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倩倩 《江苏陶瓷》2012,45(5):36-36
紫砂"僧帽壶"是中国元代创制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早在明朝就有时大彬制作此壶型,因此"僧帽壶"成为紫砂玩家所推崇的经典器型之一。明代以后,随着大量瓷器工匠纷纷投身紫砂器类的制作中,也将僧帽的器型移植过来。"僧帽壶"顾名思义,酷似出家僧人头上戴的帽子,为光货素器方形造型。如果按器型传承分类,"僧帽壶"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经考据确定为最早出现在紫砂器中的"高僧帽壶",第二类是明代李  相似文献   

2.
周建良 《江苏陶瓷》2011,44(3):60-60,62
由于宜兴紫砂技艺的独特性,紫砂艺人采用手工拍打成形,所以它的制作过程中就必然留下了紫砂艺人创作这把壶时的心态、心境和他的品味。"僧帽壶"是元代创制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纵观历史上制作"僧帽  相似文献   

3.
紫砂壶艺,从明代中期开始就受中国儒家、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的影响甚深,紫砂经典名作"僧帽壶"就是受中国佛教文化影响的典型代表作品。曾经临仿过"六方僧帽壶",对该件作品的文化及工艺稍有领悟,现就对"僧帽壶"的体会做一浅谈。1"僧帽壶"的造型特征"僧帽壶"顾名思义,就是茶具造型借鉴佛家僧帽的形态设计制作而成的紫砂壶。"僧帽壶"有三种基本造型:"六方僧帽"、"圆僧帽"、"菱花僧帽"。在这三种基本造型中,又有高和矮的区别,因而又衍生出几种不同的造型,但不管是圆是方、是高是矮,都有三个共同点。第一,壶身的上端都有一圈莲花  相似文献   

4.
吴永明 《江苏陶瓷》2012,45(2):78-78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或圆、或方,甚至有的器型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在紫砂壶艺术宝库中,有许多传统、完美的器型,如"仿鼓壶"、"汉扁壶"、"掇球壶"等是紫砂圆器造型的典型作品,整体珠圆玉润,各部位配置的比例协调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的艺术效果;又如"四方壶"、"八方壶"、"觚棱壶"、"僧帽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壶型的制作技巧,还是壶身上的装饰,紫砂壶都有着其独特的特色和韵味,装饰在上面更是没有一点不和谐之感,十分自然地呼应着壶型本身的特征,且制壶艺人所想表达的情感也饱含其中,因此,对于一件完美的紫砂壶作品来说,不仅需要较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还需要能够将其中艺术的语言体现出来,以此来启迪和陶冶人们的心灵和性情,自然而然地散发出艺术的感受。本文便主要以紫砂"矮僧帽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6.
吴永明 《江苏陶瓷》2012,45(3):50-50
宜兴紫砂陶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紫砂陶问世以来,造型千变万化。单以方器而言,历来有很多经典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六方壶"、"八方壶"、"觚棱壶"、"僧帽  相似文献   

7.
紫砂壶里的有些壶型一般是由一位大师首创,逐渐发展成为得到人们共同认可的经典壶型,比如"供春壶"、"树瘿壶"、"鱼化龙壶"、"僧帽壶"、"井栏壶"、"掇球壶"、"汉君壶"、"仿古壶"等等,这些壶型都是历代陶艺大师首创的,壶型或明显、或微妙地表现了不同的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成为紫砂壶艺上的"独一无二"。其中,"供春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制砂壶名艺人供春所作的壶,传说他姓龚,名供春。供春是一位官员的书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会做紫砂壶,供春就偷偷地跟老和尚学。后来,供春用老和尚洗  相似文献   

8.
连士舫 《江苏陶瓷》2012,45(3):72-72
紫砂壶器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八方壶"、"传炉壶"、"觚棱壶"、"僧帽壶"等造型。方器造型以直线、粗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求正确、匀挺、富于变化。除了壶口、盖、钮、把、嘴应与壶体相对称  相似文献   

9.
僧帽壶的诞生可以一直追溯到元代,在当时元代以藏传佛教为国教《元史》中就有记载"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佛教的影响力在当时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元代青花瓷闻名于世,于是瓷器成为了僧帽壶最初的载体,及至明代,因为饮茶方式的选择变化,紫砂成为了风行天下的茶器,兴盛下的紫砂壶自然而然的继承了部分瓷器的造型,这便是紫砂僧帽壶的由来。其造型诞生的逻辑与最初已经有所不同,所以在紫砂僧帽壶上,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装饰主题搭配,而不仅仅是为了彰显佛文化而存在的特定造型。  相似文献   

10.
闵荣彬 《江苏陶瓷》2021,54(1):26-27
紫砂发展史上有很多熠熠生辉的经典作品,代表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个艺人标签,而所有的永恒都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独特的"僧帽壶"是我从艺以来一直喜欢的紫砂经典造型.紫砂艺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更包容、更多元的人才注入,这样才能在这场无形但持久的文化创意中更好守住心意与工艺.新时代、新起点,在前人的经验上,我创意的这把"僧帽壶"带着温度和深度,成为近年来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件作品.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是艺术品创作的源泉。一个艺术家只有热爱生活,用发自内心的生活感悟来从事创作,他才能创作出既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观者的艺术珍品。如明代时大彬创作的"如意纹盖三足壶",壶体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球形,壶盖上如意纹饰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战国时的玉雕中,就有如意的纹饰。它有时时如意、事事如意、称心如意、吉祥如意等寓意,所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时大彬设计创作的"僧帽壶"、"菱花瓣壶"、"玉兰花瓣壶"等,  相似文献   

12.
六方壶是根据几何造型创作而来的紫砂器型,其形体明快挺秀、棱角清晰,具有阳刚之气,能将方器的几何之美塑造得十分漂亮。每款六方造型都达到了"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的规则要求,是经典的方器款型。从早期的"六方大彬壶"到历史悠久的"僧帽壶",再到经典器型的"雪华壶",无一不展示了方器"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的器型特点。六方壶的  相似文献   

13.
吴建平 《江苏陶瓷》2013,46(4):19+22
清代紫砂壶艺大家陈曼生开拓了这样一种极具创意的紫砂壶制作——"十八式壶"。"十八式壶"得天然之机趣,树立了一座紫砂陶刻艺术的创意丰碑。茶味与壶味相关,壶艺与陶刻创意相融合,使人们在茶里品味到了紫砂壶陶刻艺术的韵味,并深刻影响着后代紫砂壶陶刻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僧帽壶》该壶属矮僧帽壶,从壶身内外的工艺水准可看到笔者在壶器制作上过硬的功力和法度。壶身上下线条变化丰富、比例恰当,特别是壶颈肩部用收紧的云肩线,使壶的节奏感更强。莲花瓣的比例及畅开的角度,有一种莲花正在开放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正>紫砂艺人不断摸索创新,精湛的壶艺无不体现出艺术的魅力。宜兴紫砂壶筋纹器经历代艺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成为紫砂艺术中的古秀新葩。一件完美的作品须经创作者极力求新,并经欣赏者的把玩品味,才能彼此促进,使紫砂筋纹器类的制作技巧完善。紫砂筋纹器是紫砂造型中不可缺少的类型之一,它与光器、花塑器共存于世,各自演绎着自己的精彩。紫砂壶造型可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其中"筋纹器"是深受很多壶友喜爱的一种壶型。紫砂筋  相似文献   

16.
以"文气"二字来概括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门类,是中国文艺界评论的显著特点之一。品味壶艺之文气,一是要着眼于壶艺作品整体品位意味的品读;二是要品评壶体的文气。壶体是壶艺作品文气的根与魂。  相似文献   

17.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集书画、文学、诗词、金石、篆刻艺术形式于一体,从论茶延伸到哲学、历史、伦理、文化等领域,这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装饰层次,更将深蕴的文化内涵透在壶艺之中,从而提升了壶器的整体品味。紫砂"封侯壶"以自然界的景物为题材,将作品的自然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鱼化龙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之一,丰富生动的艺术美感与美好的意蕴使这一壶型极受人们的喜爱。"至尊版鱼化龙"继承了经典的"鱼化龙壶"的设计,在此基础上予以强化,将作品打造的更为华丽大气,展现了中国紫砂壶艺术大气磅礴、气贯长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柱础壶"与"竹节壶"是紫砂壶中的两种经典款式,两款壶型在造型上有相似之处,又存在明显区别。"柱础竹节壶"将柱础与竹节的造型特征融合起来进行艺术表现,更具经典韵味,体现了独特的融合之美与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20.
《僧帽壶》六方体壶身,曲把平稳,线条弯曲有致,风格严谨。美丽素雅,震慑人心,却没有传统六方的硬朗之气,转折委婉,弧度优美,将线条的表现技艺发挥到了极致,其神韵难以企及。壶,并未因其庄重的内涵,而淡去艺术的灵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