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皮肤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形态特征。方法 用光镜、电镜观察了12例人皮肤癌不同病程癌组织中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分布和形态特点。结果 皮肤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主要分布于乳头层及网织层浅层。内皮细胞多数形态高大,细胞器丰富,胞质多见绒太突起,胞膜近基膜侧出现节段性高电子密度带。少数内皮细胞低矮扁平;病变晚期,线粒体肿胀,W-P小体增多,胞膜上节段性高电子密度带减少,部分血管壁不完整,基膜不连续。结论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细胞的活化,有利于淋巴细胞的穿越,随病程进展,内皮细胞发生损伤,淋巴细胞穿越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皮肤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形态特征。方法 用光镜、电镜观察了 12例人皮肤癌不同病程癌组织中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分布和形态特点。结果 皮肤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主要分布于乳头层及网织层浅层。内皮细胞多数形态高大 ,细胞器丰富 ,胞质多见绒毛状突起 ,胞膜近基膜侧出现节段性高电子密度带。少数内皮细胞低矮扁平 ;病变晚期 ,线粒体肿胀 ,W P小体增多 ,胞膜上节段性高电子密度带减少。部分血管壁不完整 ,基膜不连续。结论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细胞的活化 ,有利于淋巴细胞的穿越 ,随病程进展 ,内皮细胞发生损伤 ,淋巴细胞穿越减少。  相似文献   

3.
上皮性微静脉 (EpithelialVenule ,EV)是主要分布于淋巴组织内的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它们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门户。本文仅就有关EV的形态结构、分布、功能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介绍。1 EV的形态结构光镜下观察 ,EV壁以一层矮柱状的内皮细胞为主构成 ,这种内皮细胞也称为高内皮细胞 (HightEndothelialcell)。由于经常有淋巴细胞穿越 ,故内皮细胞呈现为排列不整齐的特征。在EV腔中 ,常含有较多的淋巴细胞[1 ] 。内皮细胞核较一般内皮细胞的大 ,呈椭圆形或不规则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喉癌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观察,探讨淋巴细胞归巢的途径及抗肿瘤意义.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及阳性胶体铁染色方法,观察和研究32例喉癌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结果 在癌周区出现大量类高内皮微静脉,其内皮高大,胞浆突起增多,细胞核大,细胞器丰富.有淋巴细胞穿越管壁.结论 喉癌组织中部分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可演变为类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场所;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归巢与抗肿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后微静脉是介于毛细血管与小静脉之间的一段血管。该血管不仅是血液内淋巴细胞穿过管壁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而且进入淋巴组织的小淋巴细胞对传递免疫  相似文献   

6.
作者利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皮瓣微循环变化,发现大部分血液通过微静脉短路直接进入回流静脉,只有少量毛细血管开放进行物质交换。虽然动脉化术后晚期毛细血管网开放后形成了部分生理性循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但动脉血液由微静脉灌流入毛细血管仍为主要的循环方式。此外尚有2次灌流、环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和墨汁灌注光镜观察法对大鼠舌下腺的微血管构筑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小叶内,小叶内动脉逐渐分支。在腺泡和闰管周围续于毛细血管,它们相互吻合形成排列稀疏的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腺泡周围毛细血管逐渐汇集成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微静脉,它们在纹管周围交织吻合形成微静脉丛或直接注入小叶内静脉,在纹管周围未见窦状毛细血管网。排泄管呈树权样分枝状,上皮下为一层排列密集的毛细血管网,它们由小叶间动脉分出的微动脉供血,输出微静脉注入沿途的小叶间静脉。在排泄管的起始部,上皮下毛细血管可注入纹管周围的微静脉丛。  相似文献   

8.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成是在原有毛细血管和/或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基础上形成新血管的过程,它是肿瘤持续生长和发生转移的必要条件,其过程极为复杂,需要多种因素的参与。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猫恒前磨牙牙周膜微血管构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猫恒前磨牙牙周膜(PDL)微血管床的解剖形态。方法:对猫上颌恒前磨牙进行墨汁灌注,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光镜下观察PDL徽血管形态,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颈部PDL微血管与牙龈具有丰富的吻合支,PDL内微动脉血管分支成毛细血管下行,可见“发卡式”结构的毛细血管。中段,纵行微静脉下行过程中彼此相互吻合,未见微动脉血管。根尖牙周膜可见“栅栏状”结构的微静脉网。结论:猫恒前磨牙血流来源于牙龈动脉和牙槽骨动脉。静脉引流方向主要是经中段的微静脉汇入牙槽骨静脉。“发卡式”结构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颈部PDL的物质交换,抵御外界侵袭,促进组织修复。微静脉网使PDL可以抵抗强大的垂直向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肿瘤细胞微核在肿瘤放射敏感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制备4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照射前后的肿瘤细胞微核和离体、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同时求出该个体肿瘤的近期退缩率。结果:40例患者的鼻咽部肿瘤细胞微核和离体、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在接受放射照射后的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73、05731和06649),且上述三者增长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微核、离体和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在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421、05975和05227。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可以代替肿瘤细胞微核试验,为肿瘤放射敏感度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血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迷路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迷路的形态,探讨血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归巢的径路。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大鼠血淋巴结的构造。结果 血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分布广泛,内皮细胞高大且凸向管腔,细胞器丰富,可见淋巴细胞附着或穿越内皮细胞内和细胞连接间隙。副皮质区内可见管状或袋状的充满小淋巴细胞的淋巴迷路结构。结论 血淋巴结是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微核是染色体畸变在有丝分裂间期核时所呈现的一种损伤类型,能迅速而准确地反映出畸变率,与染色体分析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认为微核测定可反映人体受致癌物作用的早期生物学效应,在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均普遍而又较高地出现微核,提示机体正处于不正常状态、以及微核有可能作为机体患癌的生物学标志之一。本文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对象和方法一、对象: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为我所收治并经临床确诊。正常对照为50例体  相似文献   

13.
动态观察自血光量子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2-4个疗程后,患者淋巴细胞微核率未见明显增高,显示该治疗方法未引起细胞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河南省10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结果;同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食管癌高、低发区健康成人的微核出现率进行了比较。结果100例健康人外周血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42%,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为0.61%,微核淋巴细胞中多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11.44%;男女性别间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及微核淋巴细胞中多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均无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及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均增高;食管癌高发区组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和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均高于低发区组(P<0.01)。结果表明,要确定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时,应考虑年龄及不同地区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内毒素可以引起体循环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静脉漏。本研究进一步观察山莨菪碱对此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择接受CT检查的患者37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22人,检查前后采集外周血观察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表明CT检查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说明CT检查对机体的遗传物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左心室壁的微血管配布,为心脏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6只犬左心室壁的微血管构筑。结果 心内膜下毛细血管有丰富的吻合丛,心肌层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心肌纤维方向一致,吻合较少。心外膜层毛细血管吻合较丰富。微动脉、微静脉行于肌束间,微动脉、毛细血管后微动脉起始处可见环形压迹。结论 犬左心室壁内微血管配布特征对心肌血流调控有着重要意义,并为  相似文献   

18.
随机选择接受CT检查的患者37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22人。检查前后采集外周血观察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表明CT检查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说明CT检查对机体的遗传物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自发率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健康人,用微量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自发率。结果与结论:本组所测得的8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在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正常值,各地报道有所不同,作者等采用宁夏医学科学研究所改良的微核试验法,报道了宁夏三个地区千名健康成人微核检测结果:微核平均值为0.84%,微核出现率为86.2%。可视为宁夏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本底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