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Lokomat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良姿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翻身训练、斜床站立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Lokomat训练, 对照组则辅以平地步行训练, 每周训练3次, 连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及8周时观察组恢复独立步行能力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29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步频、患侧步长、患侧支撑相时间及占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平均步速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8周时观察组下肢肌张力恢复正常患者例数(分别为28例、33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8周时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分别为(20.10±8.11)分和(24.07±7.98)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28.87±13.41)分和(40.80±...  相似文献   

2.
杨露  魏海棠  谢亮  盛扬  黄莹  黄莉 《中国康复》2022,37(1):33-36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肺康复在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率及肺部感染中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肺康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拔管成功率、再次置管率、肺部感染评分及DE Morton活动指数(DEMMI)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立床训练对转入康复科的气管切开患者气管留置套管时间及肺部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将65例气管切开超过1个月并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按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气切护理及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动式直立床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留置套管拔管率、肺部感染情况、痰细菌学培养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情况。结果两组各有1例患者失访。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PIS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9.276,6.609;P<0.01)。干预后观察组气管切开留置套管拔管率为71.0%,肺部感染痊愈率为64.5%,痰培养阴性率为48.4%,CPIS 为(2.8±1.1)分,均优于对照组[43.8%,37.5%,25.0%,(3.9±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76,4.60,6.22,3.36;P<0.05)。结论直立床训练可以有效缩短康复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有利于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染料试验在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误吸筛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信封法将本院重症康复病房2019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需行气管切开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防误吸护理,基于医师临床经验及患者症状判断进行堵管拔管操作;观察组应用染料试验检测误吸,实施针对性防误吸护理,根据气管套管拔管指征启动堵管拔管流程。对比染料试验和吞咽造影对误吸的检出效能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拔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染料试验和吞咽造影检出的误吸率、无误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时、切开后1周的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气管切开后2周、3周、4周的CP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误吸筛查过程中应用染料试验可以有效诊断误吸,对临床实施护理操作具有指导意义,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BCI)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并分析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与上肢运动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脑机组及对照组, 每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脑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运动想象训练的脑机接口治疗, 对照组则辅以腕指被动屈伸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U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及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对2组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检测2组患者MEP潜伏期及CMCT, 并对患者上肢功能评分与MEP、CMC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脑机组、对照组患者FMA-UE、FIM、ARAT评分、MEP潜伏期及CMC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UE评分[分别为(41.22±13.09)分和(32.23±15.49)分]、FIM评分[分别为(82.96±13.58)分和(73.32±18.56)分]、ARAT评分[分别为32.00(20...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患者营养状况、气切套管拔管率、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患者分为IOE组(65例)和鼻胃管管饲(NGT)组(61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综合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训练、吞咽训练、肺功能训练等);IOE组、NGT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IOE或NGT营养支持。于入科时、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具体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肌酐身高指数(CHI)、气切套管拔管率及带管时间、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治疗4周后IOE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气切套管拔管率(90.76%)和带管时间[(15.96±3.86)d]、CPIS评分[(3.00±1.69)分]、NIHSS评分[(11.86±4.08)分]及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NGT组水平(P<0.05)。 结论 IOE营养支持较NGT营养支持能更有效改善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尽早安全地拔除气切套管,加速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电动起立床对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评定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上予以电动起立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EDP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膈肌移动度(DE)、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的PaO2均高于治疗前(P<0.01),PaCO2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0.01),而PaCO2治疗后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2组的DE均高于治疗前(P<0.01),而CPI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E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CPIS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DP联合电动起立床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受损的膈肌功能,同时减轻肺感染,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PhysioTouch)与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徒手淋巴引流治疗(1 h/次,1次/d,5 d/周),观察组患者采用PhysioTouch治疗(20 min/次,1次/d,5 d/周),治疗后2组患者均行低弹力绷带加压治疗、上肢功能训练及皮肤护理,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臂臂围测量法评估2组患者的上臂淋巴水肿程度和临床疗效,并采用上肢功能指数(UEFI)、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乳腺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EORTC QLQ-BR23)评分对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肩关节功能及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上臂淋巴水肿程度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UEFI评分分别为(54.87±7.29)和(62.64±8.95)分,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18.32±2.29)和(19.06±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UEF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对照组(89.13±9.62)分,观察组(96.23±11.09)分]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照组(78.13±9.15)分,观察组(79.03±8.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对照组的EORTC QLQ-BR23评分(43.69±5.16)分,观察组(39.51±4.29)分]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对照组(56.29±5.23)分,观察组(57.72±5.65)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hysioTouch与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均可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水肿,PhysioTouch在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头眼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及头眼运动, rTMS治疗每日1次, 共20 d, 头眼运动每次每个动作1 min, 每日2次, 每周5 d, 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 采用Fugl-Meyer评估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测试(TUG)、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 2组患者FMA-LE、BBS、TUG、MBI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 2组患者FMA-LE、BBS、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 TUG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LE[(27.05±4.06)分]、BBS[(39.00±5.85)分]、TUG[(18.15±3.22)s]、MBI[(66.55±8.67)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在膝关节镜术后股四头肌伸肌滞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庐山康复疗养中心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NMES,观察组行常规康复治疗+NMES+BFRT。比较两组患者大腿周径、滞后关节活动度变化、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4、6周,观察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评分(78.90±3.17)分、(89.20±5.12)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69.63±4.69)分、(79.93±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周,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滞后角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4、6周,观察组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峰力矩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6周,观察组大腿周径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CRPS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接受rTMS结合肢体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肢体康复治疗和rTMS假刺激。治疗前、治疗4周及6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VAS、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及6周后VAS评分显著较低(P<0.05)、FMA评分及ADL评分显著较高(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及6周后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FMA评分、AD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VAS评分[(4.35±1.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31.95±10.96)分]及ADL评分[(53.45±12.83)分]及6周后VAS评分[(4.65±1.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33.25±10.90)分]及ADL评分[(53.78±11.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rTMS对脑卒中后CRPS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疼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传统叩拍排痰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功能锻炼,2组均训练2周。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感染指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其6个单项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气管分泌物,氧合指数,X线胸片浸润影,气管吸取物培养或痰培养)。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2组患者的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其中的气管分泌物评分和气管吸取物培养或痰培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CPIS中的体温评分、白细胞计数评分、X线胸片浸润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氧合指数评分2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可提高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如肢体良肢位摆放、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周治疗10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SEP进行评估检测,记录SEP检测中N9 、N20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的上肢FMA评分分别为(18.87±6.62)分和(26.27 ±9.22)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的上肢FMA评分分别为(16.53±4.79)分和(20.07 ±6.77)分,组内比较仅治疗8周后的上肢FMA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8周后上肢FMA评分的提高值大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上肢FMA评分的提高值(P<0.05).观察组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的BI指数评分分别为(58.00 ±19.89)分和(62.33±20.34)分,而对照组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的BI指数评分分别为(65.67±18.01)分和(71.33 ±14.82)分,2组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BI提高值与对照组BI提高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观察组偏瘫侧SEP的N9和N20潜伏期分别为[(9.35±1.63) ms和(9.03±1.68)ms、(20.84 ±2.07)ms和(20.32±2.56)ms],波幅分别为[(3.71±1.28) μV和(3.91 ±1.18) μV、(1.83±0.44) μV和(2.08±0.51)μV],比较后发现,N9、N20的潜伏期均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高(P<0.05);对照组偏瘫侧SEP的N9 、N20潜伏期分别为[(9.87±1.68)ms和(9.52±1.54) ms、(20.89 ±2.38)ms和(20.51±2.69) ms],波幅分别为[(2.75±1.54)μV和(2.84±1.47) μV、(1.38 ±0.43) μV和(1.51±0.44)μV],治疗4周后的N20潜伏期和治疗8周后的N9、N20潜伏期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偏瘫侧仅治疗8周后的N20波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其SE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肌骨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0月在某院行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的患者3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入院后术前床边健康与康复宣教,对照组予以关节镜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早期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与康复的基础上术后予以在肌骨超声引导下的PRP注射并早期进入康复科训练,PRP注射于术后2周开始,1次/周,连续4次。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术后6周、术后12周的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两组患者膝功能恢复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术后6周、术后12周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观察组(55.7±16.2)分、(95.7±3.6)分、(96.4±3.3)分;对照组(52.3±14.1)分、(72.3±4.1)分、(74.5±6.8)分。VAS评分分别为观察组(5.4±1.7)分、(2.4±1.9)分、(1.6±0.5)分;对照组(5.6±2.8)分、(3.6±2.8)分、(3.2±1.6)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在肌骨超声引导下注射PRP定位更加准确,对半月板病变的愈合效果更加明显,且结合早期的正规康复训练,更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其操作安全,无并发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TR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米氮平睡前顿服,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针对其两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给予tDCS治疗, 对照组则同期给予伪tDCS治疗。2组患者均每天上午、下午各治疗1次,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 4, 6, 8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第2, 4, 6, 8周时观察组HAMD评分[分别为(16.92±4.55)分、(14.33±4.04)分、(12.62±3.41)分和(10.27±2.8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且治愈患者例数(13例)、总有效率(58.54%)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不良反应情况均比较轻微。结论米氮平联合tDCS能加速TRD患者抑郁症状缓解, 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安全性较好, 该联合疗法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个性化气道廓清技术对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在观察期间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1例患者脱落。对照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体位引流结合叩背,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气道廓清技术(包括咳嗽训练、主动呼吸循环技术、体位引流等)。观察周期为6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排痰量、拔管时间、拔管成功率以及临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训练6周结束后,试验组在训练期间的平均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训练第1周时,两组患者在日均排痰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第2、4、6周时,试验组的日均排痰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第1、3、6周后,试验组的CPI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训练10 ~ 20 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入选时及治疗2,4,8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对2组患者抑郁程度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入选时及治疗2周后,发现2组患者HAMD、FMA评分及FAC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HAMD评分[(10.43±5.66)分]、FMA评分[(23.64±4.52)分]、FAC分级及对照组HAMD评分[(14.57 ±5.82)分]、FMA评分[(20.45±5.12)分]、FAC分级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6.54±5.04)分]、FMA评分[(27.82 ±4.56)分]及FAC分级较治疗4周时及对照组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8周时上述指标与治疗4周时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染料试验在提高护士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体位管理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6月~11月我院神经内外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切开处理,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染料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染料试验组予以染料试验干预。比较两组护士体位管理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肺部感染状况,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结果染料试验组护士体位管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染料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及气管瘘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染料试验组拔管后第2周、第3周时CPIS评分≥6分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染料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染料试验在提高护士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体位管理依从性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经济负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手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以Brunnstrom及Bobath疗法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手部强化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6周训练后,发现观察组FMA评分[(55.82±10.44)分]、MBI评分[(60.35±10.43)分]、STEF评分[(81.12±8.95)分]及对照组FMA评分[(44.56±10.31)分]、MBI评分[(34.58±9.09)分]、STEF评分[(64.34±8.18)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手部强化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常规康复训练和运动想象疗法均每日1次, 每周训练5 d, 连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下肢部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10 m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估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步行能力、转移能力和最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的FMA评分、TUGT和10MW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TUGT和10MWT分别为(27.70±4.50)分、(21.05±11.03)s、(0.77±0.42)m/s,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效率, 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