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不同于小篆形体的古文、籀文作为重文列在各字之下。在《说文解字》中标明"古文"的有479个,其中用"省"加以说解的有32个,主要术语有"古文省""古文某省""古文从某省""古文省某"等。参以甲骨金文等出土文字对《说文》古文言"省"条目进行考察分析,对《说文解字》的体例研究、许慎文字学思想研究、相关汉字字形研究等方面应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金春梅 《阴山学刊》2004,17(5):60-63
把《说文解字》衣部117个字作为一个以形旁"衣"为义类的离心性字族进行分层系联,可以得出33个义类组.衣部字内能系联的字约为总字数的84%.《说文解字》的编排确实是"同条牵属,共理相贯"义类组内的字相互关联,排列紧密,这是段玉裁整理《说文解字》时的一个重要依据;义类组之间的排列也有一定的意义联系,体现一种整体的构思.另一方面,衣部字是一个横向的义类聚合,因此要把117个字安排妥帖也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3.
"美"字的含义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宋朝徐铉在给《说文解字》作注时,注释为"羊大则美".这就是说,"美"字原先是指食味甘甜,凡能满足人们饮食需要的东西,如肥大的羊、用羊肉做成的内羹、好吃的食品珍羞以及其他的膳食等,就被认为是"美"的;或者说实用的东西,如善的、义的、嘉的、好的等,就是"美".这是"美"字的最初含义.  相似文献   

4.
辽陵帝后哀册出土以来,五十余年间契丹文字研究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一九七七年《内蒙古大学学报》发表的《关于契丹小字研究》一文(以下简称《研究》),从识读汉语借词入手,拟定了百余原字的读音,将契丹小字研究从推断文义的阶段,推进到了辨识读音的阶段。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笔者则从字源与契丹语词方面作了初步研究,因为契丹文字原以汉字为本创制,所以,认定所本之汉字,对于了解文义与读音,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大字有皇帝二字,显系汉语借词,其读音与意义,均与汉字相同。又如小字有百  相似文献   

5.
历史性:汉字阐释的原则黄德宽,常森安徽大学程树德《说文稽古篇·凡例》云:“《说文》为汉人所作,其中字义,可以发见汉以前之逸史、制度、风俗者不少,亦断代为史之一种”。①事实的确如此。《尔雅》之后,最能从小学上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著作,首推许慎的《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印行的大徐本《说文解字》是目前流行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版本(至一九八五年,该书发行量已近四十万册,在纯学术著作中,这种发行量是罕见的)。由于许慎时代采用的是“读若”、“直音”之类的注音方法,因而不能正确地反映《说文》各字的正确读音,所以,宋代徐铉在校勘整理《说文解字》时,依据当时的韵书,给《说文》的每个字加注了反切,这样就使人们在阅读《说文》时,能够根据反切比较准确地切出各字的读音。但由于校勘等方面的原因,大徐本仍存在着一些错误;又由于现在印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字形义关系的字书,作者许镇是东汉一位很有名望的经学家、小学家。他根据“六书”的原则,从分析汉字的结构入手,深入精辟地阐述了汉字的本义和古吉,把构成汉字的三要素形、音、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较科学地建立了汉语文字学体系,使《说文》成为了文字学史上的奠基之作。这些都是为后人所称道的。除此而外,《说文》有机的整体性、严密的系统性,也使后人所折服。《说文》成书的时代,正是传统思维方式趋于成熟的时期,《说文》这部科学性、系统性极强的文字学著作,无处不体现着传统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论汉字据形说义中的误区胡和平(郑州大学中文系)一汉字的表意性给探求字义提供了依据,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开始,就系统地依据字形来解说字义,并以此奠定了汉字形义学的基础。汉字的表意性存在于其表意字符(即汉字构件中的表意部分,以下简称为意符)。在据形说义...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中关于"牄"字的说解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一是《说文解字》所引的《诗》"鸟兽牄牄"在伪《古文尚书》等其他书中有异文;二是《说文解字》所解的"鸟兽来食"《经典释文》或引作"鸟兽求食"。"牄牄"当为假借字,本当做"跄跄"。他书所引"求"字当为"来"字之讹。  相似文献   

10.
黎传绪 《东岳论丛》2004,25(1):122-126
汉字的简化方式大概有简化原字、简化偏旁、废除今字保留古字、合并同音字等四种。《汉字简化总表》的积极作用。《汉字简化总表》显现出种种缺陷。为适应社会需要,汉字还是必须简化,但是关键在于如何简化。现阶段汉字的简化在于精简汉字的用字数量,现阶段能顺利简化的汉字大致有四个方面。简化读音,也是汉字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汉荀悦《前汉纪·孝成纪》:“及至末俗,异端并生,诸子造谊以乱大伦,于是微言绝、群议缪焉。”(《四部丛刊》据无锡孙氏小渌天藏明刊本)造谊,有些工具书引作“造诣”,不可解。造谊,犹造义、造议,谓另创新义,此指诸子造“邪说”。清段玉裁以为“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作“义”。而“义”又是礼之“仪”的古字,周时作“义”,汉作“仪”。见《说文解字注》。邵瑛以为“谊”乃仁义之“义”的正字。今经典俱作“义”,少作“谊”者,惟隋唐古本多有之。并引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对《尚书》中“义”的解释加以证明。见《说文解字群经正字》。而徐灏则不同意段氏说,以为“谊”字从“宜”,而通作“义”,实因“义者宜也”之训而起,并非古字。见《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迭体析形赵伯义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所收迭体汉字形体独特,令人瞩目。但是学术界并未深入研究,至今尚无专论行世。为此,笔者在这里拟队形体说解方式角度,集中分析迭体汉字的形体,以补其阙。一迭体汉字均为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 从前有句俗语,叫做“秀才认字念半边儿”。遇到些不认识的字,就按半边儿去读也能读对,但读错的情况经常发生。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结构方式。形声字就占了汉字的80%以上。《说文解字》(包括徐铉增加的“新附字”)不计重文,共有9833字。其中形声字8488个,占86.32%。形声字一般由两个部件组成。其中一个部件是意符,表示该字的意义范畴。如“燃”字的“火”与“鲤”的“鱼”。另一部件是声符,表示该字的读音。如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中部分字的释义有很多不见于后世文献,或者在文献中的用例非常少。出土于张家山的西汉竹简,为《说文解字》的某些释义提供了新的文献用例,对于了解汉字的发展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郝立新 《理论界》2012,(3):148-150
现行规范汉字无论是读音、形体还是意义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例外现象。这些例外现象违背了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打破了汉字的系统性,造成了汉字中的不和谐现象。形声字根据声符类推出来的读音不能很好地表音。合体字偏旁很多,有时同一偏旁作用不同,有时相似偏旁难以区分。一个多义词的意义与其他词的意义相混,有时形体比较接近,有时形体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16.
瓠(■)字是甲骨文重要偏旁之一,由此孳乳出瓢、卣等一系列文字。其中,从人从瓠的■字,与古人佩瓢济水(以防溺亡)记载及《康熙字典》"济涉腰瓠曰浮"解释相符合,它正是人佩瓠、匏漂浮(于水中)的符号表达,故释读为浮。■字形蕴涵着浮之字义。从瓠从犬的■字,是一个形声字。犬表示该种动物的属性,瓠是其读音。  相似文献   

17.
汉字阐释的学术研究成果是汉字文化普及的基础.汉字阐释是对已识字的形音义、构形理据、历史演变、字际关系、文化内涵等不同层次的全面描写和解释.《说文解字》是汉字阐释的开山之作,直到清末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占据汉字研究的主流地位.随着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与古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兴起,汉字阐释却逐渐远离学术研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汉字阐释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从材料出发的学术研究与从观念出发的思想表达两种阐释方法的纠缠,直到今天也没.有建立起可操作的研究方法与表达范式.梳理"也"及其所构成的"(畋)""地"等字的阐释学术史,解释许慎文字学低级错误背后的深层文化背景,有助于确定现有材料下"也"字阐释的路径与可能的深度.汉字文字学的阐释与文化学的阐释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同层次的深入探讨.汉字阐释的基本原则是:从材料出发甄别字料,全面占有、充分理解、准确应用材料;从文字记录的语言事实出发,背离文字记录语言事实的阐释与文字学无关;坚守历史性原则,在客观描写基础上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谢序华 《北方论丛》2020,(3):94-101
学界一般认为,汉字的假借是通过借字表达词音("依声托事"或"借字表词")来实现假借的目的,但事实上假借是汉字所兼有的一种表达职能,只有形义统一、以形别(表)义的汉字才具有假借的职能;而汉语单音节词自身不能独立地区别(表达)一定的概念,又不能区别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因此汉语的词是不具有假借职能的。所以,汉字的假借,既不是"依声托事",也不是"借字表词(音)",而是"依形托事"。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又是一部文化巨著。汉字是文化的载体。《说文解字》“衣”部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是极为丰富的,如祭祀大礼、丧葬礼仪、缝制修理、衣服材质、功用种类、纹饰色泽等。分类辨析,择要笺证,钩沉发隐,因声求义以探寻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存在的表意文字。汉字的构形是随字义而来的,特别是早期的汉字更是如此。汉字的形离开了字义就失去了指向,其字形也就失去了理据。“笑”字的构形何以体现字义?“尼”字的构形指称何义?知者甚少,历来说解各异,本文略述拙见如下。壹、 释“笑”“笑”字的本义目前一些字词典解释不一,我们认为,因内心喜悦而开颜的一种外部表情状态,这种释义较为恰当。“笑”的构形何以体现这种字义,历来说法不同。《说文》:“此字本阙,臣铉等案孙忄面 《唐韵》引《说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今俗皆从犬,又案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