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层状燃烧及沸腾燃烧工业锅炉热力计算标准》(JB/DQ11060-83)中沸腾炉热力计算的部分内容进行讨论,导出沸腾层飞发含碳量和考虑未燃煤水分蒸发的沸腾层热平衡方程,并考虑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外循环,对《计算标准》中烟气烙、密相区热平衡等计算进行修正,使之可以应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  相似文献   

2.
对JB/DQ1060-83《层状燃烧及沸腾燃烧工业锅炉热力计算标准》中沸腾炉热力计算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导出了沸腾层飞灰含碳量计算式和考虑未燃煤水分蒸发的沸腾层热平衡方程,通过算例说明了修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对《层状燃烧及沸腾燃烧工业锅炉热力计算标准》(JB/DQ1060-83)中沸腾炉热力计算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导出了沸腾层飞灰含碳量计算式和考虑未燃煤水分蒸发的沸腾层热平衡方程,通过算例说明了修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沸腾燃烧床热平衡的各项内容和提出了床出口烟气焓的计算方法。根据热平衡方程式提出了沸腾锅炉对燃料的适应性以及锅炉负荷对床温影响的判别式。最后,利用烟气焓温的一般性质,推导出绝热  相似文献   

5.
分析树皮流化床-粉复合燃烧锅炉中流化床的热平衡,得到了树皮在流化床中燃烧份额的计算公式。以某75t/h树皮流化床-煤粉复合燃烧锅炉为例,分析了流化床温度,汉化床出口名义过量空气系数,热空气温度,擀 管吸热份额及流化床未燃对皮所含水分蒸发耗热对燃烧份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FLIC数值模拟软件对中国南方地区某台生物质层燃锅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固相温度分布、空间烟气温度分布以及主要烟气成分沿床长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生物质层燃炉燃烧主要分3个阶段,依次为水分蒸发段(0~0.5 m)、挥发分逸出燃烧段(0.3~1.7 m)和固定碳燃烧段(0.6~2.2 m).生物质中挥发分比例高,逸出后床层高度明显降低.沿炉膛长度方向0.5~1.7 m处为高温烟气区域,温度达1 100~1 670 K.针对不同燃烧段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供风策略,如在挥发分逸出燃烧段供风80% ~90%,在固定碳燃烧段供风10%~20%,降低烟气热损失,保证生物质燃烧效率,并建议根据烟气温度设计炉拱角度,加强炉拱对水分蒸发段辐射,加快燃料利用过程.模拟结果对生物质层燃炉的运行与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热力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沸腾层出口和悬浮室出口烟温,以及埋管受热面和水冷壁的吸热量。不论是埋管受热面、还是悬浮室中的水冷壁,它们的热力计算基本方程式有二个,即(一)烟气侧的热平衡方程式;(二)受热面的传热方程式。本文介绍沸腾层埋管热力计算方法。一、沸腾层烟气侧热平衡方程式在燃用0~8毫米的宽筛分煤粒时,其中细小的煤粒,尤其是粒径在0.5毫米以下的煤粒,会在沸腾燃烧过程中被气流带到悬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双燃料粉流化床复事燃烧锅炉的物质平衡及热量平衡,得到了炉腔及空气预热器的物质平衡方程,沸腾层及煤粉炉膛的热平衡方程主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锅炉气体及未完全热损失,固体未完全损失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造纸污泥流化床燃烧特性及燃烧过程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造纸污泥在流化床中燃烧时的失重、粒径和密度变化、水分蒸发和挥发分的析出等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水分的多孔介质污泥并综合考虑传热传质过程的水分蒸发和挥发分析出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能量方程和组分守恒方程,用数学方法描述并预测了造纸污泥在流化床内的水分蒸发和挥发分析出过程,并将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夏兴兰 《内燃机学报》1993,11(3):281-283
为了节约燃料,已有不少人对柴油掺水乳化油的使用和燃烧进行研究.然而,要深入地研究掺水乳化油的燃烧,应需对其燃烧速率进行计算.在以前的燃烧速率计算中,大都采用燃烧纯柴油时相同的计算方法,而没有考虑乳化油燃烧本身新具有的特点,如乳化油中的水份蒸发吸热,燃烧产物中各物质组成成份和纯柴油燃烧时的不同等,因而使其计算精度受到影响.为了精确地计算掺水乳化油的燃烧速率,需根据乳化油燃烧的特点,对计算中所用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和工质热力性质计算式进行修正.在能量守恒方程中,除考虑燃料燃烧放热量dQ_E/d?,缸壁传给气缸内工质的热量dQ_w/d?,工质对外所做的功pdV/d?和工质内能的变化dU/d?外,还需考虑乳化  相似文献   

11.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及其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循环流档烟气脱硫试验台,并在增湿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数学模型,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脱硫效率随喷水量及Ca/s比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吴华新 《热能动力工程》2012,27(3):271-276,388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来实现节能减排,是解决当前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各行业窑炉与热能动力设备排烟温度的列举与分析,指出这类排烟的余温仍较高,提出在烟气余热回收热量传递过程中采取"质""量"分控的回收方式,利用烟气余热的"驱动力",即可实现烟气余热的深度利用,并对深度利用后烟气特性变化而引起的回收条件改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固体燃料的脉动燃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脉动燃烧概念、特点和应用基础上,对Rijke型脉动燃烧器燃用固体燃料时的脉动燃烧特性、传热特性和产物生成特性的试验研究进行总结并分析讨论,可以看出脉动强化了气流与颗粒间的传热、传质,具有燃烧效率高、传热效果好、污染物排放少的优点,是一种高效节能低污染的燃烧方式。最后提出了将脉动燃烧和流化床技术相结合的脉动流化床燃烧技术。图11表2参35  相似文献   

14.
The unsteady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sprayed water in the flue gas is modelled according to the iterative method of numerical research. The complex “droplet problem” covers the analysis of combined energy transfer in a semitransparent droplet, also combined heating and evaporation of the droplet.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evaporating droplet is determined, at which the balance of energy fluxes taken to the surface and taken from the surface is reached. The thermal state mode of an evaporating droplet depends on the way of droplet heating as well. The change of thermal state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s parameters of water droplets warming in flue gas is analysed in the universal time scale. The initial evaluation of heat energy accumulated in exhaust flue gas utilization by water injection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锅炉与鼓泡流化床相比 ,有许多新的特点 ,床内的燃烧和受热面的传热过程很复杂。由循环倍率决定的颗粒浓度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对传热强度、燃烧与燃尽、过热器的汽温、负荷的调节范围以及分离器的设计等都产生重要影响。以 65t/h油页岩流化床锅炉的热力计算为例 ,从循环倍率入手 ,着重讨论了循环倍率以及由它决定的飞灰浓度对床内燃烧传热及过热器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RDF在流化床中燃烧生成NOx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N元素含量不同的RDF物料在流化床中燃烧的排放物NOx的生成量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RDF在流化床中能完全燃烧,能满足燃烧系统运行要求;炉膛内NOx的生成量与炉膛温度分布基本相同;在相同工况下,含N元素多的RDF产生的烟气中NOx浓度大;过量空气系数、二次风加入都能改变NOx生成量,且含N元素多的RDF受这2个因素的影响大一些,而含N元素少的RDF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循环流化床炉内受热面上飞灰的沉积特性,在热重分析仪上对有无水分条件下CaO在受热面上的碳酸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CaO的碳酸化反应速率和最终转化率.结果表明:水分对CaO的碳酸化进程有很大影响;当模拟烟气中存在水分时,CaO呈现出更快的碳酸化反应速率和更高的转化率,且随着温度的降低(由700℃降低到400℃),碳酸化反应得以改善的程度更加明显;温度越低,水分在CaO碳酸化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越重要.最后,对该现象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