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谭木匠”是一个传奇,是一个人和一把梳子的传奇。1997年,谭传华在重庆万州长江边上做出了第一把木梳,几年之内就把小作坊做成一个资产数千万的企业,到2006年,更拥有国内530余家、国外6家连锁专卖店的庞大销售网络,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然而,当时光之轮转到2007年1月20日,谭木匠又给了人们一个惊奇——上下三层楼、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谭木匠手工馆开业。  相似文献   

2.
中华手工杂志社发起的"手工品牌实战训练营"活动,被称为"手工艺术界的黄埔军校"。4月25日—28日,第二期学员走进谭木匠,通过学习榜样企业,为自己的成功之路注入动力!牛博网的创始人罗永浩曾疑惑:"‘谭木匠’真是个奇迹:一个卖梳子的店,全都开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分店一家接一家地开,并成功在香港上市。"靠的是什么?有同样疑问的人很多。我们也常听人说谭木匠的木梳越来越贵,但他们仍然会买,因为除此难有更好的选择。谭  相似文献   

3.
《中华手工》2011,(5):5
中国·重庆(2011年4月25日-28日)为什么一把小小的木梳开启了近千家连锁店,并成功在香港上市?为什么看似市场空间很大的产品,却无人问津?谭木匠的成功带给许多同行启示。在成功举办"手工品牌实战训练营"谭木匠学习考  相似文献   

4.
正每一段木头,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把木梳。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在谭木匠匠人的手里,一把小小的木梳被赋予了情感和别样的意义。20年多年来,谭木匠人一直秉承中国传统手工艺精华和对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以木为质,将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流行时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艺术性、工艺性、收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坚持打造天然、手工、富有民族传统文化韵味的高品质木制品,如木梳、木镜、手串等  相似文献   

5.
<正>长桥、杨柳岸、传统民居……一条清澈的小河,在江苏省句容市勾勒出一座小岛,藏于市中,又与世独立。春风四月,一场精致、独特的展览,让这座尚待开发的小岛聚集了从未有过的关注。打造一把木梳传奇的谭木匠,用一场与众不同的木艺展,揭开了他们从大直辖市搬到小城小岛后的面纱。与浮躁对抗2014年,谭木匠总部从重庆搬到了江苏句容。为什么要搬迁?过去两年业界没少议论。董事长谭传华不止一次表达过一个观点:谭木匠最大的敌人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极为丰富与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怎样把这些优秀的项目打造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品牌呢?谭木匠公司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市场实践,让木梳从重庆万州山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回顾谭木匠26年的品牌打造历程,主要做了5件事。第一是品牌定位,定位的目的是要主导品类,成为顾客的首选。品牌定位又可以细分为4步。首先是竞争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7.
跳出画面来看画俄罗斯有一位科普作家叫阿西莫夫,他的小学同学是一个木匠,这个木匠和阿西莫夫开玩笑说:大家都说你很聪明,我倒要考考你,看你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阿西莫夫说:好啊,你考吧。木匠说:有一个哑巴走进了一家五金店,要买一把钉子,他该怎么说?阿西莫夫用手势比划着,一只手拿着钉子,另一只手拿着锤子。木匠递给他一把锤子,阿西莫夫摆摆手,用手比划着:这么长的钉子、这么多  相似文献   

8.
活着的手艺     
树,因为木匠而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相似文献   

9.
俱乐部     
手工馆的木工活小时候在农村,常见家里请来的木匠,推、刨、锯、钻地摆弄着,不久就摆弄出了各种家居用品。出于好奇,老想自己也拿着那些笨重的铁家伙做一样东西出来,但屡屡被大人制止。3月22日,《手工》杂志的编辑们在重庆南滨路谭木匠手工馆终于过了一把木匠瘾,圆了儿时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注重文化保留的城市,保留着城市成长的痕迹。虽然没有香港的繁华,但却有着一种令人神往的寂静。澳门的美,美在它的优雅、它的娴静。澳门,它的每个角落都有故事,实在是很有意味的城市。最佳旅游时间:秋季(10—12月),晚间稍凉,宜穿毛线衫或夹克。  相似文献   

11.
从一个农家子弟到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俞达洪身上,散发着谭木匠人共通的气质——低调、真诚、快乐,永远用作品说话。  相似文献   

12.
从一个农家子弟到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俞达洪身上,散发着谭木匠人共通的气质——低调、真诚、快乐,永远用作品说话。  相似文献   

13.
懒木匠     
<正>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何况他还是极具天赋的木匠。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有一年,他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报出具体尺寸。第二年,树的主人说要用这树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说那是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还再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两把椅子。长大后,他理所当然学了木工,手艺很快超过师傅。他锯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手工》这本杂志如同它所报道的手艺人一样,一直在坚守,也一直在改变。很多读者都惊讶于《中华手工》出自重庆这个西部城市,请谈谈重庆这片土壤是如何孕育了《中华手工》这本文化刊物的?白昆鹏:重庆能出现一本聚焦中国手工艺的文化刊物,缘于重庆自身的文化底蕴。11年前,谭木匠的创始人谭传华先生心藏挖掘与记录传统民艺的情怀,办了《中华手工》这  相似文献   

15.
思路     
记得以前在<读者>杂志上读到一篇短文,说的是四个推销员到庙里卖梳子.第一个推销员到庙里看到的都是光头和尚谁也用不着梳头,只好无功而返;第二个推销员到庙里对和尚说,用梳子梳头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健脑益智.于是,他卖掉了十几把梳子;第三个推销员到庙里对主持说,善男信女们磕头之后头发都乱了,如果每个香案上都摆上几把梳子,让他们能梳理下头发,既体现了和尚的关心,又使菩男信女们以免蓬头而对佛不敬,岂不善哉?于是他卖掉了上百把梳子;第四个推销员到庙里跟主持商量,允许他在庙里开一个小店铺,并在梳子上刻有诸如"佛光普照"的字样,作为纪念品卖给游客.如此一来,每天可以卖掉好几百把梳子.  相似文献   

16.
父亲是木匠     
他把那些上了岁数的铁家伙拿出来慢慢磨,磨得闪闪发亮,很多年后依然如此。虽然父亲已经多年不曾拿起刨子墨绳,但地的确是个木匠。父亲是个很普通的木匠,相比那些大师来,实在太过普通,他只会做家具,乡下人家简单的家具。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因陈姓居多,顺口叫了陈家沟。父亲的师傅在老家名气挺大,倒不是因为会雕龙画凤,而是因为嵌得准、活计牢,又做了一辈子,大家尊称一声"天师傅"。为多一门活路,十一二岁的父亲拜在师傅门下说起来,也是跟木工有缘,看书半天记不住一个字的他,学起木工来,竟十分上手,劈、锯、刨、锉  相似文献   

17.
瑞昌市与香港理文集团举行大型盐、氟化工项目近期签约仪式。这是香港理文集团继投资100亿元的造纸项目之后,再次投资65亿元在瑞昌新建大型盐、氟化工项目。理文公司1976年成立于香港,现已发展成为极具规模的国际型多元化上市集团公司,公司各项业务均以良好口碑享誉海内外。理文化工是香港理文集团一个重要的事业板块,长期专注基础化工产  相似文献   

18.
第二只琴     
李科 《中华手工》2008,(3):32-35
中国只有两个木匠被大学聘为教授,一个是齐白石,一个是何夕瑞。很多年前,何夕瑞是乡下小有名气的木匠;后来,他磨练成制琴大师;如今,他是两所高校的教授,名扬音乐界。中国只有两个木匠被聘为教授,另外一个叫齐白石。一切都要从做提琴说起。  相似文献   

19.
6月7日,珠江轮胎股票上市记者招待会在香港召开。翌日,香港联合交易所,以介绍方式在香港上市的珠江轮胎(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股票名称为“珠江轮胎”。这是该公司继1995年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后的双重上市。本次上市的保荐人和经纪人是道亨证券有限公司。选择在香港以介绍方式上市,主要是其合资公司广州珠江轮胎有限公司的经营场所、生产设备和主要市场都在华南的广东,并有计划在这一区域内寻求进一步的发展。1998年财务年度中,公司的营业额和股东利润分别为50975万港元和4268万港元,每股盈利0.81…  相似文献   

20.
白石老人在晚年的自传里回忆,早年他做木匠徒弟的时候,一开始感觉很好,因为木匠这种职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在乡村里,也算是能人才能干的职业,所以很是荣耀了一阵子。一天,师傅带着他背着木匠家什走道儿,迎面碰到一路人,同样背着木匠家什,师傅立刻躲到路边,恭恭敬敬地看着人家过去。这件事让他感觉很没面子。师傅告诉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