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核素骨显像联合肿瘤标记物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82例,按照核素骨显像结果分为转移组43例及未转移组39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核素骨显像以及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考察。结果转移组血清CA125、CA15-3及CE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及对照组,骨转移灶数目≤2患者血清CA125、CA15-3以及CE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低于骨转移灶数目>2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骨转移分级程度的升高,患者乳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CA125、CA15-3及CE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呈升高趋势,各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素骨显像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肿瘤骨转移时细胞因子作用于成骨和破骨细胞,破坏正常的骨代谢机制,导致骨代谢指标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以期寻找较为可靠的临床随访指标。方法:收集5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47例乳腺癌无骨转移患者及4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erminal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骨钙素(osteocalcin,OST)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alkaline phosphatase,BAP)及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的数值。结果:在乳腺癌骨转移组,CTx、OST、BAP和PINP的数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各骨代谢指标与骨破坏性质、骨转移数量无明显相关。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2.90个月,95%CI为38.02~47.78个月。中位骨转移发病时间(自确诊乳腺癌起)为63.65个月,95%CI为37.26~90.43个月。结论:CTx、OST、BAP和PINP的数值在乳腺癌骨转移组中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随访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特异性低,而肿瘤标志物测定有助于筛选临床有高风险骨转移的患者,联合两者有助于早期诊断骨转移瘤.本研究主要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09-01-2015-07-31收治经病理确诊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全身骨显像及CA15-3和CEA检测结果.参照Soloway分级标准,分析CA15-3和CEA与骨显像结果的关系;以穿刺病理及相关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骨转移金标准,分析并比较单项及联合检测对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90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48.30士10.31)岁.病理类型分别为漫润性导管癌82例,乳腺导管内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黏液癌1例.骨转移总体发生率为62.22 %(56/90),骨转移组血清CA15-3和CEA水平较非骨转移组高,均P<0.001;按Soloway分级标准,M1占21.42%(12/56),M2占35.72%(20/56),M3占42.85%(24/56).全身骨显像分级与CA15-3和CEA水平之间存在强相关性,r值分别为0.794和0.757,均P<0.001;随着级别升高,血清CA15-3和CEA水平也升高,各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全身骨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26%(50/56)、76.47%(26/34)和85.56%(77/90);CA15-3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21%(41/56)、85.29%(29/34)和76.67%(69/90);CEA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7.14%(35/56)、79.41%(27/34)和70.00%(63/90);全身骨显像联合CA15-3和CEA检测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43%(54/56)、88.24%(30/34)和92.22%(83/90).经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44,其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其他单项检查,均P<0.05.结论 CA15-3和CEA对监测乳腺癌骨转移有一定的价值,全身骨显像联合CA15-3和CEA检测比各项单独检测更有助于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骨转移组(56例)和无骨转移组(对照组,58例)。对照组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p N0组(12例)、p N1组(15例)、p N2组(19例)和p N3组(12例),根据激素受体情况分为Lumina型组(30例)和非Lumina型组(28例)。分别测定114例患者血清中PICP和β-CTx的水平。结果骨转移组PICP和β-CTx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p N0组、p N1组、p N2组以及p N3组间的PICP和β-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Lumina型组的PICP和β-CTx水平高于Lumina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7例无症状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骨代谢指标异常升高,进一步检查发现有5例出现骨转移。结论骨代谢指标能够早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提示骨转移的发生,在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和远期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P)、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64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转移组)、60例肺癌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对照组);检测2组的血清β-CTX、BAP、uNTx水平;分析三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转移组患者的β-CTX、BAP、uNT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转移部位患者的β-CTX、BAP、uNTx水平均高于1个转移部位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TX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为49.21%、特异度为76.42%、AUC值为0.675;BAP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为57.88%、特异度为79.85%、AUC值为0.738;uNTx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为68.33%、特异度为81.30%、AUC值为0.758;β-CTX、BAP、uNTx联合应用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为91.27%、特异度为80.55%、AUC值为0.889。结论β-CTX、BAP、uNTx联合应用诊断肺癌骨转移能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arboxyl-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1 procollagen,PICP)、β胶原降解产物(beta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ducts,β-CTx)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测定5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PICP和β-CTx,比较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并进行随访.结果 5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临床获益组36例,治疗3月后PICP和β-CTx明显下降(P=0.016,P=0.001);病情进展组20例,治疗3月后PICP和β-CTx有所升高(P=0.008,P=0.042).临床获益组中20例患者骨代谢指标先于影像学检查提示临床治疗有效.结论 PICP和β-CTx可作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评价疗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特异性的溶骨性骨代谢指标血I型胶原吡啶交联羧基末端肽(sICTP)、尿I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和尿吡啶酚(uPyd)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20例乳腺癌患者的sICTP、uNTx和uPyd,比较其在骨转移和无骨转移患者中浓度的差别,并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ICTP、uNTx和aPyd指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骨转移组患者的sICTP、uNTx和uPyd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1),5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sICTP、uNTx和uPyd指标间两两相关(均r>0.5,P<0.01).获得随访的45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临床受益组25例,sICTP、uNTx和uPyd治疗3个月后明显下降(P=0.025,P<0.001,P<0.001).病情进展组20例,治疗3个月后,sICTP、uNTx和uPyd无明显变化(P>0.05);而病情进展后,sICTP、uNTx和uPyd明显升高(P=0.011,P=0.002,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Pyd和uNTx治疗后降低的患者治疗收益的概率增加(OR=17.0,P=0.019;OR=16.7,P=0.015),而治疗后sICTP指标下降与治疗受益无关(P=0.841).结论 sICTP、uNTx和uPyd可作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评价疗效和转归监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肺癌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特征联合糖链抗原125 (CA125)、癌胚抗原(CEA)、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C端)肽(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原胶原氨基端(N端)延长肽(PINP)、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等血清标志物构建骨转移预警模型及其预测骨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肿瘤科在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经治的20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水平,检测方法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对比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的临床资料以及血清标志物结果差异,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结果构建组合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性能。结果 相比于无骨转移组,骨转移组的骨显像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P <0.001);相比于无骨转移组,骨转移组的血清标志物CTC、CEA、CA125、PINP、bALP、CTx水平明显升高(P <0.001);相比于无骨转移组,骨转移组的临床分期、腺癌比例明显升高(P <0.05);肺癌骨转移应用临床特征联合血清标志物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诊断的准确率为92.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组)和72例无骨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无骨转移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ALP、PINP和β-CTX水平,以及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骨转移组患者血清ALP、PINP和β-CTX水平分别为(284.19±70.40)u/L、(120.86±24.29)ng/mL、(0.89±0.62)ng/mL,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的(253.25±67.34)u/L、(84.63±30.98)ng/mL、(0.44±0.2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0,P=0.007;t=7.892,P<0.001;t=5.831,P<0.001)。ALP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敏感性为083、特异性为0.64、曲线下面积为0.67,PINP分别为0.90、0.74、0.81,β-CTX分别为0.76、0.78、0.78,三者联合检测分别为0.84、0.96、0.89。结论血清ALP、PINP和β-CTX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检测,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血清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联合CA15-3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乳腺科就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7例,根据骨转移情况分为骨转移组32例,无转移组35例,骨外转移组20例。并取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25例为良性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SA)方法检测87例乳腺癌患者以及25例良性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CTP、Tracp 5b及CA15-3水平。结果 血清ICTP、Tracp 5b和CA15-3水平在骨转移组显著升高(P<0.05)。ICTP、Tracp 5b、CA15-3平行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8%、76.36%、70.45%、97.67%。平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较ICTP、Tracp 5b、CA15-3单独检测时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TP、Tracp 5b、CA15-3三项指标系列联合检测诊断乳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NP方案联合局部放疗治疗鼻咽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60例鼻咽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和放化综合组各30例,单放组针对骨转移疼痛最剧烈处照射,行局部小野照射或适当扩大照射野。对于多发性骨转移患者,则着重选择2—3个疼痛最明显的部位放疗,总剂量30—46Gy/3—4.5周。放化疗综合组化疗采用NP方案,长春瑞滨(NVB)25mg/m^2,d1、d3,顺铂(PDD)20mg/m^2,d1-d4,21天至28天为1个周期。在放疗前行第2周期化疗,在化疗间歇期开始放疗,放疗方法与单纯放疗组相同,所有患者均行4周期化疗。结果:近期疗效:单放组和综合治疗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83.3%(25/30)和80.0%(24/3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CR综合组(26.7%)高于放疗组(13.3%)。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MST):单放组为5.3个月,综合组为7.6个月;1年生存率:单放组10.0%(3/30),综合组23.3%(7/30),差异有显著性(P〈0.05)。疼痛改善情况:单放组和综合治疗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6.7%(29/30)和93.3%(28/3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P方案联合化疗加局部小野姑息性放疗对鼻咽癌骨转移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肿瘤分子标忐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31-98(Pro-GRP31-98)联合动态检测在肺癌诊断、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及治疗监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5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良性对照组)及5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CA 125、CYFRA21-1、Scc-Ag、NSE,酶联免疫法检测Pro-GRP31-98水平,分析肿瘤分子标志物与肺部良恶性疾患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Scc-Ag、NSE、Pro-GRP31-98水平与肺部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肺癌高分期(Ⅲ、Ⅳ期)组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肺癌低分期(Ⅰ、Ⅱ期)组,治疗前、淋巴结转移组、复发组与治疗后、无转移组、无复发组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CEA、CA125分别对肺腺癌的阳性榆出率与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YFRA21-1、Scc-Ag分别对肺鳞状细胞癌的阳性检出率与腺癌、小细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NSE、Pro-GRP31-98分别对肺小细胞癌的阳性检出率与腺癌、鳞状细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EA联合CA125、CYFRA21-1联合Scc-Ag、NSE联合Pro-GRP31-98检测分别对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阳性检出率较单项检测比较明显提高,均P< 0.01;CEA、CA125、CYFRA21-1、Scc-Ag、NSE、Pro-GRP31-98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52.52%、51.01%、48.99%、53.03%、49.49%、50.50%,六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高达96.46%,与各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肿瘤分子标志物CEA、CA125、CYF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大肠癌患者血清MMP-7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应用免疫酶联反应技术对50例大肠癌患者以及3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MP-7含量进行检测,同时也检测这些患者血清CEA、CA19-9以及CA24-2含量.将大肠癌患者的血清MMP-7及其它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与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比较.对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大肠癌患者血清MMP-7含量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多数大肠癌患者的血清MMP-7含量升高.大肠癌患者的血清MMP-7含量,分布范围0.72-28.69ng/ml(平均4.41ng/ml;中位4.19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分布范围0.69-3.97ng/ml(平均1.62ng/ml;中位1.36ng/ml)(P〈0.01).大肠癌患者的血清MMP-7平均阳性率(46%)与CEA(30%),CA19-9(26%)及CA24-2(24%)相比均升高(P〈0.05).进展期肿瘤患者血清MMP-7含量显著高于早期肿瘤患者(P〈0.05).结论:血清MMP-7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患者临床监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242(CA242)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长海医院肿瘤科于2004年9月~2005年9月期间收治的554例恶性肿瘤患者及60例为对照组的健康人的血清进行CA125、CA15—3、CA242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三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鼻咽癌、骨肉瘤及淋巴瘤以外,联合捡测阳性率均大于50%。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A125、CA15—3、CA242单独检测的阳性率(P〈0.05);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A125、CA15—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P〈0.05);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A242、CA15—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P〈0.05);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CA125、CA242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荷瘤转移组(77.08%)、荷瘤未转移组(60.05%)、手术后组(53.40%)。结论CA125、CA242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CA15—3的检测对于肿瘤的筛查并不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价值有限,但是对胆囊癌、乳腺癌、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捡测可为临床判定患者病情状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癌诊断因素与肺鳞癌全身骨显像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肺鳞癌患者的全身骨显像及肺癌有关的肿瘤标志物,以全身骨显像为诊断骨转移的金标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ROC工作曲线下面积比较,得出肺癌肿瘤标志物与肺鳞癌全身骨显像骨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SE、CEA、ProGRP、ALP,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骨转移无关;CYFRA21-1、SCC、CA125,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骨转移有关;ROC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CEA(AUC=0.542,P=0.395)、ProGRP(AUC=0.577,P=0.116)、ALP(AUC=0.506,P=0.900),AUC均近于0.5,诊断准确性不高,且其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FRA21-1(AUC=0.687,P=0.000)、NSE(AUC=0.679,P=0.000)、SCC(AUC=0.638,P=0.005)、CA125(AUC=0.660,P=0.001),AUC近于0.7,诊断准确性较高,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骨转移有关。结论:CEA、ProGRP、ALP与骨转移无关,不具有对肺鳞癌骨转移的预测和诊断意义;CA125、CTFRA21-1、NSE、SCC与骨转移有关,对肺鳞癌骨转移具有预测和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YFRA21—1及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3例卵巢癌、35例卵巢良性病变及30例正常妇女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CYFRA21—11及CA125,并作比较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Mn—SOD水平较卵巢良性病变及正常妇女明显降低(P〈0.05或0.01),CYFRA21—1及CA125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Mn—SOD、CYFRA21—1及CA125的敏感性分别为74.7%、81.9%和79.5%。三者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5.1%,准确度提高到94.7%。结论:联合检测Mn—SOD、CYFRA21—1及CA125对卵巢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99mTc—MDP骨扫描和肿瘤标记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6例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99mTc—MDP骨扫描,并收集肺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标本,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EA、CA125、NSE和CYFRA21—1四项指标。结果:病人CEA、CA125、NSE和CYFRA21—1高于正常人(P〈0.01),并且随着期别进展,肿瘤标记物水平逐步升高。^99mTc—MDP骨扫描明确骨转移的占25.64%(40/156),Ⅳ期81例患者48.12%(39/81)发生骨转移。结论:^99mTc—MDP核素骨扫描可作为肺癌分期检查的筛查手段;随着肺癌病程的进展,肿瘤标记物CEA、CA125、NSE和CYFRA21—1的水平逐渐上升,^99mTc—MDP骨扫描联合肿瘤标记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放射性核素制剂^153钐-乙二铵四甲基磷酸(^153Sm-EDTMP)与^89氯化锶(^89Srcl)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方法:对123例肿瘤骨转移患者按个人意愿结合家庭经济情况分组,Ⅰ组:^153Sm-EDTMP治疗组;Ⅱ组:^89Srcl治疗组。对治疗前后行SPECT全身骨扫描及骨痛评估。结果:^153Sm-EDTMP及^89Srcl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有效率分别为77.78%、81.82%;^153Sm-EDTMP及^89Srcl治疗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其他肿瘤骨转移有效率分别为64.71%、89.47%、90.00%、62.50%;72.73、86.67%、100%、75.00%,存在明显差异(P〈0.05);^153Sm-EDTMP及^89Srcl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起效时间分别为(10.1±3.2)天、(7.3±1.8)天,止痛持续时间分别为(25.5±8.3)周、(30.1±10.4)周,治疗花费分别为(4.1±0.5)千元、(8.3±0.8)千元,存在明显差异(P〈0.01);^153Sm-EDTMP及^89Srcl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4%、3.0%,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153Sm-EDTMP及^89Srcl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均可取得较高有效率,三种常见肿瘤有效率从高到低分别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治疗花费均有明显差异,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静滴唑来膦酸4mg加局部放疗30Gy/10f/2w,对照组单纯行放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米磷酸二钠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高钙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2例诊断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高钙血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帕米磷酸二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唑来磷酸治疗。两组均每月治疗1次,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钙(Ca)、血磷(P)、甲状腺旁素(PTH)、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以及骨密度(BMD)的差异,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止痛效果、转移灶改善、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Ca、PTH、AKP、BGP和BMD均显著降低,而研究组的血P则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较高,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而止痛效果、转移灶改善、KP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米磷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高钙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