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田县的盐渍化土属于内陆盐渍化土,按其形成过程和存在的状况,可分为原生盐渍化土和次生盐渍化土两类.原生盐渍化土为自然泥土通过积盐过程形成的盐渍化土,后者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积盐,使农田耕地由非盐化土变成盐化土和盐土.灌区耕地土壤主要为次生盐渍化土,目前灌区范围内盐渍化土多数处于现代积盐过程.通过对当地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分析,探讨了盐碱地改良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银北灌区5次土壤盐渍化调查结果,总结得出其土壤盐化程度主要经历了增长、明显减缓、增长3个历史时段和两个转折点,并对不同阶段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化以轻度、中度盐化为主,呈紧邻黄河,多临排水渠,以湖泊、洼地周围见多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土壤盐化时空分布特征,提出盐渍化分区治理重点及相应治理措施,建议以科技创新推动治理技术集成应用,建立技术集成平台,发展盐渍化治理新模式,来治理银北灌区盐渍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盐渍地形成的原因 盐渍地的形成多为农田来水大于去水,造成水量不 平衡,所以涝灾是导致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地 下水位上升,水分不断地通过土壤的毛细作用蒸发掉, 因此就产生从地下水到地表水的流动,这样的水流把地 下水中的盐带到地表,导致盐在作物的根部区沉积,造 成土壤盐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匮乏,土壤盐渍化严重,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结合干旱区节水和土壤盐渍化防治研究现状,提出在干旱区平原水库(水源地)采用防蒸发技术来实现节水和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的目标。对不同防蒸发材料节水率和投资回收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平原水库防蒸发节水率及防蒸发材料的选择与当地气象因素有关,投资回收期及所选防蒸发材料单价、防蒸发材料节水率与当地水价有关。针对防蒸发控盐率和防蒸发节水率的相关性试验研究发现,干旱区平原水库防蒸发控盐率与防蒸发节水率呈线性相关。通过对防蒸发节水控盐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可知,干旱区平原水库防蒸发节水控盐技术对促进区域工农业发展、土壤盐渍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干旱区平原水库渗漏引起的坝后土壤盐渍化问题及防治措施,以恰拉水库为例,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水库在不同防渗措施与截排水系统的联合作用下对坝后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上游防渗、下游截排"的形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坝后农田地下水位,防治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相比无防渗和水平铺盖措施,垂直防渗措施结合截排水系统更能有效地将下游渗流稳定区的地下水位埋深控制在2.67 m,大于周边农田的"临界埋深"(2.45 m)。防渗措施与截水沟的联合作用重点解决了坝后渗漏水的"来源"问题,而排水系统不但可以保证截水沟控渗效果的持续性,还可以解决渗漏水的"去向"问题——坝后截排水系统与农田渠系的结合使坝后渗漏水用于农田灌溉,最终实现了坝后控渗、治理土壤盐渍化体系与农田灌溉体系相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盐渍化土壤环境下微咸水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盐渍化土壤环境下微咸水的利用模式,在内蒙河套灌区的典型盐渍化试验区开展了微咸水灌溉试验,并针对盐渍化土壤的空间变异性,以试验实测数据及SWAP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区域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系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盐渍化土壤上进行咸水灌溉,生育期土壤呈积盐状态,但其未对作物生长及产量构成较大威胁;基于区域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系统进行了不同微咸水利用方案的数值试验,结果显示,生育期各方案都有所积盐,但经过秋浇灌溉后,土壤积盐大幅度减少,研究区整体处于脱盐状态,并得出盐渍化土壤条件下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生育期咸淡水轮灌优化方案,即1水90mm (淡水) 、2水75mm (淡水) 、3水115.5mm (3.84g/l微咸水)、4水115.5mm (3.84g/l微咸水) 的 “淡咸咸” 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辽宁省海城市为例,利用图像分析软件ArcGIS9.3及结合试验分析法,对海城市土壤盐渍化改良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的作用进行论述。实践结果表明,1990~2016年,海城市土壤盐渍化面积由原来的56.40×10~4hm~2减少到22.32×10~4hm~2,约有21.28%的盐渍化土壤完全脱盐化。海城市其它用地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也大大降低。通过治理、改良,海城市盐渍化土壤面积大大减少,并全部转化为有效耕地,提高了当地的土壤开发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土壤次生盐渍化其成因与地下水水位抬升存在密切关系。土壤次生盐溃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调控地下水位。河套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针对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文章探讨了河套地区临界深度的确定对于防浩该地区土壤盐渍化、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随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对北疆典型棉田土壤盐分连续一年的监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壤盐分随时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监测期内,90cm以下土层为稳定积盐层,其盐分值随时间波动幅度较大;0~90cm土层土壤盐分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小,其含盐率值基本保持在0.2%上下浮动,属于非盐化土壤,有利于棉花正常生长;每年的5、7两个月,各土层土壤盐分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本研究可以为后续长期连续监测奠定基础,同时为北疆绿洲区棉田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析土壤盐渍化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阐述土壤盐渍化现状,从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综合措施4个方面提出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方法,旨在为改善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4,(1):67-70
在天津滨海某拟建水库库区及库周采集土样,对水库底泥盐渍化程度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拟建库区底泥全部属于滨海盐土,全盐量均值为1.22%,Cl-均值为0.61%,pH值均值为8.44,盐渍化程度较重;拟建库周底泥大部分属于滨海盐土,极少部分为重盐化土和中盐化土,全盐量均值为1.37%,Cl-均值为0.55%。拟建库区水平方向上金钟河以北含盐量较高,金钟河以南含盐量较低。垂直方向上,表层到1 m深度范围内盐分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1~4m深度范围内,土壤盐分含量最低,且变化不大;深度超过4 m时,土壤盐分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根据拟建水库底泥盐渍化程度较重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水库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民黄河》2015,(9):143-148
根据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及人为因素等方面探讨了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的成因,简述了盐渍化的危害及土壤盐分变化规律,并从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4个方面提出盐渍化的防治方法,为防治河套灌区盐渍化、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水盐调控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杨伟刚 《中国水利》2006,(23):46-4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松嫩平原土壤苏打盐渍化呈逐年加剧和扩大态势。研究表明田块尺度苏打盐渍土水盐变化具有如下特征:土壤盐分含量高度空间变异性、盐化和碱化共存,水力性质极差,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转化关系非常微弱。苏打盐渍土的水盐调控方向应该是:采用各种技术在地表创造积水—径流环境,去掉土壤表层(0~30cm)的盐分,形成一个盐碱“淡化表层”。针对田块尺度苏打盐渍土的主要特点,提出了苏打盐渍土开发的斑块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14,(12):140-142
基于宁夏第五次土壤盐渍化调查数据,以宁夏沙坡头灌区为对象,分析高位灌区对低位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系统阐述地下水埋深、矿化度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得出:1南山台子扬水灌区对低位灌区的影响范围为350~550m,由高位灌区前沿向低位灌区延伸,土壤盐渍化程度由重变轻;2根据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化模型分析结果,春灌前地下水埋深越小,土壤盐分积累越快,含盐量越大;3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影响土壤盐渍化的程度,矿化度越大,土壤盐渍化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5.
张嫄  王岑  孙超 《陕西水利》2017,(3):38-40
在干旱地区,蓄水工程的渗透浸没将会引起工程区周边的土壤盐渍化问题。针对定边县城城北防洪排涝工程开展对土壤盐渍化环境影响分析,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土壤布点监测、地下水质监测、植被调查等,采用叠图法分析预测工程产生的土壤盐渍化程度、范围,提出工程、生物、物理、农业等措施对土壤盐渍化进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土壤盐渍化现状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全球农业生产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主要问题。黑龙江省2002年盐渍化土壤面积达到7 250.44 km2,受盐渍化土壤影响,作物产量下降,生态失衡,因此研究盐渍化土壤的成因、危害、预测及防治措施,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生物排盐改良利用盐渍土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内陆干旱区盐渍化土壤改良和盐碱地利用这一主题,通过对生物排盐改良利用盐渍土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新疆地区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实践,从植物的耐盐与排盐特征和改良原理、干旱区农田水盐运移规律、灌区土壤盐分平衡、盐碱地耐盐植物种植与利用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基于植物盐分吸收的耕(根)层水盐平衡原理、不同植(作)物的盐分吸收特征、耐盐经济植物的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条件下防止土壤盐渍化和盐碱地改良利用方法等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生物排盐与水利改良相结合的综合模式是实现内陆干旱区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摘要:以宁夏银北灌区5个沟水利用点为例,分析评价排水沟水的化学特征、沟水灌溉的盐渍化风险及灌溉后的 土壤环境效应。分析表明,暖泉农场排水沟水为重碳酸盐钠型水,其它均为氯化物钠型水。灌溉中后期排水沟水 各项盐渍化指标明显小于灌溉初期,除前进农场外,沟水灌溉的盐渍化危害程度较轻。土壤中盐类主要成分为 钠、钙的氯化物一硫酸盐;土壤质地对灌后的盐渍化有明显影响,质地较轻的沙壤土不易积盐;长期淹灌种植水 稻,地下水位较高,为保持土壤性状良好,宜改为水旱轮作方式。采用与耐盐作物轮作、引山洪水冲洗及实行水 旱轮作等,能  相似文献   

19.
运用水热耦合模型(SHAW)对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盐渍化土壤冻融期水热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度盐渍化土壤累积蒸发量最大,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盐分含量较大,降低了土壤的冰点,延长了土壤的冻结时间,从而增大了土壤的蒸发量,导致翌年土壤水分大量损失,影响作物播种出苗和发芽。而且重度盐渍化土壤在冻结和融解过程中表层盐分聚积严重,而中度和轻度盐化土壤在冻结期和融解期盐分增加幅度略小一些;当秋浇定额大于150mm时,其中30%~50%水量储存于0~1m土层中,具有明显的储水保墒作用。秋浇定额和秋浇时间对于土壤蒸发量以及1m土层的储水量和含盐量的影响只是在冻结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疆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概况,接着分析了影响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因素,最后列举了当前新疆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