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西安地铁2号线现状运营的客流数据实地提取,探讨2号线客流成长趋势,分析2号线客流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特征,对2号线目前的运营方案进行能力适应性分析,旨在为2号线改进更加符合线路客流特征的运营方案提供基础支撑,以利于合理调配运输能力、提高运营服务质量,并为西安市后续开通线路和其他城市的初始建成的线路运营组织方案及车辆配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3):101
.北京地铁指挥中心启用,将统管13条线。位于小营的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近日正式启用,地铁5号线成为其率先接管的第一条线路。据透露,该中心将陆续接管北京13条轨道交通线的调度指挥。.北京3条新地铁线路将于奥运会开幕前开通。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和机场线将于北京奥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佛山地铁3号线、清晖园段线路、清晖园文物的基本情况,对清晖园段线路设计方案进行了多方案比选,确定临近清晖园文物保护单位的路由方案为最优方案。分析了佛山地铁3号线施工期间及运营期间对清晖园文物影响以及相应的保护方法和措施,为临近文物保护单位的地铁线路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轨道交通以往建设经验,8B列车采用DC 750 V电压等级供电较为罕见.本文基于北京地铁13A线改造工程,考虑既有线改造外部制约因素较多,从降低改造风险、实现A/B线互联互通及资源共享、节省投资等角度对北京地铁13A线供电方案进行分析,首选与既有13号线相同的DC 750 V供电制式,并在常规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基础上增加了 3#整流机组.该三机组接线方案提高了变电所的供电可靠性,避免了实际运营中出现变电所解列的工况,是改造工程的一种新的探索,具有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为轨道交通线路改造供电制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杭州地铁1号线的工程概况、客流特征、列车交路、工程节点设置、工程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对1号线Y形线路运营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中提出,远期对1号线Y形线路进行拆分,验证了1号线Y形线路设计的长远性和灵活性。此外,1号线Y形线路运营方式的节点设置方案可为不同线路间的共线运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夹人、夹物事件偶有发生,对间隙探测装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有效降低全自动运行线路中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间隙引发的安全问题,分析全自动运行线路间隙探测装置与行车相关系统之间的联动方式,结合天津地铁6号线二期线路工程实践,提出了间隙探测装置与行车相关系统联动方式优化方案。采用该方案对原有接口电路进行优化,增加“车门状态”硬线信号,改进控制流程并优化间隙探测启动时间,为全自动运行线路安全运营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铁1号线全线加装屏蔽门,为减少工程对正常运营的影响,避免施工范围过大,确保施工绝对安全,整条线路采取分批施工。该工程从2005年1月份开始正式施工,预计2009年年底全部完成。整个加装工作是在线路不停运的情况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修建或者正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将面临线路运营一段时间后,原配置的车辆不能满足运营的需求,需要及时增购车辆的问题。以西安市运营的第1条地铁线路——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运营客流基础数据的分析,研究2号线的客流特征,并对现状运营方案进行适应性分析,认为西安地铁2号线现状的列车配属及行车组织方案已经不能适应现状的客流需求;且2号线是西安市的第1条轨道交通线路,客流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需尽快启动增购车辆工作;通过预测2号线客流成长趋势,研究列车增购时机,制订可行的列车增购方案,对增购列车需要的条件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西安市后续开通线路和其他城市的初始运营组织及车辆增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铁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综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目的:以大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为例,对出入线接轨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优方案.从而说明如何根据城市规划、地形条件、线路走向、车辆段位置、车站形式及位置,结合出入线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进行多方案优缺点层层分析.并通过本项目分析,解决不同情况下的接轨难题.研究结论:出入线应本着方便运营、减少列车出入的空走时间、降低运营成本的原则,尽量选择在线路的终点站或折返站,即根据列车运营交路选择接轨站.然后应结合段址选择、线路条件、车辆的技术条件和接轨站的条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合理的接轨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上海轨道交通12、13号线与1号线在汉中路形成大型换乘枢纽.通过对节点区域12、13号线的线路走向的研究,提出优化的线路走向.推荐12号线走恒通路、13号线走长安路,与已建成的1号线形成"H"型换乘枢纽的方案.对推荐换乘枢纽提出了水平孔冻结加固、矿山法构筑穿越段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建的广州地铁三号线体育西站下穿既有的地铁一号线体育西站,如何保证已建成的一号线体育西路站的正常运营和结构安全,制定安全、合理、可行的施工工法就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研究和分析了采用不同节点结构形式对既有一号线体育西路站的影响,以及多个设计方案的比选过程,介绍了施工该节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案,对类似问题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重庆市轨道交通5号线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5号线与其支线在歇台子片区的运行方式与接线方式进行研究。根据5号线与其支线既要独立运营又有预留贯通运营的需求,提出3个线路方案进行研究,线路通过修建渡线、联络线等配线形式预留贯通运营条件。从地形条件、周边现状、线路运营、车站使用功能、施工难度、建设影响、技术经济性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方案3(即半-歇-奥-石走向)具有明显的优势,建议5号线与其支线拆分独立运营。  相似文献   

13.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服务水平评价需求,考虑乘客与枢纽环境的交互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仿真技术的枢纽运营效果评价方法.应用仿真工具对枢纽内乘客的行为进行模拟,得到相关参数的取值;采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得到评价指标的取值,用以分析和评价轨道交通枢纽运营的效果.采用该评价方法对北京地铁宣武门站的评价结果为:地铁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最大换乘时间较长;4号线站台楼梯口和扶梯口的乘客平均拥挤程度最高;4号线站台区域的设施能力更容易趋于饱和并呈现乘客滞留倾向;4号线换乘2号线的乘客平均换乘时间对客流规模的适应性较强,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对列车接续的适应性较强.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安首条地铁线路(2号线)初期运营客流特征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客流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到2号线开通后不同阶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客流分布、站点乘降量、客流断面空间分布及乘客出行特征。通过这些数据可掌握西安地铁2号线的客流特征和增长趋势,为西安地铁后续线路的规划、设计及运营准备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南京地铁8号线沧波门—古雄区段线路走向,结合既有宁芜铁路改线方案,提出利用既有宁芜铁路的两大系列6个方案,并详细论述了各方案的主要工程内容、投资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能耗非常大,从而带来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和经济压力。通过对西安地铁2号线列车运行控制、通风空调、动力照明的能耗细化调查研究,来分析2号线能耗偏高的原因,从而为有效提高西安地铁2号线的运营节能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供改进意见,也为西安地铁后续线路建设及设备选型等提供节能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广州地铁供电系统33 kV环网接线方式的现状并对地铁1、2号线不同接线方式的优缺点和设计思路进行了比较。33 kV环网接线方式应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接线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地铁隧道内的电缆数量,以降低工程投资,便于工程实施和今后的运营维护。  相似文献   

18.
深圳地铁6号线是深圳市政府确定的轨道交通投融资改革试点线路,拟推行公私合营的建设模式。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先期研究6号线的运营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深圳市地铁一、二期的运营成本调研情况,采用要素成本法,对地铁6号线的运营成本进行测算,为政府决策、招商谈判提供依据。同时,针对地铁运营特点,提出降低运营成本的措施,供运营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重点之一是线路方案设计。线路方案边界条件较多,线路走向的确定直接影响地铁的投资、建设、运营及社会服务。以哈尔滨地铁3号线部分线路方案比选为例,讨论地铁线路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为后续地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地铁川杨河车辆基地设计方案为例,对川杨河车辆段三线共址方案及车站接轨进行平面规划设计和优化方案。并根据城市规划、地形条件、线路走向、车辆段位置、车站形式及位置,车辆段功能定位,确定场段内平面布置。通过分析,提出三线共址车辆段如何资源共享,达到综合利用最大化。研究结论:通过对11号线北段停车场、11号线南段定修段和13号线停车场组成的川杨河三线共址车辆基地进行的平面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发挥了轨道交通网络和车辆基地的资源共享优势,节省了工程投资、占地面积、降低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