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升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的吸引力,选取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旅客作为调查对象,从旅客的基本属性、出行意愿、选择偏好、旅客来源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旅客群体特征,并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对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进行竞争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全周开行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合理确定列车始发终到时间和动车组速度等级、引入收益管理、监测既有客运产品客流等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客运产品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铁路旅客出行行为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个体旅客的出行决策过程,确定出行目的、出行信息、出行费用、出行时间、时间价值和拥挤惩罚等主要影响因子。根据有关研究建立铁路旅客出行行为模型,用以模拟同一OD铁路旅客对列车与席别的选择行为。并针对我国铁路旅客的出行行为特性,提出相应的客运组织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2014年五一小长假的临近,沈阳铁路局根据客运市场变化规律,充分挖掘用足客运能力,采取加开临客、图定列车高峰日加挂扩编和动车组重联等方式应对旅客出行高峰,满足旅客假日出行需求。201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沈阳铁路局管内客流将主要以踏青旅游、学生往返、探亲访友为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客运产品的形式比较单一,在旅客出行需求日渐丰富,差异化逐渐凸显,迫切需要结合旅客的差异化需求设计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高速铁路客运产品。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研究客运产品的组合设计方法。首先,阐述组合产品的概念,分析不同层次产品的内涵和设计要素;其次,基于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产品要素分析,建立基于供需匹配的产品组合设计方法;最后,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差异性需求,给出各细分市场的产品组合策略,对高速铁路客运产品组合设计的实际应用有效性进行验证,为高速铁路客运产品设计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旅客出行需求不断提高,需要同时考虑旅客出行时段选择与运输企业效益,来优化调整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针对一条拥挤的高速铁路客运走廊,分时段确定列车停站计划和开行频率,阐述影响旅客出行时段偏好的2个重要因素——吸引度与可达度,据此构建旅客出行阻抗函数,构建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是以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用于确定列车停站方案;下层规划是一个用户平衡模型,用于计算客流在停站方案上的分配结果。根据模型特点设计启发式算法,并通过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表明,考虑旅客出行时段偏好优化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的方法,能更好地匹配旅客需求分布,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6.
针对铁路快速客运网的形成和高等级旅客列车高密度、多样化的开行,对客运专线建成后的旅客出行选择行为进行了意向调查。在介绍SP调查的基础上,对问卷设计、调查设计进行了阐述,对采集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在客运专线条件下,旅客对铁路客运服务产品的需求及选择偏好,可为铁路客运方案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沪宁杭地区铁路城际客运市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沪宁杭地区铁路城际客运市场的调查,分析该地区城际客流的基本特征、客运需求、出行规律、城际列车服务水平,以及旅客选择不同种类列车的因素等,得出城际客流出行要求高、购票途径多样化、要求减少出行时间、在高峰时段应加大城际列车的开行密度等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铁路长运距条件下,旅客乘车疲劳度成为衡量旅行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旅客乘坐高速列车出行舒适度评价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疲劳度指标权重,结合旅客疲劳度影响因素评价值计算方法,从乘车时长、乘车空间、空气环境、物理因素、个性化服务5个层面构建长运距高速铁路旅客乘车疲劳度量化计算公式体系。以京沪和哈大高速铁路列车上旅客的疲劳度进行实例分析,得到影响长运距高速列车旅客疲劳度的最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得铁路客运产品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同时验证长运距高速列车旅客乘车疲劳度量化计算公式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成渝铁路客流特征分析及营销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成渝铁路的旅客问卷调查,分析成渝铁路的客流特征、旅客需求和客运产品情况,从优化列车运营、提高站车服务水平、完善与丰富客票销售渠道3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从树立动车组列车品牌、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培育固定客流和开展特色服务等方面探讨成渝铁路客运产品营销策略,提升成渝铁路旅客运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客运产品谱系化特征不明显,在铁路网规模扩大、运营场景复杂的背景下,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增长和复杂的旅客异质性出行需求。在阐述国外铁路客运产品谱系化特征和做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铁路客运产品分类的适应性,以及新时代背景下铁路客运产品实现谱系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基于我国铁路设施设备条件、经营管理方式和列车开行特点,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提出以“车-流”匹配效益最优为目标的客运产品谱系化设计思路和谱系结构框架,对巨量复杂需求用有限品类列车分类匹配运输资源、服务水平、客流组织、行车组织等内容,对推动铁路客运产品从“弱差异化”谱系特征向“显性差异”谱系特征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铁路谱系化旅客列车产品是服务于多种需求和不同类型旅客,便于旅客辨识、记忆和准确选择,有利于铁路分类配置运输资源和分层提供运输服务,而目前我国铁路谱系化列车产品特征尚不清晰。在分析荷兰、德国和日本铁路谱系化列车产品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客流按出行目的和节点等级进行需求分析。提出我国高速铁路谱系化列车产品框架设计,最后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车站节点分级、列车谱系划分和分层级的客流结构分析,给出按停站的谱系化列车产品分类设计,为高速铁路谱系化列车产品设计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铁路客运产品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对我国铁路基于旅客满意度的旅客列车合理始发域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在对我国路网进行分割的基础上,利用现有运行图数据估计各区段旅客列车旅行时间,通过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城市进行旅客出行满意度调查,计算基于时区偏差的不同城市旅客分时段出行满意度,最终计算得到不同等级旅客列车对应不同发车时刻的整体满意度,并据此确定旅客列车的合理始发域。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旅客满意度对于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方便旅客旅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通过对成渝高速铁路出行旅客的问卷调查及样本数据的收集整理,阐述旅客出行特征,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以出行时段与乘车方式作为选择肢,各类旅客主体、出行特性及列车服务特性指标作为效用变量,构建出行时段位于上层、乘车方式位于下层的Nested Logit模型,较为准确地描述铁路旅客的出行选择行为。参数标定及结果表明,除出行目的、收入状况及旅客自身偏好外,列车开行方案等供给因素会更为显著地影响旅客对出行时段与乘车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铁路路网规模的扩大和旅客出行需求的改变,亟需深化客运供给结构性改革。在分析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结果质量、环境质量、交互质量为一级维度,以可靠、畅通、舒适、便捷、响应及时、重点关怀为二级维度,对旅客感知服务质量要素进行多维度分析。通过开展旅客感知服务满意度调查,在旅客服务满意度分析的基础上,围绕降低旅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铁路旅客感知服务质量提升策略,有助于改善旅客出行体验,满足旅客日益增长的客运服务需求,为铁路旅客感知服务供给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延伸动车组列车的服务范围,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满足客运市场需求,从既有普速铁路开行动车组列车的现状入手,梳理开行动车组列车在能力、技术、安全和效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市场需求发展趋势、运输经济性、点线能力、装备发展等因素,分析普速铁路开行动车组列车发展趋势,从推动既有普速铁路开行动车组列车、保障可持续开行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与其他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深化铁路部门与政府合作、整合优化线路客货列车的开行方案、加强车辆装备研发力度等前提条件,增加铁路客运产品的有效供给,拓宽动车组列车的旅客运输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6.
客运营业利润是铁路客运的主要效益指标。该指标与旅客运输收入成正比,与客运支出成反比。通过对客运营业利润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制定列车开行方案要综合测算旅客需求、客流等对客票收入的影响,以及车辆配置、列车开行的运营支出,选择差额收益最大的方案。同时要大力开展客运营销,搞好客运服务,从而实现客运营业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高速铁路线路运能紧张,提高旅客列车的载客能力,我国正在设计研制速度350km/h的双层结构新型动车组列车。在阐述双层动车组列车技术特点及特殊性的基础上,针对双层客车的服务质量进行旅客调查,分析速度350km/h双层动车组列车的服务设施需求。基于旅客需求及双层动车组列车特点,对双层动车组列车服务设施布局提出建议以推进高速铁路扩能,包括车窗布置方式、内饰色彩、照明布置方式、行李架布置方式、座椅布置方式、一二等座比例及一等座布置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线路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8.
旅客运输需求是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与经营管理的基础。从市场总量、客流性质、旅客平均运距、跨线客流比例几方面概括我国铁路既有线客运市场的现状特征,基于京津城际铁路客流调查数据,分析城际客运专线客流量的周期性与波动性特征以及客流构成情况。参考国外高速铁路运营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坚持路网整体性和产品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节拍式列车开行方案,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对我国客运专线客流组织原则及合理开发客运专线产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高速铁路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对铁路客运网络与旅客出行行为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路网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基于路网规划阶段确定的包含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的网络布局结构特征,对铁路旅客出行路径的选择倾向进行研究,建立了用于反映铁路旅客出行路径选择倾向的多项Logit模型,提出了相应的铁路旅客出行路径搜索算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并对铁路路网规划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快速客运网络的整体效率,使快速客运网络客流输送模式的设计更好地兼顾运输企业效益及旅客需求,通过分析直达、中转换乘模式的优缺点及适应条件,依据区域子网的划分原则,以及现有旅客运输节点等级分类的划分标准,对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区域子网及客流节点进行划分。在讨论旅客出行广义费用组成要素的基础上,通过算例分析,研究直达、中转2种客流输送模式下票价率、发车频率、中转时间、换乘便捷性等参数间的关系,以分析旅客自愿选择换乘的满足条件,为旅客列车服务属性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