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我国著名的低平原沼泽区———三江平原湿地,目前耕地连片,昔日沼泽已不足10%,且明显有沼泽变草地趋势。阐述了三江平原湿地的原貌及现状,提出了湿地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湿地水文条件是湿地重要的限定因子,反过来,湿地的变化也会对区域水文情势产生较大的影响。虎林市地处穆棱河——兴凯湖低平原地区,是三江平原沼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数十年的农业开发,使得虎林市境内沼泽湿地极度萎缩,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虎林市湿地地位及湿地变化(一)虎林湿地的地位虎林市地处穆棱河——兴凯湖低平原地区,是三江平原沼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东北亚内陆盆地冲  相似文献   

3.
一、湿地资源现状分析评价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黑龙江省是我国湿地资源分布最广的省份之一。我省有著名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兴凯湖湿地、三江湿地等,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草本沼泽和大小兴安岭的森林沼泽及藓类沼泽之中,此外,还有黑龙江、松花江及嫩江等江河与众多的湖泊和泡沼及人工水库、塘坝等,湿地资源总面积达到389万公顷。  相似文献   

4.
三江平原湿地退化驱动因素分析与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沼泽分布区,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使湿地的面积不断减少,湿地功能不断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三江平原湿地退化的驱动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现有的湿地,实现三江平原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湿地生态恢复与科学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地下水开采对生态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下水参与沼泽湿地生态的形成过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对三江平原生态过程的退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应科学合理开发国境界河(湖)水资源,通过联合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来缓减当前地下水资源的超载压力,在巩固和发展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的同时,高度关注并维持、保护和恢复三江平原现有湿地生态水文过程和湿地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坝取水后坝下径流量及水位变化情况,确定了坝下减水河段范围.在GIS、RS支持下,分为雅砻江、大渡河两个流域生成了工程重点影响区域,利用1985年、2000年、2005年3期Landsat TM影像分别提取出区内沼泽湿地景观.根据湿地景现的动态演变过程,将其划分为活动区、变动区和稳定区3部分.最后以活动区内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与减水河段的关系,分层次设置了以下3种情境.结果表明,按照黄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调水方案,建坝取水对坝下游沼泽湿地的水文情势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部,为低湿沼泽平原,总面积103,500km~2,是我国重点开发治理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三江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为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暗棕土,以及少量的黑土和碳酸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土地总面积10·88×10^4km^2,其中平原面积6·2×10^4km^2,建国初期有湿地面积4·43×10^4km^2,约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41%,为平原面积的71%。到2005年,三江湿地面积已降至1×10^4km^2以下,仅占总面积的9%。1三江平原湿地形成的条件湿地以水为源,所谓“积水而湿”,无水则干。三江平原之所以湿地多,是因为三江平原特定的自然条件所决定。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沼泽广布,是我国低地沼泽分布区之一,沼泽面积达4489.93km^2。通过阐述了沼泽形成与“三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之关系;分析了沼泽开发对“三水”减少的影响;重点论证了沼泽在“三水”循环转化过程中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三江平原湿地现状及退耕还湿实施意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三江平原是我国典型的沼泽湿地,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但经过几十年的开荒种植。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尤其近几年大面积发展水稻田。加速了湿地的开发利用。并造成众多水田贫瘠化、沼泽化、产量不高。为了保护湿地,有计划退耕还湿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水利科技》2007,(4):63-63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km^2,容积达300亿m^3。鄱阳湖地区拥有大量湖滩、沼泽湿地、浅水湖泊等,野生生物种群丰富,大量珍稀候鸟在此越冬,是全球最重要的湿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虎林市穆棱河下游地区治理工程处于三江平原腹地,乌苏里江沿岸。该地区多沼泽湿地,地形复杂,施工难度较大。该项骨干工程主要是堤防工程,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采取了质量控制与管理维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一、工程指标及相关要求虎林市在建项目乌苏里江堤防北段,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填筑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经过50多年的开发,不但没有形成一个好的湿地农业生态体系,而且使原湿地生态系统也遭到严重破坏.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建设中既要保护重建湿地生态,又要建设湿地农业生态,发展经济,应消化吸收古今中外湿地生态建设的经验与技术,探索三江平原生态建设的策略与措施,实现三江平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依安县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北部,全县面积3678km2。本县地势东北高,起伏较大,呈岗阜状向西南逐渐变低。局部有盐碱化和沼泽湿地。区内地层主要有中生界白垩系上统明水组,下第三系依安组,新生界第四系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更新统,前第四系被第四系覆盖。1地下水类型及分布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本区分为二种类型地下水,即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水。1.1松散岩类孔隙水(1)冲积、冰水河谷平原砂、砂砾石孔隙微承压水。主要分布于乌裕尔河、双阳河河谷平原中。两河谷第四系厚度、地层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卧龙湖湿地位于辽宁省康平镇西郊,其范围112km2,东西长16.5km,南北宽53km,包括水面、沼泽、塘、湿草地、滩涂等组成的内陆型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卧龙湖湿地保护的根本问题是水,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威胁,缺水是主要原因。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将辽河水引入卧龙湖是解决卧龙湖湿地缺水的最有效的捷径。对阻水严重或影响湿地水文情势的环湖堤、遏水道路采取相应改建措施,扩大桥涵或入水渠道,打通湿地内所有修建的堤坝围堰,恢复原湖区的水文格局,增加湖内鱼类种群数量,尽快恢复鱼类资源,保证鸟类有充足的食物。通过水源补给工程措施的实施,在原有的水生植物生长区补种蒲草、芦苇等水生植物,恢复湿地野生动物种群,逐步恢复原有的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16.
《河北水利》2011,(11):26-26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为草甸、沼泽、水域、滩涂等组成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对平衡河北平原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喻为“华北之肾”。淀区总面积366km2.其中任丘所辖淀内面积43.4km2。  相似文献   

17.
《水利发展研究》2006,6(12):57-57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黄河源区湿地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河流断流以及沼泽湿地退化已成为其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湿地是地球之肾。保护湿地,已取得世界共识。三江平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有名的湿地。保护三江平原,使之成为地球上健康的肾,改善农业生态,发展经济,保障我国粮食、食品安全,建设重要农业生产基地。是历史与时代赋予三江平原迫切而又长远的两项战略任务。 近几年,对尚存的原生湿地的有效保护研究;计划部分低湿地退耕还湿;并注意在治理开发中尽可能保持或可替代湿地功能等一系列研究说明,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已被提到重要日程。这些方面本文暂不论述,现仅对如何改善三江平原农业生态,提出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一、三江平原湿地开发潜力 三江平原总面积10.89万平方公里,比两个荷兰王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决策树模型对黑河、白河流域沼泽化草甸湿地、沼泽湿地、湖泊等主要湿地类型进行划分,选取3种景观格局指标分析湿地类型的变化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黑河、白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呈增加趋势,沼泽湿地变化趋势与草甸湿地相反,存在此消彼长的特征;两河流域湿地变化的地域分异显著,黑河流域草甸湿地面积呈扩大态势,破碎化程度降低,沼泽湿地有所减少,但斑块密度降低,存在局部连片情形;白河流域沼泽湿地面积增加,适宜地形和水文条件下,草甸湿地和周边草甸可转为沼泽湿地;两河流域湿地变化具有“社会经济+农牧业因素+气候变化”交互作用的特征,社会经济类因素对年代际尺度湿地变化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类活动对若尔盖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6,(7):58-63
以1989年、1995年、2005年、2007年、2012年的5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得到了若尔盖地区的湿地景观格局空间分布,同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若尔盖地区高原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最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因子,定量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总面积不断减少,1989—2012年,湿地总面积共减少5 231.40 hm~2;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湿地景观退化严重;由不同湿地类型面积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可知,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及景观破碎化最为明显,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在影响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退化的人文因子中,经济因子对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