。这表明,采用层状阻燃可控受限结构,可在较低的IFR用量下更好地提高PBT/IFR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同时减缓了力学性能下降的幅度。  相似文献   

16.
以次磷酸盐类复合物TF9309为主阻燃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协效阻燃剂,采用增韧剂AX8900、偶联剂KH–560和30%的玻璃纤维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进行共混挤出改性,研究了无卤阻燃剂用量和不同复配比例对PBT燃烧行为和综合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增韧剂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F9309与MCA两者复配比例为4∶1,总含量为15%,AX8900含量为2%,加入适量偶联剂KH–560时,30%玻纤增强PB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就PBT、PET两种聚合物材料的流变性能和PBT/PET并列型复合纤维的熔纺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PBT宜低温熔融、高温纺丝,PET则相反.同时.还考察了复合比对初生丝热性能、DT丝卷缩性能的影响,表明随着PBT组份量的增加,Tg转变和冷结晶放热峰移向较低温位.且后者峰面积相应缩小;PBT熔融吸热峰面积增大.PET的则相应缩小;DT丝的卷缩率增大.卷缩稳定性则变差.此外.还就纺丝速度对初生丝热性能和结晶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发现随着纺丝速度的提高,初生丝DSC扫描曲线上的冷结晶移向较低温位,而两组份的熔融吸热峰似无变化;初生丝结晶应随纺速的提高而略有增加.但增幅不大.  相似文献   

18.
玻纤增强阻燃PET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制了一种玻纤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着重考察了滑石粉、苯甲酸钠、Na2CO3、硬脂酸镁、ZnO及自制的几种结晶成核剂对材料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加入结晶成核剂的情况下,单独加入玻纤对PET的增强增韧效果并不明显;适当的结晶成核剂能明显提高玻纤增强PET的力学性能,并改善其熔体流动性,促进PET制品定型,缩短生产周期;添加12份十溴二苯醚/Sb2O3复合阻燃剂,可使玻纤增强PET的阻燃性能达到UL94 V-0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