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体位对盆腔照射野内小肠受照体积的影响。方法选择A、B两例盆腔肿瘤患者的腹、盆腔连续性增强CT扫描图像(A患者俯卧于塑形成腹板模型的负压真空气垫,B患者仰卧于负压真空气垫对背、腰、臀部等体表轮廓塑形)。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system,TPS)对两例盆腔肿瘤患者增强CT扫描图像模拟设计出相同条件的放射野及放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评价模拟设计的放疗计划中盆腔照射野内A、B两例患者小肠接受放射线照射体积占各自全部肠管体积的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在TPS下模拟设计的放疗计划中,A患者小肠受照体积占自身总肠管体积的33.67%,B患者小肠受照体积占自身总肠管体积的46.16%。结论盆腔肿瘤放疗中患者采取俯卧于负压真空气垫腹板模型的治疗体位可明显减少小肠接受放射线照射的体积,进而有可能减轻肠道急性放射反应及晚期放射性损伤,提高患者放疗耐受性及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体位对盆腔照射野内小肠受照体积的影响.方法 选择A、B两例盆腔肿瘤患者的腹、盆腔连续性增强CT扫描图像(A患者俯卧于塑形成腹板模型的负压真空气垫,B患者仰卧于负压真空气垫对背、腰、臀部等体表轮廓塑形).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对两例盆腔肿瘤患者增强CT扫描图像模拟设计出相同条件的放射野及放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评价模拟设计的放疗计划中盆腔照射野内A、B两例患者小肠接受放射线照射体积占各自全部肠管体积的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TPS下模拟设计的放疗计划中,A患者小肠受照体积占自身总肠管体积的33.67%,B患者小肠受照体积占自身总肠管体积的46.16%.结论 盆腔肿瘤放疗中患者采取俯卧于负压真空气垫腹板模型的治疗体位可明显减少小肠接受放射线照射的体积,进而有可能减轻肠道急性放射反应及晚期放射性损伤,提高患者放疗耐受性及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  相似文献   

3.
薛波  陈国付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4):70-74+169
目的探讨不同直肠癌放疗技术对小肠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照射方案包括俯卧位3D-CRT、仰卧位3D-CRT、俯卧位IMRT与仰卧位IMRT。比较两种治疗体位PTV、小肠、膀胱照射体积,比较相同治疗体位两种照射技术小肠受照体积及相同照射技术不同体位小肠受照体积。结果两组体位靶区PTV与小肠照射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膀胱照射体积显著小于仰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3D-CRT放疗技术小肠V45受照体积显著高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3D-CRT放疗技术小肠V45受照体积显著高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技术下仰卧位小肠V45显著高于俯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放疗技术下仰卧位小肠V45显著高于俯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的体位,IMRT相对于3DCRT小肠照射剂量更少,而相同的照射技术下,俯卧位小肠V45更小,提示俯卧位照射能够减少小肠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入组8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俯卧位垫与不垫有孔泡沫板两种体位下,分别进行CT扫描,行3野三维适形计划的设计,比较两种体位下小肠在20、30、40、45Gy剂量水平小肠受照体积(V20、V30、V40、V45).其结果显示:使用有孔泡沫板时,小肠在20、30、40Gy剂量水平受照体积显著降低,但其在45Gy剂量水平受照体积减少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自制有孔泡沫板在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中对小肠和膀胱的保护作用。方法 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俯卧于有孔泡沫板上常规模拟定位后,在俯卧位垫和不垫有孔泡沫板两种体位下分别进行CT扫描,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3)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三野常规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体位下小肠和膀胱受照射的剂量和体积。结果使用有孔泡沫板时,小肠平均受照射剂量、10%100%各等剂量曲线包绕的小肠体积、膀胱平均受照射剂量和30%100%各等剂量曲线包绕的膀胱体积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应用自制有孔泡沫板可显著减少小肠和膀胱的受照射体积和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高龄宫颈癌患者术后快速容积旋转调强(Rapid Arc)计划和5 野调强放疗(five-fiel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5F-IMRT)计划的剂量学比较及疗效观察。 方法 选取102例高龄宫颈癌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Rapid Arc计划,观察组给予5F-IMRT计划。比较两组患者计量学、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靶区剂量靶区平均剂量、靶区最大剂量和靶区最小剂量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股骨头和右股骨头V20(受照20 Gy体积百分比)、V30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直肠、小肠和膀胱V30(受照30 Gy体积百分比)、V40(受照40 Gy体积百分比)和V50(受照50 Gy体积百分比)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事件,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86.27%(44/51),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82.35%(42/51),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颈癌术后放疗应用Rapid Arc计划可在获得等同剂量分布、降低危及器官受量的基础上优化直线加速器,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术后采取放射治疗时,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常规放射治疗(2DRT)在剂量学方面的差异。方法以收治的137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患者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放射治疗方案,其中71例患者行 IMRT 治疗,归入观察组,余66例患者行2DRT 治疗,归入对照组,统计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处方剂量均为46 Gy,计划治疗靶区剂量,观察组最高剂量低于对照组,且其处方剂量的靶区覆盖率大于对照组;危及器官剂量分布显示,小肠最大受照剂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计划危及器官受照体积,观察组各器官受照体积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IMRT 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危及器官剂量,同时还能减少危及器官的受照体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身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胸部肿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技术,研究组使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观察两种技术摆位使用时误差。结果:患者Y轴、Z轴、X轴摆位误差范围,对照组为:0~5 mm、1~6 mm、0~3 mm,研究组为:0~4 mm、0~4 mm、0~3 mm。两组患者I、Y轴、X轴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Z轴摆位误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采用热塑体膜体固定技术可降低摆位误差,提升精确度的效果优于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疗时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真空垫固定技术进行体位固定;研究组患者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进行体位固定。结果:研究组胸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经热塑体膜体位固定后,其前后、左右、头足摆位误差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使用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患者,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使用热塑膜体位固定技术可得到满意的重复性及准确性,摆位偏差较小,患者放疗效果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最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自制有孔泡沫板在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中对小肠和膀胱的保护作用。方法 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俯卧于有孔泡沫板上常规模拟定位后,在俯卧位垫和不垫有孔泡沫板两种体位下分别进行CT扫描,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3)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三野常规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体位下小肠和膀胱受照射的剂量和体积。结果使用有孔泡沫板时,小肠平均受照射剂量、10%~100%各等剂量曲线包绕的小肠体积、膀胱平均受照射剂量和30%~100%各等剂量曲线包绕的膀胱体积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应用自制有孔泡沫板可显著减少小肠和膀胱的受照射体积和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容积调强(VMAT)在全脊柱骨多发转移瘤放疗中的运用,观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50例全脊柱骨多发转移瘤姑息止痛放疗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全脊柱靶区设计适形放疗(CRT)和VMAT多中心计划,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及所对应的统计表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覆盖情况,放疗结束后通过1-8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近期疗效,每3个月复查全脊柱MRI观察放疗不良反应。结果 采用VMAT技术放疗靶区剂量覆盖度、靶区适形指数和剂量均匀指数均优于CRT技术(P<0.01),照射野重叠区未见明显剂量热点和冷点。采用VMAT技术危及器官V5 Gy受照体积高于CRT(P<0.01),除了胃、胰腺和小肠,危及器官V10 Gy受照体积高于CRT(P<0.01或P<0.05),危及器官V20 Gy受照体积则低于CRT(P<0.01),除了肾,危及器官V30 Gy受照体积也低于CRT(P<0.01)。采用VMAT技术时危及器官的最大受照量低于CRT(P<0.01或P<0.05),但除了心脏、胰腺和小肠,VMAT技术的危及器官平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自制负压真空垫在乳腺癌胸壁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120例我院乳腺胸壁放疗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性分组,设为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60),对照组予以普通软枕对体位进行固定,实验组予以自制负压真空垫对体位进行固定。汇总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体位偏差比对照组小,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实验组体位移动误差率为8.33%(5/60),对照组的体位移动误差率为38.33%(23/60),实验组的体位移动误差率比对照组小,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对乳腺癌胸壁放疗患者实施自知负压真空垫体位固定,能够减少固定误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位护理联合图文式宣教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图文式宣教+体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退镜处理、纠正体位、重置口垫发生率、生理不适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退镜处理、纠正体位、重置口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腹痛、恶心、腹胀、呕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P<0.05);研究组患者的检查后注意事项、检查准备、配合方法掌握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图文式宣教+体位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其生理不适感的同时可提高其对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发生退镜处理、纠正体位、重置口垫的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托架以及真空垫固定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中的作用对比。方法抽取我院进行放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对照组采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出现的各个方向所测得的偏差结果。结果应用乳腺托架固定患者,其上下、中心以及左右的偏差较观察组增大,其中左右偏差最大,其上下、中心以及左右的偏差较观察组增大,其中左右偏差最大,对照组中放疗患者的摆位误差各方向的总平均值为3.61 mm,观察组的总平均值仅为1.81 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过程中采用真空垫进行固定的效果明显优于应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达到更高的精确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型真空垫固定技术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真空垫盆腔抬高体位固定技术,利用激光线标出真空袋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在患者的相对应部位和真空袋作连线标记,以便患者体位重复.在放疗实施前EPID射野验证,并进行比较,通过逆向三维计划系统对小肠、膀胱危急器官的受量评估.结果:(1)根据特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真空垫和热塑膜在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固定时的适用性。方法随机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22例接受SBRT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2例采用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余10例采用热塑膜体位固定技术,每次治疗前拍摄CBCT(cone-beam CT,锥形束CT)影像与治疗计划进行配准,配准前人工校对得出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比较两组误差的大小。结果真空垫组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51±0.75)mm、(2.62±0.81)mm、(2.21±0.69)mm,热塑膜组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43±0.82)mm、(2.58±0.77)mm、(2.35±0.86)mm,两组摆位误差值均相近(P〉0.05)。在前后(Z轴)方向上热塑膜组线性误差〉3.5 mm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在肺癌SBRT中各有优劣,但均在可控范围内。相对来说真空垫提高了患者舒适性,更加适合年纪大、身体情况差、强迫体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宫颈癌调强放疗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 例宫颈癌放疗患者按固定体位方式和治疗计划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仰卧位体架和热塑体膜固定,执行静态调强计划治疗;观察组采用俯卧位体架和热塑体膜固定,执行容积调强计划治疗;治疗时每人每周第一次治疗前均扫描锥形束CT,利用骨性标记在线与计划CT 图像匹配,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前后方向(Z)摆位误差;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两组患者小肠、膀胱、直肠和股骨头重要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比。结果两 组患者共获取280幅锥形束CT图像,两组患者在Y、Z轴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Y=2.336, PY=0.021;TZ=3.278,PZ=0.0004),X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73,P =0.290);两组在X 轴旋转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34,P =0.029),Y、Z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计划总跳字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549 和17.324,均P=0.000);观察组膀胱V50 优于常规组(P =0.031),在小肠、直肠、膀胱、左股骨头的平均剂量Dmean> 常规组(P <0.05),两组其余比较无差异。结论采用锥形束CT 技术对两种宫颈癌调强放疗的体位摆放进行指导,为提高放疗精度提供影像学上的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20例,在Pinnacle3 V7.0治疗计划系统上对每例患者分别制定4野三维适形放疗(4FC)计划及7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进行放射治疗剂量学对比,评价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特点.结果:①IMRT计划与4FC计划的靶区在平均最小剂量、平均最大剂量,适形度指数CI、剂量均匀度度指数HI上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直肠、小肠和膀胱在30 Gy以上、结肠在45 Gy以上、骨髓在20 Gy以上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照射体积明显低于4FC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0 Gy以下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的小肠和结肠的照射体积高于4FC计划的照射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上较差,但在靶区适形性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优势更显著,和4FC计划相比,明显减少了小肠、直肠、膀胱、骨髓的高剂量受照体积,从剂量学上分析,宫颈癌术后放疗IMRT计划优于4FC计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放疗和IMRT放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直肠癌术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普通三野等中心照射),观察组采用IMRT放疗,比较2组患者小肠及膀胱被照射的体积比率,2组患者及家属对相应放疗手段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小肠照射体积比率(35.1±15.2)、膀胱照射体积比率(55.3±9.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小肠照射体积比率(54.5±14.6)、膀胱照射体积比率(82.3±14.4()P<0.05);观察组对治疗手段的总满意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Ⅲ期可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IMRT放疗,靶区适形度高,覆盖程度好,剂量分布均匀,使治疗更加准确;且其不良反应较常规放疗轻,治疗耐受性较常规放疗好,患者满意度提高,使患者有更好的身体条件进行同步化疗或进行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53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1、对照组2及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1采用椎旁神经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对照组2采用肋间神经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研究组采用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观察比较三组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睡眠质量评分(QS)、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加用镇痛药物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研究组治疗后QS评分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十分显著,且操作简易、安全性高,具有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