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近二十年生命伦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学者在生命伦理学定义、学科性质、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基本原则和安乐死、生殖技术、生育控制、行为控制、卫生政策与卫生资源分配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二十年生命伦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学者在生命伦理学定义、学科性质、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基本原则和安乐死、生殖技术、生育控制、行为控制、卫生政策与卫生资源分配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2月1日,"伦理共识与人类道德发展"国际会议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数据库与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郭广银,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赵金松,国际哲学联合会主席Luca M.Scarantino教授,中国哲学伦理学界九位长江学者及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印度、韩国等两百多位专家学者,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4.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机械论的片面性造成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使得人类面临更大的生存困境,工具理性彰显而价值理性衰落.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是解决当前人类生存困境的重要途径,当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医学应用使这种融合成为可能,生命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是二者融合的表现之一.坚持以价值理性规范工具理性、以工具理性支撑价值理性来进行生命伦理学研究,就要坚持在现代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中分析其应该遵循的规范和价值标准,用归纳出的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来引领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以生命伦理学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模式为其他学科领域内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命伦理学在30多年的研究、建设历程中,主要是围绕生命伦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现代生物技术中的伦理争论、公共卫生与新医改伦理研究、安乐死的伦理争论、动物伦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命伦理以及全球生命伦理等八大热点问题,形成理论框架、研究范畴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始终面临本土化以及与中国国情的适应性问题。展望未来,中国生命伦理学将更加注重形成中国自己的研究范式、问题域和方法论,更加注重实现生命伦理学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一种新的伦理学理论,这个理论融合了国际计算机伦理学界一些学者的著述而开始形成。由于这个新的伦理学理论根植于亚里士多德学派,我称它为"繁荣伦理学",虽然它也包含了一些使人联想起道家和佛教的思想。尽管繁荣伦理学根植于古代伦理学理论,但它的基础是近年来对于有生命的事物、人性和宇宙基本性质的科学洞见——这些来自今天的信息理论、天体物理和遗传学的思想;并且通过这些科学洞见,繁荣伦理学为人们所了解。繁荣伦理学可以很方便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称之为"以人类为中心的繁荣伦理学",专门集中关注人类——人类的行动、价值和品质。第二部分,我称之为"普遍的繁荣伦理学",运用于宇宙中的每一个物理实体,包括人类。与其说繁荣伦理学取代了传统的"重大的伦理学理论",不如说它很可能加深和拓宽我们对于传统的"重大的伦理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佩里格里诺的医学人文思想致力于将当代医学与人文相连接,他通过为医学哲学奠基并探索生命伦理学发展的方向为美国当代医学人文学把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确证医学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保证对医学进行哲学化反思的合理性;其次,通过对旧有的医学道德观的批判性分析,力求建立一种新的以哲学为基础并辅之以美德传统的医学伦理学;再次,通过对具体临床境遇中作为个体病人的关注,把握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方向。佩里格里诺的医学人文事业,祛除了医学中"去人性化"的颓势,为医学的内在道德性树立了根基,重现了医学的人文本质。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伦理学对现代生命伦理学进行了深刻而中肯的批评,并指出现代生命伦理学面临的诸种困境都根源于学科化的探究方式。后现代生命伦理学的建构过程和伦理实践活动过程是同一过程,后现代生命伦理学以对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等显性社会机制施加影响的方式凸显自身。  相似文献   

9.
我们必须找到生命伦理语言变化中的意义,并且在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使语言的变化迭致动态的平衡.对于新的生命科学问题,传统的哲学语言和医学人文用语已经失去了它们的表达性并趋于消亡,它们只是在技术对话时各学科主体保持尊严的一种工具.生命伦理学者应该同时具有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双重创造心理,因为生命伦理学本该是按照严格计划构成的语言观念的结构.最后,科学的、哲学的和伦理的语言作为一个紧密融合的整体,把艰涩的生命伦理问题推给真理检验.生命伦理学的体系应分列原理、原论和原用.其中,原理是学科的符质,为符义(原论)、符形(原用)核心做理性奠基,这就是"是",它决定这个学科是否最后可能,是否独立,是否被接受,是否有意义.生命伦理学需要三重还原价值的、行为事实的以及道德语言元理论的.为了保证生命伦理学的意义和爱的价值,而且使我们在道德试验场和生活场地中获得成功,必须建构一个正义客观条件理论,限制脱离实际的理论家、决策人、官员、媒体,以及医生和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2):F0003-F0003
吉林师范大学伦理学学科于2007年6月在吉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了主题为“社会伦理学构想”的伦理学研讨会,与会的伦理学专家、学者分别来自全国五个省市的六所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我校伦理学学科带头人兰秀良教授向会议提交了学术论文《社会伦理学构想》(此文于同年8月4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以及《社会伦理学教学纲要》等书面材料。团队成员及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会议并与到会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伦理学”体系构建及教学内容等展开充分研讨。  相似文献   

11.
“尊严”概念于生命伦理学无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于生命伦理学有用还是无用,是当前国际生命伦理学界的一个争论焦点。本文在回应“无用论”的同时,论证指出:第一,“尊严”不能被等同于“尊重”,它有超出“尊重”的内涵“盈余”;第二,在生命伦理学中,人的“尊严”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它是生命伦理学的基本价值观,其所内涵的“人的生命尊严”就是生命伦理学的核心价值。护卫生命的尊严就是生命伦理学的宗旨和使命。第三,“尊严”在实际应用时一般需要过渡和转化,即从价值观过渡和转化为根本伦理原则和若干基本原则;从价值转化为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  相似文献   

12.
寓居于德国与法国的生命哲学中的生命道德哲学理论应该称为经典生命伦理学,应该作为后现代复兴的"后现代生命伦理学"的前体,从叔本华开启的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和英国的进化论伦理学是其重要的理论渊源之一。生命伦理学的道德相对论,或称生命伦理相对论,应该给予一种借鉴和提示:普遍价值与行动方式的混乱,可以由价值等级排序进行调节,次级相对论或次级相对主义,是一种弱相对主义观点,是一种对于理论锋芒的收敛和隐藏。个体法则(个人规律)理论是对于后现代社会中多元化和个人自由意志的认肯,更是对于实用的、具体的、境遇论的道德生活的精神生命自由的尊重。生命伦理学是生命政治与生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文化的目的正是至善的追求,也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整全的道德(content-full morality)和真全或纯全生活(entire lives or pure-full lives);这就是普世的伦理理想、真善美统一的那一境、信望爱统一的那一界。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往往植根于其经典之中。《中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书"经典之一,也是儒家传统文化的点睛之作,它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和伦理精神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内核,从中生发的诸多思想源流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在现当代以及世界范围内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生命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的显学,虽滥觞于现代,但因其对于生命的关切而与《中庸》有着一致的内在旨归,即何以成人以及安身立命。《中庸》中饱含生命伦理精神的资源,本文即以此为基,探究《中庸》经典中基于中庸之道、中庸之德、中庸之境三个向度的生命伦理精神,以为应对生命伦理学视域中的伦理难题提供中国式的价值基础与道德语言。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两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基础上,第三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将进一步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伦理学、涉及人和动物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学、临床伦理学、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伦理学以及生命伦理学的哲学和文化层面,尤其是例如基因组伦理学、干细胞伦理学、神经伦理学、纳米伦理学等新领域检阅研究成果,探讨在这些领域的伦理问题,以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命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它所研究的问题倍受全世界各国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如何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伦理学及其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响,本刊特地组织了5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由于“尊严”概念含义模糊,麦克琳、赫斯特等学者提出了“‘尊严’概念无用论”的观点,主张从伦理学词汇表中将其剔除。这种观点遭到国内外多数学者的反对,因为“自主性”等概念仅仅是与之有含义交叉,但无法涵盖或代替“尊严”概念。“尊严”概念的价值就在于它表达了人类使用其他语言不能表达的重要价值内涵,它是生命伦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念,能帮助人们对抗工具理性的泛滥并拯救人性的迷失。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2015年度重大课题中标结果。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艳红教授申报的课题"司法解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刑事司法解释为视角"获批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度审判理论重大课题。该课题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东南大学特聘教授许前飞和刘艳红教授共同主持。最高人民法院本年度发布的审判理论课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相似文献   

18.
2016中国生命电子学术年会将于2016年11月19日~21日在桂林举行,会议同期举办世界医疗旅游与全球健康大会亚太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桂林)国际健康养生服务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本次会议,邀请国内外健康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及工业界代表就学科最新成果、发展方向及产业前景等方面做主题报告,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大会还将设立"CLES优秀青年学者"奖项,鼓励青年学者在生命电子学领域作出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之传统始于先秦时期对人性的探讨,这一时期人本主义光辉是"人是目的"这一生命伦理原则的第一次集中展现。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社会治理的重心从秩序追求转向效用追求,人类伦理精神之光整体黯淡下去,呈现出一种"弥散性"的价值生态。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传统在近代遭遇的挫折是人类道德形态演进历史的"快放",从重视生命伦理到陷入生命价值虚无之中,"变"与"常"之间的张力展示了中国近现代伦理学的形态演进过程,在这一由"濒死"到"重生"的蜕变中,儒家生命伦理学开始重新寻求价值重建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第一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伦理、涉及人和动物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伦理以及生命伦理学的哲学和文化层面等研究成果进行检阅,探讨在这些领域以及临床工作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以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学术研究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筹)决定2008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医学院召开“第二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