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SERT)在内脏高敏感性中的作用,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乳鼠醋酸灌肠建立大鼠慢性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待乳鼠成年后应用直肠内球囊扩张评估腹壁撤离反射(AWR)的方法,评估其内脏敏感性;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评价其肠道黏膜炎症程度;用RT-PCR方法评价大鼠结肠SERT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大鼠结肠SERT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和结肠组织5-HT水平.结果:乳鼠醋酸灌肠建立的大鼠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HE染色显示结肠黏膜未见明显急、慢性炎症改变;两组大鼠结肠组织MPO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容量下的AWR评分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5-HT水平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5.75±15.99vs 72.17±8.01,P<0.01),而两组结肠组织5-HT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内脏高敏感模型组结肠上皮SERT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187±0.010 vs 0.191±0.011,P<0.011,而其结肠SERT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6.02±3.7 vs 10.05±2.12,P<0.01).结论:内脏高敏感大鼠外周5-HT水平的增高主要来源于其灭活的减少而非合成的增加,与SERT的关系密切.结肠SERT可能具有不同的亚型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小脑顶核(FN)参与对心血管、摄食、呼吸运动、急性胃黏膜损伤等内脏活动的调节,但对内脏高敏感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目的:探讨小脑FN注射谷氨酸(Glu)对慢性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新生期大鼠结直肠扩张(CRD)法制备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8周后,将大鼠分为CRD组、溶剂组(小脑FN注射0.2μL 0.9%Na Cl溶液)、高、中、低剂量Glu组(小脑FN分别注射12、6、3μg Glu)、3-MPA+Glu组(小脑FN注射谷氨酸脱羧酶抑制剂3-MPA后注射12μg Glu)、Bic+Glu组(下丘脑外侧区注射GABA A受体拮抗剂Bic后小脑FN注射12μg Glu)。以痛阈、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肌电图(EMG)幅度评估内脏敏感性,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成功制备慢性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与CRD组相比,Glu可剂量依赖性地升高痛阈(P0.05),降低AWR评分和EMG幅度(P0.05),降低MDA含量(P0.05),升高SOD活性(P0.05)。与12μg Glu组相比,3-MPA+Glu组、Bic+Glu组痛阈显著降低(P0.05),AWR评分和EMG幅度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脑FN注射Glu可明显降低大鼠内脏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为FN的Glu在谷氨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GABA,与下丘脑外侧区GABA A受体结合,增强肠黏膜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而降低内脏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结直肠机械刺激对大鼠内脏感觉功能的影响以及替加色罗对大鼠内脏感觉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8~ 2 1日龄大鼠每天行结直肠扩张 (CRD组 ,压力 6 0mmHg) ,对照组仅用导管在肛门周围轻微接触。 8~ 1 0周龄时用自制气囊扩张大鼠降结肠和直肠 ,观察动物的腹壁回撤反射(AWR)以测定内脏感觉。选取 8~ 1 0周龄的雄性大鼠分为CRD组、对照组和溶媒对照组 ,观察腹腔注射替加色罗前后的AWR评分。结果 扩张压力与AWR评分显著相关 (P <0 .0 1 ) ;CRD组在 4 0、6 0、80mmHg的压力扩张下 ,AW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1 .96± 0 .1 6比 1 .36± 0 .1 6、2 .82± 0 .1 3比 2 .1 7± 0 .1 4、3.2 1± 0 .1 4比 2 .5 9± 0 .1 4 ,P <0 .0 1 ) ;在 4 0、6 0、80mmHg扩张压力下 ,CRD组的AWR评分在用替加色罗后较用药前明显降低 (1 .95± 0 .5 0比 1 .32± 0 .5 5、3.0 5± 0 .4 8比 2 .32± 0 .5 4、3.2 5± 0 .6 3比 2 .77± 0 .5 1 ,P <0 .0 5 ) ;对照组和溶媒对照组的AWR评分在用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新生大鼠给予结直肠机械刺激在成年后可导致慢性内脏感觉过敏 ;替加色罗通过提高对结直肠扩张的疼痛阈值 ,具有抗伤害性感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期母婴分离对成年大鼠血浆nesfatin-1的影响及其与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母婴分离组和正常组.母婴分离组大鼠自出生后第2-15天,每天上午8:00-11:00将幼鼠与母鼠分开,其余时间与母鼠共笼饲养,正常组幼鼠不做处理.第8周时,大鼠接受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sion,CRD),检测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和腹外斜肌放电活动(electromyographic,EMG),ELISA法检测血浆nesfatin-1和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水平.结果:第8周时,母婴分离大鼠的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母婴分离大鼠血浆nesfatin-1、G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且血浆nesfatin-1水平与GC水平呈正相关.当CRD压力为40、60和80 mmHg时,母婴分离大鼠的AWR评分和EMG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并且母婴分离大鼠的AWR评分和EMG曲线下面积均与血浆nesfatin-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新生期母婴分离诱导成年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和血浆nesfatin-1水平的升高.内脏高敏感性可能与血浆nesfatin-1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内脏高敏感被认为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目的:探讨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特异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上的TRPV1表达及其电生理特征。方法:20只10 d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以结直肠内灌注乙酸诱导内脏高敏感模型,对照组灌注等量0.9%NaC l溶液。以结肠壁注射DiI荧光染料逆行标记DRG神经元(即结肠特异DRG神经元),免疫荧光法检测DRG神经元上的TRPV1表达,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电生理特征。结果:模型组结肠特异DRG神经元上的TRPV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6.1%对36.6%,P0.01),平均阈电流值明显低于对照组[(57.80±1.32)pA对(73.45±4.51)pA,P0.05],2倍阈电流刺激下动作电位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0±1.10)Hz对(4.54±0.66)Hz,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60 mm Hg结直肠扩张压力下的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与TRPV1表达阳性率、2倍阈电流刺激下动作电位频率呈正相关(r=0.87和r=0.73,P0.01),与阈电流值呈负相关(r=-0.81,P0.01)。结论:结肠特异DRG神经元TRPV1表达上调、细胞兴奋性增加,可能是内脏高敏感形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3(TRPC3)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对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56只Sprague Dawley雄性乳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14只,应用醋酸灌肠建立大鼠内脏高敏感模型,其中3组为模型组,出生后第8~21天予0.5%醋酸溶液0.3 ml灌肠,1组为对照组,出生后第8~21天予0.9%氯化钠注射液0.3 ml灌肠。出生后第8周进行试验,4组大鼠均予鞘内置管,每天鞘内注射1次,共干预3 d:对照+空白组、模型+空白组鞘内注射去核酸酶水(20μl/次);模型+错配siRNA组鞘内注射错配siRNA(20μg/20μl/次);模型+TRPC3-siRNA组鞘内注射TRPC3-siRNA(20μg/20μl/次)。注射结束1周后应用实时定量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4组大鼠支配结肠的L5-S1节段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TRPC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通过不同压力结直肠扩张(CRD)后腹壁收缩反射(AWR)评分及疼痛感觉阈值、最大容量阈值检测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空白组,模型+空白组DRG的TRPC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2、0.029);相较于模型+空白组,模型+TRPC3-siRNA组DRG的TRPC3 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2、0.001);模型+错配siRNA组与模型+空白组TRPC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脏敏感性检测结果提示不同压力CRD后,相较于对照+空白组,模型+空白组在40、60、80 mmHg AWR评分升高(P均0.01),疼痛感觉阈值与最大容量感觉阈值下降(P均0.001),提示内脏高敏感模型成功建立。相较模型+空白组,模型+TRPC3-siRNA组大鼠在60、80 mmHg压力扩张时AWR评分显著下降(P均0.01),疼痛感觉阈值与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7、0.023)。模型+错配siRNA组与模型+空白组比较AWR评分与感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siRNA靶向阻断TRPC3的表达对大鼠内脏高敏感具有改善作用,TRPC3可能作为关键分子参与肠道高敏感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吕宾  蒋霞  丁瑞峰  张璐 《胃肠病学》2007,12(11):681-684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内脏敏感性增高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征。目的:观察内脏高敏感大鼠脑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fos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IBS的发病机制。方法:10只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以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的方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造模成功后4周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干各核团CGRP、c-fos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两组大鼠脑干多个核团表达CGRP、c-fos免疫阳性神经元。模型组CGRP的表达在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臂旁内侧核、中缝背核、孤束核等核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c-fos的表达在中缝背核、臂旁核、蓝斑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孤束核等核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脏高敏感大鼠脑干上行转导通路上多个部位的CGRP、C-fos表达增加,提示在IBS的发病过程中,高级神经中枢可通过CGRP、C-fos参与痛觉过敏的形成,并对上传的痛觉刺激信号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模型对直肠球囊扩张的内脏敏感性改变和肠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5-HT)、c-fos的分布和异常表达。方法C-IBS大鼠模型组应用冰水灌胃方法建立(A组,n=10)和正常对照大鼠(B组,n=10)。所有大鼠给予直肠内球囊扩张,检测球囊扩张引起腹部收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及1.0 mL扩张容量时腹部收缩反射(AWR)的次数。结肠、回盲部肌间神经丛及下丘脑、前扣带回5-HT和c-fos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进行分析。结果直肠内球囊扩张时,A组引起腹部收缩的最小容量阈值略高于B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球囊扩张体积1.0 mL时A组3 min AWR低于B组(10.3±3.3vs18.3±5.5,P〈0.05)。A组结肠、回盲部5-HT、c-fos阳性肌间神经丛的数目及OD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下丘脑及前扣带回5-HT、c-fos阳性神经组织面积及OD值也明显高于B组。结论C-IBS大鼠模型存在对直肠球囊扩张的内脏敏感性异常,肠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5-HT、c-fos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C-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异常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法建立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大鼠模型进行评价。[方法]16只2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组(8只)。模型组大鼠第2~21日龄,每天将新生期大鼠与哺乳期母鼠分离3h;第50~59日龄每天予束缚应激刺激。正常组不予任何干预,直至大鼠60日龄。造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粪便含水量、结肠球囊扩张刺激时大鼠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及腹外斜肌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积分变化率。[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低于正常组(P0.05),粪便含水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在结肠气囊压力为40mmHg、60mmHg、80mmHg时,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及EMG积分变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2组大鼠结肠黏膜均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采用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D-IBS的腹泻症状及内脏高敏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酸钠灌肠对大鼠内脏感觉功能的影响以及快动眼睡眠剥夺对大鼠内脏感觉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大鼠行丁酸钠溶液灌肠(200mmol/L,6次),对照组行生理盐水灌肠。两组大鼠均在第1次灌肠后的第3、6、9、12、15、18天行结直肠气蠼扩张(CRD),观察大鼠的腹壁回撤反射(AWR)测定内脏感觉功能。丁酸钠灌肠大鼠分为快动眼睡眠剥夺组和对照组。在快动眼睡眠剥夺的第24h、48h、72h行CRD,观察大鼠的腹壁回撤反射(AWR)测定内脏感觉功能。结果第3,6、9、12天,在20、40、60、80mmHg的扩张压力下,丁酸钠灌肠组的AWR评分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灌肠组(P<0.05)。而在第15、18天,丁酸钠灌肠组的AWR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快动眼睡眠剥夺的第24h,大鼠对80mmHg扩张刺激的AW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快动眼睡眠剥夺的第48、72h,大鼠对不同程度扩张刺激的AW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快动眼睡眠剥夺的第48、72h大鼠的疼痛感觉阈值升高(P<0.01)。结论丁酸钠溶液反复灌肠可诱导大鼠内脏感觉过敏;快动眼睡眠剥夺可提高模型鼠的内脏疼痛感觉阈值,降低内脏感觉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